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 Global創辦人萬向高峰會演講:Web3的Mass Adoption可能率先發生在中國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有點長。我來跟大家具體講一下,為什麼我會作這樣的判斷。

Web3和Web2的商業模式最本質的差異是:Web2以平台為中心展開資料的交換,Web3則以使用者為中心展開資料和價值的交換。這不是誰的口號喊得響,誰就是以使用者為中心。 Web2的平台和應用程式說「以使用者為中心」只是因為他們想把我們圈住當產品,他們之間也有競爭;而Web3是真正的以使用者為中心來展開商業模式,這是由Web3的技術基因決定的,它只能以用戶為中心。這是don't be evil和can't be evil的差別。 Web3的區塊鏈底層架構支撐了資料平權,平台和應用不再能壟斷數據,所以只能以使用者為中心。這樣Web3產品的使用者體驗自然會更好。

Web3商業裡的資料主要透過鏈上的NFT來承載。 NFT不但承載了數據,它還同時解決了網路世界裡虛擬物品的唯一性問題,這是一個重大的技術突破。 NFT帶來了個人化的數位資產和社交行為,推動平台到社區的經濟模式轉變。有影響力的人:導演,教授,影星,歌手,創作者,編劇等等都可以更好地實現其影響力的價值,品牌可以做定向營銷並支撐長尾粉絲經濟。

我們在年初時說2023-2025年是Web3的Iphone時刻,並製作了這張行業內流傳較廣的mass adoption飛輪圖。 Mass adoption的一個客觀標準是達到10%的網路用戶,即全球有3-5億活躍用戶。這幾億用戶,我認為主要會出現在中國。我的爸爸媽媽會擁有NFT,雖然他們不知道那是NFT。 Mass adoption主要的三個應用突破口,我們認為會出現在:DePIN,遊戲和NFT在私域流量管理及創作者價值實現等領域的使用。

Web3現在已經擁有了豐富的基礎設施、中間件以及各種擴容協議。我們這幾年投資了60多家Web3項目,主要是華人團隊。而本次會議的主辦單位萬向和Hashkey已在全球投資了近600家Web3專案和公司。我們現在需要看到不是一個,而是多個Killer Apps來證明Web3商業模式的威力和價值。只有這樣,Web3才能完成mass adoption,才能吸引更多的資本和人才,才能繼續往前走。

我們來看下mass adoption需要做到什麼:

  1. Web2用戶無感進入,用手機或郵件綁定登錄,全網統一ID;
  2. 便捷快速地支付,安全合法地結算;
  3. 數據和資產存放在一個公共的資料庫(鏈),從而支撐更好地用戶體驗;
  4. 擁抱監管,達到Web2的經濟規模。

那麼Web3完成mass adoption該如何分階段完成呢?或者說現階段可以或需要做怎樣的「妥協」呢?我認為最核心的兩點-使用者體驗和資料開放,不可妥協;而全網通用的ID和支付手段可「妥協」。大家別忘了,Web1和Web2也是做了巨大的妥協才完成了普及:當初多少人以為AOL和新浪這樣的中心化門戶網站就是互聯網。即使到了現在,有多少人可以和網路這樣一個分散式架構的網路直接互動呢?如果不做這樣的中心化妥協,Web1和Web2都無法完成大規模普及。

Web3 App最無法妥協的是使用者體驗,這一關過不去,Web3永遠只能是一個小眾的網路(今天我們不談Web3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不可妥協的第二點是資料開放和資料所有權回歸用戶。這是Web3用戶體驗超過Web2應用的基礎,所以也不能妥協。可以妥協的是支付手段和ID。 Web2 已有如此完善的網路支付,在Web3的錢包使用門檻還太高的時候,為什麼不用呢?後期我們也可以用符合監管的各國數位法幣或穩定幣來支撐條件性支付,更好地釋放Web3商業模式的威力。使用公鏈上的位址作為全網通用ID,這一點也可以妥協。現階段我們完全可以向網路更底層的各國通訊業者去要全網通用的ID。

