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奔赴元宇宙,“存儲”號飛船邀各位登機

北京2022年4月27日/美通社/ -- 從幾萬年前古人類在洞穴中雕刻岩畫開始,虛擬照進現實的歷程就啟動了;到如今信息爆炸的新數據時代,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逐漸融合,數字新世界逐漸拔地而起。

日前,由存儲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主辦的'元宇宙存儲研究與實踐'第五期開放計算技術沙龍線上舉辦。元宇宙本質是對現實世界和人類社會的虛擬化、數字化,數據成為元宇宙的核心要素。浪潮信息基於存儲平台戰略,實現從SSD核心部件到集中式、分佈式存儲系統再到場景方案的全棧創新,為元宇宙新應用打造安全、可靠、經濟、高效的數字底座,加速構建虛實融合的、由創作者驅動的,共創、共治、共享的數字新世界。

元宇宙存储的研究与实践技术沙龙元宇宙存儲的研究與實踐技術沙龍

本次沙龍聚焦元宇宙存儲主題,提出了元宇宙存儲的分類,是對'場景共同體'生態戰略的承襲和實踐。浪潮信息存儲產品線總經理李輝曾提出面向層出不窮的新應用、新場景,攜手產業鏈夥伴打造'平台+生態'戰略,提出應用創新、方案共創、產品定制、市場協同、專業服務和技術整合六種模式。沙龍匯聚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許胤龍教授、鄭州大學蔣慧琴教授、華中科技大學萬勝剛教授、建信金科基礎技術首席存儲專家徐寧、浪潮信息分佈式存儲架構師張立強、浪潮信息首席架構師葉毓睿等產學研用專家,共同探討和促進元宇宙技術發展和生態繁榮。

元宇宙處在爆炸式創新的前夜

最近,'元宇宙'迅速火遍全球。 21年,Facebook宣佈業務佈局轉向元宇宙,公司改名為Meta,隨後微軟宣布全面進軍元宇宙;在國內,字節跳動也以近百億的價格收購了VR創業公司Pico,素有'中國V谷'之稱的馬欄山視頻文創園結合視頻產業雲創建屬於自己的元宇宙。國內外各大科技巨頭紛紛開啟了探索元宇宙的步伐。機構也對元宇宙報以積極態度,Gartner預測,2026年25%的人每天將至少在元宇宙中工作、購物、學習、社交或娛樂1個小時;全球30%的企業機構將擁有元宇宙的產品和服務。

熱度之下,元宇宙究竟是什麼?

目前業界尚沒有明確的定義,但國內外科技企業對其基本達成了一些共識:元宇宙Metaverse,源自1992年美國作家尼爾•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刻畫了一個既映射現實世界又平行、獨立於現實世界的數字化虛擬世界。如今元宇宙再度回到人們視野,主要是指數字宇宙,是以Web3.0為代表的下一代互聯網形態,相比現有網絡空間,元宇宙空間具備更好的沉浸體驗感、參與度、仿真度、包容性。業界對元宇宙有不同的期許,具體的內容、形態眾說紛紜:VR/AR、區塊鏈、數字孿生、創作平台、腦機接口、AI機器人等等,包羅萬象且不斷演變。

包罗万象的元宇宙包羅萬象的元宇宙

比如,數字孿生在城市規劃、礦山開採、汽車設計、智慧校園等領域快速應用。城市規劃部門可以在'元宇宙'辦公室中完成一天的工作,在數秒內穿梭於不同地點,高效完成政府檢測驗收。中汽創智建設自動駕駛模型訓練平台,在智能座艙、仿真與測試等多個業務中開展大數據分析和高性能訓練。十四五期間數字孿生校園建設逐步深入,華中科技大學將數據作為校園建設和發展的驅動力,加速建設'萬源互通'、'萬物互聯'、'萬數共融'和'萬業智能'的數字孿生校園。

'元宇宙任重道遠,現在還處於早期,只是發展到其理想狀態的1%~2%;通往這座通天塔有多條道路,主要的有:3D互聯網(如VR/AR)、區塊鏈、數字孿生、遊戲等;未來將逐漸融合、殊途同歸',浪潮信息首席架構師葉毓睿表示。正如埃森哲在《多元宇宙,融合共治——技術展望2022》中所作的洞察:元宇宙基石正在逐漸成型,並將逐步在未來融合,創造全新的企業環境。在接下來的十年裡,人們將見證一些極具遠見的企業塑造新的實體和數字現實、人和人工智能共存的世界,以及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推動的行業發展。

數據基礎設施是元宇宙'夢想照進現實'的關鍵

光環之下的元宇宙,在實際發展中卻面臨諸多棘手問題和不確定性,需要冷靜而審慎的思考。比如,元宇宙具備沉浸式、低延遲、隨地、多元化(從消費級到企業級,從產品形態到服務形態)的數據特徵(如圖3),帶動基礎設施的重構。又如,元宇宙需要開放,兼容多種設備、多元數據以求更廣泛的參與,同時還需要保障數據安全。構建新型數據基礎設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元宇宙存储的分类元宇宙存儲的分類

葉毓睿表示,'數字新世界不會憑空出現,需要物理世界源源不斷的算力的輸入。如果把計算力比喻成元宇宙的太陽,AI算力比喻成電能;則存儲可比喻成元宇宙的大地、土壤,各種各樣的虛擬物在這裡生生不息。總計而言,元宇宙有十大技術,包括計算、存儲、網絡、安全、AI五大地基性技術,以及交互與展示、數字孿生、身份系統、內容創作、治理五大支柱性技術'。在存儲方面,元宇宙對存儲基礎設施提出安全可靠、巨量空間、極速響應、跨域交互等挑戰。

