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馬特魯·亞歷山大(Matthew Alexander)是Tether合規分析師,文章首發於Cointelegraph

編譯| PANews

穩定幣可以為加密市場參與者提供一種經濟高效的手段,而且也能在全球金融市場上重新平衡資本。

在過去的一年中,三個主要金融監督機構——國際清算銀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以及金融穩定委員會紛紛對加密穩定幣對全球金融穩定構成的威脅表達了擔憂,雖然這三家監管機構承認穩定幣具有提高支付效率的潛力,但在“金融穩定”的大背景下,他們認為穩定幣有可能給傳統金融行業帶來很多風險。

不過,監管機構現階段似乎更關注“全球穩定幣”,因為據金融穩定委員會推測,此類穩定幣可以觸及多個司法管轄區,也能在多個司法管轄區內使用,同時還具有實現大量交易的潛力。雖然金融穩定委員會還沒有給出所謂“金融穩定性”的特別定義,但已經對一些行業關鍵術語提供了詞彙定義。

金融穩定的含義到底是什麼?

其實,構想金融穩定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保持穩定。 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可以被看作是現代金融不穩定的縮影,正是為了應對此類危機再現,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於2009年成立了金融穩定委員會,該委員會由國際清算銀行主持和資助,旨在監督全球金融體係並協調金融機構和其他全球機構的工作。金融穩定委員會有三個主要的既定目標,分別是:

1、努力促進全球金融系統穩定;

2、解決影響金融系統的漏洞;

3、防止再次發生類似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事件。

但是2008年那場震驚全球的金融危機到底是為何發生的呢?我們是否有能力避免此類事件再次出現?事實上,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學術上針對此次危機起因給出了三個解釋:

1、金融服務行業過於貪婪;

2、道德失敗;

3、過度冒險。

基於上述論述,金融監管者需要對這種全球性金融危機做出協調一致的反應,即:確定並控制金融系統性風險。雖然許多國家對“金融系統性風險”都給出了定義,但加拿大最高法院於2011年引述多倫多法律學家邁克爾·特雷比爾科克(Michael Trebilcock)的“金融系統性風險”定義似乎更被大眾所接受,該定義是:

“發生'多米諾骨牌效應'的風險,即一個市場參與者的違約風險將影響其他市場參與者履行其法律義務的能力,從而引發遍布整個金融體系的一系列負面經濟後果。”

還有一個由美國法律學者給出的“金融系統性風險”定義也被廣泛引用,該定義是:

“由於經濟衝擊而導致的資產價格、公司流動性、破產和效率損失出現大幅波動的風險可能性。”

所有這些對“金融系統性風險”的定義解釋和描述,基本上都捕捉到了金融系統性風險的不利影響,但同時這些定義又存在一個共同缺陷,即:完全沒有解決定義中提到的“風險”或“經濟衝擊”原因。事實上,資產價格本身的急劇下降才是真正衝擊系統性經濟的主要原因,這種衝擊通常會以追加保證金的形式出現。而上文提到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則是由於槓桿頭寸的平倉或無法有秩序地平倉所造成的。

歸根結底,系統性風險應該是引發“被人們廣泛持有的資產價格突然急劇下跌”的風險。據了解,在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被人們廣泛持有的資產是次級抵押貸款支持的證券、AAA級產品、以及住宅房地產。

接下來,讓我們分析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被人們廣泛持有的資產”價格會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急劇下跌?

是什麼原因導致““被人們廣泛持有的資產”價格會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急劇下跌?答案在於價格發現。價格發現是一個買賣雙方之間互動產生市場價格的過程,所謂“發現”,是指在給定時間內供求關係可以確定滿足給定資產。

在期貨市場上,價格發現是供需雙方公開討價還價,通過激烈競爭,使商品價格水平不斷更新,並且不斷向全世界傳播,從而使該商品價格成為世界價格的過程。簡單地說,價格發現就是發現競爭性價格、世界性價格的過程。

價格發現是期貨市場的重要經濟功能之一。與現貨市場分散交易價格形成不同,期貨市場能夠形成一種比較成熟和優良的價格機制,這種機制近似於完全競爭市場。期貨價格是通過在期貨市場上進行期貨交易而形成的買賣期貨合約的價格,而期貨交易是在專門的期貨交易所內進行的。按期貨交易的規定,所有合約的買賣都必須在期貨交易所的交易場內通過公開喊價的方式進行,不允許私下進行交易,這使所有期貨合約買賣都通過競爭的方式達成,從而使期貨市場成為一個公開的自由競爭市場。由此形成的期貨價格就能比較正確地反映真實的供求情況及其變動趨勢。各地期貨市場的競爭價格信息不斷向全世界傳播,相互影響,從而形成了全球性的競爭價格。