在這樣的思考下,我認為中國具備率先完成mass adoption的條件:

Mass adoption 要求:

  1. 網路用戶市場基礎要大,網路經濟要有規模。全球只有中國和美國符合條件;
  2. 在網路應用層面的競爭,我們都知道中國具有優勢;
  3.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單一網路人群市場和最優秀的網路應用開發人群;
  4. 美國主要走的是公鏈路徑,短期來看,路徑較難。而由於美國去年的一些負面事件,美國現階段監管環境複雜;
  5. 中國政府非常支持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數據公共化也符合國家數位經濟發展戰略的要求。

中國的市場再加上香港現在Web3政策明朗且穩健推進,從全球監管和生態發展環境來看,Web3的mass adoption很可能首先在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地區實現。

我們可以問中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業者要全網通用ID。中國通訊業者的服務能力是全球領先的;我們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等網路支付工具在全球也是最好的;我們的聯盟鏈基礎設施:長安鏈,螞蟻鏈,樹圖,PlatON,文昌鏈,唯藝鏈,虎鯨鍊等等,在國家的鼓勵支持下,也已經達到了全球第一流的水平。而行為及資產資料以NFT形式存在這些聯盟鏈上,也符合國家對資料管理去平台化的要求。 APP的營運方和資料的保管方分開,這本質上就是Web3最核心的價值觀,這就是資料平權。

公鏈費用高,一旦要降低費用就需要在節點服務及資料共識驗證的去中心化程度做某種形式的妥協。我們投資的專案已經在著手開始做自己的應用鏈。如果你可以信任我們的一個專案方,我們為什麼不能信任多個已有很好信用的機構來共同維護一個公共資料庫(鏈)呢?

我們不但相信中國會率先完成Web3 mass adoption(10%的網路人口),還積極躬身入局,開始在國內孵化一款Web3產品「貓島」。

貓島是基於Web3和NFT技術打造的粉絲俱樂部平台,致力於為各行業KOL打造完整的私域流量管理工具,同時讓粉絲能永久保留自己的「文化足跡」。 50年後,無論貓島是否還在運作,粉絲們看過的電影,演唱會門票,收藏的卡司和體育英雄們的“高光時刻”,某個線下活動的“到此一遊”憑證,會員卡等等,都將只和他們的身份(手機號碼)綁定,被存放在一個公共的資料庫上。其他任何一個APP只要能讀鏈上數據,使用者就能展現出他的「文化足跡」。使用者會發現他們的文化足跡不僅能帶出貓島,而且被永久地記錄在了「網路」上。

如果說當年的Facebook幫你找了小學同學,人和人的關係就不再容易失去。你過往的文化足跡,將由於Web3產品「貓島」們的服務,將很難再失去。未來我可能有1萬個,10萬個,甚至更多的NFT,裡面絕大部分是沒有二手轉讓價值的,但對我個人來說很重要。裡面也會有一些是有價值的,比如說一些會員卡,我也可以很方便地進行二手轉讓,因為這是鏈上NFT。 Web3的貓島至少可以解決粉絲經濟產業的兩個痛點:真正的粉絲買不到票;數位收藏品包括門票等二手轉讓時,雙方可信度帶來的巨大摩擦。

貓島已經開始Beta測試,並正在onboard國內音樂劇頭部公司致敬文化的會員體系,希望幫助他們更好地激活粉絲經濟。我們用聯盟鍊和NFT來幫助他們建立會員體系,建立票務系統,也將為他們的粉絲打造每個人的「文化牆」。

我們相信當貓島和100個其他Web3 App完成初步建設時,Web2用戶會發現他們的Web3 moment:現在的App變得很友好了;我在某音上的收藏在某書上也能看到了;我在某寶上買的東西,也同樣可以在某信上進行交易;我作為五月天的默默忠粉,五月天的演唱會優先讓我買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