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Story,一個點對點(peer-to-peer)智慧財產權網絡,致力於打造全球首個可程式化的知識與創意市場。在Story,科學和創意資產,均可註冊到具有自訂參數的通用帳本上。所有資產都有標準化接口,能被任何軟體應用程式或人工智慧模型使用,實現知識產權的自由流通與價值變現。 Story 透過去中心化的網路圖譜進行資產協調:節點(node)代表獨立的智慧財產權資產,而邊(edge)代表該資產的法律與經濟承諾。 Story 還設有非同步、去中心化驗證機制,依託加密經濟誘因評估資產的唯一性,確保公平和透明。加入Story,協助世界上唯一、開放、無需許可的知識與創意儲存庫的成長。

1. 引言

目前的智慧財產權(IP)體系,嚴重依賴中心化機構管理所有權和價值流通。從社群媒體到製藥公司,少數不受監管的機構牢牢掌控著全球知識的生產與交換,這導致IP 交易的成本居高不下。更糟的是,傳統IP 體系難以應對AI 時代內容的大規模生成與分發。個人創作者的作品未經許可就被AI 抓取、訓練、利用,卻得不到署名或報酬;而AI 企業無法為海量內容逐一簽訂授權協議,IP 市場缺乏透明性和流動性。

我們需要一個真正開放、可編程的點對點知識產權市場,讓任何人都能自由地創作、交易和變現,免受壟斷機構的剝削。在Story,每個IP 資產都內嵌可程式授權規則,可在任何應用程式上貨幣化和交易。 Story 不僅提供了一個全球通用的IP 儲存庫,也提供了一個可程式化的IP 市場,推動著人類知識生產力的指數級成長。

2. 架構概覽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比特幣[1]首次引入去中心化帳本,以太坊[2]在此基礎上建構了智慧合約平台,催生了NFT 等新型資產類別。隨後,區塊鏈又面臨可擴展性挑戰,Solana[3]等高效能公鏈應運而生,試圖突破限制。儘管業界長期聚焦於平衡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可擴展性和安全性這“三難困境”,但區塊鏈的適用性和可用性卻被忽視,這也成為主流採用區塊鏈技術道路上的阻礙。因此,我們需要一種新型區塊鏈,不僅要解決技術挑戰,更要為複雜的新型資產打造可程式化市場,讓區塊鏈技術真正服務於現實世界。

Story 是一個專門設計的去中心化區塊鏈,配有多核心執行環境。它由一個主執行核心和多個高客製化核心組成。主核心等效於以太坊虛擬機器(EVM),可快速採用生態系統中的現有應用程式。智慧財產權(IP)核心是專用核心之一,它能有效處理作為原生資產類別的智慧財產權註冊,同時也能優化複雜IP 關係圖譜的操作。 IP 核心將智慧轉化為可編程的IP 資產。雖然Story 主要聚焦於智慧財產權,但其靈活的架構讓未來核心的應用範圍,遠遠超出IP 類應用程式的範疇。

解讀Story白皮書:一個點對點知識產權網絡

圖1:Story 的協定層

Story 在一組去中心化節點(或稱為驗證者)上運行,這些節點透過點對點網路連接。它們協同工作,確保共識的達成、交易的處理以及鏈的完整性,構建了一個安全的去中心化網絡,任何遵循協議規則的參與者都可加入其中。遵循關注點分離原則,協定可分為三層:執行層、儲存層和共識層。

2.1 執行層

執行層是Story 的運算基礎,負責所有交易和智能合約的執行。它由主核心和多個專用核心組成,協同運作。執行層旨在為每個核心提供最大的靈活性和運算能力,同時確保網路的穩定性和活躍性。

解讀Story白皮書:一個點對點知識產權網絡

圖2:執行層的多核心設計

主核心是預設執行環境,與EVM 完全相容。主核心處理所有交易,當交易調用涉及相應的專用核心內合約,主核心可啟動相應的專用核心。每個專用核心的執行環境都經過最佳化,會優先考慮特定需求,如處理速度、可擴充性、安全性或隱私性。例如,在某些應用程式中資料的建模、儲存和處理方式,會直接影響其可擴展性甚至可行性。多核心設計的複雜性對使用者來說是不可見的,因為每個專用核心都透過智慧合約提供功能,當使用者與相關合約互動時自動啟動。所有核心遵循以下要求:

  • 確定性:任何方法呼叫的執行結果必須是確定的。例如,雖然某個核心可能內部使用GPU 來加速浮點運算,但最終結果必須保持一致。非確定性的行為會威脅到網路的穩定性和活躍性。

