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市場數年實踐,區塊鏈技術歷經多種發展模式檢驗後,區塊鏈平台開始走出受過檢驗、市場認可的模式——開源平台及其應用。

區塊鏈開源走出“概念”驗證

區塊鏈開源平台及其應用,走出“概念”驗證到受到市場認可,至少歷時五年時間。 2017年,區塊鏈的模式之一——“聯盟鏈”受到市場認可,國內的區塊鏈開源平台陸續出現。境外的Hyperledger Fabric、R3CEV、以太坊企業版各自成立。同時,位於深圳的金鍊盟下設的開源工作組推出了金融級區塊鏈底層平台FISCO BCOS。

今年6月,工信部、中央網信辦發布《關於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加快建設區塊鏈開源社區,圍繞底層平台、應用開發框架、測試工具等,培育一批高質量開源項目”。

模式:從概念到確認聯盟鏈

近日,微眾銀行披露數據顯示,基於FISCO BCOS底層,開源生態圈研發了數百個應用項目,其中,通過開源社區收集到的標杆應用就已超過200個,覆蓋政務、文娛、物聯網、司法、金融、社會治理等諸多領域。

區塊鏈底層平台FISCO BCOS是微眾銀行牽頭研發的金融級區塊鏈底層平台,於2017年12月正式對外開源。 2019年12月,國家信息中心頂層設計的區塊鏈服務網絡(BSN) 將FISCO BCOS引入作為首個國產聯盟鏈底層框架。目前,在BSN上基於FISCO BCOS部署的農業產業全過程溯源雲平台、電子病歷夾、伊OS透明建造區塊鏈平台等多個應用被納為BSN官方指定應用。

以互聯網機構、金融機構為代表,經過5年實踐,區塊鏈平台格局得以確認。 “聯盟鏈的技術會在不同的場景當中去落地,形成完整的區塊鏈應用。”12月10日,在2021年金鍊盟會員大會暨生態大會上,微眾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馬智濤表示。

近年來,區塊鏈領域的生態有多種路線,和虛擬貨幣相關的模式具備爭議性,在合規方面行不通。而服務於實體經濟和開源生態的區塊鏈技術和產業路線,是市場認可的模式之一,且已經經受市場檢驗。

此前據知識產權產業媒體IPRdaily與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區塊鏈企業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上,微眾銀行的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全球第五。

微眾銀行表示,始終致力於運用區塊鏈技術提升多機構間的協作效率和降低協作成本,目前已在金融、政務、監管科技、社會治理等多個領域成功探索了具體場景下的應用落地,全棧技術體系更是支撐了生態內企業數百個應用項目的研發,迄今通過開源社區收集到的標杆應用就已超過200個。

馬智濤認為,走開源之路,對於整個軟件質量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認為,相對而言,選擇開源,每一行代碼就要“見世人”,代碼公佈出來,大家共建,這就意味著整體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他回憶道,2015年微眾銀行就在探索聯盟鏈,彼時在全球其實也找不到一個可以達到企業級、金融級使用水準的底層平台。 “所以這就好比可能在將近20年前移動互聯網早期,那時候沒有安卓系統等,當時在市面上有上百個所謂的移動操作系統,區塊鏈技術2015年就相當於處於手機操作系統的早期階段。”

開源:從技術到生態圈

開源生態的建立,既在於迅速並儘早構建區塊鏈底層技術平台,更在於構建開源生態圈。這類情形,類似於當年安卓、iOS、黑莓等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之爭。 “生態圈”成為操作系統競爭的核心陣地。

工信部等《關於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建立開源生態。加快建設區塊鏈開源社區,圍繞底層平台、應用開發框架、測試工具等,培育一批高質量開源項目。完善區塊鏈開源推進機制,廣泛匯聚開發者和用戶資源,大力推廣成熟的開源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打造良性互動的開源社區新生態。

據悉,當前,FISCO BCOS開源生態圈已匯聚超3000家企業及機構、70000餘名個人成員。開源和社區是區塊鏈技術推進的重要形態,微眾銀行在實現區塊鏈底層平台及配套核心組件的自主研發的同時,主動面向全球開源,有力推動國內乃至國際開源聯盟鏈生態圈的形成。

在此基礎上,微眾銀行已開源的區塊鏈技術項目已達十餘個,形成一整套覆蓋底層、中間件、應用組件的全棧技術體系。如中間件平台WeBASE、跨鏈協作平台WeCross、實體身份認證與可信數據交換方案WeIdentity、數據治理通用組件WeBankBlockchain-Data、智能合約編程語言體系Liquid等。

