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TokenInsight的報導,2020年一季度,合約交易較去年4個季度的平均值上漲了3倍,從2019年年初算到現在,合約交易的總成交量增長了10倍。

合約交易漲跌都能操作,且通過以5-150X的槓桿來放大收益,即使行情再平淡,100變1萬或者1萬變100都可能發生在幾秒鐘內。

放大的收益讓人瘋狂,容易讓人忽視放大的風險。為了多賺錢、少虧錢,很多人的應對方式不同,比如通過追加保證金、降低杠桿倍數、設置精確止損等。

看起來,只要不貪心,合約交易好像也沒有那麼可怕?並不是。其實還有一個更大、更加不可控的風險存在,來自隱在交易所背後的黑手。

這裡面,水很深,坑很多。


第一坑高位強平

開單100X,意味著行情波動1%即爆倉。但這其實是理想的數據,交易所給你的爆倉價從50%到90%不等。

當然,爆倉價不可能是100%,因為交易所提供服務,首先要保證自己能賺到手續費,而且要考慮行情劇烈波動中不一定能秒成交等情況,一般來說,交易所最多是波動0.9%即強平(爆倉)。

但是大多數交易所平倉價既有85%,也有75%、70%,有些交易所竟然是50%即強平。記得自己驗證一下你現在在玩的交易所是多少。


第二坑穿倉分攤

你以為50%就一定能強平嗎?有時候當你想要這樣低位強平都做不到,看看中行原油寶的案例就知道了,極端行情竟然成為了負數。

一些交易所因為深度的關係,極端行情下會出現強平不了或強平價相差太遠等問題。甚至在巨大波動之下,某方向的投資者出現巨大虧損,甚至帳戶出現負收益時,這就叫穿倉。

穿倉後,分攤機制就出現了。

這部分穿倉金額就會由另一方向的盈利客戶根據盈利多少來分攤,也就是你賺錢了,但平台會自動幫你減倉,減少你的倉位,讓你賺少一點;另有一種是直接已經扣除了,在你不知道的時候。

在永續合約中,這種情況時有發生。 Bingbon創新的標準合約直接沒有穿倉分攤機制,用戶永遠不用擔心自動減倉或者平倉,也不用擔心盈利變少。

即使是在Bingbon即將全面上線的專業版永續合約中,為了預防穿倉產生分攤,官方設立了保險基金(風險保障基金)制度,保險基金將用於彌補該穿倉損失,而不減觸發其他用戶的自動減倉。

當然,我個人推薦標準合約,參照國際最流行的期貨交易操作,提供了絲滑的交易感受,秒開秒平,無穿倉。


第三坑 上下打針

合約交易由於開高倍的交易者特別多,於是行情只要上下波動幾十美金,都會帶來巨大虧損或盈利。在交易所後台,所有客戶開倉及止損點位、強平位置一目了然。

某些多空比完全失衡的時候,只要稍微操縱一下合約的價格,就可以獲得收手續費幾年都賺不到的錢,作為不受監管的交易所,很難不動心。

交易所真的能改價格?這太簡單了,靠譜一點的通過機器人改,離譜一點的可以直接手動畫……

那麼,如何才能讓交易所不改K線?讓交易所老闆發個誓?還是派個人去後台盯著?都不行,有更好的辦法。

Bingbon的解決方案是去中心化行情,直接不以網站用戶之間的成交情況來決定價格,而是以幣安和火幣現貨的價格為指數,同時還引入OK的現貨價格為擔保,以防幣安、火幣一方出現問題時,還有OK作裁判。所有的行情隨時可以自行驗證,徹底杜絕了打針的可能。

即使是目前在網頁端公測的專業版永續合約中,在保證和他所完全一致的撮合體驗的同時,為實現行情的客觀性、公政性和不可操控性,仍然以第三方網站標記價格為基準線,以實際價格撮合。對於前期深度不夠的問題,將通過引入業界知名做市商來提供流動性。


第四坑 虛假交易

當我們登錄交易網站時,總是能看到有人在掛單,你的每一個單子掛出去後,都能看到陸續與人成交——這種體驗,讓人感覺到是真的有和你一樣的玩家在交易。真的是這樣嗎?

先看看人民銀行的重磅文章《不要被虛擬貨幣交易平台騙了》。


image.png

從人行的圖文中我們可以知道,虛假交易已經成為一些交易所吸引用戶的常見手段,而獨立行情下的交易作弊在所難免。什麼平台能這麼做呢?對用戶的危害是什麼呢?

當平台親身下場的那一刻起,合約這個戰場的不公平性就被放大了。因為交易所的上場的機器人只是後台的虛擬數據,而用戶交易需要付出真金白銀,當需要的時候,交易所可以“適當地”讓合約的價格較現上貨上下浮動數百美金,讓投資者虧損。

而當行情劇烈波動,此時交易所沒法讓行情“適當波動”,因為全網都在狂跌,你沒法弄成上漲或者跌得慢。而平台大量參與在交易中,於是平台可能出現巨額虧損,怎麼辦?

