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內容脈絡,用技術挖掘開啟經濟紀元

資本市場和網絡世界每天都有新的詞語誕生,元宇宙突然火爆,成為了輿論和風暴中心。

2021年被一些人稱為元宇宙元年,但早在2021年之前,一些有關元宇宙的概念就已經出現了,最廣為人知的要數2020年底馬化騰提及的全真互聯網,其本質上與元宇宙概念相似。真正讓元宇宙成為“爆款”的事件,應該是2021年初的Roblox上市。

虛擬世界沉浸體驗

Metaverse(元宇宙)是Meta(超越)+ Verse (宇宙),一種超越現實的虛擬宇宙。在這個與現實虛擬世界中,人們可以通過各自的“化身”進行交流。具體一點來講,元宇宙是如何構建的?元宇宙,利用區塊鏈、虛擬空間、AR/VR等技術,構建一個虛擬的現實世界。最重要的技術,即為AR/VR技術,也就是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

增強現實,英文名為Augmented Reality,縮寫為AR,是一種將虛擬信息與真實世界巧妙融合的技術,廣泛運用了多媒體、三維建模、實時跟踪及註冊、智能交互、傳感等多種技術手段,將計算機生成的文字、圖像、三維模型、音樂、視頻等虛擬信息模擬仿真後,應用到真實世界中,兩種信息互為補充,從而實現對真實世界的“增強”。

虛擬現實,英文名為Virtual Reality,縮寫為VR,是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項全新的實用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囊括計算機、電子信息、仿真技術,其基本實現方式是計算機模擬虛擬環境從而給人以環境沉浸感。除了VR眼鏡、算力提升數倍的芯片、最低延遲的網絡通信也是元宇宙的必需品。

元宇宙是互聯網發展後期的高級產物。元宇宙的互聯網世界中,人們不僅可以輸出文字、圖片、2D視頻,還能通過沉浸式影像,完成“面對面”互動體驗,也就是在新的互聯網裡再造一個“真實”的“虛擬世界”。在這個網絡裡,人們通過AR/VR這樣的虛擬現實技術完成生活體驗,進而塑造自己的虛擬身份、虛擬社群,並通過虛擬世界,填充自己的精神生活。甚至,人們還可以通過開發虛擬房產、虛擬藝術品、數字貨幣來構建一整套經濟系統。

和一般遊戲不同的是,元宇宙,有一個現實和虛擬世界的接口。電影《頭號玩家》中也作出了類似的解釋。男主角通過穿戴VR設備,可以通過網絡接入一款叫“綠洲”的遊戲平台。在這個所謂的“綠洲”裡,用戶可在線上買遊戲裝備,線下收貨;通過在線下掙錢充值,到線上消費,定制自己的虛擬形象,既能滿足線上游戲體驗,又能社交,還能通過充值來實現技能和形象的提升,不斷將虛擬自我完美化。

現在的互聯網世界雖然已經可以滿足人們從起床到睡覺間的各種使用需求,但這還遠遠不夠,元宇宙的目的是讓用戶不自覺地自然融入互聯網虛擬世界中。如果說短視頻是為了讓你盡可能多的花時間刷它、外賣是讓你多次點它、遊戲是讓你多花精力玩它,元宇宙則是讓用戶從睜眼醒來醒來、甚至包括睡覺時間,都沉浸在互聯網世界中,與之逐漸融為一體,不可自拔。

現實世界商業展現

有關元宇宙的討論仍然還在繼續,並且不斷有新的人物加入進來。或許,正是由於不斷有人加入到元宇宙的論戰裡,所以,才會讓人們對於元宇宙的看法變得愈加清晰。這是好事,我們應當支持。透過人們對於元宇宙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出兩條道路:一條是基於商業層面的,一條是基於哲學層面。如果我們將那條基於商業層面的道路,看成是理科道路的話,那麼,基於哲學層面的道路,元宇宙則是一條通往商業底層思維邏輯的道路。

目前的元宇宙相關概念應用僅僅在遊戲層面,要想達到真正建立起絕對沉浸式的虛擬世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無論技術還是想像空間。 2016年,VR/AR曾火爆一時,當時也不乏巨頭下場參與、資本瘋狂投資,最後因為技術不成熟、內容不成形宣告失敗,落得一地雞毛。眼下VR/AR技術日臻成熟,芯片發展也日新月異,計算速度更是大幅提高,但這還遠遠不夠。毫無疑問,元宇宙並不是一場盛大的泡沫,但目前各項相關硬件與軟件均僅停留在概念炒作階段。離真正的規模化應用,及實際投資盈利,還有漫長遙遠的路程。

