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一些話提,這個項目非常厲害然後這個項目甩以太坊幾條街,我們其實都知道是在胡扯但是我們不知道怎麼來反駁他,因為我們根本沒有一套評判優劣的一個標準,所以說我給大家總結了Web3 的成熟模型他不光可以用來評判Web3項目的成熟程度,也可以用來評判我們傳統區塊鏈的技術成熟度!

我們從三個維度來判斷一個項目

第一就是它的性能和用戶體驗,通常來講你的性能越強你的用戶體驗就越好。比如說我想在區塊鏈上看一個視頻,那他這背後代表了你要有很好強的檢索能力、你也要性能很強的並發能力、你還要性能很強的數據傳輸能力,背後需要多種多樣的非常強悍的性能才能夠支撐你看一個視頻。

但有的適合你的性能在有限的情況之下,你也可以提升成本來提升一下你的用戶體驗,比如說uni它是在以太坊上的,以太坊上的性能很低那uni 要盡量滿足用戶的體驗,那它怎麼辦呢它把它的gas 費設置的比較高,就確保以太坊上的節點,首先執行uni的指令。所以說這樣能讓uni的用戶體驗稍微提高那麼一點點。

這種就是提高成本來換取一些用戶體驗的提升,所以說性能在這個評價體系裡面我給它一個2.5分的數值。

接下來第二點還有一個重要指標成本:成本包含兩個方面第一個是系統運用成本第二個是生態應用或者客戶支付的成本,成本的高低決定了你這個應用能不能大規模的使用、能不能快速的佔領市場!

我們都知道以太坊上的成本非常昂貴,所以說現在V神非常羨慕一些新公鏈,一些中心化的新公鏈反而搶了很多以太坊非常多的生態。因為他們客戶支付的成本比較低廉,所以說逼的以太坊要向2.0轉型、要向pos轉型。

要把20000多個節點縮減成80—100個節點,所以說這就是為了降低客戶的運行成本從而更大佔領市場的一種做法!

比如說我們拿存儲來舉一個案例,不管是我們的傳統公鏈還是新公鏈它都是做鏈上存儲,那他的存儲成本是怎麼計算的,存儲的單價在乘以節點數量。

也就是在傳統公鏈當中你的節點越多你的存儲數量也就相對的越高昂,這就是為什麼傳統公鏈也好還是新公鏈也好,他們都不能作為Web3的基礎設施的重要原因只一,因為存儲的成本它們幾乎是沒有辦法下降的!所以說成本這個板塊我們總分也給它2.5分。

第三個就是去中心化的程度:去中心化的程度就是一個權重板塊,我們把這個去中心化的程度分為5個層次

1、就是單獨一組織可以切斷你點連接你沒有任何抗404或者是扛審cha的能力

2、第二個維度就是你有了初步的抗審cha的能力,就單一組織沒有辦法切斷你的鏈接有了初步的抗404的能力。

3、第三個層次就是數據存在多個授權的組織裡面,這個就類似於聯盟鏈這樣來說的話你的連接也不受單一組織的控制。

4、第四個層次就是數據存在多個不需要授權的節點在裡面,而且給予適當的激勵。但是對設備的要求非常高,比如對cpu、存儲、對帶寬的要求極高這種我們把它作為去中心化的第四個層次。

5、第五個層次就是數據可與存儲多個不需要授權的節點在裡面,也可以沒有任何組織可以切斷你的聯繫,並且系統可以根據這些節點做出貢獻給予他們科學的獎勵,這些獎勵是可以論證和計算的。而且對節點的核心數據的要求不高的,比如說對cpu、對存儲或者說對我們帶寬的要求並不是特別高。這就是去中心化的理想狀態!那在去中心化的這個板塊總分值初步給它5分。

綜合以上三項的總分數值就是10分。

接下來我們在拿uni 舉個例子:uni的性能和用戶體驗是怎麼平衡的,我們都知道uni是架設在以太坊之上的所以他的性能是很低的。

但是為了照顧用戶的使用體驗它把gas調的比較高所以說一定的程度上彌補了一些用戶體驗不足。所以說uni這個性能和用戶體驗我們勉強給它個1分的分值。

再來看看他的成本比以太坊上的正常成本還要略高一點點,所以說從成本上我們只能給他0.5的分值。

再來看看uni的去去中心化程度以太坊的區塊大小與以太坊對帶寬的要求其實是比較低的。所以去中心化的程度我們可以給uni滿分4分或者是5分。

這樣來看uni 的綜合分值10分滿分計算的話它的綜合分值在6分左右。

有了一套科學的評分體系,我們就知道一個項目它是否有價值,關於Web3 的技術成熟模型我後面會出一篇文章詳細來介紹這個工具,讓大家都能夠有理有據的去評判一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