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對區塊鏈企業主要造成短期的負面影響,中長期影響有限;

超八成企業認為疫情為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集中於工作進度拖延、固定成本開支較大、與合作機構開展業務受阻等方面;

區塊鏈企業應對疫情方式主要包括:開展“分佈式辦公”“雲復工”、改變營銷模式和服務提供方式以及研發新產品,推出抗疫應用;

區塊鏈抗疫應用規模尚不突出,相比起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區塊鏈應用數量佔比僅為9%,原因包括行業所處發展階段尚在早期、技術自身成熟度有待提升、應用落地條件不完備等多方面;

受疫情影響,超六成區塊鏈企業對公司短期發展戰略做調整,長期戰略調整約22%;

疫情之下,區塊鏈行業新機會湧現,公共預警系統、物資溯源、輿情監控和身份信息登記等領域發揮空間大。


目錄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對象界定

二、疫情對區塊鏈企業影響幾何?

(一)短期內產生負面影響,中長期影響有限

(二)影響集中於工作進度拖延、固定成本開支較大等方面

三、面對疫情,區塊鏈企業如何轉“危”為“機”?

(一)開展“分佈式辦公”“雲復工”,保證業務進度

(二)改變營銷模式和服務提供方式

(三)研發新產品,推出抗疫應用

四、疫情之下,區塊鏈行業醞釀著哪些新機會?

(一)區塊鏈行業的業務機遇

(二)區塊鏈企業在行動

五、疫情洗禮後,區塊鏈產業走向如何?

(一)疫情加速社會數字化建設進程,區塊鏈賦能產業將加速

(二)區塊鏈與物聯網、人工智能和5G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合

(三)監管法規的逐步完善助推行業進一步走向正規化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對象界定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各行各業都受到程度不等的衝擊。自疫情爆發以來,零壹財經·零壹智庫就密切關注行業的發展動態。我們看到,區塊鏈企業業務開展具有線上化、互聯網化的特徵,相比起餐飲、旅遊、零售、娛樂等重線下模式、會出現人員聚集情況的行業,疫情中區塊鏈企業遭受的損失相對較小,但相應的業務環節也不免受到波及。對於部分企業而言,線下業務開展受阻、項目推進延遲、資金鍊壓力等也給經營帶來不小的挑戰。

然而,機遇也在困難中醞釀著。疫情防控中,區塊鏈企業快速響應,陸續推出相關的應用助力公共防疫,讓區塊鏈技術的價值得以彰顯,也因此,一場關於區塊鏈技術在公共場域應用的全民討論呼之欲出。

2019年以來,區塊鏈技術得到中央和最高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運用區塊鏈技術賦能實體經濟的步伐在加速。眼下,區塊鏈行業已進入到強調賦能產業的3.0階段,專注於“區塊鏈+”的企業將是2020年區塊鏈領域最為活躍的分子之一,他們必將引領我國區塊鏈產業潮流的方向。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這些企業在疫情中的應對和行動,也為了幫助行業抓住可能的發展機遇,零壹財經·零壹智庫聯合數字資產研究院、PANews及火鳥財經等媒體及研究機構發起線上調研活動,結合在線問捲和企業訪談,經過為期一周的信息收集,我們得到超30家區塊鏈企業的參與支持(其中,23家參與線上問卷)。這些企業主要是開展區塊鏈技術研發以及提供技術應用服務,業務內容涉及供應鏈管理、電子存證、數字身份、電子政務、溯源等多個領域。調研中他們分享了與企業、行業發展相關的諸多一手信息,展現了區塊鏈技術企業們的行動力和戰鬥力。據此,我們形成此調研報告,希望與眾多讀者一起,成為區塊鏈行業發展的見證者和同行者。

(注:由於樣本數量有限,本報告所能覆蓋和揭示的問題,或許放諸整個行業而言並不能面面俱到,但我們也盡可能從中提煉出具有行業共性的信息與大家共享。)


二、疫情對區塊鏈企業影響幾何?