只有一個辦法,先拔網線,讓所有玩家都無法操作,等行情穩定時再開放,此時一切已經塵埃落定,玩家在上下波動中已經爆倉,而機器人只是網站虛擬的一組數據,要為虧損負錢的只有玩家——所以只要有足夠多的玩家在波中虧錢,足夠少的玩家在波動中無法平倉,一切就好說了。

而這一點,在人行的公告中說得很透徹:


image.png

相較於虛假的撮合,Bingbon參照成熟金融市場中的做法創新的標準合約,優勢很明顯,開單時按照市價單的方式,秒成交,秒平倉,零點差。其交易深度不但來自於站內撮合,還與大所建立自動對沖系統,當用戶在站內無法成交時,會自動以毫秒級的速度在幣安和Bitmex等其他頭部交易所成交——這背後有一個幾十人的團隊在負責。


第五坑 吃客損

吃客損性質是詐騙,是觸犯刑法的行為,也是行業中最無恥的一種招數!

具體來說,就是代理邀請用戶到某平台交易,然後客戶交易後虧損了,那麼代理能拿到客戶損失的一部分。沒有誰會承認自己吃客損,但是我有絕招可以辨別。

真正的交易中,有人賺錢、有人虧錢,平台居中是只收手續費的,這是很健康的商業模式。但是如果平台,既要給代理提成,還要把客戶虧損的錢與代理分帳,這就意味著,光收手續費是無法做到的:平台一定讓要大部分人都虧損才行。

因為正常來講,用戶虧損的錢一定是給了誰?是給了對手單的用戶,而絕不是平台。因為有人開多,就一定要有人開空。那怎麼能讓大多數人虧損呢?只有一個辦法,定點爆破、宕機、打針,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是獨立行情。

Bingbon的價格是以幣安和火幣現貨價格為指數的標準合約,非獨立行情。要知道現貨想要操縱遠比合約難——全網現貨的價格因為量化搬磚機器人等原因,幾乎相差不大,即使幾千個BTC砸盤,比特幣也可能只波動一點點,莊家操控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但可笑的是,一些黑子竟然敢用操縱價格這個點來攻擊,說明有一些自媒體只收寫黑稿的錢,卻沒做應調的研。

比如,一些人用區塊鏈律動的一張截圖,斷章取義來說事,卻不看圖中的內容……


image.png

實際上,區塊律動也根本無此意思,看置頂就知道了。


image.png

所有新交易所都面臨一個終極的疑問:有沒有跑路的風險?

其實判斷這一點也並不難,最核心的就是其商業模式是不是健康,只要商業模式成立,平台能長遠地發展,那麼就沒有跑路的可能性。

我在幣圈八年,很多騙局從第一眼就能看穿,比如Fcoin交易所,交易不但不要手續費,還送你FT,那交易所靠什麼賺錢呢?只有靠跑路了,雖然它活得比我預料得還久一點。還有些交易所,人人都是合夥人,邀請就送90%的返佣,那交易所賺什麼呢?

所以關鍵就是搞清楚交易所是不是嚴格不參與交易,搞清楚交易所是不是無法操縱行情,搞清楚交易所是不是將收手續費作為唯一收入來源。除了模式是否健康,還有一點擔心就是平台是否安全。 Bingbon與慢霧建立了深度合作,有一個幾十人的團隊專伺安全。

我用冰棒快2個月,我發現冰棒有一個特別讓人安心的點是:冰棒交易所只要是平台的問題,一律給予用戶賠付。作為一個新興的交易所,這很難得——畢竟有時候程序也難免BUG,但在這裡沒有用戶維權這種事,只有一切為用戶著想的考慮。當然還有一些我比較認可的點:

比如,冰棒國外版本提供法幣入金、原油和外匯交易等。但在國內不但隱藏了原油和外匯,甚至法幣業務也隱藏了——三大所都開了法幣,但是冰棒團隊考慮到94禁令的關係,堅持不上法幣業務,一切為了走得更長遠。

在冰棒,團隊謹小慎微得過了份,就是不讓人“痛痛快快”梭哈。對波動大的幣種比如BSV等僅提供最高35X的槓桿。對玩家單日交易總額作了限制,避免玩家因為頭腦發熱無限梭哈。

冰棒開發了跟單功能,每一個覺得自己有實力的人都可以分享交易,勝率高的自動前排,網友隨時跟單,從此再也不用被假大神欺騙,免費跟單真大神。但為了怕帶單者作惡,既有對跟單者密集的風險提示,更是對帶單者的帶單金額、倍數、人數都作了嚴格限制。

這一切,是不是都和有些黑稿寫得巴不得用戶梭哈賠光相反?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所有的詆毀都將在坦蕩的真誠前面如旭日下的冰雪般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