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Light

出品| 科技智谷

來源: 2021科技行業三大“神話”:元宇宙、NFT、Web 3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類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科技發展便進入了快車道,快到了什麼地步?大名鼎鼎的摩爾定律都已根不上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速度了。

也正因科技行業技術更迭的速度越來越快,所以每年湧現出了大量的風口與追風者(科技從業者、媒體與投資人),以至於許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技術與概念,通過新瓶裝舊酒的形式被抬上了神壇,那麼即將過去的2021年科技行業出現過哪些被“神話”的科技詞彙呢?

01

元宇宙把我們拒之門外

首先提到被“神話”的科技詞彙,想必大家與我一樣,都會把“元宇宙”這個詞給排在第一位。

元宇宙被神話到了什麼程度了?據悉,全球頭部投資機構KKR就曾表示:未來科技巨頭髮展只有兩條路可走,要么是融入元宇宙,要么是發展虛擬貨幣。由此可見元宇宙在“追風者”心中的分量。

為什麼大家這麼看好元宇宙?元宇宙有沒有被誇大?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還是得重複解釋一下,元宇宙就是是什麼?從比較官方的解釋來看,元宇宙一詞源於科幻小說《雪崩》中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這兩個概念,人們在“Metaverse”裡可以擁有自己的虛擬替身,而這個虛擬的世界就叫做“元宇宙”。通俗的來說,就是能夠在裡面工作、社交、娛樂的虛擬系統,所以科技公司都想近水樓台先得月,成為元宇宙中的“世界政府”。

Facebook不僅加快了對硬件(Oculus眼鏡、觸覺手套)、軟件(虛擬辦公室Horizon Workrooms)的佈局,甚至為了元宇宙把公司名字都給改成了Meta。除了Facebook外,微軟、谷歌與中國的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網易、字節跳動等科技巨頭均加強了在元宇宙的佈局,例如百度近期便推出了中國首個元宇宙平台——希壤,不過從完成度與可玩性、實用性來說,與Facebook的Horizon平台都有較大差距(都很粗糙),並且包括Facebook在內的一眾科技公司在內,高喊元宇宙一年了,也未拿出符合元宇宙概念的產品出來,但元宇宙今年卻已經捲走了數百億美元資金,其中僅中國9月到11月期間,元宇宙便拿到了63筆融資(每筆融資規模超千萬)。

其實,元宇宙搭建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它既需要以VR、AR、XR為代表的交互技術的突破,也需要區塊鏈技術、物聯網技術、網絡及運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電子遊戲技術能夠對現有技術進行革新,但即便是目前最新的5G網絡也難以承載電影《頭號玩家》中那樣沉浸式的元宇宙體驗,可以說我們現在連元宇宙的門都沒有摸到。

02

NFT已舉起了手握鐮刀的手

如果說元宇宙是用今天的錢幫助大眾完成未來夢的話,那麼與元宇宙一樣火爆的NFT便是用多數人的錢幫助少數人去完夢。

其實,即便是NFT已經出圈了(公司的前台都會問一句NFT),但大家對NFT究竟是什麼還是雲裡霧裡的。 NFT,即Non-Fungible Token,中文譯名為非同質化代幣,說白了就是類似於比特幣一樣的一種特殊的數字資產,只不過他是非同質化代幣。

在區塊鏈領域,有許多類型的代幣:例如以太坊的ETH、比特幣、幣安的BNB等。眾多代幣又可以分為同質化代幣(如比特幣、以太坊等)和非同質化代幣(如NFT)兩類。 NFT與同質化代幣(如比特幣、以太坊)的區別主要有兩點:第一,每一個NFT都擁有獨特且唯一的標識,不可兩兩互換,但是常見的其他代幣(比特幣、以太坊等)都是同質化的,即每個代幣之間沒有任何區別,可以互換;第二,由於每個NFT的非同質化以及唯一性,因此NFT的最小單位是1,並且不可分割,但是常見的其他代幣是可分割的。

與大家對NFT是什麼一樣不了解的是,其實NFT早在2017年便有了第一個項目——CryptoKitties,而此後幾年雖然NFT項目也有不少,如OpenSea、SuperRare等交易平台出現,耐克、F1也進入這個市場,但始終處於一個不溫不火的狀態,可為什麼在2021年卻突然就火了呢?

原因不是因為NFT改變了藝術品、音樂等作品的交易方式,加強了對數字作品產權的保護,而是因為隨著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在全球遇冷(很多國家都不讓炒幣),幣圈需要一個新的風口,於是NFT便成為了新風口,所以NFT造富的故事層出不窮,因為它需要炒起來。

03

Web 3又在給我們畫大餅

與NFT一起被炒起來的還有剛剛被路透社評為今年年度科技詞彙的“Web 3”。

Web 3通常來說是指一個支付和資金為數字原生的互聯網、一個”去中心化“應用程序與中心化應用程序競爭的互聯網、一個用戶能對自己的身份和數據有更多控制權的互聯網,簡單來說就是去中心化的互聯網。

Web 3是互聯網很快到來的下一個進化形態,它基於區塊鏈而展開、具有去中心化的特性。它的出現,不僅會徹底打破谷歌、Meta、Twitter等科技巨頭對互聯網的壟斷,還會催生一系列新的科技形態,與元宇宙、加密貨幣等新興概念都息息相關。

但是對於這樣一個伊甸園般的概念,宇宙網紅馬斯克與推特創始人Jack Dorsey卻出人意料給潑了一盆冷水。他們認為,儘管這些風投們宣揚Web3 為普通大眾所有,但實際上他們早就盤算好瞭如何利用這個概念從普通人那賺大把的錢,最終還是會成了一個帶有不同標籤的中心化實體,就像是最早的博客一樣。

雖然Jack Dorsey的言語過激,但是也並無道理。就拿當前與Web 3理念最接近的以太坊來說,已經建立起數量繁多的去中心化應用,包括Uniswap、Compound等,用戶們使用這些應用程序無需註冊、認證。但是以太坊網絡應用更多還停留在金融這個單一領域,並且它的許多應用也沒那麼去中心化,頻繁發生的項目方監守自盜案便是一個例子。

其實與元宇宙類似,Web 3也是一個多年前的概念,由時任以太坊CTO的Gavin在2014年提出,其核心就是去中心化,但是今年我們還基本看不到。正如馬斯克所言,“現階段,Web3只是市場營銷術語,有人看過web3 嗎? 我沒有找到。但是我們非常想知道10年、20年、30年以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