元宇宙這個概念火爆之後,市場出現了許多鼓吹虛擬世界就快來臨、元宇宙未來幾年千億市場的聲音,但就目前看來,許多支撐元宇宙的底層技術都還處在應用的萌芽階段,而所謂天量市場也多是以存量市場偷換概念來預估的。很多技術成熟或市場地位穩固的現有公司都可以被歸入元宇宙的大概念中。那麼究竟是新的東西帶來的元宇宙千億增量,還是這些公司換一個概念把存量業務歸為元宇宙概念而造就千億估值值得我們去思考。

回顧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歷程,最重要的指標為移動互聯網滲透率和用戶時長,它們代表移動互聯網的流量,基於這些流量產生收益。根據國際電信聯盟,2020年全球移動互聯網用戶為43.2億,滲透率為54.68%。在2020年疫情催化下,移動互聯網的滲透率並未出現較高的增長。移動互聯網增速見頂,本質是由於傳統智能手機功能的邊界已至。移動互聯網儘管在社交、支付、遊戲等領域形成了對線下的部分替代。但是辦公、線下社交、線下娛樂等領域,移動互聯網無法形成替代,元宇宙如今就在佈局這些賽道領域。

元宇宙更多的功能,將產生更長的用戶時長。打造元宇宙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元宇宙實現對現實世界的更多替代。例如VR辦公,可以將原有現實中的工作移至元宇宙世界來實現。更多的功能替代將產生更長的用戶時長,突破現有移動互聯網用戶時長的上限。提前佈局下一個世代的社交,Facebook廣告業務將受益於時長的增長。基於流量的廣告業務將直接受益於用戶時長帶來的流量增量。

發展前景螺旋式增長

Facebook對元宇宙的明確佈局,從2014年Facebook收購Oculus開始。從近年來的佈局來看,Facebook主要圍繞硬件和生態兩方發力,以尋求硬件滲透率提升,帶動用戶增加、創作者可以獲得更多收入,再推動滲透率提升的螺旋增長。 Facebook產品運營第一階段所採用的策略,為後續的變現做鋪墊,屆時將是開發者-功能/內容-用戶-商業化-開發者的良性循環過程。

基於商業層面的討論,不斷為基於哲學層面的套路提供實踐支撐;而基於哲學層面的討論,則不斷為基於哲學層面的討論提供理論支撐。但凡是厚此薄彼的看法,都不能夠真正明白元宇宙真正內涵,更不能夠找到元宇宙的正確發展道路。從商業角度來看,以元宇宙為主導的新發展時代,的確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以Facebook為代表的科技公司之所以如此激進地投身到元宇宙的洪流裡,更多地是對於歷史的一種順應,而不僅僅只是為了迎合資本這麼簡單。在互聯網時代落幕已然成為定局的大背景下,或許,我們可以通過加持元宇宙來找到更多新的發展機會。

真正的元宇宙,應當是一個以新技術為底層支撐,以新商業為外在表現,以新生活為根本形態的全新時代。除了行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元宇宙的出現之外,用戶新需求的轉變,特別是以Z世代為主導的新用戶的產生,同樣需要我們用新的商業模式來滿足用戶的這些新需求。相對於傳統互聯網的線上和線下為主導的二元的發展模式,用戶開始對三維的、立體的新體驗充滿期待。而這正是元宇宙真正要達成的。無論是Facebook主打的元宇宙社交,抑或是將來元宇宙與更多的商業形態產生聯繫,他們更多地是基於商業實踐探索的角度衍生而來的。

每一個新事物的產生,總是有人歡呼雀躍,總是有人戴著審視的眼鏡看待。對於元宇宙,同樣如此。在扎克伯格宣布全力加持元宇宙的時候,就已經有人開始質疑了。只是在那個時候,他們並未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而已,現在,當劉慈欣開始對元宇宙質疑的時候,他們就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並且以此來尋找證明元宇宙在商業上探索不成功的說辭。

大數據殺熟、壟斷的產生等諸多衍生於互聯網情境之下的矛盾和問題,正在越來越多地困擾著行業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已經不再是促進行業發展的一種動力,而是變成了一個障礙。

如果僅僅只是將元宇宙看成是一個獨立的事物,很顯然是不正確的,元宇宙應當是與互聯網一樣的全新的生活方式。在這樣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下,理應有新的技術,新的商業以及由它們組成的全新的生活方式,如同我們正在經歷的互聯網時代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