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发布的以太坊史前介绍中,Vitalik就认为以太坊、Swarm、Whisper将共同构成Web 3.0的去中心化技术套件。以太坊负责合约和计算,Whisper用于通讯,Swarm用于文件存储。Swarm项目早期得到了以太坊团队中Vitalik Buterin、Gavin Wood和Jeffrey Wilcke的支持,在这样的背书下,Swarm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在6月15日Coinlist的公募中遭到数十万人的激烈抢购。
在6月15日,Swarm项目通证BZZ在Coinlist开启公募,据当时消息称,有150万Coinlist账户哄抢BZZ,有的甚至包下整个网吧进行抢购。百万人哄抢的场景,让还未上线BZZ的热度达到了顶点,同时也给了许多用户“未来可期”的假象,市场一度陷入疯狂。
然而,在6月21日时,BZZ上线相关交易平台,最高价格接近30U,然后极速回落到11U。让大家难以接受的不是“腰斩”,而是最高价格都没有达到私募份额转让的“50U”,并且差的还不是一星半点。绝对的低价让人回归理性,重新审视Swarm,同时,Swarm项目方在线上活动中或者频道中,都透漏出了更多的“真相”,接下来,让我们看看Swarm到底是怎样的吧。
Swarm的官方团队都是谁?
大家对Swarm的期望,大多源自于'V神'的站台、“以太坊基金会的背书”,然而,白皮书撰写人(Biktor Tron)和V神(Vitalik Buterin)并不是同一个人。
在线上会议上,展示项目团队成员时,不仅没有V神,也没有波卡创始人等我们熟悉的大佬,通篇读下来也没有发现“以太坊基金会”的信息。一个好的团队或许可以增加用户对项目的信息,但是Swarm项目团队,让大家感到有些失望。
Swarm主网到底上线了没有?
最近,有很多人开始期待8月2日,认为这一天Swarm主网会上线,并开始“挖矿”。
事实却是,6月22日,Swarm项目人员就宣布过Swarm的主网就已经上线了,Bee1.0版本已经在主网上发布并运行,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到Swarm网络中。
既然Swarm主网已经上线了,那“挖矿”已经开始了,而并不是要等8月2号才开始。
对于节点运营商而言,8月2日并非是一个特殊的日子,Swarm网络的数据存储需求也不会在8月2日倍增,也就是说节点运营商的受益,也不会在8月2日那天有所起色。如果说,8月2日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大概率就是100万测试网的空头奖励和500万枚的BZZ公募,在8月2日集中释放。
为什么Swarm主网上线后,节点运营商没有收益?
在Swarm网络上,没有挖矿的概念的,只有“节点”、“Bee节点”的概念,但是,正如官方人员所说,节点想要获得收益,网络就必须要有真实的数据存储,否则,节点是没有奖励的。
Swarm网络是一个专注于“存储”和“通信”的网络,只有当网络真正有真实数据存需求,并且节点为数据的存储以及传输做出了相对应的硬盘空间存储或者宽带流量贡献时,该节点才能给获得相对应BZZ。
但是这就面临另外一个问题,相比于自己要花真金白银(BZZ)将自己的数据存储到Swarm网络上,有存储需求的客户也可以把数据存储在免费IPFS网络上,又或者可以采用以太坊layer 2解决方案 。如果Swarm网络在经济模型的设计层面,尚未对有真实数据存储需求的客户以及节点运营商给予一定的奖励 ,那么,在“竞品”面前,Swarm网络的吸引力或将大大减弱。
没有“甲方”的Swarm,需要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事物是具有多样性的, 狂热地追求或者诋毁一个项目,均不是一个理性的态度。虽然Swarm的经济模型并不友好、项目团队并不如我们所期望的“巨星加持”、官方的沟通态度也相对强势,但是,从长远来看,Swarm网络依旧有其价值和独特点。
首先,Swarm网络更具有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思想,在大部分区块链项目都需要项目方“补贴式扶持”时,Swarm网络率先走出了一条单纯依靠网络真实存储需要创造订单的道路,Swarm官方并不会充当“甲方”向节点提供虚拟订单,这其实是真正“去中心化”的体现。
这就好比最初的淘宝,不允许店铺刷单,虽然面临着惨淡的销量,但是销量的惨淡只是一时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购物的人群越加庞大,淘宝店铺的订单量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
其次,我们身处在web2.0向web3.0过渡的时代,身处于区块链被纳入新基建的时代,身处于区块链应用走向落地并且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时代。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Swarm网络作为分布式存储网络,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光明的未来。
正如上图所示,Swarm官方在回复社区成员的提问,就是否会建立相关的“token激励”时,说道,“ Swarm正在积极谋划建立一个社区奖励系统 ”。虽然,奖励系统的推出需要时间以及真正能用于奖励的BZZ或许寥寥无几,但是我们也很高兴看到官方态度的转变。
最后,即使布局Swarm的时间需要以年为单位来计算,也还是会有坚定的信仰者选择继续,因为分布式存储是闪闪发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