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ichard Chen,編譯| PANews

加密投資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相比於傳統領域的投資,1confirmation合夥人Richard Chen給出了三個不同尋常的經驗——

一、投資組合的構建比選擇一家合適的公司更重要

這一點聽上去似乎最不符合常理,但其中蘊含的數學道理不會騙人。假如你將0.5%的資金投資於一家公司,並獲得了100倍的收益回報率,那麼你肯定不會就此收手,而會繼續押注該公司。由於風險投資的回報率遵循冪律分佈,因此能獲得100倍回報率的概率其實並不大,而一旦運氣好碰到了這種情況,相信大多數人都會為了讓自己的投資變得更有價值而選擇繼續押注。這就是“押註一家公司>廣泛撒網+運氣”的由來。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說構建投資組合比選擇一家合適的公司更為重要呢?通常情況下,當你打開一些風投公司的基金網站時會看到他們推荐一些投資組合,並且會打上看起來十分誘人的宣傳標語,但千萬不要被這些標語所迷惑,這並不代表著這些投資組合的回報率能有多高。你甚至還會發現那些管理著4 億多美元的基金竟然還在參與種子輪融資,這就是讓人產生疑惑的地方。

也許有些人會認為,一開始進行小規模的試探性投資可以以小博大,照此理論,後續能獲得高回報率的成功投資者數量將會大幅翻倍。但事實上,後期會有大量資金迅速注入,而這些投資者幾乎會包攬所有的收益(即投資越晚,零和效應越明顯)。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在種子輪投資中不是領投者的話,由於你的所有權被稀釋了很多,所以將很有可能無法獲得按比例分配的收益。

如果對第一條經驗再做進一步的極端假設,即“選擇正確的公司根本不重要”,那麼此時最佳的投資方案是將“美元平均成本法”(DCA)完全運用於投資ETH上,這也被稱為是beta收益法(即追求獲取市場的平均回報)。說句實話,在加密風險投資中,大多數在上一個週期對ETH進行一次性投資的方案都沒能跑贏美元平均成本法。如果你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以200美元的基礎成本,利用“美元成本平均法”投資ETH的話,那麼你獲得的投資回報倍數(TVPI)將是今天ETH價格的15倍。

許多人指出,利用平均成本法進行加密投資獲得的回報率會更高。但我認為這種投資方式對於加密貨幣並不適用。由於目前公開市場上的等價基準回報率(如利用美元成本平均法投資ETH)已經很高了,接下來只有多關注“非對稱收益率”,才有機會跑贏大盤。否則隨著時間的推移,加密風投獲得的平均回報率將會低於全部押注ETH的平均回報率。而從長遠來看,要想超越投資ETH的收益率是相當困難的。

因此,每當有新的投資方式出現時,你可以看下是否會比僅僅押注ETH更好,獲得更高的回報率,這樣才能對新的投資信心十足。

二、在產品匹配市場之前,投資“熱度”與“誰是最終贏家”之間幾乎沒有任何關聯

如果你回顧下在上一輪週期中的最大贏家是誰,就會發現幾乎所有贏家都與熱門交易沒有任何關係,讓我們來看看下面幾個例子:

1、DeFi領域: 目前對於去中心化所Uniswap的投資熱度可能比較高。此外當Aave還被稱為“ETHLend”時,任何散戶投資者都可以在這個公開市場上分得一杯羹。事實上,在2020年DeFi熱潮到來之前,風投公司對建立在以太坊基礎上的DeFi投資熱度遠沒有現在這麼高(反而當時新上線的加密衍生品交易平台BitMEX倒是吸引了很多投資)。

2、NFT:儘管DeFi在耕種收益的推動下變得越來越火爆,但一些珍貴的加密藝術仍然沒有被重視起來。比如,頂尖加密藝術家XCOPY和Pak的單個作品的地板價都未突破10 ETH。

3、Layer 1:以Solana為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 Solana並不是一個受到風投熱捧的公鏈(相比於Dfinity、Oasis、Algorand、ThunderToken、NEAR等),然而現在卻是Layer 1替代品領域裡表現最好的一個——而這,其實就是為什麼要在種子輪階段對投資對象進行嚴格估值的原因。

目前,高估值現像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風投公司對產品構建前的種子輪估值範圍已經達到了6000萬—1億美元。實際上,能達到該估值的可能也就Layer 1公鏈了,因為其TAM(可觸達市場)值非常高,但除此之外,投資者完全可以以更便宜的完全稀釋估值( FDV)來購買到公開交易的加密貨幣。

然而在產品實現市場需求匹配之後,情況就恰好相反:獲得最多投資的公司將會最終成為最大贏家。我們往往會低估贏家的能力,然而他們到最後很可能會成為一家壟斷企業。舉個例子, NFT交易平台OpenSea在A輪時的估值就高達1億美元,而就在平台交易量開始飛速增長之後,它很快又成為了投資者瘋狂投資的對象。通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最好的風險回報投資方式就是:要么投資便宜的早期階段公司,要么投資昂貴的後期階段公司,兩者之間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

三、在競爭者眾多的熱門領域裡,很難選出贏家

在過去一年中,我們發現Web 2網絡創始人開始紛紛進軍時下最熱門的Web 3領域。許多風投認為,這是優秀人才進入加密領域的標誌,但也有人認為這僅僅代表了進入該領域的人具備不錯的資質,但創始人與投資人市場不一定能相匹配。就資質而言,加密行業可能不同於其他行業,從歷史上來看,幾乎所有成功的加密項目的創始人都不是畢業於常春藤院校或是有過在矽谷工作的經歷。

由於看到進入加密領域的門檻不高,市場上開始出現了一批唯利是圖的創始人。這些創始人非常擅長竊取已有的成果(例如,將以太坊DeFi應用複製到其他Layer 1公鏈上、將現有的Web 2 SaaS產品應用到Web 3 DAO上),並積極營銷他們的產品。然而,隨著加密行業轉向下一個熱點,創始人隊伍也將不可避免地開始縮減。坦率地說,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我們看到以太坊上的DeFi加密貨幣的價格從歷史高點下跌了70-80%,而其他公鏈上的DeFi項目開始變成新的熱點。 2020年迎來了DeFi熱潮,在此期間創建的一些以太坊DeFi項目中,那些唯利是圖的創始人開始轉向天使投資,而具有傳教士般精神的創始人則仍然秉持著持續開創新產品的願景。

其實,有一個很好的方法來區分創始人是唯利是圖型還是傳教士型,那就是了解他們的目標規劃,包括他們之前對於項目的想法,以及現在是否在做更好的事情。假如一個風投機構比該項目的創始人更清楚這些事情,那恐怕就傳遞出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了。

假如有許多項目都在試圖構建同樣的東西(例如Solana公鏈項目)時,那麼將很難選出這其中的贏家。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每種類別的業務還是秉承了“贏者通吃”原則的。如果你採取了集中式投資的方式(本文中提到的第1條經驗),那麼就不要因為利益衝突而向競爭對手進行攻擊了。

有些項目在產品構建前的估值就會很高。比如,目前對某些鏈上的DeFi 克隆項目的最低估值是4000-6000萬美元,有時甚至會達到1-2億美元。這種風險/回報率對於尋求快速預售以啟動代幣發行的交易者來說可能是有利的,但對尋求資金回報的風投公司來說則是不利的。

最後想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對於那些向投資機構有限合夥人展示紙面收益以募集資金的基金,就算真的能達到所允諾的收益率,最終從他們那裡獲得的回報可能還不如直接投資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