  • 有限且可衡量的資源消耗:每個核心必須準確計算所有合約調用的預期資源消耗(如gas 費用),並且在常數時間內根據輸入參數進行計算。錯誤的計量會破壞網路穩定性和公平使用。

  • 儲存:每個有狀態的核心,可以在其儲存層的命名空間(namespace)中以鍵/值對(key/value)的形式儲存數據,其中數據承諾(commitments)用於共識。所有鍵值對的更新必須遵循規範格式,並保持更新順序的確定性。

為滿足不同需求,Story 的首次發布部署了三個專用核心與主核心一同工作:一個核心負責IP 作為原生資產類別的存儲和操作,另一個核心將鏈上執行環境與鏈下世界連接起來,第三個跨鏈通信核心幫助IP 資產在更廣泛的區塊鏈生態系統中流通。

智慧財產權核心

在Story 中,智慧財產權資產透過多維圖譜呈現,各種類型的節點(如IP 資產、許可等)透過代表經濟和法律關係的邊(edge)連接。這些IP Graph 追蹤原始資產和衍生資產的權利、許可及變現過程。

解讀Story白皮書:一個點對點知識產權網絡

圖3:IP 資產示意圖

PoC 協定部署在IP 核心上,是一種原生協議,它提供了一個開放的IP 儲存庫和一組模組,以便以無摩擦的方式與這些IP 進行互動。 PoC 協議既是Story 上IP 資產的標準化通用帳本,也是圍繞這些資產及其權利創建數位市場的方式。 PoC 協定可追蹤IP 在各應用程式中的使用、擴展和變現的譜系關係(genealogy),類似於Git 在程式碼分支和版本控制中的作用,這個開放的儲存庫讓Story 成為IP 資產的來源和交換層。

IP 持有者可以在鏈上註冊其智慧財產權,並使用PoC 模組來自訂使用條款和版權結構。每個智慧財產權可在鏈上註冊為IP 資產(ERC-721),並可選擇關聯一個IP 帳戶(優化版本的ERC-6551)。鏈下實體可監控註冊情況,驗證IP 持有者身份,為已註冊的IP 及其許可提供認證,並在發生侵權時啟動去中心化爭議處理流程。有關PoC 協定的更多細節,請參閱附錄A。

IP 核心透過最佳化的資料模型支援PoC 協議,為與IP 相關的資產、許可證和認證提供高效的本地存儲,以優化知識產權關係圖譜的處理。此IP 核還為複雜的圖譜操作(如遍歷)提供高效的本地實現,否則這些操作將耗費大量時間和計算成本。

解讀Story白皮書:一個點對點知識產權網絡

圖4:IP 註冊與使用流程圖(標準流程路徑)

例如,當使用者與IP 資產之間建立新的關聯時,協定需要透過檢查IP 參數及其所有父級資產來驗證相容性,從而確保規則的統一執行。 IP 核心採用先進的演算法,高效遍歷關係圖譜,並為IP 條款應用通用相容引擎。沒有專用執行核心的其他Layer 1 或Layer 2 區塊鏈,想實現這樣的功能幾乎是不可能的。

鏈下同步核心

預言機在區塊鏈生態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讓這些原本孤立的系統與現實世界的數據和服務連結。沒有預言機,區塊鏈只能處理鏈上數據,這大大限制了它們的實際應用。鏈下同步核心為預言機的穩定無縫整合提供了原生支援。

解讀Story白皮書:一個點對點知識產權網絡

圖5:鏈下同步核心助力預言機和其他資料提供者的無縫集成

鏈下同步核心上部署的服務之一是Story 的編排服務(Story's Orchestration Service,SOS)框架。

該服務透過驗證已註冊的IP 資產和許可證的真實性,驗證創作者的社交身份,接收鏈下付款並產生鏈下可用的法律合同,擴展PoC 協議。透過鏈下實體(entity)網絡,SOS 框架彌合了鏈下現實和鏈上世界之間的差距,這些實體為Story 上的基本服務提供證明。

跨鏈通訊核心

跨鏈通訊核心為高效率的跨鏈訊息傳遞提供了基本元件。以區塊鏈間通訊協定(IBC)[4]為例,由於驗證證明(如Merkle 證明)和簽章驗證的計算成本過高,採用EVM 智慧合約來實現該協定變得不切實際,而這一問題正是透過跨鏈通訊核心解決。