(一)短期內產生負面影響,中長期影響有限

根據零壹智庫對23家區塊鏈企業的線上答卷統計,近七成企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公司業務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已採取了相關應對措施;超兩成企業表示業務開展未受影響;此外,有8.7%的企業遭受了較大的負面衝擊。



圖1:新冠肺炎對區塊鏈企業的影響資料

來源:零壹智庫


綜合企業訪談結果,疫情對區塊鏈企業造成的衝擊主要集中於短期,中長期影響有限,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技術、產品研發等核心業務開展受影響較小。區塊鏈企業一般以線上化經營為主,技術、產品研發等核心業務更是屬於純線上業務,在全民線下接觸受阻的情況下,線上業務基本可以照常運轉。此外,部分區塊鏈企業在多地具有分公司和分支機構,“分佈式辦公”是這類企業的工作常態,他們對於多地協同、雲端會議和線上業務匯報等辦公方式都能靈活應對。

第二,疫情刺激更多應用場景的產生。此次疫情凸顯出區塊鏈技術在降低成本、加強隱私保護和提升社會運轉效率等方面存在巨大的發揮空間,會刺激更多應用場景的產生。此外,疫情進一步刺激了線上業務的發展,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可驗證和難以篡改等特點,可以有效提升線上業務開展效率,保證業務開展的透明性,區塊鏈應用頻率會進一步加大。

第三,長期向好的政策紅利。 “1024”講話為區塊鏈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心劑”。 2020年1月,區塊鏈更成為了各地方政府工作報告的焦點,得到了各地政府前所未有的肯定和重視。 2020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分佈式賬本技術安全規範》,區塊鏈即典型的分佈式賬本技術,這為區塊鏈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規範,區塊鏈相關應用有望進一步提速。


(二)影響集中於工作進度拖延、固定成本開支較大等方面


調研數據顯示,超八成企業認為疫情為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集中於工作進度拖延、固定成本開支較大、與合作機構開展業務受阻等方面。



圖2:疫情對區塊鏈企業的影響

資料來源:零壹智庫

疫情期間,為防止出現交叉感染,減少人員集聚帶來的風險,線下業務交流、推進受阻。前期項目的招標、業務的洽談等因為疫情難以如期進行,企業的業務推廣計劃被打斷。而對於之前正在溝通中的業務,由於處在疫情隔離的狀態下,導致企業無法與客戶深入交流合作方案中的細節問題,相關內容需反复確認,溝通效率較低,業務推進起來比平時緩慢。此外,後期的付款手續也被拉長。總體來看,疫情期間,區塊鏈企業的工作進度均有所拖延,對企業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同時,區塊鏈企業很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資金流有限,固定成本開支較大也是影響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在人員復工推遲,整體工作業務開展受阻的情況下,員工工資、社保、稅費、租金等均為剛性支出,資金缺口較大。

目前,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更多的是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區塊鏈企業的合作機構多數為傳統企業。受疫情影響,當下傳統企業的核心訴求仍是在完成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保障基本生產的正常進行,對於新興技術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此,疫情對傳統產業造成衝擊的情況下,勢必會波及區塊鏈行業。


三、面對疫情,區塊鏈企業如何轉“危”為“機”?


對區塊鏈行業來說,新冠肺炎“戰疫”是危也是機,如何轉“危”為“機”,最大程度的減少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成為企業的首要任務。從調研結果可以看出,改變員工辦公方式、營銷模式、客戶服務模式以及研發新產品,開拓新業務模式是區塊鏈企業應對疫情的主要方式。



圖3:區塊鏈企業針對疫情的應對方式

資料來源:零壹智庫


(一)開展“分佈式辦公”“雲復工”,保證業務進度

疫情期間,傳統辦公模式受阻,為保證業務的正常進行,區塊鏈企業開始了“分佈式辦公”“雲復工”模式,鼓勵各部門通過視頻會議、電話會議的形式高效溝通,力爭員工在居家隔離狀態下,保持正常的工作。同時,部分企業安排專門的團隊對員工進行關懷,鼓舞士氣,關注員工的健康的工作狀態。

調研結果顯示,“分佈式辦公”這一線上辦公模式雖然能夠在很大程度保證業務的正常進行,但相較於線下辦公,仍存在協同效率低、不易監督等問題,由於產生物理上的距離、缺少形式上的監督,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員工的自覺性;同時,遠程溝通容易導致信息不對稱、工作進展緩慢。線上辦公模式導致整體工作效率降低。


