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钱无关〖IT'S NOT ABOUT MONEY〗

如同一场共谋,在地球上几乎每一块大陆,包括亚洲、非洲、美洲和澳大利亚在内,都发现了自然贝币的存在。然而,对于如何理解这场持续两千余年的贝币体系,运用我们现有对于文字部首,亦或考古学的知识,都显得十分有限。至今,是将其作为“以物易物”的中介,还是流通货币来看待,都尚且存在争论。此外,我们在贝币中看到,通过增加单体的生产力难度,譬如打眼、嵌入金属等,来实现总量的控制,也许只是为了建立具有共识性的计数方式。无论怎样,幸存的物质大大压缩了历史的复杂性,更何况,它与钱有关。

去年离世的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在其《债:第一个5000年》一书中,将我们带到了货币的“信用”尺度,这是对将货币简单理解为交易媒介的一次颠覆。他追溯了“货币”建立之初的情境,并认为虚拟货币其实一直存在,且正是“钱”的原始形态——先有借贷需求,才出现作为媒介的实物。

⊙《债:第一个5000年》 大卫·格雷伯

如此看来,将“币”视为信息存储的中介,便为我们理解今日的加密数字货币及NFT(非同质代币)背后的运行逻辑提供了切口。“人们已经经历过好几个虚拟货币时代”,某种程度上,这位曾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提出“我们是99%”的格雷伯,早已预示了非同质代币的出现。然而,他为虚拟货币提供的激进姿态,放眼于当下的状况时,却相当无序而纷杂,毕竟,它与钱有关。

自 2014 年以来,借助区块链技术对数字图像进行认证,并以此方式生产独特的虚拟物成为可能。而直到今年,在一系列经过数字认证的图像以天价售出后,大众和艺术行业才开始注意到这一发展。

⊙图片来自ZKM

如果说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借助传统版画的“版数+签名”解决了作品的稀缺性与真伪问题,那区块链技术,便为数字复制时代的艺术提供了可行的确权方案——这是从手写到加密上传的一次技术迭代。同时,嵌入在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可以明晰任何一次流转记录,并自动将一定比例的销售价格转入到艺术家的加密货币账户。且这些规则通过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确保了其安全性。

然而,如此优良的方案,依然伴生出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在刚刚过去的 5 月,NFT市场成交量达到最高点之后,迎来了“崩溃”。据DuneAnalytics 数据显示,5 月 4 日,OpenSea 成交量达到顶峰,24 小时成交额高达 2313 万美元。而在刚过去的 6 月 15 日,成交额仅剩 493 万美元,与市场最巅峰时跌去了 78.7%。SuperRare 成交也已大不如前,5 月成交额 93.6 万 ETH(以太坊),较 3 月 338.2 万 ETH 的高点跌去 58.3%。

⊙图片来自coindesk

离开了传统画廊的保护,艺术家与市场的距离更近的同时,艺术品价值与钱也更近了。此外,将传统二级市场的拍卖形式引入到一级市场,势必对于艺术品价格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新的自由市场中,作为“信用中介”的艺术品,时常被提前套现,沦为无差别的金融产品。

如今,市场的冷静,更有助于我们将NFT视作一种媒介看待,去剥除他的代币属性,使它与钱无关。于是,为了深入了解NFT的价值及潜能,「雷电所」对国内各类NFT平台进行了采访与交流,希望寻找到区块链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共同欲望。

 PART 1 

with BCA孙博涵

Q:BCA对于自身在NFT行业中的定位是怎样的?

SUN:BCA一直是以学术性和艺术性的基调去做NFT这件事情的。我们也有很强的区块链基因,将区块链的核心赋能艺术,而不是考虑去做一些短期的投机。所以从18年创立至今我们不断的在挖掘NFT在科技艺术领域的可能性。在UCCA Lab举办的虚拟生境大型加密艺术展,就在探索物理空间和NFT的多种诠释方法;我们与清华xlab央美设计学院等联合举办的马拉松计划,也是通过科技和艺术的加持,让青年艺术家创作更多NFT灵感;现在我们也在集结艺术家们共同探索元宇宙与NFT的关系,期待能有更多NFT玩法可以被挖掘。

⊙“虚拟生境——镜中迷因可曾见”展览海报

Q:怎么看待NFT作品的售卖形式?拍卖对艺术家有哪些影响?

SUN:过早的拍卖或超出价值本身的拍卖是带有投机属性的,因为这很容易引发泡沫。从之前的经验来说,艺术家没有经过画廊就直接上拍,这就像公司还未上市就让股份流通到二级市场。所以我觉得过早拍卖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

Q:NFT拉近了市场与作品价值的距离,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吗?

SUN:在艺术市场里,价格是无法决定一切的,它一定是需要作品内容本身、时间和工作量的支撑。所以说NFT这个行业还需要走一段时间,没办法像区块链走得这么快。而且NFT是和区块链和艺术共同绑定的,因此需要两个圈子,多条标准共同认可,所以它不会迅速生长起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所以需要做好一个长跑的准备。

Q:怎么看待传统艺术品和NFT之间的流通性差异?

