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應該指定更為清晰的加密法規。”

2021年1月9日,自針對Ripple Labs的訴訟曝光以來,SEC專員海斯特·皮爾斯首次發表公開講話,並向公眾闡述了SEC的總體決策程序。

“在執法行動中,通常是一致投票,一旦投票通過,訴訟便會向前推進。”

儘管皮爾斯並未對Ripple訴訟問題有更多表述,但言辭背後,其實已經說明了Ripple未來的命運。

要么破財免災,選擇和解,要么對簿公堂,接受處罰。

無論哪一個選項,Ripple都無法全身而退。

事實上,SEC經常豎起大棒,敲打著各個領域的企業,加密貨幣領域也未能倖免。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作為美國金融監管體系中的一員,與美國貨幣監理署OCC、美聯儲FRB、美國金融監管局FINRA、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等諸多機構共同構成了密不透風的美國金融監管體系。

這些機構一方面對於美國境內的各種金融企業有著生殺允奪的大權,另一方面,又對世界金融走向有著深切的影響......

1.SEC猛於虎

故事,還得從去年12月23日說起。彼時,SEC以Ripple Labs涉嫌出售13億美元未經註冊的證券資產為由,將Ripple及其兩名高管:Brad Garlinghouse和Chris Larsen訴上公堂。

受SEC起訴消息影響,XRP價格當日暴跌42%,從0.48美元的高位跌至最低0.31美元,直到現在,都沒有恢復到之前的水平。

在SEC的打擊下,Ripple也陷入了“眾叛親離”的尷尬境地,在去年12月21日到今年1月3日期間,持有至少100萬XRP的錢包地址數量已經從1721個下降到1567個。

Coinbase宣布將於1月19日全面暫停XRP交易,而包括Bitstamp在內的54家交易所則宣布下架XRP。

天子之怒,浮屍百萬,而SEC的一紙訴狀,似乎也將Ripple逼上了絕路。

幾乎每年,SEC都會在市場上掀起數百起訴訟,平均每年開出大約40億美元的罰金。

2019年,SEC提起了862起訴訟,獲得了總計超過42億美元的罰金。

而過去的2020年,SEC累計發起了400餘起訴訟,儘管數量為過去6年來的最低水平,但罰沒金額卻創造了SEC歷年罰款的新高,為46億美元。

SEC猛於虎,加密貨幣領域的機構無不變色。

在特朗普任期的這四年間,SEC接連對Telegram、Tezos、EOS等知名加密貨幣項目開火。

經歷SEC的“洗禮”,TON的眾籌直接被叫停;而Tezos和EOS儘管沒有遭受滅頂之災,但也繳納了數千萬美元的罰款,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而早些年被SEC控訴涉嫌在盈利模式上誤導用戶的股票和加密投資應用程序Robinhood,為了與SEC和解,掏出了6500萬美元的和解費。

其實不只是加密貨幣領域企業,只要企業所設業務包含或疑似包含證券領域,就一定無法繞開SEC這座高山。

在美國,全國和各州的證券發行、證券交易所、證券商、投資公司,SEC根據法律,都可以對其行使管理和監督的權力。所以,SEC對全國這些機構的監管行動,不受任何其他政府部門的干涉。只有在預算、立法這些重大事項上,需要和其他部門協調。

對SEC而言,只要企業違反了證券法規,不論大小,一律都不會放過;從SEC近年起訴的案件來看,其所涉及的違規金額,大到上億美元,小到4000美元,都不曾放過。

2.誕生於美國大蕭條時期

之所以SEC對於某種金融資產是不是證券有著如此深的怨念,其實和其誕生的背景息息相關。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1886年。

彼時,美國經濟欣欣向榮,而股票金融等業務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從19 世紀的後期開始,當時為了給鐵路、製造業和礦業融資,企業紛紛發行股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場成為美國證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1886年當年,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日交易數量第一次超過100萬股。 1889年《華爾街日報》成立,查爾斯·道開始在《華爾街日報》發表大量關於股票投資的文章,這也標誌著美國證券市場開始步入股票交易時代。

