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呈現近似物理世界的核"裂變"和"聚變"

核物理中重要的現像是裂變和聚變,裂變是由重的原子核(原子序數較大的)——主要是鈾、釷或钚分裂成較輕的(原子序數較小的)原子的一種核反應形式,核聚變則相反。當然,數字經濟也可按照這個的模式進行理解,原因如下:

(1)數字經濟存在裂變的“原子核”——ITC,即信息技術加上通訊技術構成了整個數字經濟裂變和聚變過程的最初起點

(2)數字經濟發生了持續性“裂變”

(3)數字經濟在裂變過程中產生巨大能量

(4)數字經濟存在融合、融合反應或聚變反應特徵

(5)數字經濟在特定條件下,不斷生成新的質量較重的原子核

(6)數字經濟在聚變過程中釋放巨大的能量。

圖片來源:會議講稿

數字經濟的“裂變”過程和模式

數字經濟的“裂變”過程梳理

美國、英國在上個世紀初和上個世紀末已經對數字經濟作了非常系統的分析與歸納,將其體系化、概念化,並與國家的發展戰略結合在一起。數字經濟在過去的多年中可以被劃成三個歷史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以計算機來推動的,特別是到個人計算機全面發展的階段,其主要解決信息處理問題;第二個階段就是進入到互聯網階段,其主要解決信息傳輸問題;第三階段主要解決信息的數據處理問題,即該階段意味著進入到所謂的大數據、雲計算時代。

數字經濟的“裂變”模式

1、橫向“裂變”

橫向裂變是數字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憑空創造出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新部門,例如基於數字硬技術產業和軟技術產業、基於互聯網平台產業、基於數字經濟改造的傳統產業(數字金融業、數字農業、數字加工業等)而產生的相關新部門。由此可知,橫向部門即原產業結構因為數字技術的發生導致了產業結構複雜化。

2、縱向“裂變”

數字經濟在縱向上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分裂,這主要包括芯片引發的產業群、大數據引發雲計算、數據安全等方面。以芯片為例:1952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個實用芯片概念;1959年,美國仙童半導體公司的諾伊斯(Robert Noyce)寫出打造集成電路的方案,並發明了世界第一塊矽集成電路;1966年,美國貝爾實驗室使用比較完善的矽外延平面工藝,製造出第一塊被公認的大規模集成電路;1970年,是CPU——4位和8位低檔微處理器時代,代表產品是Intel 4004處理器,而現在典型的代表是英特爾的酷睿系列處理器和AMD的銳龍系列處理器;1999年,NVIDIA公司發布Geforce256圖形處理芯片,首先提出GPU概念,之後是GPGPU。 GPGPU開闢瞭如何利用GPU在圖形處理之外的其他領域,包括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力競賽、礦機等行業的應用。此外,還有從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用於供專門應用的集成電路到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專用集成電路中的一種半定制集成電路。現在芯片產業高度複雜,僅芯片的生產過程就包括芯片設計、芯片製造、芯片封裝和產品測試等,涉及50多個學科和數千道工序,幾十個大類,上千個小類。其中,生產設備商有AMAT、LAM和ASML;EDA軟件有Candence、Mentor、Synoposys;主流芯片架構有X86、ARM和RISC-V;操作系統是微軟Windows、安卓和iOS;光刻機為荷蘭ASML;鏡頭為德國蔡司。此外,就主要材料而言,日本有14種,位居全球第一,總份額超過60%。

圖片來源:會議講稿

以大數據產業裂變為例,大數據發展歷史包括兩條主線:

(1)大數據技術發展,主要是數據採集和數據搜索,構建數據搜索體系

(2)大數據應用,即經歷了從Google、Yahoo在搜索引擎時代,數據倉儲、 大數據分析時代,大數據挖掘時代,再到AI技術與大數據結合時代。

其中,Google通過HDFS對海量數據的存儲,運用Map Reduce技術中高效的計算網頁內容,提高用戶的檢索能力,維繫了搜索引擎之巔的地位。由於數據採集離不開存儲,索引的構建也需要大量計算,因此存儲容器和計算能力貫穿搜索引擎的整個更迭過程。當下,大數據涉及技術框架、管理技術、分析技術等方面,且每天都在發展。雖然大數據存儲已構成複雜的系統,但該系統還在分裂。

因為外資來投資中國資產,其中有一塊大家對貨幣政策是非常關心的,人家買固定收益類產品肯定關心你的利率政策的變化,為什麼利率升,利率降,貨幣政策錨是什麼?然後政策性利率是哪一個?這些都是很重要的。

