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Dragonfly Capital合伙人 Haseeb Qureshi

编译 | PANews

Dragonfly Capital合伙人解读:超越跨链桥,为什么Axelar的跨链信息传递值得关注

引言:区块链正在进入“全球化”阶段。

通过跨链桥技术,跨链资本流动性在今年3月达到峰值,史无前例地超过了250亿美元,这不禁让人又回想起90年代初兴起的海外直接投资热潮,这一举措让当时一度被禁锢在美国的资本开始在世界各地自由流动。

Dragonfly Capital合伙人解读:超越跨链桥,为什么Axelar的跨链信息传递值得关注

(上图:美国海外直接投资规模占全球GDP百分比的增长趋势,资料来源《经济学人》)

如今,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互联互通,而在区块链行业里,互操作性已不仅仅是一个功能,而是成为“全球化跨链”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正如全球化发展为本地和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一样,“全球化跨链”也将催生出更多Web3新应用和新用例,而在这个全新增长周期中,最为关键的核心基础设施将会是——通用跨链信息网络。

“跨链桥”仅扮演“银行角色”?

坦率地说,“区块链互操作性”这一概念很宽泛,总体来看,目前市场主流基本上属于“双向资产跨链桥”。“桥”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建筑工人或是土木工程师,但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双向跨链桥”的概念,其实用“银行”来类比更为贴切。因为银行一方面在吸纳资金,另一方面则是在发行债务,同时银行为了具备足够的偿付能力,其资产必须要与负债相匹配。所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银行的主要工作就是保持足够的偿付能力并且可以在吸纳资金和发行债务方面保持平衡,而这其实就是“双向支持跨链桥”的作用。

如今,几乎每个大型跨链桥都是这种双向桥。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跨链桥中的大部分都依赖于“资助”,而资助方正是它们所桥接的区块链本身。比如 Polygon跨链桥、Avalanche跨链桥、以及NEAR Rainbow跨链桥——所有这些跨链桥都是由它们所在的“区块链”搭建和资助的,此外,几乎所有这些跨链桥都是可以直接与以太坊相连接。

Dragonfly Capital合伙人解读:超越跨链桥,为什么Axelar的跨链信息传递值得关注

其实仔细想想,这种资助模式不足为奇,因为对于新兴的区块链来说,跨链桥在导入资产和吸引用户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将跨链桥想象成现实世界中的运河或是铁路这类基础设施,而后者通常是国有化、享受国家补贴的。 因此,即便这些跨链桥的开发和维护成本很高,许多甚至还没有盈利,但从建设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桥接链”仍然会对它们进行补贴和支持。

这类补贴行为在近期的一些黑客攻击事件中尤为明显。比如,跨链桥Wormhole在遭到黑客攻击损失了 3.25 亿美元后, Solana 和 Terra 背后的著名投资机构 Jump Capital 就及时“救场”,填补了这个窟窿。一个月后,区块链Gamefi项目Axie Infinity的Ronin链又遭黑客入侵,损失近 6.25 亿美元(加密历史上最大的黑客攻击事件),然而Axie团队同样对所有受害者进行了补偿。

那么,如果将双向跨链桥比作银行,这类银行之间又是如何竞争的呢?很简单:他们会在资产负债表规模方面展开竞争。规模最大、资金量最多的银行将会成为最受信任的银行,并将最终赢得用户的信任。当然,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也是不容忽视的,但假如将竞争层面上升到信任度时,资产负债表才是最终的王牌。

尽管大部分跨链桥都是中心化的,但就目前而言,这并不是用户关心的重点。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并不在于这个跨链桥是不是去中心化的,而是一旦被黑客入侵,他们的资金能不能得到保障。

可以说,补贴行为的存在使得第三方跨链桥很难获得成功。这是因为由“桥接链”补贴的跨链桥拥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有大规模的隐性资产负债表在背后支持着,而这是私人参与者所望尘莫及的。的确,几乎所有的锁仓量都存在于由“桥接链”补贴的跨链桥中。

超越桥接概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链信息传递

如果从长远来看,基于“桥接链”补贴且可连接以太坊的跨链桥最终能获得成功吗?

说实话,这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如果能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跨链桥体系,那么资金才有可能自由流动,但仅仅只靠双向链桥是无法打造出全球互操作性系统的,这是因为大多数跨链桥都无法实现复杂的交互,而只能进行简单的资金传送。

因此,跨链桥最后要实现的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跨链信息传递,也就是要能拥有在另一条链上调用合约的能力——想象一下从 Avalanche上调用以太坊上的 Compound合约,或者将 Yearn 上的存款存入 Solana 链的场景。不仅如此,在支持资金转移的同时,还要能支持更多的东西,这其实正是跨链信息传递的最终目标。但遗憾的是,如今这种跨链可组合性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大多数跨链活动都是在多重签名和受信任的第三方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只有当任意一个区块链可以无需信任地与任何其他区块链通信时,更多的跨链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其实在早些时候,Cosmos和Polkadot都曾有过打造区块链界“州际公路系统”的野心, 但遗憾的是,它们并没有完成打通生态系统之间连接的任务,而是仅仅成为了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跨链桥。所以,如果要想实现真正的跨链可组合性,唯一的方法只有去正面解决难以攻克的跨链信息传递问题。