(二)改變營銷模式和服務提供方式

受疫情影響,雖然大多數企業開展了“分佈式辦公”模式,但是商業合作卻遭受了很大的影響。目前,疫情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控制,但商業環境效率低下的問題卻很難快速恢復,企業項目的線下溝通、推廣受到了直接的衝擊。如何探索新的營銷模式和服務提供方式,成為所有區塊鏈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目前,大部分企業的服務提供方式通過線上化途徑進行。通過運用手機、電腦等設備,採用郵件、電話、微信等多種溝通方式與客戶實現對接,力求第一時間、第一速度響應客戶需求。在營銷模式上,一些區塊鏈企業改變了以前“廣撒網”的銷售推廣模式,開始聚焦成熟產品,聚焦關鍵客戶,努力提高成單率,提升主打產品競爭力。


(三)研發新產品,推出抗疫應用

區塊鏈以互聯網底層結構為基礎,能夠為不同行業、參與主體實現可信的信息交互提供技術支撐。區塊鏈技術天然契合疫情防控的管理分散性、多方參與性和溯源的要求。流程越複雜,參與方越多,區塊鏈的作用就越大。

為應對企業危機,也為防控疫情貢獻一部分力量,區塊鏈企業開展了技術抗疫,推出了相關抗疫應用。疫情期間,包括區塊鏈企業在內的機構、組織等推出的區塊鏈抗疫應用主要集中在疫情數據監測、金融、慈善、醫療等領域。




資料來源:網絡公開資料,零壹智庫

但相比起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區塊鏈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現並不搶眼。據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在信息技術抗疫應用數量佔比中,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位列前三,其中,應用人工智能的案例最多,高達71%,而區塊鏈技術應用數量佔比僅為9%。 [1]

在本次調研中,23家區塊鏈企業中有12家開展了區塊鏈抗疫應用,其中有66.67%的應用基於原先業務改造,25%的應用為臨時開發,僅有8.33%的應用基於原有業務。這說明,區塊鏈企業在公共疫情防控等相關方面的應用不足,尚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圖4:12家區塊鏈企業的抗疫應用開發情況

資料來源:零壹智庫


從應用效果和落地規模看,12項應用中,僅25%實現了大規模應用,其餘應用雖已落地,但尚未大規模應用或正處於內測階段。造成這一事實落差的原因主要包括行業的發展階段、技術自身成熟度、應用落地土壤等多方面:

第一,我國區塊鏈行業發展尚處於早期。區塊鏈技術的價值在國內得到真正的正視,始於去年中央層面的1024講話,而此前社會大眾對區塊鏈的認知更多地與“幣”關聯,監管層面對加密貨幣相關的整治也對區塊鏈研發應用領域造成一定的牽制。受限於政府和監管層的態度,行業在發展推進速度上尚不理想。在疫情發生的時候,距離區塊鏈技術得到“正名”也才僅僅數個月時間,應用落地推進工作大多尚處於早期,因而在疫情中難以有突出的規模化效果。

第二,區塊鏈技術本身尚不成熟,其安全性、可拓展性和穩定性都有待進一步提高。同時,行業對區塊鏈技術的理解尚存在局限性,對技術的落地推進尚不能帶來效果明顯的增益作用。根據全球領先的信息技術研究和顧問公司Gartner公佈的2019年區塊鏈科技技術成熟度曲線,區塊鏈技術目前尚未達到成熟階段。 Gartner傑出分析師兼研究副總裁Avivah Litan也指出,目前大多數企業的區塊鏈項目還停留在實驗模式上。根據Gartner的預測,區塊鏈技術和運營要到2028年才能實現全面擴展。

第三,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應用,需要政府、金融機構等多方的配合,而且要基於相應的產業或領域信息化改造的基礎之上,目前來看,國內多個產業領域的信息化土壤上仍不成熟,因此,適合區塊鏈技術大規模落地應用的領域並不多。

第四,我國區塊鏈技術應用研發更偏重於對效率的考量,與風險防範相關的應用研發缺乏相應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因而存在較大缺位。如圖4所示,此次疫情防控中,有推出或計劃推出的應用中,超過九成並非企業原先規劃中的業務,大多數是基於原先業務改造(66.67%)或是臨時開發(25 %)。可見,真正適用於防疫抗疫或者是服務於公共事件風險防範的應用,並不在大多數企業們的技術研發規劃中。

第五,區塊鏈行業的發展雖然得到來自中央層面的肯定,但要將區塊鏈技術與具體的場景相結合,推動應用落地的成本依然很高,在缺少買單人的情況下,大部分中小型區塊鏈企業都有成本壓力,因而對行業發展推動也帶來一定的延滯影響。


四、疫情之下,區塊鏈行業醞釀著哪些新機會?