圖片來源:會議講稿

再以雲計算平台為例,即大數據的體系中有云計算,而云計算又進行了分裂。其首先分裂的方面為私有云、社區雲、公有云、混合雲;服務方面有SAS、PAS、AIAS,且每個分裂又變得更複雜。由此不難發現,當下的雲計算已經變成一個極端複雜的產業,尤其是加密數字貨幣。加密數字貨幣從PTC、ETH,到現在全球交易的國際虛擬數字貨幣,其種類已達到4472種。

圖片來源:會議講稿

從以上例子不難發現,數字經濟在分解和分裂的過程中產生越來越多的部門和行業,並拉長所有相關的產業鏈。但是,數字經濟是一個複雜的經濟體系,人們尚未能夠對它進行全面概括,而且這個體系已遠超工業經濟時代的工業經濟結構和工業經濟系統。

數字經濟的“裂變”過程和模式

數字經濟在“裂變”的過程中同時持續發生“聚變”,形成支持數字經濟擴張的新“原子核”,即區塊鏈、波卡、預言機及DAO。其中,區塊鏈可定義為分佈式數據庫,對於存儲於其中的數據或信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偽造”、“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徵。由於區塊鏈的核心技術是分佈式賬本,非對稱加密,共識機制,智能合約,因此,區塊鏈奠定了一種新型“信任”基礎和可靠“合作”機制和範式。此外,區塊鏈可分為六個層級結構,這六個層級結構自下而上是數據層、網絡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應用層。

圖片來源:會議講稿

波卡是實現多個專用區塊鏈連接到統一網絡中的下一代區塊鏈協議,即支持代幣和數據在不同鏈之間的傳遞,最終的目標是成為跨鏈的網絡協議,讓跨鏈註冊和跨鏈計算成為可能。波卡是PoS的機制,它混合了BABE和GRANDPA。在傳統的PoW機制中,人們通過工作量證明來獲得記賬權,而PoS機制中,人們需要質押代幣。

預言機就是一種單向的數字代理,充當區塊鏈與現物理實世界之間的橋樑,將真實物理世界的信息數據化,並以加密的方式將信息提交給智能合約。區塊鍊網絡本身是一個封閉的環境,鏈外真實世界的數據只能被動接收數據。區塊鏈智能合約觸發條件取決於區塊鏈外信息,這些信息需先寫入區塊鏈內記錄。因此,區塊鏈需要通過預言提供區塊鏈外的信息。而預言機能夠訪問區塊鏈之外的實時數據,驗證與真實事件相關的鏈上數據,然後將累積數據提交給智能合約層面。中心化預言機作為單一實體,能夠從外部源向智能合約提供數據,並且具備一定安全特性,並且依賴於多個外部來源以提高數據的可信度。

DAO 是基於區塊鏈核心思想理念,以共識和信任為前提的一種自發組織形態,其組織運作是基於智能合約。 2013年,Daniel Larimer第一次提出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概念。其可編程,可升級,是非人所主導的組織形態。

DAO具有如下特徵:

(1)分佈式與去中心化

(2)自主性與自動化

(3)組織化與有序性

(4)智能化與通證化,實現人與人之間形成共創、共建、共治、共享的協同關係

DAO的優點有:

(1)透明化,消除營私舞弊

(2)可以降低溝通和管理成本

(3)促進平等,沒有任何人有決策權

(4)有通證激勵機制

但是,DAO也存在缺陷:

(1)安全性有缺陷

(2)多人同意決策未必是正確決策

(3)法律缺失和流動性大

圖片來源:會議講稿

具體而言之,數字經濟聚變的第一個是區塊鏈。當數字經濟以難以想像的速度和復雜機制在分裂時,區塊鏈則提供了另外一個方向,即把分裂的東西重新組合。因此,區塊鍊是對分裂狀態的數字經濟的一個組合方式,它吸納和包容了數字經濟分裂過程中的基本元素和基本要點。但是,區塊鏈面臨一系列的問題,例如區塊鏈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所謂私有鏈、公有鏈、聯盟鍊等,人們如何對其進行整合?因此,波卡產生了,其核心問題是實現跨鏈整合。換言之,雖然波卡尚屬早期階段,但是它的思路已經顯現出來,即它對各式各樣的區塊鏈從根本上進行異構性的整合。此外,另外一個問題也產生了,即如何將數字經濟與現實相融合?因此,這就產生了預言機。預言機是一種單向的數字代理,充當區塊鏈與現物理實世界之間的橋樑,將真實物理世界的信息數據化,並以加密的方式將信息提交給智能合約。但是,數字經濟聚變至此還不夠,尚需更大的思維來面對複雜的數字經濟,即DAO。目前,雖然DAO也是初步的技術,但是DAO具備非常大的潛力與想像力,即數字經濟的理想狀態或者是數字經濟的烏托邦是以DAO的形式顯現出來。