但在此之後的幾十年裡,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使得美國股市投機和股票操縱的情況愈發比較嚴重,資本市場亂象頻生,內幕交易、壓榨散戶、財務造假屢屢發生。

以至於最後,愈演愈烈,美國股市出現崩盤,美國也由此從1929年開始進入經濟大蕭條時期。

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後,美國政府於1932到1934年件在美國參議院聽證委員會聘請的首席律師皮科拉主導下舉行了著名的“皮科拉聽證會”等股市調查行動。 “皮科拉聽證會”揭露了20世紀初華爾街習以為常的種種不正當行為,其中,所涉金融公司不正當銷售證券便是問題的關鍵之一。

為了遏制這種亂象的蔓延,美國聯邦政府於1934年制定了《1934年證券交易法》,並於同年成立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旨在監督證券法規的實施。

據了解,委員會由五名委員組成,證監會主席每五年更換一次,直接由美國總統任命。

SEC在政府部門中地位極高,直接受美國總統領導,具有一定的獨立立法和司法權。

其實,在美國,能夠履行金融監管職能的機構,除了SEC以外,還有我們熟知的CFTC、OCC等,他們分別擔負著金融領域的不同方向,彼此相護合作,有時候又交叉執法,共同打造出一堵密不透風的金融監管之牆。

3.美國金融監管,六龍治水,互有交叉

美國是以美聯儲FRS為主的各金融監管機構分工協作、分層次金融監管的體系。對存款性金融機構(即:銀行、儲貸機構和信用社三類)承擔主要監管職責的聯邦級和州級機構有6家,聯邦級監管機構有5家。

其中,美聯儲主要負責監管州註冊的聯儲會員銀行。同時,美聯儲也能對銀行、證券和保險行業進行監管。

此外,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負責監管所有州註冊的非聯儲會員銀行。

貨幣監理署OCC負責監管所有在聯邦註冊的國民銀行和外國銀行分支機構。

儲貸監理署OTS負責監管所有屬於儲蓄機構保險基金的聯邦和州註冊的儲貸機構。

國家信用社管理局NCUA負責監管所有參加聯邦保險的信用社。除貨幣監理署和儲貸監理署在行政上隸屬財政部外,其餘3家則為獨立的聯邦政府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SEC以外,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同樣也是一個狠角色。

它是美國聯邦政府直屬的一個獨立機構,對在美國境內交易的“大宗貨物權益”擁有專屬管轄權。 “大宗貨物權益”包含:期貨合約、期權合約、掉期交易、外匯合約和其他槓桿產品。

去年10月,CFTC提告全球最大加密衍生品交易所BitMex,其後BitMex高管在美國直接被捕。

最後,還有我們上文中所述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負責美國證券監管和管理工作。

除了聯邦級的金融監管機構以外,由於美國國情特殊,美國境內每個州同樣也有自己的監管部門,譬如我們時常聽到的紐約總檢察長辦公室(NYAG),其職能是對所處紐約的各個企業進行監管。

因為對加密貨幣企業較為集中的紐約具有管轄權,所以,NYAG在一定程度上對加密貨幣領域也有不少的影響力。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NYAG對Tether和Bitfinex母公司iFinex的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這套雙軌制的體係也使得一家金融公司往往會受到來自不同監管機構的交叉監管。

此前,在SEC起訴Ripple之後,CryptoQuant首席執行官發推特表示:“若SEC下一個目標是Tether,將對本輪牛市非常不利”。

Compound總法律顧問Jake Chervinsky評論稱:“很難想像Tether會出現在SEC的優先目標名單上。穩定幣幾乎是最難歸類為證券的東西,NYAG已經在對Tether就《馬丁法案》(Martin Act )進行調查,所以SEC沒有必要在這方面花費資源。”

儘管靴子還沒有落地,甚至連影子都看不到,儘管Tether得到了Compound的聲援,但一則風言風語,依然逼得Tether官方立馬出來積極表態:Tether積極與全球監管機構合作,並嚴格執行KYC和AML程序。

