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Web3社交基建”三位一體“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從以太坊世界計算機時代講起,以幣安Greenfield 白皮書發佈為”新三位一體“時代的轉折點,講述去中心化計算、去中心化存儲、去中心化通訊三塊基石各自在Web3生態中的支撐性作用。其中,去中心化計算長久以來以L1、L2之爭位於中心焦點;去中心化存儲的潛力已在幣安的力推下昭告天下,而拼圖的第三塊,“去中心化通訊”,即將成為矚目的下一個體量相當的新生潛力點。本系列文章以此為線索,進行探索。

舊的宏圖:以太坊“世界計算機”時代的三位一體

“The real Web 3.0 has yet to begin.” 在2014 年Talylor Gerring 寫的里程碑式文章“building the decentralized web 3.0”中,回顧彼時25 年的互聯網發展史後,Talylor下此定論。在以太坊的雛形時代,他給出了對所謂的“真正的Web 3.0”的三位一體式的構想:

  • Contracts : decentralized logic. 作為“去中心化邏輯”的智能合約,或稱計算;
  • Swarm : decentralized storage. “去中心化存儲”,即現在Greenfield 接力所在的領域;
  • Whisper : decentralized messaging “去中心化通訊”,計算、存儲、通訊的最後一塊拼圖。

舊宏圖與新願景:從以太坊到幣安,Greenfield 幕布後的新”三位一體“

將近十年以後,互聯網又走過了三分之一的歷史,故事最初的三塊基石發展命運各不相同。 Ethereum (contracts) 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龐大盎然的生態,成為了真正的“基石”;Swarm 輾轉尋找自己的敘事,從最初“是否在為IPFS/Filecoin 重複造輪子”的社區爭議,到“Etherueum是世界的CPU,Swarm是世界的硬盤”,再到如今的“Web3 PC”,在以太坊的長子光輝下,Swarm 次子般始終需要尋找獨立的合法性與身份認同。 ”Whisper”則如它的名字一樣,”私語“甚或”耳語“,在短暫的討論後即陷入消亡,在Github 上的以太坊維基中,詞條已經被刪去,留下的是“通訊”這個懸而待決的問題。

以太坊生態上生長出的眾多可能,讓“世界計算機”的口號逐漸喪失了概括力。正如以太坊精神中自蘊含的去中心化理念一樣,以太坊歷史也更多是自下而上的構造,而非自上而下的建築。

“三位一體”與其說是一個同時的新一代互聯網組件庫,不如說是異步的問題解決鏈路:首先被解決的是“計算”問題,基於智能合約我們發展出了全新的應用形式,它們依託於並非原生的存儲和通訊系統已經具備可用的功能屬性。而”存儲“和”通訊“所解決的問題,只有在前者的生態足夠繁榮、產生的數據和需要交互的數據足夠多時,才有被提振至前台進行開發與應用的需要。順序至關重要。

勢能的累積並不以人的設計為轉移,2023年,“去中心化存儲”與“去中心化通訊”異軍突起。此時,幣安將以太坊“三位一體”舊事重提,在存儲上進行重大佈局、同時密切關注去中心化通訊,無疑是對“存儲”及“通訊”賽道的勢能,蓄積到某個水位線之上的回應。

新的願景:幣安Greenfield,存儲只是起點

“存儲”並非是一個新故事,但“以存儲之名”所做的事,卻有極大設計空間與技術想像力。對“存儲”理解的層次不同,所做出的“存儲鏈”或所謂“存儲基建”也在根本上並不相似。不存在一個標準的存儲方式,只存在不同的數據利用態度,或者進一步來說,不同的“數據觀”。 Storj, Sia, Arweave, IPFS/Filecoin, 每一個存儲項目都鏡像映射著其背後的開發者截然不同的數據處理觀念。 Greenfield 作為幣安在加密世界的進一步佈局,其體現出的數據觀立意宏遠,輻射面隱而廣。在crypto 敘事中,產品未來的願景距離往往與其背靠的過往歷史距離相等,這也是為什麼幣安在發布Greenfield 時,會從數個epoch 之前的以太坊Swarm 緣起講起。如果敘事與開發之間並沒有gap,那麼這正好體現了幣安存儲鏈背後開發者從加密數據入手,守住數據礦場,建立整個數據“供應鏈”上游的圖南之心。

存儲只是起點。存儲的本質是數據生產關係;存儲方式的改變也是對數據生產關係的改變。

幣安從一開始想要從存儲中獲取的就不僅僅是數據出入口的“守門人”看護性價值,而是在出入口搭建相應經濟基建的“廠商”生產性價值。 Arweave 等獨立存儲鏈更多是在挖掘靜態數據的單一權益,而Greenfield 背後“BNB大於Binance”的大背景,及其並非獨立公鏈,而是與BSC 之間具有原生的跨鏈橋等,其原生即帶有動態交易屬性。

數據價值潛力的釋放,需要從存儲公鏈與智能合約公鏈之間的關係談起。在傳統上,存儲一般都有兩個系統:一個是索引系統(索引數據);一個是對象存儲系統(存儲對像數據),區別在於尋址方式及索引前後的處理方式上。智能合約則因其可編程性,對數據訪問控制、加工計算、交易和契約上具有相當的資源優勢。目前,存儲公鏈與智能合約公鏈向來是兩塊區隔的領地,公有存儲鏈一般都不具備計算處理數據的能力。

