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元宇宙&電商屬性|阿里巴巴佈局Buy+購物計劃,虛擬世界如何交互?

國外有“All In”元宇宙的社交巨頭Meta公司。芯片設計巨頭英偉達也宣布推出工程師元宇宙平台Omniverse,且展示在元宇宙相關的強大算力。

阿里巴巴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Buy+購物計劃,本身也有在買買買當中。 2021年的雲棲大會上則是向大眾展示了其在AR/VR領域的佈局以及應用。隨著科技圈刮起元宇宙風潮,阿里巴巴也在達摩院中成立了XR實驗室,專門研究元宇宙相關技術。

阿里巴巴Buy+購物計劃2016年11月1日,淘寶的VR購物Buy+計劃正式上線。阿里巴巴積蓄已久的VR購物終於正式走向消費者,同時也在VR圈內掀起了一陣熱潮。 Buy+是利用計算機圖形系統和輔助傳感器,生成可交互的三維購物環境。用戶可以直接與虛擬世界中的人和物進行交互。甚至將現實生活中的場景虛擬化,成為一個可以互動的商品。

在Buy+中曾經開放的目的地包括美國的Macy's 梅西百貨、COSTCO (好市多)百貨、Target(塔吉特)百貨、日本的Supature松本清藥妝店和Tokyo Otaku Mode 周邊專賣店。 2021年7月,阿里巴巴更新了其Buy+技術。淘寶造物節上用HTC Vive展示的Buy+是基於PC端的3D建模虛擬購物場景。該展示更偏向於探究極致體驗,對用戶的硬件設備要求較高。而雙11中的VR會場更偏重實戰應用,只要下載了淘寶應用的用戶都可以體驗Buy+購物。

2021年10月,阿里巴巴趁著元宇宙這波風潮,在旗下的達摩院研究所中建立了XR實驗室,並召集了李宏華、譚雄、施家棟在內的專家團隊。 XR實驗室是由譚平親自坐鎮。譚平不但是3D模型和全息技術的大佬級專家,還曾任360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他的主攻方向是三維建模和全息技術研發。除了上述成果,XR實驗室也成功研製應用於IDC機房的智能運維機器人。該機器人通過視覺、觸覺融合算法,用於數據中心的巡檢、換硬盤、資產盤點場景,已經在阿里雲數據中心中測試運行。

面對整個行業的大浪潮,許多公司都紛紛溝通元宇宙相關產業的公司。而阿里巴巴也在默默佈局自己的元宇宙,開始招兵買馬。阿里巴巴直接與元宇宙領域掛鉤的投資可以追溯到2016年,阿里巴巴先後參與了AR獨角獸Magic Leap C輪和D輪融資。當中Magic Leap C輪融資是由阿里巴巴集團領投,投資金額達到7.935億美元。

阿里巴巴的業務核心在於電商。目前根據已經披露的資料來看,阿里巴巴圍繞淘寶、天貓等電商平台以及支付寶支付平台為主,逐漸打造自身的元宇宙平台。其根本原因在於這兩大平台都為阿里巴巴聚集了大量的用戶體系和內容生態體系。而在實現方面,阿里巴巴透露將分4個層級來實現。

L1:全息構建,在虛擬世界構建地圖/人/物模型,並在終端硬件上進行顯示,諸如現在市面上已有的VR看房等應用。實際應用:XR實驗室與天貓已經合作構建了全息店鋪。

L2:全息仿真,虛擬世界的人/物模擬現實世界的動態,讓虛擬無限逼近真實世界,諸如現在市面上已有的VR遊戲、數字孿生的應用等。目前阿里巴巴沒有實際例子,但目前已經有不少公司在做虛擬人模型。

L3:虛實融合,虛擬世界的信息疊加到現實世界顯示,技術本質是構建整個世界的高精度三維地圖,並在這一地圖上準確地實現定位、虛擬信息疊加等。實際例子:XR實驗室與松美術館合作搭建了AR藝術展。

L4:虛實聯動,虛擬世界的行為可以在現實世界產生反饋,通過改變虛擬世界來改變真實世界。實際例子:XR實驗室做出了一款蘋果採摘機器人。 XR實驗室硬件及系統負責人施家棟表示:“我們可以讓機器人接收來自虛擬世界的任務指令,讓它到物理世界執行各種任務;也可以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為虛擬世界模型更新提供實時數據。”

元宇宙+電商購物平台

各個電商平台可以直接入駐元宇宙,在虛擬世界裡建立自己的交易平台或者虛擬商城,比如京東、天貓等可以直接入駐元宇宙,形成自己在虛擬世界裡的電商平台,搶占元宇宙電商平台的藍海空間,這個電商平台是面向全世界元宇宙用戶的,打開了另一個全新世界的巨大的交易空間。說不定未來,阿里的雙11和京東的618都會在元宇宙的世界中同步聯動了。

