近期,在比特币横盘的行情下,DeFi板块可谓乘风破浪、高歌猛进,不断上涨的币价和大咖们的推崇,让DeFi成为当之无愧的热点之王。

有人说区块链的落地方向已经很明确了,就是DeFi;也有人说,DeFi的暴涨正形成加密社区的另一个泡沫。虽说“全民、普惠”的口号响彻行业,但DeFi类产品复杂的设计和较高的门槛却让普通用户望而却步。

如今已经大涨的DeFi,是已经穷途末路?还是正扬帆蓄力,准备带着整个币圈驶入星辰大海?PANews邀请到了dForce创始人杨民道,为大家解码DeFi现状。

以下是杨民道分享全文: 

DeFi正处于泡沫阶段,主要力量是资本

PANews:据defipulse 数据显示,截止至 7 月 24 日, DeFi 产品总 锁仓 市值突破了 35 亿美元。据此前 PANews 数据统计,这个数字在六月初时刚突破 20 亿美元。如此迅猛增长的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是资本形成了共识?还是散户看到了 有利可图后 疯狂涌入?
杨民道:Compound流动性挖矿带起了DeFi热潮,Comp的高市值也一举冲破了大家对DeFi项目的想象空间,原先DeFi里的龙头Makerdao估值大约就4-5亿美金,Comp的流动性挖矿最高峰估值达到了30多亿美金,并稳定维持在10多亿美金,这个价格的天花板被捅破后大家看到了资本对DeFi项目的想象。
锁仓量的疯狂增长与流动性挖矿代币的高价格非常相关,资本是逐利的,Compound刚推出时存款的收益率换算为年化超过100%,到后续项目Balancer以及最近火热的YFI, 都有着相同的特点,高流动性挖矿回报吸引了资金快速进入,最终达到了高锁仓市值。
现阶段很是个泡沫阶段,但没有人知道泡沫何时会破裂,所以在现阶段泡沫也是一种共识,主要力量还是资本不是散户,Compound一天40-50万美金的抛压不是散户能接的。  

PANews:以太坊上的DeFi 浪潮惹得不少公链艳羡,不少公链也都在积极的推动自己生态上 DeFi 的发展,如何看待这一现状, DeFi 会成为这些公链的救命稻草吗?
杨民道:我常说资产的网路效应是巨大的,这是以太坊作为公链非常大的优势,大多数有价值的资产都发行在以太坊之上,这让开发者愿意在丰富的土壤上开发金融应用,这些应用也有足够的交易对手方来使用。不少公链推动自己的DeFi发展看起来只是为了蹭热点,如果不解决自己公链原生资产过少以及引入BTC/ETH上的资产,那DeFi生态绝对不可能发展起来。
目前看到比较靠谱的路径就是通过跨链引进BTC以及ETH上的资产,跨链的解决方案有很多,比如WBTC/RenBTC就是一种BTC跨链方案,最近增长的特别快,Conlfux准备提出的跨链联盟也是一个跨链方案,又或是Polkadot通过parachain接入BTC以及ETH。
以太坊在还未升级到2.0之前是这些公链们的机会窗口,怎么样在引入BTC以及ETH资产进入自己生态的同时,加紧建设自己公链上资产/借贷/交易三块基础设施,并且拓宽原链资产(尤其是BTC/ETH/稳定币)的OTC交易方式,才能让用户直接法币交易自己链的代币标准,最终沉淀用户,否则用户最终还是得跨链回到以太坊上进行OTC进出。 

流动性挖矿是DeFi项目完成冷启动的手段

PANews:近期由Compound 开始, DeFi 产品内掀起了一场“流动性挖矿”风潮,有不少人都认为这个模式和当年的“交易挖矿”很相似,但我们也知道“交易挖矿”模式最终以失败告终。在看来,“流动性挖矿”会重蹈覆辙么? 这种通过经济激励提供的流动性是泡沫还是良性循环?
杨民道:流动性挖矿与当年Fcoin为首的交易挖矿还是有区别,Fcoin因为不透明实际大家也很难得知当时交易挖矿的全貌,现在的DeFi挖矿虽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分到逐利者上,但也确实作成为了DeFi项目冷启动的手段,Balancer通过Bal冷启动的方式就非常明显,现在每天的锁仓量以及交易量都在不断增长。

现在的流动性挖矿是泡沫,但就像当年交易挖矿热潮一样,多数交易所最后都取消了交易挖矿的策略(通过销毁代币或是回填形式),DeFi项目冷启动到一定阶段后也可以取消流动性挖矿奖励,更专注于激励到正确的用户身上。激励到正确的用户身上是个不断试错的实验,我认为Staking模式大概率会是主流,项目方激励长期看好者进行Staking锁仓,减少二级市场抛压,同时可能通过Staking数量来判定用户的忠诚度,每个行为的激励都会与忠诚度进行挂钩。

滑点是CMFF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PANews:自动做市商(AMM )是为 DeFi 提供流动性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加密社区兴起的“ 恒定 函数做市商 ”即 CMFF 对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看来,相对于其他做市系统, CMFF 的优劣势是什么?
杨民道:CMFF的最早源于Bancor,在Uniswap上发扬。

优势:
CMFF提供了长尾币对的交易价格与流动性,这是许多没有足够做市资金项目的选择,并且因为CMFF是去中心化的,无需许可的特性使任何人不需要注册不同的交易所,只要连上网路就能交易。
劣势:算法型做市,在资金池小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高滑点,这部分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对交易者就是非常不好的体验,相比于CMFF,订单簿模式就提供了所见即所得的体验。 

现在很多方向都在优化CMFF的滑点问题,比如Curve就在稳定币找到了很好的Niche,Bancor以及还未公布项目也尝试了单边提供流动性以及优化算法的方向。这波流动性挖矿带给了CMFF初始的流动性,同时带来了非常大的交易量(多数DeFi项目都有自己的CMFF交易池),有了初始流动性,以及交易量的手续费,CMFF的正循环就能持续滚动。

多角度结合打造DeFi风控模块

PANews:DeFi在今年的发展过程其实并未一帆风顺,黑客已经数次攻击 DeFi 应用,并成功转移了大量加密资产。如何填补 DeFi 的安全漏洞?除了代码质量外,还有哪些风险需要防范?
杨民道:经历了Lendf.Me黑客事件,我们内部也在这几个方向上, 详细复盘可以看dForce AMA还原Lendf.Me黑客攻击事件始末

以下是dForce总结了我们对风控模块的思考

● 接纳新资产的审核流程

● 资金池模式,单一借贷额度举债额度限制(类似Makerdao的debt ceiling)

● 混合模式,单池模式的抵押物之间不打通,解决借款人风险不对等问题。

● 中心化的预警监测及协议终止

● 资产和流程上链

PANews:在目前DeFi 市场大热的形势下,是该抓紧时间挤上这趟财富列车,还是在场外静观其变等待热度冷却?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杨民道:作为普通投资者最好的方式就是参与流动性挖矿,YFI的创造者就提到,Don't buy it, Earn it. 用户通过提供流动性/参与获得代币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我常说我们dForce的用户不一定是买DF的人,这两者也形成了一个很巧妙地平衡。流动性提供者协助项目发展获得代币,看好项目长期发展买币者提供了代币价格支撑。
作为普通投资者,先参与挖矿进来可以更了解项目,市场的上上下下波动也创造了入场机会,作为投资者自行判断风险回报比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