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兩會期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接受媒體採訪時,再次披露了法定數字貨幣DC/EP的進度。易綱說:“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檢驗理論可靠性、系統穩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場景適用性和風險可控性。”

這可能意味著,至少2022年冬奧會前,還不會大規模鋪開。但是早有躍躍欲試的地區,在爭取第二批試點。

法定數字貨幣的時間判斷去年,傳出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試點。據互鏈脈搏了解,試點的準備工作已經陸續展開。疫情期間,不少專家學者認為,要加快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

今年2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前行長李禮輝表示,在當前防控疫情的情況下,應該可以加快數字貨幣發行。中國人民大學未來法治研究院金融科技與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楊東也表示,總體看,受疫情影響,數字貨幣的推出或將進一步加快。 “這主要是因為疫情病毒使得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的頻率大大下降,現金作為一種交易媒介受到了'排斥',從而使需要當面進行支付的“紙幣”的使用量進一步減少。”

隨後,陸續傳出央行數字貨幣在蘇州、成都的試點消息,互鏈脈搏也獨家披露了雄安試點的詳細信息。 (詳見互鏈獨家|央行數字貨幣雄安試點邀請名單出爐星巴克等19家在列)。

而在另一邊,libra也推出了2.0版白皮書,歐洲日本也都加快了數字貨幣的研發。市場期望,隨著競爭者的增多,中國央行數字貨幣會在試點過後,會擴大覆蓋面,加快推出。然而,今年4月,有媒體披露了冬奧會也是試點場景之一,這是過去沒有。央行行長易綱在兩會期間的表述驗證了冬奧會場景也是首批試點場景。

這可能意味著,首批試點結束的工作至少要等到冬奧會結束後。也就是2022年2月20日之後。這低於市場今年年內擴大試點的預期。

冬奧會場景對於央行數字貨幣試點非常有價值。

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觀察,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四城的試點重心有所不同。蘇州落地的場景的是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交通補貼,深圳則為銀行內部員工繳納稅費,雄安著重於清算領域,成都內測應用場景商戶將聚焦線上線下融合消費。但數字貨幣還有一項功能需要測試——境外遊客入境的現金支付。境外遊客入境後,可以在兌換點將外幣兌換成人民幣,遊客並不需要提供身份證、開銀行卡、下載中國支付工具。這一流程不同於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寶。

而央行數字貨幣分為四個類型的賬戶,最基礎的那一類賬戶不需要提供這麼多信息,滿足境外遊客臨時入境的現金需求。冬奧會這個相對封閉可控的場景是再適合不過的試點機會了。數字貨幣的錢包也可以臨時下載,或者集成在電信運營商的SIM卡中。如果數字貨幣在冬奧會試點成功,那麼進一步擴大試點的應對能力也就更為充足。

雖然央行數字貨幣第二批的試點可能要到明年,但已經有更多的地區在做相關準備。比如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城銀清算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崔瑜表示,積極爭取數字貨幣在長三角地區先行先試。崔瑜說,長三角區域是全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各方面素質相對較高,接受能力和防範風險能力比較強,先行先試容易取得成績。珠三角代表也不甘示弱,全國政協常委、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及行政總裁劉長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區塊鍊及數字貨幣開發研究方面,建議香港率先成為國家在該領域的試驗基地,匯集香港對國際金融市場的經驗優勢和大灣區城市的技術優勢,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專才共同研究技術可應用範疇,克服現時區塊鏈對運算及網絡資源的需求、潛有私隱問題、網絡保安風險及對新技術監管等有待處理的難題,從而加速國家開拓金融界應用區塊鏈技術的潛力和國家全球化數字貨幣的落地。

據互鏈脈搏了解,在一些二三線省市,地方執政者也都期望數字貨幣在當地的落地。比如貴州,早在2017年,貴州省大數據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貴州2017年大數據發展8個重點工作,其中之一就是爭創全國數字貨幣應用試點。向央行提出申請,將貴州打造成全國首個數字貨幣應用試點省份。比如海南,去年12月,海南省工信廳總工程師曹世平表示,以後大家提到“區塊鏈”就會想到海南。曹世平介紹,海南將區塊鏈產業分為存證、通證、數字貨幣三大類業務,海南正在向國家提出申請,希望在海南進行數字貨幣應用和研究的先行先試。

各地之所以對數字貨幣試點如此積極,一方面是各地數字化建設發展的需要,希望在數字經濟領域能夠保持領先或者彎道超車;另一方面,數字貨幣對經濟發展卻有好處。數字貨幣的取向也可以精準到需要的個體和企業,並且能夠了解他們用這些錢做了什麼,是否用於經濟生產。在調控的效率上和精準性上,數字貨幣有著傳統貨幣無可比擬的優勢。俗話說“錢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