2021年4 月份天貓上線了一座3D 版天貓家裝城,類似於元宇宙的某種初級形態。商家可以在其中搭建屬於自己的3D 購物空間,消費者則可以在其中體驗“雲逛街”。為此,阿里自研了一套免費的3D 設計工具,商家通過上傳多張商品實物圖,AI 就能自動生成高清貨品模型,建模更為簡單,消費者獲得的購物體驗也更好。

不僅是阿里巴巴,眾多零售商都在Roblox 和其他類似的虛擬遊戲世界中探索更多的可能。 Gucci 成立一百週年時,把線下的Gucci Garden Archetypes 展覽搬到了Roblox 上,推出了為期兩週的虛擬展,5 個主題展廳的內容與現實展覽相互對應。在Roblox裡,小型的經濟體世界正在形成,玩家購買內容創作者生產的虛擬商品,讓虛擬的創作實現了貨幣化,收益將在Roblox 和內容創作者之間分配。據悉,頂級創作者每年的最高收入已經超過100 萬美元——以現實世界的現金形式。

雖然這一天的到來還很早,但有不少企業在新技術上的落地上已經邁出了腳步。宜家成功地採用增強現實技術,讓客戶可以使用其Studio 應用程序設計空間。 Gucci 開始銷售虛擬服裝,推出由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 設計的Gucci Virtual 25 運動鞋,每雙售價為12.99 美元。美妝巨頭歐萊雅打造了完整的虛擬化妝品系列。想知道新鞋適不適合自己的風格,Wanna Kicks可以進行虛擬試穿。 Warby Parker 能體驗不同款式的眼鏡虛擬試戴的效果。

“元宇宙”概念的提出,為人類社會實現最終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的路徑,更繁榮的數字經濟將不再只是想像。在新的交互式環境中,電商也會產生顛覆性的變化,全新的互動式購物體驗將加流暢。

在現實生活中,你其實已經能窺見它們的身影——初音、洛天依等虛擬偶像,各大直播平台上24小時不停播的虛擬主播,以及花西子、雀巢、天貓、華為雲等紛紛推出的虛擬代言人、虛擬員工,不少品牌還開始公開售賣的虛擬物品……在海外,LV、Burberry、Gucci等奢侈品品牌以及以Facebook為首的科技平台,已經圍繞虛擬人、虛擬物品等進行了一系列嘗試,例如,開發遊戲和應用軟件、展開虛擬人演唱會、售賣獨一無二的NFT產品。

已經窺探到元宇宙+電商融合潛力的企業,正在加碼他們在增強和混合現實方面的能力,不僅開發相關設備,也在創建用於按需消費的資產。雖然“元宇宙”的概念仍在探索階段,但全球增強和混合現實行業正在以54% 的複合年增長率保持增長,到2026 年將達到3720 億美元。

泡沫成分終成幻影?

由於許多國外企業已加入了元宇宙的“狂歡”,不少國內企業早已坐不住了——他們要么在評估自身的發展階段是否適合加大數字資產方面的投入,要么就已經在暗潮中行動起來。企業為什麼要構建屬於自己的數字資產?首先是受疫情影響,許多品牌產品物料的拍攝籌備以及線下門店的擴張不得不暫緩甚至無法實行,只能將自身的品牌價值和宣傳理念訴諸於不受物理空間限制的數字資產化和虛擬人格化;由此引發的元宇宙、全真互聯網等新興概念的興起,讓品牌都想試著建構品牌數字化標籤,當然也不乏會有“借熱度”的考量,以提升當下的品牌影響力。

再次回到虛擬人這個主題——它們本質上是元宇宙最表面也是最底層的組成部分,卻也是目前離消費者最近的產品。但不能否認的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觀念的發展,許多以前只出現在科幻片中的場景正在一步步走進人們的現實生活,下一代互聯網已經近在咫尺了。元宇宙不應該只是遊戲性的、娛樂性的,虛擬人也不應該只是一張漂亮的皮。更加智能化的虛擬人應該穿梭在更多現實的場景裡。

不管這樣的時代應當被叫作元宇宙還是全真互聯網,亦或是別的什麼名字,這樣的未來並不遙遠。如果一個新興賽道或者一個新行業出現,起初階段,掌握了流量資源的一方,一定會先樹立標杆,把流量和曝光度集中到頭部身上,讓大家知道做這行有前途,但到了後期階段,平台要做規模,就會拿出相對普惠的機制。

網紅流量聚合再分散,網紅主播們也走到了十字路,是整個直播帶貨行業“去KOL化”。此外,主播們的問題還沒解決好,迅速崛起的元宇宙也成為關鍵變量之一。高質量的內容、日趨成熟的技術、不會翻車的主播再加上元宇宙的概念等等,抖音、B站上的虛擬主播已經逐漸升溫。

社交,與用戶高頻交互,強化情感連接;娛樂,多重玩法,為品牌吸引流量;服務,提供附加價值,長期運營的重要支點,這都能幫助品牌更深入地向用戶種草虛擬形象,佔領用戶心智。

雖然目前元宇宙還處於概念階段,但從技術角度來看,一旦實現,對主播的顛覆速度會非常快,當虛擬偶像們活躍在直播間時,目前直播行業過度依賴人的種種弊端也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