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ancy,PANews

加密資產正加速滲透至現實世界。作為融合傳統支付與DeFi的新型金融範式,PayFi可將支付流從冗長的金融機構路徑中解放,重塑了現實世界的金融互動方式。面對這一市場趨勢,不久前主網正式上線的L1 區塊鏈Quai Network打造了技術與應用雙核驅動的加密基建,可助力解鎖PayFi更多潛力,其創新設計可打破傳統支付的效率瓶頸與區塊鏈擴展性難題,從而為加密經濟與現實世界的無縫連接鋪平了道路。

挑戰“不可能三角”,為PayFi鋪設技術高速公路

比特幣從極客小眾共識演變為全球主流資產,標誌著加密技術逐步成熟並融入傳統金融。 PayFi 作為新興加密敘事,以「Buy Now Pay Never」創新模式挑戰傳統金融框架。要知道,傳統支付體係受限於高手續費、長結算週期和地理限制,而現有加密支付方案則面臨成本波動、吞吐量不足及應用場景狹窄等問題,難以滿足大規模商業需求。

PayFi旨在透過區塊鏈實現即時結算、低成本跨境支付及與RWA的無縫連動,破解傳統金融痛點,為加密資產賦予實用價值。但其大規模應用需在交易效率、成本控制和生態相容性間找到平衡,對基礎設施提出極高要求。 Quai Network作為可擴展、可編程的L1 區塊鏈,憑藉技術優勢為PayFi提供支援。

PoEM與動態分片: Quai Network結合創新的共識機制PoEM與動態分片架構,可提供高效、可擴充且安全的區塊鏈解決方案。

具體來說,Quai Network的分片架構採用動態分片演算法,能夠根據交易需求並行處理,可提升吞吐量且不犧牲安全性。不同於傳統區塊鏈(如比特幣或以太坊)的單鏈記錄方式,Quai Network 透過多個獨立執行分片並發處理交易,實現更高效能。然而隨著分片數量增加,跨分片協調和共識速度成為擴展瓶頸。 PoEM透過優化PoW共識,引入區塊移除的熵(即隨機性)賦予區塊權重。節點優先選擇熵移除最多的區塊作為鏈頭,從而消除分叉爭議,快速達成共識,降低網路延遲帶來的影響。

技術與應用程式並驅的加密基建,Quai Network如何開啟PayFi高速路?

也可以理解為,動態分片是多車道高速公路,可根據交易量動態調整車道,讓交易並行處理來避免擁塞;PoEM像是智慧導航系統,優先選擇「麻煩最少」的交易先通過,確保跨分片交易順暢,不會發生衝突。這使得Quai Network能在高負載場景下保持高吞吐量和安全性,成為一條為未來支付設計的超級高速公路。

技術與應用程式並驅的加密基建,Quai Network如何開啟PayFi高速路?

· 跨鏈互通: Quai Network採用層次多鏈架構,將網路劃分為多個可互通的區塊鏈(執行分片):主鏈(Prime Chain)、子鏈(Region Chains)和分區鏈(Zone Chains),這種設計可實現高達50,000 TPS的吞吐量。為提升跨分片交易效率,Quai Network整合了無縫跨鏈交易(ETXs)、多鏈合約、原子性保障和動態分片,確保高效、安全的互通性。

想像下,用Quai Network轉賬就像刷一張全球通用的信用卡,無論是從美國匯款給歐洲朋友,還是在街角買杯咖啡,幾秒內到賬,費用不到1美分,安全無篡改。在這個過程中,主鏈負責協調,子鏈負責清算賬單,分區鏈則像收銀機瞬間結算,讓跨國支付像本地交易一樣快捷高效。

更重要的是,Quai Network相容於以太坊虛擬機(EVM),開發者可直接使用以太坊工具開發和部署智慧合約,無需學習新的技術棧,大大降低了進入門檻。同時,Quai Network還可無縫對接與以太坊生態(如DApp、錢包和基礎設施等)。此外,Quai Network也採用了抗MEV(最大可提取價值)交易排序機制,確保DeFi市場中更公平、更有效率的執行。

合併挖礦: Quai Network透過合併挖礦機制,大幅提升區塊鏈的擴展性、安全性和能源效率。礦工可一次哈希計算,同時保護多條區塊鏈,這一概念最早由中本聰提出,而Quai Network進一步將其發展為多鏈共享協議網絡,透過多鏈並行、共享算力和重合區塊,確保網絡安全並實現高效協作。在Quai Network體系中,礦工可同時挖掘三條鏈,提高算力利用率與網路吞吐量。重合區塊(當礦工找到滿足多鏈難度的nonce時產生)透過哈希連結實現跨鏈狀態轉移,減少對信任的依賴,增強系統穩定性。

