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喬布斯發布第一款觸屏手機——iPhone,顛覆了互聯網行業規則。

2008 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啟發,中本聰發布比特幣白皮書,開創一種全新的電子貨幣——比特幣。

當時的喬布斯大概想不到,iPhone 對互聯網行業的改變,直接觸發了Web2 移動互聯網封閉式發展的黃金十年。

當時的中本聰大概更想不到,十多年後,當Web2 的可能性被窮儘後,原本為抵制全球法幣通脹的比特幣和區塊鏈,會成為開啟Web3 大門的關鍵鑰匙。

移動互聯網發展十多年後的現在,彷彿行之末路,談論大公司的壟斷和封閉成為一種政治正確。在互聯網巨頭的殘酷征伐下,大廠的城牆越壘越高,普通用戶們的數據所有權和隱私權朝不保夕。當流量紅利消失,增長變緩,本以為互聯網行業只剩存量博弈,Web3 卻讓行業看到新希望,峰迴路轉,人們開始嚮往一種新的互聯網未來。

在這個新未來,用戶將擁有平台,而不是平台擁有用戶。用戶的時間、注意力和數據不再是平台販賣的商品,內容和數據的所有權重新回到用戶手中,股東利益不是第一位,Web3 應用由社區共同創造和擁有。最重要的是,互聯網將不再封閉,開源和開放成為Web3 共識,進而迸發更多的創新可能性。

熟悉互聯網發展歷史的人,到這裡可能會說:等一下,開源和開放,不是互聯網早期的特徵嗎?歷史的河流彎彎繞繞,難道又回到從前?

都說「人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互聯網卻似乎在追溯自己的源頭,又回到Web2 曾經的分叉路口,站在歷史的河流裡重新出發。

索性,我們就從開放和封閉這個維度,重新走一遍互聯網之路。

曾經開放的Web2

在「流量為王」、砸錢燒錢為主要成長方式的中國互聯網行業,心動科技CEO 黃一孟在騰訊、網易、B 站等遊戲巨頭的縫隙中,仍然成功培育出TapTap 這樣出色的遊戲發行和內容平台,這固然因為他很懂遊戲,更離不開他對開放社區的深入理解。

心動之前,黃一孟2003 年曾創立VeryCD,這是中國版的eMule,一個基於開放源碼的P2P 媒體資源共享網站。當時,VeryCD 的理念就是「分享互聯網」,想通過開放的技術構建全球最龐大、最便捷、最人性化的資源分享網絡,也一度真的成為中國大陸瀏覽量最大的資源分享網站之一。

在當時的中國互聯網,黃一孟不是唯一一個信奉開放理念的創業者。最近黃一孟在推特中懷舊,回憶十幾年與阿北(豆瓣創始人楊勃)、Mtime 創始人馬銳拉一起商量,要如何把豆瓣、VeryCD 和Mtime 的電影資料開放協議打通。

黃一孟的回憶不無感傷,「那是Web2.0 的黃金時代,大家都認為開放是理所應當的,各網站各司其職拼湊起一個更豐富的互聯網。」

黃一孟推特

的確,Web2 曾經是開放的樂園。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曾經盛極一時的RSS 協議。

RSS 是一種網絡聚合器協議,它允許用戶以一種標準化的、計算機可讀的格式訪問網站的更新。訂閱RSS 可以讓用戶在一個新聞聚合器中及時跟踪許多不同網站的更新,而無需挨個打開檢查。翻譯成人話就是,使用RSS 的用戶可以定制屬於自己的內容信息流。

當時,互聯網行業仍屬早期,現在常見的Facebook、Twitter、微博等大型應用程序仍未誕生,人們使用RSS 來追踪不同網站的更新,定制自己喜歡的信息流。正如黃一孟所說,十年前,無需登陸註冊的API、RSS、XML 導出是很多網站的標配。

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各種App 應用湧現,用戶只需要註冊一個賬號,App 就會給我們提供相應信息。我們不再需要定制自己的信息流,APP 會根據我們的瀏覽偏好「持續推送」。目前我們常用的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等內容應用,其實都是基於RSS 的封閉式服務。與之對應,Google Reader、feedsky 等優秀的RSS 提供商紛紛被關閉,支持RSS 的網站也在日益減少,這個協議似乎正在成為歷史的塵埃。