现在,一个能连接所有区块链生态系统的项目问世了,它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Axelar。

作为区块链的通用互操作层,Axelar通过去中心化网络连接Layer 1区块链,通过软件开发包(SDK),任何智能合约开发人员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异步调用去无缝调用另一个受支持链上的合约。

实际上,最简单的跨合约调用形式就是桥接,不过由于市场上已经存在了大量的跨链桥,因此 Axelar 不太可能在这方面再有所突破,不过Axelar的亮点在于实现了更为复杂的跨链可组合性和商业形式,而这恰恰是传统跨链桥难以完成的。

Dragonfly Capital合伙人解读:超越跨链桥,为什么Axelar的跨链信息传递值得关注

为了实现建设Web 3底层基础设施的目标,Axelar 将通过其软件开发包(SDK)实现以下三大目标:

1. 方便区块链开发者将其他链上的应用程序接入并实现联通。

2. 花费最少的开发成本,将去中心化应用轻松扩展到多个区块链上。

3. 允许用户与跨多个生态系统的应用程序进行无缝交互。

事实上,检验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用户体验是最关键的。Axelar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要让用户在Web3世界畅快地遨游,丝毫感觉不出在不同的区块链之间进行切换,这就好比现在人们在Web2世界中的体验一样:当一个网站对第三方服务器进行API调用时,用户完全感觉不出来,他所感受到的只是可以流畅地使用一个应用程序。从目前来看,Web3还没能做到这一点,用户能很明显地知道自己在使用的是Solana、以太坊、或是Avalanche。但不用着急,在不久的将来,Web3肯定也会让用户获得丝滑般的使用感受。

相信一直关注Web 3 领域的用户对 LayerZero和Stargate Finance不会陌生,而LayerZero与Axelar又恰好属于堆栈中的同一种角色,但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区别,为什么Axelar会更胜一筹呢?

Dragonfly Capital合伙人解读:超越跨链桥,为什么Axelar的跨链信息传递值得关注

首先,Axelar 是一个成熟的权益证明(PoS)网络,拥有自己的原生代币,Axelar上的所有节点都能运行其他区块链(以太坊、Avalanche、Cosmos等)的软件,如果要向Axelar询问其连接的底层区块链状态,Axelar节点会做两个动作:

1、相互同步以查询其本地区块链客户端;

2、针对所有区块链的当前状态达成一致。

如果要执行跨链交易:

1、Axelar 内的所有节点将共同管理每条链上的阈值签名账户,然后采用代表Axelar执行操作或托管资金;

2、Axelar 负责处理路由和执行;

3、Axelar安全性得到其PoS 验证器集的支持,以确保跨链交易稳定、可靠。

Axelar项目由 Algorand 前密码学和数学负责人Sergey Gorbunov创立,因此他们的密码学和分布式系统背景是世界一流的。

与Axelar构建方式不同,LayerZero 并不试图成为完整互操作性堆栈——相反,它只是一组两个指定角色的合约,分别是:“中继者”和“预言机”,其中预言机负责报告底层区块链的实际状态,中继器负责实际跨链传递消息并证明消息的有效性。在LayerZero上,使用哪个特定的第三方中继器或预言机取决于用户,LayerZero 本身只是一个中立的消息总线和一套标准,并不负责中继或预言机服务。

在白皮书中,LayerZero声称他们将默认使用Chainlink作为与剪辑,但到目前为止,LayerZero其实使用的是由FTX、Sequoia和Polygon组成的3方签名预言机,同时由 LayerZero Labs 执行中继。

不过,正确传递跨链消息并正确报告多条链上的状态才是跨链互操作的本质,从这个角度来看,Axelar正面解决了相关问题并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在广义跨链消息传递网络中,潜在的网络效应可能比我们在Layer 1“替代链”中看到的良性循环更强大,一个真正的跨链世界可以在所有 dApp中构建更多应用、资产和可组合性。

(注:我必须要说,这里没有贬低LayerZero的意思,我本人是LayerZero的粉丝!LayerZero、Wormhole、Synapse 和许多其他公司都在尝试解决跨链互操作性问题,LayerZero也一直是区块链技术的圣杯之一,但我相信Axelar拥有更强大的解决方案,并且有机会实现它。)

总结

归根结底,几乎所有成功的技术都与用户体验有关。

对于将下一波1亿人引入加密市场,实现流畅、直观的用户体验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想要实现与在Web2中所获得最终用户体验,开发人员就需要利用基础设施和工具来消除跨链世界中的摩擦。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推动海外直接投资,结果让一批全球跨国公司迅速崛起。通过实现真正的跨链互操作性,Web3无疑将迎来一个全新拐点,人们不再受限于某个区块链上的应用,Web3世界大门将彻底打开,我们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