事實上,直到目前,SEC都沒有透露出Ripple之後,接下來的目標是誰,但在加密貨幣行業內,已經引起各種猜測。

4. SEC磨刀向誰?

有一種猜測認為,SEC動手的目標,將會參照加密貨幣評級委員會(CRC)的評級結果。

2019年,Coinbase、Kraken、Bittrex和其他幾家加密貨幣交易所組建了加密貨幣評級委員會(CRC),該委員會採用豪威測試,使用“1到5”的登記來給市場上存在的加密貨幣打分,如果一種加密貨幣的評分越小,就代表它不是證券,如果評分越高,就說明極可能會被歸入證券。

豪威測試即通過投資人需要投入資金或其他資源、投資人期待投資項目帶來盈利回報,同時投資人也需要承擔資本損失的風險等多個維度來評判一個項目是否屬於證券的測試標準。

目前,據Rating Council數據,此前受到SEC起訴的Tezos和EOS評分都為3.75、而XRP的評分則為4,除此之外,還有XLM、LOOM、LPT、FOAM、HBAR、MANA、ATOM和REP評分為3.75分,換言之,上述這幾個幣種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被SEC發起調查的可能性。

去年12月29日,Primitive Ventures聯合創始人Dovey Wan在微博表示,SEC明年會非常缺錢,有個高賠率的事兒是賭一賭SEC接下來要幹翻哪個?

而LTC創始人李啟威也曾轉發加密貨幣評論員WhalePanda的一則推文,推文中,作者對於XRP的前景表示了悲觀,並認為除了USDT以外,目前加密貨幣前10名中至少還有1個幣會受到SEC訴訟。

言外之意,SEC在起訴XRP之後,並不會停下訴訟的腳步,還將在加密貨幣行業繼續尋找新的目標。

其實,從Ripple風波以及歷史上與SEC有過交手的項目來看,要想成為SEC的目標,需要具備以下幾個特質:

1.經濟模型過度中心化,背後企業對代幣把控力度較強;

2.市值較大;

3.疑似有大額融資,譬如此前的ICO;

4.抗拒監管。

目前而言,符合上述三個條件,並且在坊間也有猜測的,首當其衝的便是TRX波場。

1月5日,海外加密資產投資機構Cinneamhain Ventures合夥人Adam Cochran在推特上表示,根據紐約法庭文件顯示,波場可能正在接受美國監管機構的調查。

事實上,早在去年4月時,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和得克薩斯州休斯頓兩名居民,指控波場基金會及包括孫宇晨在內的創始成員涉嫌證券欺詐,違反了美國聯邦和各洲證券法。

此後,波場基金會表示“該案與管轄權無關”、“未涉及直接銷售”,公開駁斥起訴的內容,孫宇晨也向用戶表示“未將TRX出售給任何美國人”用來安撫TRX投資者的恐慌。

雖然波場一直在否認被調查,且SEC並未明確表示接下來要調查TRX,但有XRP的先例在前,風言風語中,TRX的幣價依然出現大幅跳水,1月5日,TRX兩個小時之內從0.0309美元下跌至0.027美元,跌幅12.9%。

除了波場以外,便是ChainLink、BNB。不過這些被大家列為猜測對象,很大程度因為存在嚴厲的攻擊者或批評者,輿論的聲音在某種程度上誇大了監管對他們的關注。

眾所周知的做空者宙斯資本一直不遺餘力攻擊LINK,並且第一時間稱LINK將遭到SEC調查;BNB在10月29日遭到美國著名媒體福布斯爆料文章,指有意通過精心設計的公司架構來躲避監管,甚至暗示FBI在介入調查。幣安澄清並隨後宣布起訴福布斯記者。

另外,還有諸如ADA、XLM等,也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控盤較嚴重或者中心化程度較高等SEC起訴的要求。

儘管對於SEC接下來要打擊的目標的猜測很多,但卻沒有一個有確鑿的證據。

或許SEC的鐵拳會在Ripple之後如期而至,又或者不會來。

但不管怎麼樣,對於加密貨幣企業而言,要想發展,SEC以及SEC背後的其他金融監管機構,都將是其必須要面對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