哪怕是移動端APP,也曾有過開放時代。微博早期曾著手搭建開放平台,並提供API 接口給第三方開發者來構建個性化的客戶端產品,從而誕生了一批具有極強個性化色彩、更少廣告的第三方微博客戶端,受到用戶歡迎。然而,不願意看到第三方客戶端發展壯大的微博,陸續以安全問題等理由多次關閉基本權限。直到2017 年,有開發者透露,微博已經徹底封閉開放接口,這意味著第三方客戶端幾乎全軍覆沒,微博再度封閉起來。

另一個受歡迎的開放產品是2011 年誕生的應用IFTTT,英文為If This Then That。顧名思義,你可以在IFTTT 上設定一個條件,讓系統為你做出特定的動作。

作為一堆網站的開放集合,IFTTT 可以讓用戶只需要挑選其提供的第三方服務裡的某一個,指定它出現某種狀態時,就觸發另一個服務的某個動作。一切可以在彈指間完成。例如,你可以設定IFTTT 在天氣狀況變成下雨時給你發推送;你可以設定IFTTT 在發現有人在Twitter 上提及你時,將對方提及你的內容髮到Evernote 裡;也可以設定IFTTT 在某個RSS 有更新時,將更新的內容髮送到Read It Later 裡。

在Web2 發展早期,這種開放思維讓不同產品的創新像樂高一樣可組合和疊加,在信息聚合和彼此啟發的基礎上,出現更多不可思議的複利效應。

然而,開放和封閉之間,歷史終究做了自己的選擇。

如今我們回頭看,隨著蘋果應用系統的誕生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曾經向著開源和開放走去的Web2 大批協議在競爭中被淘汰,反而是注重護城河、知識產權和壟斷的互聯網應用越殺越勇。在這樣的路徑下,Web2 自然而然開始轉向,由開放走向封閉,進而發展成如今我們熟悉的壟斷巨頭。

也許,a16z 創始人Marc Andreessen 的那句名言「軟件正在吞噬一切」,正是對Web2 最好的註腳。

開放與商業化的兩難

開放和開源明明有利於創新,為何會被歷史拋棄。這離不開Web2 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經典難題,如何盈利?

Web2 最大的盈利邏輯,就是「流量變現」。

自從互聯網企業的鼻祖雅虎開了服務免費的「好頭」以後,「燒錢賺流量」和「流量變現」就成為了橫亙在所有互聯網企業面前的難題。如何獲得流量(戰略選擇)和流量的變現效率(商業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互聯網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市值表現。

這一點,騰訊早期商業模式的發展史可以體現的淋漓盡致。騰訊最早期的產品,就是為用戶提供免費的即時通訊工具。雖然用戶數量高速增長,但用戶並沒有付費習慣,騰訊當時也就沒有很好的變現方式。

為實現盈利,騰訊先是通過電信增值服務、虛擬商品銷售(QQ 皮膚等)以及「Freemium」(Free + Premium)三種模式收費,隨後不斷擴充其他的免費產品和內容,例如微信、QQ 音樂、QQ門戶、QQ 遊戲等,進而通過增值服務、廣告、娛樂和電子商務等,不斷擴大「流量變現」的嘗試。

在這樣的商業邏輯面前,用戶數量和使用時長就是每個互聯網公司最大的蓄水池,應用需要圍繞用戶來變現。這也倒逼互聯網應用想盡各種辦法,將用戶留在自己封閉的生態體系內,甚至不惜彼此屏蔽和壟斷,也就有了我們很熟悉的阿里系、騰訊系、字節係等巨頭之間的各種戰爭。

Web2 機制下,開放和開源,恰恰是盈利的反面。

當RSS 服務盛行時,意味著大量網站的流量其實被竊取了,用戶可以通過RSS 訂閱直接跟踪網站更新,等於掐斷了這些網站和應用的流量,網站的內容生產者無法獲得點擊率和流量,從而無法通過廣告等形式變現。