支援跨鏈通訊的能力促進了生態系統的廣泛互通性,消除了價值孤島,拓展了更多應用情境。例如,IP 持有者可以在不同的區塊鏈上使用其IP 資產,連接各種市場、平台和服務,同時確保所有權和變現條款的一致性。用戶還可以將其IP 資產作為抵押品,在聚焦於DeFi 的區塊鏈上使用。這種互聯互通的方式確保了無論資產在哪裡被使用,無需考慮執行環境,IP 的所有權都能得到執行,從而實現Story 成為全網路的IP 層這一願景。

未來核心的擴充性

Story 的架構​​支援添加新的專用核心,這讓其功能超越智慧財產權領域。讓我們來看看兩個潛在的未來核心。

人工智慧(AI)核心可以優化與AI 相關的鏈上操作。預設情況下,在EVM 上這些操作是不可行的——正如論文[5]中所指出那樣,單是兩個1000 x 1000 的矩陣進行簡單乘法運算,所需的gas 費用會超過30 億,這遠遠超出了邏輯區塊的gas 限制。 AI 核心能夠借助現代GPU 處理器進行整數運算,結合確定性定點運算、量化技術[6]和鏈上偽隨機產生器,消除隨機性和浮點誤差所帶來的非確定性問題。

零知識(ZK)核心可實現對零知識證明(例如ZK-SNARK)的高效驗證。零知識證明(ZK-proof)是一種加密方法,它允許證明方(prover)在不暴露實際資訊的情況下,向驗證方(verifier)證明自己擁有某些知識或資訊。透過為零知識證明驗證提供原生支持,並利用高度優化的軟體堆疊或硬體加速,ZK 核心在減少計算開銷和gas 成本方面比智能合約更具優勢。此核心對需要機密IP 交換或大規模可驗證IP 圖譜的應用尤為重要。例如,它可以使IP 持有人在不暴露敏感資訊的情況下,證明自己對IP 資產的所有權及真實性。

2.2 儲存層

此儲存層位於共識層之上,向執行層及其核心提供儲存API。它簡化了資料組織的複雜性,對資料進行加密承諾,同時決定使用何種資料庫來管理資料。儲存層的設計靈感來自NAND 快閃記憶體轉換層(FTL),它將邏輯位址對應到實體儲存區塊,以實現寫入效能最佳化及延長裝置使用壽命的目的。儲存層也透過資料放置策略,來平衡異質儲存系統的效能、可擴充性、成本、證明大小和冗餘。透過分析使用模式和存取頻率,儲存層能夠主動優化不同儲存層之間的資料分佈。子儲存系統會根據資料的大小、存取頻率和耐用性要求自動調整,以有效率地處理各種資料類型。

解讀Story白皮書:一個點對點知識產權網絡

圖6:Story 的儲存層

除了效能的提升外,儲存層還透過提供統一的接口,將鏈上與鏈下儲存解決方案(如IPFS[7] 和Arweave[8])整合在一起,從而解決使用者體驗的碎片化問題。知識產權資產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既有小型文字文件,也有大型多媒體文件和複雜資料庫。海量資料儲存在鏈上的成本十分高昂。在與大型資料集互動時,傳統的方法是將內容儲存在IPFS 上,僅在鏈上維護元資料引用;這種方法往往會有很大的限制,降低使用者體驗。例如,當一個ML 模型註冊為IP 資產時,用於捕獲內容真實性的元資料(如C2PA[9])將與實際文件共同存儲,以便在需要時直接進行模型推理。值得注意的是,底層協定已經處理了複雜性,確保介面的行為始終保持確定性,並不會損害網路的穩定性。有關技術細節將在後續的技術白皮書中發布。

2.3 共識層

共識層透過協調所有網路參與者的區塊生成,確保網路的完整性、安全性和穩定性。近年來,區塊鏈共識機制取得了顯著的突破和進展。這層的設計非常靈活,能夠適應新共識機制的加入。

解讀Story白皮書:一個點對點知識產權網絡

圖7:Tendermint 的區塊形成週期(標準路徑)

Story 初期採用的是一個現代化的Tendermint 實現,叫做CometBFT。 Tendermint 是一個拜占庭容錯(BFT)共識引擎,擁有明確屬性和客製化選項,完全符合我們的設計需求:

  • 容錯性:即便有33% 的驗證者作惡或離線,也能維持系統的安全性。它確保所有誠實節點就已提交的區塊達成共識,並透過加密證明識別和懲罰惡意節點。

  • 活躍保障:有超過三分之二的驗證者(以投票權衡量)保持活躍並參與網路時,網路就能持續推進。

  • 即時終結性:交易在打包進區塊後可迅速達成最終確認。這項即時終結性對需要不可竄改性的應用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使用者對可靠性的體驗。

  • 模組化設計:應用區塊介面(ABCI)分離共識和執行,確保未來的共識升級不會影響現有的執行邏輯。

Story 的共識層採用了權益證明(PoS)機制,驗證者在維護區塊鏈安全性與完整性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為誠實高效的操作提供了經濟激勵,因為惡意行為會受到處罰,包括失去質押的代幣。此層管理所有與質押、鎖倉要求以及獎勵分配相關的操作。

3. 應用場景

除Story 的技術架構之外,我們可以開始思考一個點對點的IP 系統可能帶來的多種應用場景。隨著通用的IP 儲存庫和可程式智慧市場的出現,或許我們正站在新一輪文藝復興的起點。本節將探討一些最具前景的應用案例,當然,還有很多同樣令人興奮的應用尚未被提及。

3.1 智慧市場的崛起

比特幣和以太坊曾在過去幾十年間重新定義了貨幣,在貨幣之外,擴展區塊鏈至其他新資產類別的道路,卻進展緩慢。不可阻擋的數位市場是區塊鏈的“殺手級應用”,而專門構建的區塊鏈將從IP 開始創造全新市場。

傳統的IP 體系過度依賴複雜的中心化結構和中介,這導致IP 這個有數萬億規模的資產類別在可讀性、交易和貨幣化等方面變現低效。高額的交易成本使得知識與創意無法轉化為價值,也限制了思想的交流與傳播。 Story 透過支援點對點IP 交易和可編程IP,打破局限。

應用程式可以將製藥公司或媒體機構的IP 目錄作為IP RWAs(現實世界資產)整合到Story。更令人興奮的是,原生可編程的IP 可與DeFi 應用程式結合,產生一個新興領域——IPFi,在這個領域,IP 資產可以被分割,用作抵押品、質押或以其他經濟高效的方式利用。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新智慧經濟中最基本的交易。而藉助Story 的可程式執行環境,代理人和人之間的互動成為可能。代理商可以自動從Story 獲得IP 資產許可,並透過微調(fine-tuning)升級其創作風格或知識庫。如果產生了收入,代理商可以透過Story 的版稅模組和原始IP 持有人分享部分收入,從而形成一種良性經濟循環,讓AI 賦能IP 持有人,而非削弱其收益。除此之外,純粹的代理與代理間IP 交易也是可行的,利用Story 作為智慧代理商業的結算層,繁榮整個代理交互市場。我們將在下一節詳細介紹這種可能性。

3.2 人工智慧的基礎層

區塊鏈是AI 互動的理想基礎,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可編程媒介,讓軟體可在其中做出硬性承諾。由於代理人以IP 作為原生輸入進行訓練,並且產生IP 作為原生輸出,Story 為AI 交易提供了一個基礎結算層,既適用於訓練AI 模型,也適用於AI 輸出的變現。

智慧鏈

在AI 領域,知識產權資產涵蓋了各類IP —— 從資料庫、基礎ML 模型,到fine-tuned 模型和模型tuning 套件。

解讀Story白皮書:一個點對點知識產權網絡

圖8: 與AI 相關的IP 資產示意圖

圖8 展示了IP 資產如何建構智慧鏈。一個機器學習模型(Model 2)可能來自於經過強化學習、使用其他資料庫(Dataset 6)增強的深度fine-tuned 模型(Model 1)。這個fine-tuned 的深度模型本身可能源自於在多個資料庫上訓練的基礎模型。這些訓練資料庫也可能是其他資料庫的組合。此外,獨立的模型微調包的研究也積極進行。模型微調軟體包中包含高效參數模型微調的所有必要數據,這能減少可訓練參數,同時保持接近完全微調的效能。由於全面的模型微調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和內存,這些軟體包提供了一個高效的替代方案(即Huggingface Adapters)。當某個模型註冊為鏈上IP 資產時,最前沿的模型指紋技術,如Sentient 協定[12] 所開發的OML,可捕捉該模型的獨有特徵和基本屬性。