將公有存儲鏈與智能合約功能橋接,有兩個進路:

  • 進路一:存儲鏈引入類似以太坊的虛擬機(EVM)來支持智能合約的執行。虛擬機可以在存儲節點之外執行智能合約,從而降低存儲節點的負擔,同時也提高了靈活性和可編程性。
  • 進路二:智能合約鏈將其計算部分與數據存儲部分分開,在側鏈上負責執行和存儲,避免智能合約的執行對節點造成過大的負擔之外,也可以保證數據在去中心化存儲範疇內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顯然,Filecoin 與Greenfield 走的是分別這兩個不同的進路。 Filecoin預計將於3月推出智能合約,從單一存儲公鏈進化為一個更加完整的Layer1,走的是進路一;而Greenfield 背靠BSC,作為BNB Chain 的一個側鏈,實現了進路二的計算部分與存儲部分分開。兼容智能合約這一點旨在釋放數據的價值潛力,給數據本身上了“經濟層”(而非像Arweave 那樣給數據存儲上經濟層),自動化地拆出了數據背後的所有權,及其衍生出來的訪問權、改編權、再次使用權、傳播權,等等。 “權益”意即因“權”生“益”,從對數據確權這點來看,Greenfield 能夠衍生出的“效用及金融化機會”,亦即其經濟價值是巨大的。如同Defi 中的yield farming,在數據變成一種廣義資產後,也許也會出現針對數據類型的yield farming。

去中心化通訊:三位一體中的最後一環

在將平面的“三位一體”圖景折疊為立體的Web3 問題解決鏈路之後,我們走向了問題的最後一環:去中心化通訊。作為計算、存儲、通訊最後到來,也是距離終端用戶最近的一塊拼圖,“去中心化通訊”目前的生態潛力與地位,卻幾乎仍是一片待開采的沃野荒原。耕耘者並不算多,但隨著在漫長耕耘中去中心化通訊技術的悄然成熟,”通訊“這一生態位的潛力完全釋放,只是時間問題。

幣安在近期曾舉辦過“Why Web3 Communication Matters” 的對談,將“去中心化通訊”再次帶向幕前。如果說存儲意味著對歷史網絡數據生產與交互的控制權,那麼通訊就意味著對“現時網絡數據生產與交互”的控制權。 IM(即時通訊), 通知,以及對安全性要求更高的錢包與dApp之間的通訊,其背後都需要依賴去中心化通訊基礎設施。去中心化通訊廣義上覆蓋了人與人之間的通訊、人與程序之間的通訊、程序與程序之間的通訊三個方面,其無需信任意味著這個通訊可以做到“永不終止” :沒有任何中心化產品可以對某兩端之間的通訊進行壟斷,也沒有任何一方可以獲取通訊的實質性信息另作他用。通訊的去中心化與加密技術的結合,方能真正實現世紀之交時“自由互聯網”的賽博獨立宣言,真正讓互聯網不僅僅在精神上,更是在技術上獨立於既成的中心化機構的監控與調整,以安全保證獨立,架構起一個具有完整空間向度(非可篡改)和時間向度(非可截停)的平行賽博空間。

舊宏圖與新願景:從以太坊到幣安,Greenfield 幕布後的新”三位一體“

△ 可用的去中心化Web3 原生通訊協議出現之前的通訊協議維度比較,源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UlA4-tslROBDS9IqHalWVztqZo7uxlCeKPQ-8uoFOU/edit#gid=0

去中心化通訊是Web3從資產中心進化為用戶中心的關鍵環節,這體現在新的經濟層的出現。在Web2,“用戶參與度”的變現權被各個中心化平台壟斷,其體現就是牢牢把控在中心化平台中的注意力分配權及其延展出來的商業化方式:廣告。 Web2 注意力剝削的精細程度體現在,各廣告的分類精細到尺寸、展現時間、出現位置乃至呈現風格等不同維度,而“用戶參與度”作為其原始的上游價值,一次次被精細切割和售賣。去中心化通訊的經濟層,是用戶中心的經濟層:用戶將決定自己的參與度以什麼樣的方式經濟化,例如是否接受及接受什麼樣的通知,支付多少注意力及收穫多少的等額價值等。這也是對“數據所有權”的最後也是最重要一步的落實:去中心化“計算”讓數據確權在技術上成為可能;去中心化“存儲”確保了既往數據沉澱的所有權和後續調用;而去中心化“通訊”則保證了以用戶參與度為核心的、“實時交互數據”的所有權。

在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著重於“去中心化通訊”,從首個現象級的充分去中心化社交通訊協議“Nostr”的技術細節講起,闡述社交通訊協議作為去中心化基建支柱之一,為何具備去中心化計算、去中心化存儲相同規模的生態潛力,下一站又將歸屬何方。

Acknowledgements

謝謝ArNostr 的圍脖, Unipass 的張騰驥George,Plancker DAO 的海綿Aaron對這篇文章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