數字經濟“裂變”和“聚變”的融合

數字經濟在演化中存在兩個傾向,一個是持續分裂,另外一個是持續的聚合,這兩個傾向是互動、融合的。由於在兩個傾向同時存在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兩個融合的方向,因此人們才能夠理解所謂的星際文件系統,即IPFS以及與它相關的文件幣。所謂IPFS,它是一個面向全球的、點對點的分佈式版本文件系統,目標是為了補充(甚至是取代)當下統治互聯網的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將所有具有相同文件系統的計算設備連接在一起。

IPFS的技術特點是:

(1)默克爾樹的數據結構

(2)Kademlie 的網絡發現

(3)內容尋址(content Addressing) 點對點的網絡底層

IPFS具備的優勢有:

(1)下載速度快

(2)存儲空間便宜

(3)數據安全

(4)網絡更開放

總之,IPFS 最終可以優化存儲要求,並提高網絡性能。 Filecoin幣,中文為文件幣,是一個開源、面向大眾開放的加密貨幣和數字支付系統。 Filecoin是IPFS的價值媒介,IPFS網絡價值所有的服務都通過Filecoin進行交易,存儲和檢索服務是通過購買Filecoin來購買。由此可見,Filecoin是IPFS的價值體現。

圖片來源:會議講稿

那麼,星際文件系統代表了什麼思路?其實,它代表裂變和聚變過程中如何把這兩個趨勢同時組合起來。此時人們知曉的文件幣即PTC、ETH和FIL,這三者構成了支撐數字經濟的三角形。因此,在裂變和聚合的過程中才能理解DeFi。就DeFi而言,其歷史很短。 2017年12月,全球首個DeFi應用MakerDAO正式上線。這款應用瞄準了穩定幣市場,支持用戶以超額質押的形式生產對美元的穩定幣Dai。 DeFi一般是指基於智能合約平台(例如以太坊)構建的加密資產、金融類智能合約以及協議。傳統金融裡所有能找到的大類,在DeFi裡都有相對應的產品,如交易所、借貸、保險等已經在DeFi領域形成落地應用。由於DeFi具有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無需許可、非託管型、全球化、交易成本足夠低等特質,因此預言機目前最主要的場景就是DeFi。

數字經濟在分裂和聚合過程中,還出現了兩個明顯的趨勢,一個是標準化,另外一個是更大程度上反映個體的發展,即非同質化。該種類型的數字經濟形態,即非同質化通證NFT。 NFT通常是指開發者在以太坊平台上根據ERC721標準/協議所發行的代幣,它的特性為不可分割、不可替代、唯一性。如果以特徵標準語言表達:採用ERC721標準/協議而發行的代幣就叫做NFT。 ERC20是可替代型通證(fungible token),而ERC721則是不可替代型通證。

圖片來源:會議講稿

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事物的不可替代性,都可以通過ERC721來實現。 ERC721通證可用於任何交易所。此外,NFT還與ERC1190存在相關性。 RC1190的初衷是為了輔助“數字授權”,將虛擬物品貨幣化並運行在智能合約之上,保障了多方的利益並且節省了大量的開支和時間,允許創造者將數字資產通過更為簡單的方式定義為貨幣。因此,ERC1190在未來社會中將可以保證創作者的版權費不受侵害。例如在迷戀貓的二級市場中,一隻貓賣出75萬人民幣,這也證明了以NFT作為承載形式的虛擬物品,其價值獲得了市場認可。

圖片來源:會議講稿

由此可見,NFT是“being”的數字化並且將其資產化;DeFi提供開放金融積木,解決資產的流通和交易;DAO為人類提供代碼化的組織方式,塑造數字化的集體人格;IFPS提供非結構化數據的存儲,擴展去中心化對象和範圍。總之,區塊鏈實現了信息的可信度、模塊化、自動化,從而形成信息的機器。這樣的機器最初幫助人類協作,降低信任成本,提高合作效率,滿足個體慾望,共建群體組織。

數字經濟展望:“裂變”和“聚變”的混合效果

在帶裂變和聚變的混合過程中會產生新的能量和新的動力,而且這個結果對產業結構、產業組織、技術基礎、創新能力、財富模式、經濟資源規模等都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在這個改變過程中有一個新的變量即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必須擁抱和依賴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