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習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第十八次集體學習後,官媒以及各級政府紛紛發聲,鏈塔智庫為讀者整理了相關的發聲內容並進行了簡單分析。

鏈塔智庫發現官媒對於區塊鏈態度較為嚴厲,一方面強調區塊鏈仍處於初級階段,對於區塊鏈未來的發展建言獻策;另一方面提出對於區塊鏈的監管需要從嚴,要打擊利用區塊鍊為幌子進行的詐騙活動。

各部門對於區塊鏈態度較為肯定,紛紛表示要研究、學習區塊鏈技術在本部門的相關應用以及積極促進相關的項目落地。

地方政府則積極發聲,其中廣州最為積極,連續出台了多個政策,試圖為區塊鏈企業提供最高金額為1000萬元的補貼,同時設立一個總價值為10億元的基金為區塊鏈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主流媒體持續發聲,較為罕見 區塊鏈真的火了

1.jpg

主流核心媒體的連番發聲足見區塊鏈行業的目前地位,但從連番發聲的內容來看,官方媒體對於區塊鏈的態度可以清楚分為兩類,一類為對於區塊鏈的期望以及期許,規劃了區塊鏈未來的方向以及發展路徑而另一類就是對於區塊鏈監管態度:明確而嚴厲,明確指出區塊鏈技術必須用好管好,不能讓炒作之風乾擾區塊鏈的健康發展。從現實來看,目前區塊鏈技術仍處於早期,其概念晦澀而無統一的標準,這在客觀上方便了詐騙機構打著區塊鏈的幌子進行詐騙。對地方政府來說,需要加強對於區塊鏈產業的扶持力度,同時積極參與區塊鏈相關的政務應用落地;同時加強對於相關詐騙的監管以及督查。

各級政府機關頻頻表態 學習,應用成主流

2.jpg

從各級政府的表態來看,大家對於區塊鏈技術的落地做了較為積極的表態,其中國家外匯局、南京市委以及北京互聯網法院直接明確了各自的區塊鏈技術的落地以及目標,要積極促進相關的區塊鏈項目應用落地,而上海副市長以及自然資源部直接表明了區塊鏈技術對於各自管轄領域的影響。中央政法委則直接給中國的區塊鏈技術發展進行了定位,要成為第一。同時,國家外匯管理局總會計師也指出了Libra等數字貨幣必須堅守相關法規不然應該予以禁止。

落地應用紛紛披露成果 政府推動多個區塊鏈應用落地

3.jpg

自25日總書記講話發布後,各地政府紛紛開展或者公佈相關的區塊鏈項目以及進展情況。其中,濟南市政府、廣西、北京互聯網法院、廣州市政府等政府機構正式應用相關的區塊鏈技術到日常的政務業務中,響應了習總書記的講話。而與深圳市稅務局合作的騰訊代表中國主導直接製定了區塊鏈發票的國際標準,產生了帶有國際影響的應用成果。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數字技術,目前在行業標準等方面空白較多,通過政企之間的合作不光能夠改善行政效率,同時獲得行業以及國際影響力。

各種政策隨即出台 廣州市力度最大

4.jpg

在習總書記書記講話後,不少政府直接出台了相關的補貼政策。 10月28日,中關村管委會對於管轄下的微小科技企業進行補貼,但補貼金額尚未確定,其中包括區塊鏈企業阿希鏈、鏈上科技、福德樹、歐鏈科技、鏈方達、節點共識、融鏈科技、魔鏈科技、鏈雲智慧、數鏈科技等。同日,昆明市出台了相關扶持數字經濟的政策文件,其中明確區塊鏈技術為數字經濟的一部分,要展開相關的落地應用,文件中規定了按投入的20%,最高的補貼金額為1000萬元進行補貼。

目前整體來看,廣州市的補貼力度最大。廣州市黃埔區與廣州開發區印發了《加速區塊鏈產業引領變革若干措施實施細則》,該《細則》提出鼓勵設立10億元規模的區塊鏈產業基金,為相關的區塊鏈企業提供天使投資、股權投資、投後增值等多層次服務,建立“多基地+大基金”分佈式金融生態圈。同時廣州市政府也在積極參與區塊鏈落地應用建設,正在開發國內第一條協會聯盟鏈——黃埔公共鏈,已有5個超級節點和20個輕節點加盟,聚焦區塊鏈存證和分佈式商業應用,提供“平台級應用”級別的區塊鏈解決方案。此外,廣州高新區已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聯盟,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項目離岸孵化器,目前已吸引55家粵港澳三地區塊鏈重點企業加入。

部分城市暫未發聲,政策前景不明 補貼能否持續成最大疑惑

在習總書記發表講話的大背景之下,不是所有的政府都有所行動,部分城市雖然有過對於區塊鏈的補貼政策,但是近年來沒有出台相關的新政策進行延續;

杭州:

杭州擁有著大量知名的區塊鏈企業:嘉楠耘智、巴比特以及趣鍊等。但是在習總書記發言之後,杭州市政府並沒有下發任何的補貼文件,相關的政府部門以及代表也沒有發聲。後續的補貼政策不明。曾經杭州市政府較早地殺入了區塊鏈行業,僅杭州一市就有三個區塊鏈相關的產業園區。在2017年西溪谷區塊鏈產業園揭牌成立,一旦企業有科研成果出現並實施轉化,經過認定,便可獲得最高100萬元成果獎勵。而對財政有貢獻的企業,還可獲得每年最高500萬元的補助,為期三年。從嘉楠耘智的招股書可以發現,嘉楠耘智一直受到相關的補貼,但補貼的類型主要是稅費減免並沒有享受到相關的補助。

成都:

成都在這兩年吸引了大量的區塊鏈企業入駐,據報導有200家企業註冊於成都,這可能歸功於2017年成都市高新區所下發的補貼政策,其中規定了按研發費用的10 %,最高給予500萬元補貼。但是在此之後,就沒有了相關的補貼政策,未來補貼結束之後成都市的補貼政策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