疫情防控過程暴露出了我國在公共性突發事件的應對中仍然存在許多有待提升的地方,其中,信息流通共享不暢、信息不對稱和信任問題最為突出。而這些問題的解決,亟需像區塊鏈這樣一種具有去中心化、公開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的技術。區塊鏈技術本質上是一個分佈式的數字賬本,適用於實現信任構建,信息共享,多主體協作,信息溯源等功能需求,在降低信任成本,提升社會運轉效率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發揮空間。

如上文所述,此次疫情防控中,區塊鏈技術應用主要在以下四個領域:疫情數據監測、金融、慈善和醫療,區塊鏈的業務機遇正在不斷湧現,特別是非接觸式的、增加公共服務效率的、促進精細化管理等場景,對區塊鍊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需求正在增多。


(一)區塊鏈行業的業務機遇

調研數據顯示,超過八成的受訪企業認為,疫情為區塊鏈行業帶來的業務機遇主要在公共預警系統(86.96%),其次是物資溯源(65.22%)和輿情監控(65.22%),身份信息登記(52.17%)和金融服務(39.13%)也被看好。在這幾類應用中,區塊鏈技術發揮的作用主要是數據上鍊,以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為主進行的數據可信背書。



圖5:疫情為區塊鏈行業帶來的業務機遇

資料來源:零壹智庫


1、公共預警系統:及時快速掌控疫情動態

目前的我國的傳染病自動預警機制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國家傳染病監測中心數據庫與自動預警系統。相關資料顯示,該預警系統基本實現全國范圍內39種傳染病數據的匯聚和監測[2]。新冠肺炎疫情防治過程暴露了當前國家的疫情預警系統存在的問題,包括疫情信息數據上報效率低,不同醫院、醫療機構之間信息孤島普遍存在,由於數據信息源採集錄入受人為因素影響而出現的數據缺失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造成疫情預警不及時、相應預防措施不到位,從而加劇了這次疫情的嚴重性。

經過這次疫情,從國家層面到社會各界也認識到建設一個高效的疫情預警系統的重要性,而區塊鏈技術在打通醫療機構間數據孤島,實現醫療信息數據共享,提升疫情信息傳達效率等方面能起的作用也被廣泛關注,包括政府、高校、區塊鏈企業等都積極試水相關應用。

與公共預警系統相關的應用包括疫情防控數據採集、監測和管控類平台,疫情中已有一些區塊鏈企業推出相關的應用,如表1中提及的新大陸和迅雷推出的“疫情防控數據管控區塊鏈系統”、鏈飛科技推出的“區塊鏈疫情監測平台”。這些應用都是利用區塊鏈分佈式、不可篡改等特性,通過採集各級信息,將數據上鍊存證,打通信息交流和調用的各個關卡,實現了數據追踪和全生命週期的管理。


2、物資溯源:從源頭開始的全鏈條跟進追踪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於相關的信息公開不到位和管理的不完善,導致慈善物資與資金沒有被及時送到前線,對疫情防治和一線醫護人員的健康帶來負面影響,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同時,由於醫療物資、防護物資出現供給不到位的情況,不法分子受利益驅使,售賣起了假貨,坊間出現了包括醫療物品在內的造假現象,嚴重威脅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實現物資捐贈或生產售賣全流程信息的透明共享、高效傳遞。而基於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建立物資溯源系統,既保證了數據的真實性,又確保了數據傳輸的安全性, 同時也可達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慈善物資溯源系統能夠實現捐贈物資的溯源追踪,也方便管理部門進行有效的物資調配工作,及時補給給需要的地方。更為重要的是,一個可信系統的搭建,能從技術高度消弭社會對慈善事業存在的負面認知,能讓慈善機構更好地發揮應有的社會價值。在應對物品造假方面,利用區塊鏈分佈式存儲的特徵,將藥品、物品的製造商、批發商、終端銷售等各級信息登記在溯源系統,在審計和跟踪庫存上實現信息公開透明,確保物資的合規安全。藥品物品的質量安全,關涉民眾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是社會供給系統正常運行的有力保障,也是一個日益向上發展的國家所亟需的基礎設施。