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更像是住宅抵押信貸市場中長期價格發現崩潰的必然結果,不過這場危機中也有人獲利,比如對沖基金經理約翰·保爾森(John Paulson)。約翰·保爾森向美國國會解釋說,他和他的合夥人非常擔心薄弱的信用承銷標準,據他們分析,次級債毫無價值,但卻能獲得AAA評級,由於金融市場廣泛依賴AAA評級,這意味著市場中的價格發現機製完全被盲目的AAA評級所抑制。隨著對高收益次級抵押貸款需求的增長與住宅借款人的信譽度脫節,市場就會不可避免地開始對這些資產的價格進行“重新發現”——當然,這個過程非常痛苦,也就是我們所見到的“全球金融危機”。

解決金融系統性風險的對策,就是要在廣泛持有的資產市場中推動和維持健康的價格發現機制,得益於經驗豐富的市場參與者的存在,這一目標可以進一步被促進和推動。事實上,經驗豐富的市場參與者往往是那些不依賴評級機構進行資本配置的人,這些實體在價格發現機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他們的工作並不容易,他們需要一種經濟高效的方法來快速轉移和重新平衡全球市場資本——而這,就是穩定幣試圖進入的領域。

穩定幣的真正意義

在國際清算銀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以及金融穩定委員會三家監管機構發布的分析報告中,穩定幣被描述為一種試圖解決比特幣(BTC)等其他加密資產高波動性的加密貨幣——但是,這種表述可能具有一定誤導性。

事實上,穩定幣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向高速移動的加密資產注入法定貨幣的基本經濟屬性,來解決傳統法定貨幣和銀行業的低效率問題。穩定幣的起源其實和比特幣波動性無關,全球加密穩定幣的競爭對手並不是比特幣,而是推動、促進更多人訪問這種新穎的、數字化的稀缺性資產。如果傳統貨幣和銀行業務發展不那麼緩慢、成本不那麼高且具有排他性,那麼穩定幣將不復存在。

全球性加密穩定幣可能正在成為一種被廣泛持有的資產,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受到系統性的威脅。人們持有穩定幣,是因為此類產品在交易中能夠發揮效用,而不是用於投資,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穩定幣與全球金融危機時復雜的次級貸債券之間沒有任何共同之處。穩定幣與人們購買時所使用的法定貨幣(或黃金)價值相關,而且與發行方掛鉤,不會刻意升值或貶值。從字面上來看,穩定幣更多地是代表了對資產的索償,包括銀行的款項——是不是覺得穩定幣其實非常“單純簡單”?的確,這也是全球穩定幣價格發現非常可靠的主要原因。

一級市場大多由經過驗證的客戶組成,這些客戶能以固定匯率獲得代幣、或是直接與發行方兌換代幣。而在二級市場上,價格嚴格受供求關係控制,但由於一級市場參與者會在二級市場從事套利活動,因此代幣價格會徘徊在固定匯率附近。如果價格朝任一方向出現顯著偏離,那些經過驗證的實體就可以通過利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之間的價格差異來快速獲利。在更廣泛的金融生態系統中,很少有金融產品能更完美地實現市場均衡這種“新古典價格理想”。

穩定幣的業務模式其實很簡單,與許多金融中介機構不同,全球穩定幣發行方並不依賴進行冒險押注來獲取利潤。相反,他們只需要管理好各自的代幣,然後持有並從初級市場參與者那裡獲得相應的儲備資產就能賺取費用獲利。簡而言之,穩定幣僅與儲備資產有關。

全球加密穩定幣如何促進金融穩定?

國際清算銀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以及金融穩定委員會三家監管機構雖然承認穩定幣具有提高支付效率的潛力,但他們也強調出於金融穩定等相關原因,應該謹慎接受全球性加密穩定幣。但是,國際清算銀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以及金融穩定委員會三家監管機構的分析大多是單方面的,因為他們並沒有考慮穩定幣產品在增強金融穩定性方面的潛力。

對於一些本地政策制定者而言,有必要探索穩定幣在提升金融穩定性方面的潛力。全球加密穩定幣能夠為成熟市場參與者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金融手段,可以在全球市場上快速轉移和重新平衡資本。隨著交易摩擦的減少,市場價格發現機制就會變得更加健康,也會有更多參與者積極進入市場,這是一個防范金融系統性風險的最佳方法。

對於傳統監督機構來說,他們所理解的金融穩定性概念通常包括現有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和償付能力,因此監管者會擔心全球加密穩定幣的廣泛採用將“進一步降低銀行盈利能力,繼而導致銀行承擔更多的風險。”——有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政策制定者必須認識到,現有的傳統金融機構並不能完全代表更廣泛的金融體系,銀行利潤穩定也不能等同於全球金融穩定。

對於全球數百萬人而言,加密資產是全球金融體系的一個有效補充。不管這些監督機構的擔憂如何,全球加密穩定幣和其他加密資產在個人和家庭層面提高金融穩定性和流動性潛力具有相當大的社會意義,因此政策制定者不應忽視這一點。

本文表達的觀點、想法和理念僅代表作者Tether合規分析師馬特魯·亞歷山大(Matthew Alexander)個人,不反映或代表PANews的觀點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