透過在Story 註冊整個智慧鏈,可以實現經濟價值在網路中各節點之間的分配。 Story 為高品質資料庫和模型微調套件市場打下基礎,從而推動更有效率的ML 模型誕生。這樣的激勵機制,鼓勵資料提供者貢獻優質資料庫,並透過有保障的公正報酬,加速AI 發展進程。在透明的經濟誘因和自動化收入分配機制下,Story 成為資料提供者、模型開發者和終端使用者之間無縫合作的談判、協作與結算層,並確保所有參與者都有合理的歸屬權。

智慧代理商業模式

AI 正從獨立模型演變為能感知、決策和行動以實現目標的自動代理網路。這項轉變意味著AI 不再只是一個工具,而是逐漸成為一個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各代理人透過協作互動創造價值。

解讀Story白皮書:一個點對點知識產權網絡

圖9: Agent TCP/IP 協定- 互動流程

Story 團隊發布的Agent TCP/IP 協議,為自動代理生態系統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關鍵框架。設計Agent TCP/IP 的目的是推動AI 代理之間的標準化自動互動。這個代理到代理的協議,為代理間的IP 資產交換(例如訓練資料、專有演算法和創意內容)奠定基礎,無需依賴人工中介。借助Agent TCP/IP 協議,代理可以透過鏈上智能合約自動進行談判、授權和執行協議,合約將鏈上執行與鏈下法律強制執行相結合,所有這些均由Story 提供支援。 Agent TCP/IP 協定為未來代理人作為獨立經濟體角色的實現打下基礎,代理人能夠借助經授權的訓練資料和註冊IP 來改善自身,進而將輸出變現。隨著越來越多的代理商加入網絡,整個生態系統的價值與能力將呈現指數級增長。每個新加入的代理商都帶來獨特的能力,並能與現有代理商的優勢結合,產出新的解決方案和服務。例如,一些專門化的代理可以共同製作電影,其中製片人代理聘請編劇代理和視頻生成代理,並根據其鏈上協議進行收入分配。

3.3 IP 代幣

Story 的原生代幣- IP, 協調所有價值流動,貫穿整個點對點智慧財產權系統。

IP 充當網路的底層交換媒介,每當智慧財產權資產被使用、交換或產生收入時,IP 透過透明的費用支付機制,實現交易的高效處理和資源的公平分配。它不僅促進了無中介參與的點對點直接交易,也作為一種功能性工具和價值交換媒介,協助網路經濟的成長。

此外,Story 採用PoS 共識機制,驗證者需要抵押IP,確保網路安全。驗證者負責處理交易並維護區塊鏈的完整性,依據其表現獲得以IP 計價的獎勵。這為驗證者提供了強有力的激勵,促使他們以誠實高效的方式運營,因為他們與網路的成功息息相關,從而鞏固IP 作為Story 安全基礎的地位。

IP 作為統一的效用代幣,承擔著維護網路安全與生態系統功能的雙重功能,將網路操作與更廣泛的智慧財產權市場緊密結合。作為Story 的gas、質押和效用代幣,IP 在激勵Story 生態系統中的各方參與者,推動去點對點智慧財產權系統的維護和發展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在更廣泛的生態系統中,IP 旨在發揮更關鍵的作用,負責保護智慧財產權資產,充當智慧財產權收入流的貨幣,甚至為在Story 上結算其智慧財產權的AI 代理提供原生交換媒介。 PoC 協定和其他部署在IP 核心上的專用協議,都依賴IP 作為運作基礎。 IP 促進IP 核心內的所有價值轉移,包括版稅分配、授權費和基於使用情況的補償。這種整合,意味著IP 的作用超出了基本的網路安全範圍——它是保護和驗證註冊在Story 上的所有智慧財產權資產的基石。更重要的是,Agent TCP/IP 協定利用IP 提供強大的安全層,保障代理之間的通信,同時為代理之間的高效價值交換提供原生機制。這項雙重功能確保AI 代理能夠在無需信任的情況下,自動化地進行經濟交易與溝通。

IP 是網路安全和生態系統功能的統一效用代幣,將網路營運與更廣泛的智慧財產權市場結合。作為Story 的gas、staking 和效用代幣,IP 在激勵Story 生態系統中的各方參與者,維持和拓展點對點的智慧財產權系統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結論

我們推出了一個點對點智慧財產權系統,打破了對中心化機構的依賴。 Story 區塊鏈提供了一個專用網絡,既可創建知識產權資產的通用儲存庫,也可創建一個用於IP 資產交換的可編程市場。 Story 的多核心架構,為應對不斷演變的應用整合和人工智慧場景提供必要的擴展性與專業化支援。一個嵌入Story 區塊鏈的全網知識產權圖譜,精準描繪了各類知識產權資產之間的複雜關係,為經濟承諾提供健全的記錄。隨著人工智慧加速發展,智慧財產權的體積和流動性也不斷擴大,Story 建構的網路將成為新智慧經濟的支柱。而比特幣作為數位黃金,充當所有商品資產的價值載體,Story 以可編程的知識產權形式為所有知識資產提供價值儲存。