目前,行業裡已推出相關的應用包括支付寶、螞蟻區塊鏈、CityDo推出的防疫物資信息服務平台,趣鏈科技和雄安集團推出的慈善捐贈溯源平台——善踪。以善踪為例,借助區塊鏈的技術特點,該平台將捐贈信息上鍊,一旦發布將不可篡改、刪除,為信息的真實性提供了保障。


3、輿情監控:構建真實可信的輿情監控系統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互聯網從信息傳播平台轉變為意見交流平台,網絡成為了輿論生成、傳播和交鋒的主陣地,當下幾乎所有的重大輿情事件均因互聯網的傳播而不斷放大。

在此次疫情中,這一現象尤為明顯,從各地政府防控措施,到口罩物資等相關信息,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虛假消息,諸如“2019-nCoV基因片段存在人工編輯痕跡”、“服用雙黃連可抑制新型肺炎”等“傳聞”刷屏。這對於疫情的防控及民眾生活都產生負面影響,後一傳聞更是在多個地區引起搶購雙黃連口服液的情況。後續,相關監管部門雖對此類不實信息進行了闢謠,甚至採取了法律措施進行威懾,但此類現象屢禁不止。

通過疫情,輿情監控系統的不足被進一步放大。目前,我國的輿情監測系統難以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溯源追踪,也無法讓群眾自行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及時有效的驗證。

而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可溯源、難以篡改和多節點輔助驗證等特點,可以打造一個可信且有約束力的輿情監管體系。這一監管體系具有信息節點多元化、傳播過程不可逆等特點,能夠實現對輿情信息的準確追踪,提高輿情研判的科學性和預見性。區塊鏈技術為輿情監控提供了全新的視角,也成為了區塊鏈企業眼中的新機會。


4、身份信息登記:基於區塊鏈的可信身份信息管理

公開、透明和真實的信息對社會的有效運行十分重要,尤其是在重大災難和突發事件面前,人們更加認識到信息透明、真實的重要性。

疫情期間,為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蔓延,需對確診患者和密切接觸者等的相關身份信息和詳細活動軌跡進行公開。如果某些環節操作不當,很容易造成相關人員身份信息洩露。

為防控疫情,各地對居民小區採取也封閉式管理,對進出入人員進行管控和排查登記。此外,隨著各地的複工復產,“上班族”進入了工作狀態,進出辦公大樓的人員逐漸增多,為及時排查疫情,進出辦公樓通常也需要進行登記,填報相關健康信息。在信息登記過程中,不僅存在登記效率低、人員集聚,容易發生接觸感染的風險,同時,存在信息洩露、填報錯誤信息和“走後門”出入的問題。

信息洩露、造假等問題一直是國家在進行信息保護相關工作時面臨的一大難題,此次疫情將這一問題進一步放大,讓公眾進一步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構建基於區塊鏈的可信身份管理系統,通過將相關人員信息統一登記和上鍊,可追踪人員活動軌跡,實現準確定位。利用分佈式身份標識和零知識證明技術,在確保身份信息可信的同時,還能避免數據洩露,保證數據信息的安全性。


(二)區塊鏈企業在行動

面對這些新的業務機遇,區塊鏈企業都表現出了快速的響應能力,調研結果顯示,65%的區塊鏈企業對短期戰略進行了調整,調整內容主要體現在配合防疫工作推出相關應用,以及對新出現的業務機遇的跟進。

對公司長期發展戰略進行調整的企業佔比約22%,其中,部分企業在業務影響方面的信息反饋顯示,該企業預估上半年業務量因會疫情而出現較大提升,帶來增長的主要是線上業務。

另有13%的企業表示公司戰略並沒有因為疫情而做調整,不過疫情發展演變也給他們帶來了業務方面的啟發,之後會在推進公司原有發展規劃的情況下,關注新機遇,並做好相應的準備。



圖6:新冠肺炎對區塊鏈企業發展戰略的影響

資料來源:零壹智庫

綜合調研訪談信息,更多企業傾向於認同,疫情帶來的影響主要集中在這一兩個月內,長期來看,與行業相關的政策和方向,都會按著原先預期的往前推進。


五、疫情洗禮後,區塊鏈產業走向如何?


