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內容脈絡,用技術挖掘開啟經濟紀元

在新聞傳播史上,每次技術革新與應用都會推動新聞理念和行業實踐的巨變。十多年前,很少有人能預測到,男女老幼會整天抱著各種移動設備、從大小屏幕接收資訊和尋找樂趣。

僅以互聯網這個“新媒體”為例,從二十年前興盛的門戶網站到今天遍地開花的短視頻直播平台,傳播手段的迭代超過了人們的想像和預期。最近,《柯斯林詞典》宣布NFT當選其2021年年度詞彙,就連“混合辦公”“元宇宙”等詞語也都敗在這個數字代幣手下。

NFT——新聞傳媒升級引擎

2021年是NFT(非同質化代幣)及其作為基礎設施支撐的“元宇宙”(metaverse)的元年,這些新理念和新技術的出現迅速進入了包括新聞傳媒業在內的諸多領域。在數字化變革和新冠肺炎疫情等諸多外部挑戰的衝擊下,當下全球新聞傳媒業不僅仍未擺脫入不敷出、版權保護乏力、公信力下滑和受眾參與度降低等諸多困境。

同時,不斷內捲化的數字傳播生態也讓新聞的呈現方式陷入桎梏,後真相的氾濫成災導致倫理危機空前嚴峻。近期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NFT技術和元宇宙概念在新聞傳媒業的應用則為解決上述這些問題提供了新的方向與思路,成為後疫情時代提振新聞傳媒業轉型升級的引擎。

縱觀當前新聞傳媒業,許多傳統媒體機構都陷入了廣告收入大幅下滑和入不敷出的困境,因而要發掘其特有的資源,使之成為新的收益增長點。作為新聞傳媒機構本身而言,最大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資產就是在長期運轉和發行過程中所積累的新聞內容。各國都擁有一批歷史悠久的主流媒體機構,在重大事件的報導中具有獨家報導的優勢和資源,擁有各類報導文本、重要人物專訪、圖片和音視頻等資源的所有權,其歷史價值和珍稀性都是無可取代的,一些重大事件報導的標題、三言兩語的“直播同期聲”更是獨一無二的“資產”。因此,傳統主流媒體機構是“非同質化”的新聞產品的“富礦”。

NFT的“非同質化”屬性還體現在其提供了標記特定數字資產所有權的方法,具有去中心化、公開透明和不可篡改等區塊鏈技術的基本特徵。就技術手段而言,現實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被數字化為NFT的形式。各類大眾媒介產品則是NFT交易的首選對象,圖片、動圖、音樂、視頻或遊戲中的物品都是“幣圈”內的交易熱點,這些被數字化了的媒介產品不僅具有獨特性,且其產權無可爭議,可以通過區塊鏈跟踪NFT的交易和歸屬。被NFT化的媒介產品既可以是獨一無二的,如各類原創內容,也可以有很多副本,且每一份副本也都是可追溯的。

在媒體機構營收窘迫、可信度大幅下滑的今天,將新聞現場的“通行證”NFT化交易也成為新趨勢。將NFT的智能合約引入新聞傳媒業當中,能夠完善內容生產流通規則和機制的建設,有效提升用戶參與度和滿意度。傳統媒體若想讓受眾參與到內容生產中來,往往採用動員、號召等中心化形式,會出現無法追踪和掌控的假新聞氾濫和所有權不清等問題。

由於新聞生產過程中的許多環節也是非同質化的,並且需要記錄和追溯,因此通過使用NFT,無論是在哪個層面對內容進行編輯、驗證某個內容是否被修改,還是設置編輯訪問權限等各種細節,都可以利用NFT。這樣既免去了中心化的監控和管理,也使得整個內容生產和流通的過程清晰真實,其中每個細節都可以追溯。

“片面真相”與“間接體驗”