當微博開放API 給第三方開發者,意味著也將自己主站的流量分享了出去,微博自主產品的流量和點擊率自然而然會下降。在「流量為王」的Web2 時代,這分享的不僅僅是流量,而是商業價值和變現機會。這種模式對上市公司微博來說,肯定無法長久。

再比如,在傳統互聯網中,TCP/IP、HTTP、SMTP 這些建立互聯網基石的開放協議,明明具有極高的價值,但其發明者卻很難有途徑來變現,無法匹配與貢獻相匹配的價值,往往只能「用愛發電」。

一切歷史選擇,都離不開人類追逐利益的本性,這沒有道德色彩,只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為了盈利,Google 不斷砍掉無法變現的應用,無論它多麼被用戶喜愛,包括使用RSS 的Google Reader。

為了盈利,騰訊對建立在自己生態上的應用生殺予奪,幾行代碼就可以掐斷一個小程序應用的生命線,無論它多麼成功,只因對自身業務造成威脅。

為了盈利,互聯網巨頭視用戶流量入口為金色大門,彼此之間互相屏蔽,無論這給用戶造成多大不便。

直到最後,當用戶利益和商業利益之間發生衝突,互聯網應用們仍會選擇利益,畢竟他們只需對股東和自己負責。

在商業化盈利的終極目標下,流量越來越昂貴,互聯網應用變得越來越封閉和壟斷,經過其生態系統的任何過客都要留下「買路財」,進而演變成了我們現在熟悉的Web2 時代的龐然大物。

Web3:激勵機制改變

要改變Web2 的模式困局,勢必要改變商業的激勵機制。

感謝中本聰,十多年前提出的比特幣概念,在層層演變下,最終顛覆了企業商業模式和社會協作模式。

正如「胖協議」理論所說,上一代共享協議(TCP/IP、HTTP、SMTP 等)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價值,但這些價值大部分都是在應用層,以數據的形式重新被獲取(想想Google、Facebook 等)。

Web3 將顛覆這種生態的關鍵要素,就是共享數據層,和引入加密token。

通過開源和去中心化網絡來存儲用戶數據,而不是互相獨立的應用訪問來控制不同的信息孤島,Web3 降低了新參與者進入門檻,讓創新想法可以像樂高一樣層層搭建,並創建一個生態系統:上面的產品和服務將更具活力和競爭力。在相同且開源的協議上,市場可以構建若干個競爭、非合作、但可互相操作的服務。這也防止了「贏者通吃」的市場壟斷。

另一方面,引入token 後,當token 升值時,就會吸引早期投機者、開發者和企業家。他們成為協議的利益相關者、並在經濟上支持它的成功。然後,獲得早期利益的部分持有者,為進一步提升token 價值,將會圍繞協議創建應用和服務,不斷壯大協議生態。部分應用會變得很成功,引入更多新用戶,這進一步增加toekn 的價值,吸引更多企業家的關注,帶來更多的應用,從而形成一個正向循環的生長機制。

在開放和token 的雙重作用下,既確保了用戶數據的安全、隱私和控制權,被用戶自己所有。協議、應用、開發者、用戶的利益也彼此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成為整個利益循環系統中的重要參與者,每個人都可以是是架構師,參與Web3 平台的建設,並通過智能合約獲得與勞動成正比的激勵。每個人都擁有平台。

Web2 時代開放與變現無法兼得的困境,將被徹底打破。儘管Web3 當前仍討論多於落地,但它都在困境中提供了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和前進方向。互聯網發展撞了南牆後,在技術創新的幫助下,又重新回到曾經的分叉路口,沿著前人開放和創新的路徑,繼續向前走去。

Web2 從開放,到封閉,再到Web3 的開放,頗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演變意境。

這條河流的歷史航道看似走了彎路,卻也是必經之路。在當下的每一刻,每個市場的參與者都做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歷史的航向由利益所鑿刻。比特幣和去中心化區塊鏈的誕生,將power 從少數人手中釋放出來,分散給更廣大的人群。歷史的最終選擇,也必將符合power 所有者的利益,即我們每一個人。

鳴謝:感謝0x49 對本文觀點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