不可否認,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在客觀上仍存在諸多待解難題,但行業的機遇也在不斷湧現,特別是在疫情的催化之下,區塊鏈技術在公共事務管理、社會服務和構建社會信用體係等方面的價值得到彰顯。行業觀點認為,無論有無疫情,區塊鏈都應該發展技術創新、實體結合、助力社會治理、佈局新經濟。

身處新興科技領域,區塊鏈企業們都展現出強大的行動力。雖然眼下疫情還未得到完全的遏制,但社會運行秩序在逐步恢復。區塊鏈行業由於受到的衝擊較小,其逆勢前進的步伐也較更多行業要快一些。展望2020年,區塊鏈行業的發展趨勢被普遍看好。綜合調研訪談結果,我們得出以下三方面的行業趨勢展望:


(一)疫情加快社會數字化建設進程,區塊鏈賦能產業將加速


受疫情影響,各行各業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普遍增多,在智慧城市發展、國家傳染病預警系統升級、慈善公益、社會救助等領域產生的需求,都是未來區塊鏈應用的重要場景。在我國,數字化轉型是近幾年包括政府和企業在內都在提倡的口號,相應的轉型行動也在推進。但客觀來說,於很多企業而言,數字化轉型更多地是一個加分項而尚未成為發展的必選項,數字科技的應用在很多企業中尚沒有涉及核心業務,在此次疫情中暴露出的不少問題也驗證了這一點。此外,政務部門的數字化轉型也存在諸多不理想的地方。

疫情的發生將推動政府、企業更主動地擁抱數字化轉型升級,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也將更受重視,智慧城市的建設步伐將會加快,相應的理念也將因為此次疫情而有所改變,在數字化建設過程中會更注重公共風險管控、治理方面的技術應用和設施。區塊鏈技術作為數字社會的基礎性和系統性設施,2020年有望在金融、供應鏈、政務等多個垂直領域規模化落地。


(二)區塊鏈與物聯網、人工智能和5G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合


區塊鏈技術本身是一門集成應用,集合了分佈式數據存儲、加密算法、共識機制、點對點傳輸等多種技術,在服務於社會數字化建設的過程中,區塊鏈技術也呈現出與其他新興技術如物聯網、人工智能和5G等的融合發展趨勢,不同技術的融合能更好補齊彼此的短板,發揮出更大的功效。在2019年,國家層面出台的多項區塊鏈相關政策中都提及要積極推動區塊鏈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融合。

以物聯網為例,潛力巨大的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一直面臨著設備安全、個人隱私、架構僵化、通信兼容和多主體協同等方面的痛點[3],而區塊鏈技術與物聯網的結合,則能夠很好地幫助物聯網實現運維成本降低、隱私保護、跨主體協作等功能目標。目前,國際上的物聯網龍頭企業也紛紛在佈局區塊鏈技術,相關的行業標準也在陸續推出,其中,在2017年3月,中國國聯通聯合眾多企業和研究機構成立了全球首個物聯網區塊鏈標準項目,該項目定義了去中心化的可信物聯網服務平台框架。


(三)監管法規的逐步完善助推行業進一步走向正規化


自1024講話以來,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面向區塊鏈產業發展的政策都在密集出台,進入2020年,相關政策的推出力度有增無減。 1月份,國家層面的區塊鏈扶持政策有11條,政策推出主體包括了從國務院、央行、銀保監會到司法部、商務部等部門。 2月份,中央及各地區塊鏈政策涉及區塊鏈+農業、服務業、保理業務等領域,截止2月底,有22個省市將區塊鏈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疫情過後,區塊鏈技術在實體經濟領域會得到更多的重視和更大規模地應用,相關扶持政策也會隨之而來。與行業發展相對應的,監管法規也會更加完善,從而推動行業進一步走向正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