舉個例子,小湃在全球連鎖咖啡店買咖啡,傳統區塊鏈像每個國家的店面用獨立收銀機,結帳緩慢且容易出錯。而Quai的合併挖礦就像會計用智慧型裝置同時處理多個店的帳單,付款又快又安全。重合區塊則是一張能在多個國家通用的支付憑證,無論在哪條鏈上支付,系統都能快速辨識並完成結算。

此外,Quai Network採用抗ASIC的ProgPoW演算法,鼓勵GPU挖礦,降低硬體門檻,強化去中心化。當然,任何支援ProgPoW的區塊鏈都可加入Quai Network進行合併挖礦,進一步拓展生態影響力。

由此來看,隨著全球對高性能區塊鏈需求的不斷增長,Quai Network透過PoEM共識、動態分片、跨鏈互操作和合併挖礦等技術創新來試圖打破「不可能三角」問題,構建了一個高效、安全且擴展性的區塊鏈網絡,可為PayFi等高負載應用場景注入更多可能性,為將為加密資產的普及奠定技術基石。

打造雙輪驅動的代幣模型,主網已正式上線

除了為PayFi多樣化應用場景提供強大技術支撐外,Quai Network的雙代幣經濟模型可在不同金融市場環境中兼顧穩定性和靈活性,為PayFi應用場景帶來價值儲存和交易媒介的雙輪驅動。

技術與應用程式並驅的加密基建,Quai Network如何開啟PayFi高速路?

其中,Quai是EVM相容的通縮型代幣,承擔著儲存價值的功能。 Quai的供應量由創世區塊預先分配和礦工獎勵兩部分構成,設計上具備稀缺性和通縮機制,確保代幣供應成長速度始終低於網路擴張速度。換言之,隨著網路規模和參與度的提升,Quai的供應量將逐漸減少。這種機制有效避免了傳統經濟中的周期性繁榮與衰退模式,使Quai不僅能滿足去中心化經濟對價值儲存的需求,還能在長期內維持增值的潛力。在PayFi場景中,Quai的價值儲存功能為使用者和金融機構提供穩定的資產錨定點,例如儲蓄產品、DeFi抵押品或結算資產、跨境資產管理等多種實際應用。

Qi則是Quai Network中的另一個核心代幣。作為一種能源背書的“flatcoin”,即其價值與挖礦消耗的能源成本直接掛鉤。這使得Qi的供應量能夠靈活響應市場需求和挖礦成本的變化:挖礦難度上升時,Qi供應量增加;難度下降時,供應量相應減少。 Quai Network也設計了Qi與Quai之間的雙向轉換機制,用戶和礦工可以根據當前區塊獎勵比例兌換。

而Qi也具備類似現金的隱私特性,且波動性較低,能夠作為記帳單位和交換媒介,適合日常支付和動態金融活動。其高效性和穩定性為PayFiPayFi日常支付和動態金融活動提供了支持,包括即時支付、激勵生態參與等,讓用戶在日常交易中享受區塊鏈的便利,同時避免劇烈的價格波動。

可以說,Quai Network的雙代幣模型,為PayFi在不同市場環境中提供了穩定性和靈活性的雙重保障,既能夠滿足財富保值和高效支付的多元化金融需求,也為去中心化金融的多樣化應用場景奠定了堅實基礎。

而Quai Network的創新性也獲得了資本和市場的認可。截至目前,Quai Network已透過多輪融資獲得1,500萬美元,參投機構包括Polychain、Alumni Ventures、MH Ventures、Cogitent Ventures和TPC Ventures等。同時,Quai Network積極建構並擴展其合作生態圈,涵蓋DeFi、AI、DAO、基礎設施、錢包等多個領域,包括Kaito AI、IO.NET、Entangle、Akash Network、MarginEx、IceCream Swap、Penomo、Portal DeFi、Butter Protocol和UTXO Alliance等。

總的來說,Quai Network為加密經濟與商業場景架起了一條技術與應用並驅的高速路,尤其是為PayFi這類高負載、低延遲的支付應用提供了理想的基礎設施。透過挑戰「不可能三角」的技術創新和雙輪驅動的代幣設計,Quai Network不僅幫助破解傳統支付與區塊鏈擴展性的矛盾,也加速了加密資產與現實世界的深度融合,為去中心化經濟帶來更多可施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