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剛接觸到比特幣的時候都會問這麼幾個很基礎的問題:為什麼比特幣轉賬這麼慢?為什麼不改進?為什麼比特幣沒有被轉賬秒到的其他幣所取代?

這個時候老韭菜就會緩緩回答出一個詞:共識。

“共識懂不懂,這是比特幣的最高價值。什麼叫去中心化,就是沒有一個中心,人人都是中本聰。哎跟你說了你也不懂,共識無價知道吧,因為共識的存在,所以比特幣才是去中心化的,人人都可以驗證,人人都可以無條件使用,這是比特幣價值嘛,所以它以後全人類都用上了,它就還得漲,一百萬美金怎麼來?全靠共識懂不懂”。

新韭菜往往就是一愣一愣的,哦哦哦,nbnb。

但是其實什麼是共識呢?其實說白了,就是人們都認的事兒,就是共識了。

相信大家都有看CCTV的經歷,裡邊兒打廣告經常會出現一句話叫“相信品牌的力量”。什麼是品牌?就是大家認你這個牌子的話,會默認你這個牌子的東西還不錯,這是品牌的力量。

很多時候這是會形成慣性,很難改變的。

比如我媽到今天都還覺得南極人和恒源祥做保暖做的很好,他們的產品都很棒。

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買過南極人和恒源祥這類牌子的商品哈,如果你買過的話,可能你還得知道一事兒:目前你買不到真正的“南極人”,因為他們已經沒有生產東西了。

根據界面報導:

那麼他們沒有生產東西,為什麼你還能買到他們的產品呢?原因很簡單,全部都是授權的套牌貨。當然,不是說套牌的質量就不好,現在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生產點衣服襪子還是十分簡單的,質量好也要不了多少錢。

那麼為什麼大家喜歡給南極人送錢呢?原因很簡單,貼上牌子之後能賣更多錢,比如這個例子:

同樣的東西,貼個不同的牌子,就能多賣一倍的價格,這叫什麼?這就是傳說中的“相信品牌的力量”吧?

南極人掙的授權費比例在2016年的時候達到最高峰,營收5.2億,品牌授權相關收入4.6億,佔比高達88.5%。

其實這事兒也不只是南極人在做,只是南極人做的比較過頭而已。

也的確是有點過分,一個牌子自己完全不做產品,而只做品牌和授權,東西都讓別人做自己都不管這聽起來的確很有趣:

總之,各位如果買東西看到南極人的牌子的話,請注意這都是貼牌的,並不能完全保證品質。

那麼說南極人的故事呢,其實就是想講一件事情,那就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講,他們知不知道他們購買的“南極人”和他們在拼夕夕上買的廉價貨可能是一樣的東西?他們不知道,所以他們願意付出更多的價格去購買“牌子貨”。

品牌的本質,也是共識。這個共識能幫很多人過濾掉很多篩選成本和使用風險。

我經常在分享一些使用比特幣的案例的時候,會遭到圈內朋友的質疑:“為什麼他們不用USDT?” 其實本質上就是共識的問題,對於很多人來講,能認識比特幣並使用比特幣,已經很難得了,他們不知道USDT,更不知道什麼是ERC20的USDT,TRC20的USDT。

當然,現在這樣的局面有所改變,很多黑/灰渠道使用USDT的人他們也不知道什麼是比特幣,他們只知道這玩意兒可以當美元使,而且轉賬又快又匿名,非常好用。

甚至有了跑分平台這種東西,真是防不勝防。

隨著共識的慢慢提高,會有越來越多的有“特殊轉賬需求”的人進入比特幣和USDT的共識中,也會有越來越多有“數字資產儲值需求”的人進入到比特幣的共識中。

共識這種東西,都是會慢慢擴大的。

因為信任這種東西,都得靠時間的沉澱。

比如現在為什麼很多公鏈性能比以太坊強,但是生態遠不如以太坊?就是因為以太坊已經得到了大多數人的信任。你在上面開發,借貸,使用,都沒有什麼不可預計到的風險,或者說只有極小的風險。

尤其是DeFi,這種金融的生意,更是需要長期的信任基礎,這不是一兩句宣傳就能取代的,除非有一個更大的企業來做背書,但是那就又回到了中心化的邏輯了。

再說回到我們標題的問題:為什麼比特幣轉賬慢但是無法被取代?原因很簡單,因為它的共識甩了其他加密貨幣好幾條街,知道比特幣的人遠多於知道數字貨幣這個大生態的人,就像你知道華為但是你不知道華為背後的一大堆相關產業鏈企業一樣(這個類比好像不太準確),人們都只知道曝光度最高的東西,而不知道他們背後存在著什麼東西。

從想要了解的搜索開始,就能看到共識的力量:

要讓人們從零到一認可某樣東西並不容易,更別說一個投資品/資產/大宗商品/貨幣了。就像你買東西首先要看一下品牌一樣,人們過去的經歷所產生的經驗,是人們行為的慣性來源。

人們最舒服的狀態,就是按照熟悉的方式做事。

以上。

“我支付寶微信都被封了,打給你點兒比特幣對付一下行不行?”

“行,但是你得先教我怎麼用”

“那我打給你彩虹幣行不行?”

“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