SUN

:流通性是衡量艺术家或者作品、IP的一个标准,也就是“共识”够不够。流通性加大了一定是好事,但是流通性又有很多决定性因素——艺术家作品数量、“共识”等等都会影响流通性。而且现在大家对艺术的认识逐渐回归作品本身,做真正有价值事情的人和付出更多工作量的人会收获认可,那种短期忽悠的事情在这个时代下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有时候现在的很多事情,或者是行业内的一些现象,它并不能说明什么,泡沫是会快速破灭的。

Q:如何形成NFT的价值体系?它与传统艺术生态的关系是?

SUN

:有区别,但是这个价值体系还是有过渡期,也没有那么绝对。当你谈论加密艺术,最终的落点还是艺术,所以它一定是要按照艺术发展史的轨迹脉络去走的,脱离不了艺术这个概念。如果我们不说艺术,只说NFT,那就要用NFT这套标准。但如果我们要说加密艺术,还是要回到艺术,这个是绝对割离不了的。传统的评论会促进NFT的价值系统,但是也没有那么绝对。传统不会有决定性,新兴藏家也没有,这两拨人要做到真正的有机结合。

 PART 2 

with CryptoArt.Ai秦建新

Q:CryptoArt.Ai对于自身在NFT行业中的定位是怎样的?

QIN:CryptoArt.Ai的自身定位是一个依托于中国艺术圈的资源优势,对亚洲加密艺术市场进行布局,促使全球优秀的加密艺术家在同一个领域内进行交流、输出和流通的数字艺术平台。我们平台对艺术家入驻审核比较严格,首先要确认入驻艺术家的作品为原创,其次会对艺术家作品的艺术水准有一个基本的评估,包括文化高度、审美标准等,评估合格方可入驻。我们平台的艺术家作品,在售出之后所有流转过程中,每一次销售,艺术家均可以自动收取流转价格的10%版权费,这是传统艺术交易模式无法实现的。

Q:怎么看待拍卖的方式对于艺术家创作的影响?

QIN:传统世界中的艺术家拿作品直接上拍卖,是因为他们已经在这个领域里经历了早期艺术寡头的扶植,已经到了相应的段位,才敢这么做。而在加密艺术世界里,每一位艺术家都是从很低的价格开始销售,直到他的作品共识程度越来越高,作品价格才随着市场行情的攀升而起来。传统市场里的拍卖,或多或少会对艺术家的创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加密艺术领域,艺术家可能会更为自由,因为作品上架销售完全是艺术家的主观意愿,当然,也许艺术家也会发现自己某些题材、风格在市场销售中会比较突出,可能会影响到他继续往这个方向去探索。

Q:NFT加大了作品的流通性,但这个是否会影响到艺术品价值的稳定性?

QIN:流通性一直是传统艺术品的痛点,NFT加快了艺术品的流通性,这对艺术家来讲无疑是个超级利好的趋势,像我们平台的世界排名第二的艺术家Pak,他早期作品在其他平台几百美金一幅到百万美金一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而传统世界的艺术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10年或更久。当然,NFT再怎么火爆,其艺术形态还处于极早期,还没有产生真正的大师和大师级作品,而现在天价的加密艺术作品能否经得起艺术史的洗礼,这要留给时间去校验。

Q:NFT是否是在将判断艺术品价值的权利进行转交?

QIN:你或许听到很多人在说,NFT加密艺术会对传统艺术领域造成冲击,正如我们5月底在西岸油罐举办的展览《确实中的冲击》一样,传统当代艺术一直是处在西方百年来的艺术体系框架中,权利集中在头部画廊、评论家、拍卖行手里,NFT横空出世,确实对传统艺术权利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目前还谈不上艺术品的价值体系的权利转交,因为传统艺术体系,受到冲击的同时,必然会促进它自身价值体系的迭代和机制的升级,同时,NFT加密艺术的价值观,也会对传统艺术形成一定的逆转效应。

⊙《确实中的冲击》展览现场照片

图片来自是艺

Q:如何看待NFT艺术的未来?

QIN:加密只是从技术上赋予数字艺术稀缺性价值和确权的功能,艺术行业中的大部分学者可能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待的,因此他们认为加密艺术和拍卖艺术一样是不存在。从艺术史发展的历程上来看,加密艺术虽然目前还处于极早期,但可以看到,这些艺术家的艺术形态和创作形式非常具有生机,目前已经在初步萌发出一些新的艺术语言环境,例如基于区块链、基于Ai&VR、数据可视化、互动等技术的体系,逐渐形成了一种新语言体系,一旦这样的新的艺术语言体系成熟,出现了这个语境下的大师和经典作品,那就是必将成为一次艺术史的革命,那加密艺术也必将开启艺术史上重要的新时代。

 PART 3 

with CrytpoC 唐晗

Q:CryptoC对于自身在NFT行业中的定位是怎样的?