作為獨一無二的代幣,NFT在傳統主流媒體的數字化轉型中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如果新聞傳媒機構的每一篇新聞報導、音視頻甚至標題都能被NFT化,其稀缺性會吸引買家競標,從而獲得可觀的收益,同時其所具有的可追溯性還能夠防止各類盜版侵權行為的發生。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對元宇宙的想像是基於麥克盧漢的“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感覺能力的擴展和延伸”的經典論斷。隨著元宇宙對媒介形態的顛覆,人的延伸也將隨之昇華。元宇宙作為一種未來媒介可以幫助人類打破既有的社會性實踐疆界。一方面,元宇宙突破了人類社會實踐活動在物理空間上的限制,人們可以有選擇地自由進出不受現實因素影響的虛擬空間;另一方面,還實現了在虛擬世界中感官的全方位連接。

在傳統的媒體技術下,新聞受眾只能接受“片面真相”和“間接體驗”,而元宇宙能夠提供幾乎與現實社會一模一樣的場景,因此人可以藉由各類感官接口進入元宇宙,在其中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不再需要藉由記者的描述或是觀看圖片和視頻,而是藉助頭戴設備通過“沉浸式體驗”進入新聞現場,獲得最為真實直觀的專屬新聞體驗。通過這種方式,用戶把握了新聞消費的主動權和內容的闡釋權,成為全知全能的“產消者”,而非被單向操控和灌輸的對象。

這一技術的轉向使得未來的新聞媒體會將新聞生產進一步全感官地由第三人稱的“原畫復現”向第一人稱的“沉浸+參與”轉變。從學理上看,這一轉向也符合由“客觀新聞學”向“對話新聞學”的演進趨向。

與所有新技術一樣,NFT與元宇宙一定時期內的發展符合“技術成熟度曲線”,目前兩者皆處於高潮期,成功的“事件營銷”導致其行業出圈,大量資本湧入,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但接下來的迅速“降溫”也無可避免,尚未進入穩步發展的階段。為了最大化人們將更多時間和資產配置到虛擬環境中的意願,建立對虛擬環境的持續性和經濟穩定性的信任是至關重要的。隨著數字環境越來越具備沉浸感、普及性和互聯等特點,這些威脅只會被放大。

媒介外延元宇宙藍海

雖然某些技術或技術組合發展的確切普及時間通常很難預測,但更廣泛的發展軌跡通常可以提前數年預測。例如,早在萬維網發明之前很久,馬歇爾·麥克盧漢就在信息時代伊始就對通信媒介的演變發表了豐富的評論。他在1962年寫道:“下一個媒介,無論它是什麼,都將把電視作為其內容,而不是作為它發生的環境。計算機作為一種研究和通信工具,可以加強檢索、取代大眾圖書館機構、檢索個人百科全書功能,並將其轉換成一條私人專線,快速定制一條可銷售的數據”。

馬歇爾·麥克盧漢的核心理論,用一句著名的話概括就是“媒介即訊息”,即我們用來吸收信息(廣義定義為媒介)的工具將成為我們身體的“外延”。

一個持久的、活生生的數字世界,它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存在感、社交呈現和共享的意識空間,以及參與具有深遠社會影響的龐大虛擬經濟的能力。除了目前最容易被理解的遊戲資產之外,大量的內容最終將被標記為NFT和加密媒介。業內人士已經將推特和博客、音樂以及社區訪問權限標記化。超媒體催生了一種橫跨圖形、音頻、純文字和超鏈接的非線性信息媒體。有了加密技術,我們就可以給媒體注入數字財產權。區塊鏈在虛假信息治理中的一大思路是提供“概念證明”,即為真實內容提供足夠的佐證信息,減少讀者進行事實核查的時間成本,培養公民具有批判意識的媒介素養,並以此提高媒體的公信力。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移動互聯時代,新媒體的發展使得信息傳播更加便捷,但同時,信息發布的低門檻、“後真相”時代對真相的漠視、注意力經濟導致的流量至上的編輯標準、事實核查和監管的缺失,使得假新聞、虛假信息等行業痼疾甚囂塵上。

總的來看,NFT已經成功地進入了新聞傳媒機構的生產和流通鏈條,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利用自身的“非同質化”資源涉足NFT,建立起了專屬的新聞社區。

相比之下,元宇宙與新聞傳媒業的融合尚處於起步階段,目前除了部分遊戲實現了“入門”級的元宇宙應用外,還未出現內容生產和流通上的成功範例。但元宇宙“虛實結合”的特性與新聞傳媒業存在廣泛的交集,可以預期,元宇宙將成為未來融合媒體發展的“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