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網消息:今年下半年開始,隨著數字人民幣試點的不斷推進,試點場景以及使用環境也在持續拓展,而另一方面關於數字人民幣的詐騙案例也開始不斷浮出水面。

數字人民幣詐騙層出不窮

11月初,各地公安機關陸續發布相關的數字人民幣詐騙信息,案件普遍通過“冒充公檢法”“網貸影響徵信”“網購返現”等手段騙取消費者的信任,要求提供銀行卡號、密碼等個人信息,甚至是將人臉信息、手機驗證碼通過“屏幕共享”提供給犯罪分子。最終,犯罪分子通過替用戶開通多個“數字人民幣”錢包的方式將資金轉走。

在這之前,以“官方”之名,借數字人民幣行騙的案例不在少數。

有偽造中籤短信的。通過向消費者發送數字人民幣內測中籤成功短信並附帶一個鏈接用於登記信息,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包括銀行卡號、餘額、密碼、身份信息、手機號等。並且提示消費者,卡里需要有一定金額的餘額才能參與體驗。消費者將錢打入賬戶後,詐騙分子將餘額轉走。

有理財傳銷集資跑路的。利用很多人對數字人民幣不夠了解的現狀,謊稱並偽造自己是數字人民幣官方推廣人員,現在開發了一個“數字人民幣”理財項目限時邀請幸運的投資者參與。誇大該“理財項目”的收益,宣稱短期內就可以獲得高額收益,風險很低,誘惑投資者購買,投資者購買後,收集大量資金跑路。

有冒充內測App騙取資金的。利用數字人民幣內測的特點,謊稱推廣的是官方App,可以給消費者搶先體驗數字人民幣的機會。欺騙消費者參與數字人民幣體驗測試需要先繳納前期的測試資金,待測試完成後會雙倍返還費用,然後騙取資金跑路。

另一方面,利用虛擬貨幣交易炒作的行為也是屢禁不止。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的盛行,擾亂經濟金融秩序,滋生洗錢、非法集資、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

監管頻頻出招規範治理

對於虛擬貨幣炒作,監管一貫的態度都是明確抵制的。今年9月,人民銀行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再次重申了常態化打擊的態勢。

可以說,從2017年人民銀行發布《關於冒用人民銀行名義發行或推廣數字貨幣的風險提示》之後,幾乎每年人民銀行都會重申非法集資、ICO、虛擬貨幣交易風險等。

而對於數字人民幣的詐騙案例,雄安新區管委會、人民銀行雄安新區營業管理部在今年11月發布了《關於防範利用數字人民幣進行電信詐騙的風險提示》,提醒居民群眾提高防範意識,保護自身財產安全。

而這顯然治標不治本,據移動支付網了解,為了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和跨境賭博,近日人民銀行、公安部會同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外匯局製定了《電信網絡詐騙和跨境賭博“資金鍊”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按照職責分工,落實主體責任,構建常態化工作機制,從根本上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和跨境賭博。

其中,《方案》除了提到要嚴厲打擊利用虛擬貨幣轉移涉詐涉賭資金之外,還提到要加強跨境、邊境地區資金流動管理和數字人民幣風險管理,防範數字人民幣被用於轉移涉詐涉賭資金。

據某業內人士向移動支付網透露,此次數字人民幣詐騙案例發生的範圍非常廣,涉及的資金也較大,因此監管和運營機構都對其非常重視。

在最近一次數字人民幣App的更新之後,各運營機構也有意無意的對錢包額度整體進行了收緊降低,從源頭上對詐騙問題進行了防控調整。

結語

此次人民銀行聯合眾多部門針對電信網絡詐騙和跨境賭博特別制定了相關治理方案,工作措施細化到了各個職能部門,而且規定了相應的完成時間,不可謂不看重。

其中數字人民幣的安全防範也是其試點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點,因此無論是從監管、運營還是業務流程上都需要持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