致謝

Story 基金會感謝a16z crypto,特別是Eddy Lazzarin 和Scott Kominers,感謝他們在Story 網路和PoC 協議設計初期提供的基礎性支持。此外,作者也要感謝Jason Yanowitz、Chainyoda 和Scott Kominers 在起草本白皮書過程中提供的回饋意見。

附錄A - PoC 協議

PoC(Proof of Creativity )協議推出開放的可編程IP 協議,將智慧財產權(IP)提升為區塊鏈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協議的核心是IP 資產及其關聯的IP 帳戶,這是一個智慧合約帳戶,作為每個智慧財產權的核心識別。

這種以帳戶為中心的設計使得IP 資料的儲存與管理更加便捷,並透過模組化功能實現與這些資料的互動與操作。這些模組擴展了協定的功能,賦能創作者和使用者在去中心化且可編程的環境中輕鬆管理和授權他們的IP。

解讀Story白皮書:一個點對點知識產權網絡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協議由資料結構和模組兩大部分組成。資料結構相當於協定中的“名詞”,它儲存與IP 相關的元數據,即“IP 樂高”。而模組則是“動詞”,為註冊在協議中的IP 資產提供多種功能。

資料結構(名詞)

IP 資產是PoC 協定中的基礎「IP 樂高」。每個IP 資產代表一個鏈上的IP 和其關聯的IP 帳戶,後者基於修改版ERC-6551(令牌綁定帳戶)。 IP 資產將一個新的或現有的NFT 轉化為一個具有多種功能和互動性的IP 實體,代表著已通證化的智慧財產權。

IP 帳戶是對應到通證化IP 的可編程帳戶。它對ERC-6551 進行了修改,具備通用的「execute()」功能,允許透過編譯位元組資料呼叫協定中的任意模組,這為未來模組的擴充提供了可能。

模組(動詞)

模組(即動詞)是客製化的智能合約,用於定義和擴展PoC 協議中IP 資產的功能。

授權模組

授權模組是協議的核心部分,使IP 持有人(作為授權方)能夠使用授權令牌及其相關條款建立和管理授權協議。授權條款來自預設的授權範本。對於衍生作品,父級IP 的授權條款也會在授權過程中被納入考慮。最終結果就是鑄造出許可證令牌。

PoC 協議引入了編程化IP 許可(PIL)作為現成的許可模板,旨在為IP 持有人提供一個通用且易於採用的授權框架,簡化授權流程,並建立一個標準化的法律框架。

可程式IP 授權(PIL)

授權範本是一種在智慧合約中編譯的法律架構(「可程式化」),規定了IP 的各種授權條款。條款內容可能包括商業化、可轉讓性或版稅百分比等內容。

可程式IP 授權(PIL)由Story 團隊開發([14]),是此授權範本的首個實例。雖然IP 協議(IPA)條款和授權令牌的發行發生在鏈上,但這些內容在鏈外的法律框架下得到強制法律執行。這個法律合約使通證化的IP 資產能夠融入傳統法律體系,並為創作者提供明確的指南,指導他們可以如何重混、貨幣化以及創造衍生作品。

版稅模組

版稅模組用於管理子級IP 資產與其父級IP 資產之間的收入分配。它使得IP 持有人(作為授權方)可以定義子級IP 向父級IP 支付的收入比例。同樣,作為授權方的子級IP 持有者,也可以規定衍生IP 向其子級IP 支付的收入比例。

收入支付給IP 資產後,將存入IP 版稅金庫。每個IP 資產都有獨立的版稅金庫,版稅代幣持有人有權依照比例提取金庫中的資金。

版稅模組支援多種可自訂的版稅支付結構。預設情況下,每個父級IP 資產可以設定最低版稅比例。這個比例決定了衍生鏈中各級衍生IP 需要依照授權協議分配給父級IP 的收入份額。

爭議模組

爭議模組為用戶提供了解決爭議的框架。其仲裁系統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

  • 仲裁政策:仲裁政策定義了解決爭議的規則、流程和負責實體。

  • 仲裁罰款:仲裁罰款確定被「標記」為爭議一部分的IP 資產所需承擔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