元宇宙存儲需要翻越三座大山

挑戰一:數據量數百倍激增。以數字永生為例,元宇宙裡,用戶可以讓已逝去的親友在元宇宙中以數字虛擬人的形象'永生'。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企業需要記錄大量個人數據,包括音容笑貌、對話、情緒、行為甚至心理等。最終的數據量級將是智能手機上收集數據的百倍甚至千倍。另外,在VR應用中,頭顯從4K升級到視網膜級需提升10倍以上數據傳輸量。微軟飛行模擬器採集了3.7萬座機場、15億棟建築、2萬億樹木的數據,數據量超2PB。海量、多模態數據成為元宇宙領域的常態。

對此,浪潮基於存儲平台戰略,向上整合多元數據、向下提升空間使用率。

其一,'萬物之始,大道至簡',目前企業的數據類型越來越豐富,對此,浪潮推出業內首個支持四合一架構的分佈式融合存儲,用戶購買一套存儲享有文件、塊、對象、大數據等多種服務,其中文件、對象和大數據3種存儲服務間可訪問同一份數據,數據無需在不同設備間遷移和拷貝,實現存一份數據相當於存了3份,構建成真正的統一存儲資源池,實現用一套存儲高效支撐一個數據中心,幫助元宇宙建設降低TCO。

其二,推出iCap智能空間管理引擎,基於業內領先的大比例糾刪、智能均衡、壓縮重刪、多源零拷貝、軟拷貝等智能容量算法,讓存儲空間利用達到最優。比如數據存儲基於'32+2'大比例糾刪能力,實現系統出盤率高達94%以上;又如,智能均衡算法是將海量數據均衡分攤到每個節點上及每塊盤上,保證整個存儲利用率達到95%以上。一套存儲最高可擴展至5120節點、容量可達EB級,滿足元宇宙海量空間需求。

G6存储平台 G6存儲平台

挑戰二:數據處理極限挑戰。實時、高頻的沉浸式體驗畫面效果,一些充滿科技感的3D科幻電影,整個視效由三萬台電腦4.32億小時製作出來的,這種AI算力的巨大需求,對存儲性能帶來了巨大挑戰。 3D互動遊戲相比3D電影帶來的數據處理的挑戰更大,每個用戶的存檔,不斷積累下來也非常驚人;早在2019年騰訊遊戲,每日需要傳輸的數據有17000億條,約260TB ,彼時遊戲還主要以二維平面為主。

挑戰不僅如此,同一空間內的多人交互涉及到的不僅是畫面,還要解決多人互動的訴求。以舉辦一場十萬人規模的是虛擬演唱會為例,基於遠近距離的多人語音交互、眾多用戶相互動作的動態捕捉和實時呈現、及由此帶來的海量數據處理所引發的高渲染、低延時問題,均是目前業界需要平衡的挑戰。再如,王者榮耀這款手游最高同時在線人數接近一億人,如果將這款遊戲搬到元宇宙,帶來的數據處理挑戰難以想像。

為滿足元宇宙性能極致需求,浪潮推出了元宇宙服務器和G6全閃分佈式存儲,從計算到數據,提供全棧加速方案,以'革命性'技術為元宇宙提供新型基礎設施。

首先,在計算層面,元宇宙服務器MetaEngine將承載元宇宙構建和運行所需的技術和工具,提供對AI、渲染、仿真、建模等負載的算力支持,滿足元宇宙創建所需的算力需求,並通過高速、無阻塞的網絡信道,按需擴展至大規模算力集群。

其次,在存儲層面,新一代G6全閃分佈式存儲為了提升性能,進行了全鏈路端到端性能優化。正如'復興號'高鐵需要配備專業軌道才能跑出350公里的時速,全閃分佈式存儲通過智能協議卸載和RDMA協議(路好)、CPU專核專用(車好)、ZNS SSD數據分流技術(調度好)的聯合打磨和創新,讓存儲性能飆到業界領先水平。同時為了獲得更高的性能,浪潮還開發了SSD高速存儲介質,針對分佈式存儲和SSD這對'黃金組合'進行代碼級聯調優化,使性能發揮更佳。

在'72般技藝'加持下,浪潮全閃分佈式存儲在SPC-1國際基準測試中以30節點、630萬IOPS奪得分佈式存儲性能全球第一。這還不算完,這套存儲最高可擴展至5120節點,實現TB級穩定帶寬,理論性能達到億級IOPS或百億級文件,為元宇宙應用提供澎湃動力。

'面對元宇宙對數據基礎設施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將在NVMe Over Fabric、CXL高速互聯、SDM軟件定義內存、跨域容錯、跨數據中心糾刪碼等前沿技術領域持續探索,為下一代高性能、可擴展的存儲系統做好準備',葉毓睿表示。

問題三:安全性、可靠性面臨挑戰。浪潮G6存儲從部件、器件、整機系統、核心軟件、管理軟件到解決方案實現全棧技術創新,用六重保護確保服務永遠在線、數據永不丟失;此外還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存儲系統的管理和運維,基於智能統一存儲管理平台InView對存儲容量、性能、硬盤故障進行精準預測,保障元宇宙業務7X24小時在線。目前,浪潮存儲已批量進駐六大行、大型保險公司、證券公司,能夠以'金融級'可靠性護航元宇宙核心數據,保護用戶的數據資產。

未來元宇宙將迎來廣闊發展空間,彭博行業研究報告預計元宇宙將在2024年達到8000億美元市場規模;普華永道預計元宇宙市場規模在2030年將達到1.5萬億美元。浪潮存儲作為市場銷量全球前四的廠商,將堅守高端品質,在分佈式、集中式全閃領域持續加大投入,加快引進PM持久內存、SCM內存存儲、SDM軟件定義內存、CXL高速互聯等新存儲技術,敏捷響應新場景、新應用需求,釋放數據價值提速數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