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区块链技术列为战略性前沿技术,到2019年国家“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再到2020年国家发改委宣布正式将区块链纳入新基建范围,随着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产业区块链时代悄然到来。

链新(ID:ChinaBlockchainNews)原创

作者 | 艾森

编辑 | 尹岳

从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区块链技术列为战略性前沿技术,到2019年国家“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再到2020年国家发改委宣布正式将区块链纳入新基建范围,随着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产业区块链时代悄然到来。

针对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成绩以及产业区块链的发展状况,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科技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邓建鹏观察到: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并不充分,区块链与产业实体的融合目前尚在初始阶段。他认为,中国作为区块链大国,应推动区块链技术与监管技术的融合。在技术创新方面,公有链代表了趋势,而中国在公有链的研发方面比较落后且缺乏创意。

以下为《链新》专访邓建鹏教授的全文。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科技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邓建鹏)

区块链应用向纵深发展,传统企业迎来新机遇

《链新》:从国家把区块链作为战略性前沿技术到今年发改委宣布正式将区块链纳入新基建范围,“区块链+”逐渐火热起来。您是如何看待“区块链+”时代的?

邓建鹏:“区块链+”有两层意思,一是“区块链+技术”,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以数据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二是“区块链+应用”,使区块链技术特性转化为各行各业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透明安全的提质升级。

从发展来看,首先,“区块链+”的大规模应用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因为它涉及到区块链本身运行的效率比较低下,还需要进行技术突破才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应用;其次,在疫情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大背景下,今年新基建的提出是中国当前以及未来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科学地推动区块链融入新基建里面去发挥作用。

《链新》:在您看来,目前区块链应用场景中,哪些领域的是比较充分和成功的?

邓建鹏:我认为在金融和政务服务方面的应用是比较充分的,或者说是成功的。

一方面,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成功应用,中本聪的设想就是要基于密码学、超级账本、分布式共识机制等为核心,打造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第三方中心机构的电子现金结算网络。但是,问题就在于它有很多风险,还出现了一些打着虚拟货币旗号的诈骗和传销等。

另一方面,区块链在政务服务方面已经有很多的应用场景,有效地提升了政务与管理效率。比如说,深圳市推出的区块链电子发票,不仅实现了分布式存储、全流程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还实现了“交易即可开发票”。

《链新》:随着区块链应用向纵深发展,并延伸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传统企业如何才能享受到这波红利? 

邓建鹏:首先,传统企业要介入“区块链+”,它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即区块链不是万能的。因此,对传统企业来说,如果区块链技术确实能够让其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降低成本,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强行去搞“区块链+”,有可能会得不偿失。

其次,区块链的价值就在于协同性,如果需要多方协同,那么企业做“区块链+”是有意义的。比如说,传统供应链金融的链条很长,可能存在一方数据造假的情况,而区块链在多方数据协同方面是有效的。

产业区块链尚在初级阶段,公链研发缺乏创意

《链新》:赋能实体经济,是区块链产业化必由之路。您如何看待当前产业区块链的发展现状? 

邓建鹏:区块链与产业实体的融合目前还在初始阶段,主要为政府主导的产业集聚区,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产融发展模式。

今年把区块链纳入新基建范围,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在产业亟待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区块链是产业的改造和升级的工具,为区块链提供了应用舞台。从发展来看,区块链与实体行业的结合正变得愈加紧密。

《链新》:在产业区块链的维度,企业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角色?

邓建鹏:这个要看企业自身的技术实力以及它在某一领域的地位。具体而言,一家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有优势,那么,在搭建企业级区块链应用平台中就可能扮演起核心地位。比如说,蚂蚁金服与京东数科都推出了区块链BaaS平台。

此外,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他们不具备研发优势,可以选择购买技术服务或者作为网络节点加入到区块链网络里面去。比如在供应链金融中,蚂蚁金服与京东数科的区块链BaaS平台可能会链接上下游成百上千家企业。再比如,我调研的金窝窝网络科技,以区块链底层技术为中小商铺提供数据确权与引流,代表了网络电商+区块链的发展趋势。

《链新》:您是如何评价今年区块链发展的成绩与不足? 

邓建鹏:从区块链的发展轨迹来看,一方面,国内越来越多注重于“区块链+实体经济”,国内区块链产业蓬勃发展,也是符合中国当前的政策和法律规定的。另一方面,中国在公有链的研发方面比较落后,或者说缺乏创意。我们看到,几乎所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公有链都在海外。当然,一是我们研发实力不足;二是国内政策环境导致的。

我认为,公有链代表了趋势,而联盟链的技术含量是比较有限的,所以需要我们接下来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理性助推区块链发展,科学构建新型监管体系

《链新》:在区块链技术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接下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恶意炒作,让区块链价值真正落地呢?

邓建鹏:我认为防范恶意炒作对于政府监管部门而言,有两方面工作要去做。第一,要严厉打击借虚拟货币去传销、诈骗以及非法集资的违法行为;第二,国家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多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很多产业政策,我担心“一窝蜂”的推出太多产业园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因为,区块链的技术人才和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几个城市,而广大的中西部既没有人才优势也没有产业集聚效应,所以我认为,条件不突出的地方应结合自身条件量身定制自己的区块链产业发展战略。

《链新》:您多次讲到,区块链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在法律和政策方面。能否具体谈谈您的看法。

邓建鹏:区块链技术冲击了既有规则和市场秩序,对此,应摒弃政策高度波动与运动式执法,考虑引入监管沙盒机制,有助于监管者在创新监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我认为,中国作为区块链大国,应推动区块链技术与监管技术的融合。目前区块链对立法与监管带来种种挑战,需要监管者和立法者转变固有思维。比如说,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将法律和合同条款转化为简单而确定的基于代码的规则,这些规则将由底层区块链网络自动执行。

未来,技术规则将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与法律规则相同的作用和功能。政府可借助代码,通过将部分法律转换成技术规则,由底层技术框架执行,从而减少监督和持续执行的需要,降低合规和执法成本,也减少法律文本固有的不确定性。

当前,区块链技术距离成熟尚有很大距离,监管者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形塑新规范,影响代码规则,最后通过程序自动运行实现区块链的部分内部治理,节约监管资源。

《链新》的初衷是:帮助中国精英读者群准确了解全球区块链动态;为产业界、学术界及政策部门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区块链行业合规、健康发展,释放技术创新价值。《链新》的目标是,成为一家聚焦于产业区块链的商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