TANG:CryptoC首先是一个社区。它诞生于2020年10月份,那时NFT还没有完全爆发,大多数人对这个概念还比较陌生。在那个时候,我们很有幸能够通过一场加密艺术展,把中国所有的NFT的相关从业者都囊括其中,包括各个公链的项目负责人,各个大型交易所的人,优质的加密艺术家和策展人等。基于这个社区,我们孵化了加密艺术画廊风潮,它的定位是立足于东方,扎根于虚拟。从当前整个加密艺术领域来看,中国的话语权还是很小的。中国有自己很独特的文化,我们需要有一个场域能够去展示和交易中国的艺术作品,在虚拟世界推广来自东方的艺术。

Q:目前「风潮」的机制是如何筛选艺术家的?

TANG:我们既不像OpenSea那样,基本上不审核,之后却因没有流量推广而石沉大海;同时也不像SuperRare完全由团队去做挖掘和邀请,我们的方式更像是一种来自于社区的自然生长。

⊙图片来自EGORITHMS 

Q:NFT的流通性对艺术家会产生负面影响吗?

TANG:我看到有一些艺术家朋友自从接触到这个概念之后非常焦虑,他不做会觉得被时代淘汰了,做了又好像卖不出去。同时我也看到一批艺术家,他们都很佛系,然后是一种随缘的心态,反而能卖出很惊喜的价格。我的建议是,如果你非常看重价格的话,每一次mint(上链)的过程都要很谨慎。重要的不是拍卖的过程,不是拍卖的那一瞬间,而是在拍卖之前你做了哪些事情、你的工作量,你有没有在社区里面形成一定的声誉积累?你是否能做一个自我人设的建设?面向社区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做自我营销的过程。这可能很难适应,但是我认为每一个技术手段出现之后,它都会成就能够及时适应它的人。

Q:如何看待NFT市场波动对于艺术家创作心态的影响?

TANG:从3月份到现在,SuperRare的活跃买家数量下滑的非常厉害,从几千人下滑到只有几百人。许多艺术家开始对这个领域感到悲观,认为这样快进快出,缺乏流动性的艺术品市场是不成立的。当前买盘稀缺,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回避,却又不得不经历泡沫破灭的阵痛。我认为,在这个阵痛期过后,我们才能够建立起一套加密艺术的评价和估值体系,才有利于这个行业的长期发展。

Q:有一种说法是'NFT艺术不存在,就像不存在一种艺术叫拍卖艺术',它仅作为支付形式而存在。

TANG:当前大家对于加密艺术的定义太混乱了。把作品上链拍卖就可以称为加密艺术,这既是现在大多数人的看法,也是大多数人的疑惑所在。因为这样的”加密“只是提供了拍卖工具,并没有提出新的艺术主张,或者对艺术创作的手法进行历史革新。加密只是为数字艺术作品提供了新的存储与交易工具,就像我们现在喝茶用的茶具,放置手机的桌椅一样。如果这个工具普及化程度非常高,可能所有人都是在使用这个工具的时候,它就很难作为一种类别来存在了,因为你感受不到它了。从这个角度看,加密艺术一词是否还有必要存在呢?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关于这个问题的具体阐述,请看我之前写过的两篇文章:《区块链:通往开放艺术之路》及《加密艺术初探:社区实践与定义简史》。

 PART 4 

with Treasureland 黑鳯李

Q:Treasureland对于自身在NFT行业中的定位是怎样的?

HEI:Treasureland的定位主要是做聚合,就是有点像农夫山泉一样,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我们不生产NFT,但我们可以聚合其他人的NFT,并且是跨链的聚合交易。目前来说我们是唯一一个能够跨以太坊、BSC等公链的NFT资产平台,可以理解为,把安卓和苹果的资产聚合在一起。这在过去的中心化互联网世界是无法达成的,因为互联网的账户都是中心化的,数据也是中心化的。

Q:如何看待拍卖的方式对于艺术家创作的影响?

HEI:其实在我看来,拍卖是拍卖,不管你拍卖的是一套房子,还是NFT,还是一件艺术作品,本质上来说,它就是一种拍卖行为,不会因为你的艺术呈现方式不同,拍卖本身就有所变化。所以我认为拍卖的方式不会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反而对于藏家来讲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吧。

Q:NFT加大了作品的流通性,这个对艺术家有没有好处呢?

HEI:其实NFT的流动性非常差,我们看到的OpenSea上面绝大多数的NFT都是长尾资产,所以NFT并没有解决流动性的问题。相反可能NFT本身没有太多流动性,这意味着没有交易量,那它的估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反而觉得NFT降低了艺术圈的准入门槛,这个事情我觉得才是意义更大的,对于那些草根艺术家来说,我认为这是他们区别于过往传统艺术圈的机会。

⊙Banksy被烧毁的作品Morons

*以上言论仅代表受访者个人观点

 - 特别鸣谢 - 

孙博涵、秦建新、唐晗、熊瑜、黑鳯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