例如,在數據交換和隱私保護方面,微眾銀行自主開發了實體身份認證與可信數據交換方案WeIdentity,該方案可承載實體對象(人或者物)的現實身份與鏈上身份的可信映射,實現實體對象之間安全的訪問授權與數據交換。場景式隱私保護解決方案WeDPR融合密碼算法、隱私保護算法、安全多方計算等專業領域前沿成果,可廣泛應用於隱匿支付、匿名投票、匿名競拍和選擇性披露等應用場景。

在協作方面,聯盟鏈可信預言機Truora作為連接聯盟鍊和互聯網的橋樑,為鏈上鍊下建立安全可信的數據通道,以降低信任成本,進一步擴寬聯盟鏈應用場景。跨鏈協作平台WeCross在滿足同構區塊鏈平行擴展後的可信數據交換需求的同時,進一步探索解決異構區塊鏈之間因底層架構、數據結構、接口協議、安全機制等多維異構性導致無法互聯互通問題的有效方案。

在數據治理方面,數據治理通用組件WeBankBlockchain-Data提供區塊鏈數據挖掘、裁剪、擴容、可信存儲、抽取、分析、審計、對賬、監管等數據治理方面的關鍵能力,滿足數據治理全流程開發場景的需求。分佈式賬本解決方案
WeBankBlockchain-OpenLedger在治理方面,支持靈活的角色和權限模型,協助用戶和業務方安全穩妥地管理鏈上賬戶,具備全面的審計監管能力。

適應新的技術發展趨勢,今年7月,在2021隱私計算大會上,微眾銀行宣布多方大數據隱私計算平台WeDPR-PPC將開放核心功能體驗,進一步降低應用隱私計算的門檻,助力合作夥伴在可快速迭代的實驗環境中,探索隱私計算的實際效果和能力邊界。

場景:從邊緣到核心

上述開源區塊鏈技術,也已經實際運用到如粵澳健康碼跨境互認系統、綠色出行普惠平台、人民版權平台、區塊鏈司法存證及仲裁平台等智慧政務、社會治理、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版權保護領域的創新區塊鏈應用項目中。

據《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顯示,去年全國共有近2000個區塊鏈項目,區塊鏈市場規模超32億元。

實際上,此前金融機構等已落地區塊鏈場景案例,仍是以邊緣性、創新性金融業務為主,如聯合貸款、跨境清算、供應鏈金融等。隨著區塊鏈技術發展,區塊鏈逐漸走入核心應用場景。

新冠疫情爆發後,粵澳較早恢復通關。去年5月,“粵康碼”與“澳門健康碼”互認系統正式啟用,可以實現快速轉碼,亮碼通關。值得一提的是,粵澳健康碼互認,背後是區塊鏈技術作為支撐。

原因是,健康碼生成和使用的安全隱私標準必須符合粵澳兩地各自用戶隱私保護的相關法規要求。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居民的個人隱私信息不能跨境傳輸。居民的個人信息及核酸檢測信息等只有本地的權威機構才能驗證。在數據不出境的情況下,微眾銀行運用基於區塊鏈的實體身份標識及可驗證數字憑證技術,為粵澳健康碼跨境互認項目提供了開源技術支持,助力兩地居民正常跨境通關,免除14天醫學觀察期。

項目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優勢,既能實現健康碼跨境互認,支持兩地居民往來互通,又確保符合隱私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不會造成數據跨境傳輸等安全合規問題;通過分佈式數字身份和可驗證數字憑證技術,兩地機構在後台不互聯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驗證信息的真實有效性。目前,項目已服務數以億計的人次在粵澳兩地跨境通行。

沿此思路,一直在創新型業務上打轉的區塊鏈,在“新基建”領域找到了更多感覺。尤其是在出入境管理、金融、貿易、服務業等多個跨境業務領域中,都存在跨境身份認證和可信數據跨境驗證的需求。

去年7月,深圳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組對外公示深圳市首批4個創新應用。在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和前海稅務局的指導下,微眾銀行和中國銀行深圳分行的“基於區塊鏈的境外人士收入數字化核驗產品”項目,基於前海自貿區政務數據,通過區塊鏈、數據分析技術,將稅務和人才補貼等數據加密上鍊存證,實現深圳就業境外人士薪酬信息真實性的非接觸式驗證,方便境外人士銀行網點快捷辦理購匯及匯出業務,有效提升用戶體驗和銀行風控水平。

目前,微眾銀行在“區塊鏈技術”和“隱私計算”上融合多項前沿技術支持了多個應用,除了粵澳健康碼跨境互認系統,人民版權平台、澳門智慧城市建設之證書電子化等項目也引入微眾銀行區塊鏈開源技術。


文章來源:新浪網

文章原標題:《區塊鏈開源走出“概念”驗證》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