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LongHash

N 號房事件始末

2018 年,高中生god god 在Twitter 上通過冒充警察的方式,通過黑客程序盜取未成年少女私人信息,而後威脅強迫女性拍攝各種性剝削視頻,並一步步加強對受害者的控制。期間,god god 在Telegram 上開設了多個聊天室,聊天室也被稱為“房間”,god god 在這些房間中發布色情內容,N 號房事件由此得名。

到2019 年2 月,god god 銷聲匿跡,消失前其將N 號房的權限移交給了用戶“ Watch man ”,“ Watch man ”要求,用戶必須上傳自己性侵的證據,才可以進入房間。這樣一來助長了性侵犯罪的行為。在此期間,N 號房如病毒一般擴散,人數從2000 多人迅速發展至7000 多人。這也同樣引起了警方的注意。但警方還未出手,“ Watch man ”和N 號房突然在2019 年的9 月消失。

在“ Watch man ”消失後,一個叫“博士”的人開始運營房間,因其房間內的視頻尺度極端而廣受追捧。並且,“博士”還對用戶進行了不同的付費等級劃分,付費標準分別為20 萬、60 萬、150 萬韓幣(相當於1149 元、3448 元、8620 元人民幣),僅接受比特幣、門羅幣等加密貨幣進行支付。據韓國媒體報導,“博士”共擁有513 個加密貨幣錢包,在Telegram 中用於收取費用的、已查證的個人加密貨幣錢包中的加密貨幣金額高達32 億韓元。

從 “ N 號房事件”看加密貨幣時代的隱私與監管

加密貨幣的匿名性

我們可以看到,“博士”在經營“房間”的一開始,就想通過良好的“匿名性”來躲避政府,其選擇了Telegram 這個端到端加密軟件,能夠一定程度上避免政府關於其發布內容的審查;另一方面,對於收費部分,“博士”選擇加密貨幣,希望利用加密貨幣的良好的匿名性以躲避政府從資金端查到他。但也是因為其對加密貨幣並不了解,選擇了比特幣作為支付媒介,也正是這一決定讓警方回溯交易歷史,最終追查到“博士”的真實身份等信息並成功抓博。

很多人對加密貨幣的第一印象就是具有良好的匿名性,但實際上現有市場上的大部分加密貨幣並不具有真正的匿名性。

以比特幣來說,比特幣所具有的匿名性實際上是“偽匿名性”。在當今的支付體系中,銀行扮演著最底層的角色,而對銀行的政策監管要求銀行必須實施KYC 政策,並且只有憑藉客戶的實名證件才可開戶,任何第三方支付軟件實際上也是以銀行系統為基礎而進行轉賬活動的。與此相比,比特幣並不需要進行KYC ,用戶可以任意生成無數個比特幣錢包,用於接收和發送比特幣。以此來看,比特幣的地址實際上是和物理世界中的個人身份無法產生聯繫的,也就是說想要擁有比特幣錢包並不需要綁定你的個人信息,而用戶只要擁有比特幣與錢包地址,就可以進行支付活動。

但是由於比特幣擁有良好的透明性,任何轉賬行為在比特幣網絡上都是公開透明的,並且可以通過交易記錄回溯,查到所有向某地址進行轉賬的其他地址。若要將比特幣出售以換回現金,那麼就會產生與物理世界的聯繫。而警方也通過比特幣的“偽匿名性”,順藤摸瓜,將“博士”抓捕歸案。

而門羅幣則是具有非常高等級匿名性的加密貨幣之一。同樣的,門羅幣也不與物理世界的個人身份進行綁定,並且其採用環簽名技術,能夠將轉賬的收付地址、收付金額進行加密,任何人除了交易雙方,都無法追踪到網絡上的交易活動。

除了門羅幣,還有大零幣、達世幣、Grin 等加密貨幣也擁有較為不錯的匿名性。比如大零幣其採用零知識證明實現匿名性,Grin 採用結合了多重簽名與盲因子的MimbleWimble 協議來保障隱私性。

由於加密貨幣具有的匿名性,其在洗錢、毒品、槍支交易氾濫的暗網備受推崇,而這些黑色產業也為加密貨幣的發展和壯大蒙上了陰影。據相關報導透露,比特幣仍是目前暗網中選擇最多的加密貨幣,其次是門羅幣。以“絲綢之路”為例,其在成立到被搗毀的兩年時間內,產生了950 萬比特幣交易量,佔據了當時比特幣總量的80% 以上。前不久微博用戶數據洩露,近5 億用戶的數據被放在暗網和Telegram 上進行售賣。

透明還是隱私,這是個問題?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與滲透,數字世界已經成為了與物理世界平行的另一個世界,並且人們的活動越來越多的發生在數字世界上,未來人們在數字世界的活動必將佔據人們生活的絕大部分,而支付行為將成為人們在數字世界中隱私保護所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

從當今世界的支付體係來看,銀行牢牢把握該體系的最底層,所有支付行為均建立在銀行體系之上。而人們如今使用的PayPal、Apple Pay 等第三方支付應用,則是通過上層應用的便利性來捕獲用戶,用戶在使用這些第三方支付應用的同時,也將自己的支付隱私拱手讓給了這些巨頭公司。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加持下,這些第三方支付的巨頭公司已經掌握了巨量用戶的金融支付行為數據,能夠詳細刻畫出用戶的金融支付畫像,所以這些機構推出了非常多的金融產品,比如類似信用卡的信用消費產品、投資理財等等。試想一下,當未來人們大部分的活動都在數字世界時,我們是否還有隱私可言?是否這些巨頭公司將利用我們的隱私數據進行挖掘,洞察人性,向我們推薦那些看似“無法拒絕”的產品,而這樣又不斷的循環導致巨頭公司越來越巨大,並且“牢牢掌握我們的人生”?

這些問題已經有非常多的極客思考過,並為了人們的隱私權不斷奮鬥。保護人們的隱私也是催生比特幣的原因之一。就像每個硬幣都有兩面,隱私保護也具有其另一面。

以這次的“ N 號房事件”來看,隱私也催生了人性的陰暗面。而這僅僅是“陰暗世界”的一個小事件,還有更多的殘忍、暴力不為人知的信息充斥在暗網上。據相關數據顯示,暗網信息佔全部網絡信息的90% 以上。就像前文所說,加密貨幣在暗網上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被用作洗錢、毒品、色情等活動的支付媒介,包括比特幣、門羅幣等加密貨幣。加密貨幣是中性的,我們無法阻止不法分子使用加密貨幣從事違法犯罪活動。雖然加密貨幣帶來的是一個脫離監管的“更加自由”的世界,但不法分子在黑色產業中使用加密貨幣,也讓加密貨幣創造者所嚮往的“更自由的世界、更美好的世界”離我們更遠。為此,監管機構也在不斷推出針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政策。

2019 年6 月,FATF 發布新規,對反洗錢和反恐怖主義融資提出了更加嚴格明確的監管要求:虛擬貨幣服務提供商( VASP ),包括加密貨幣交易所,在涉及資金轉移時,必須將有關客戶的信息傳遞給執法部門。新規發布後,部分交易所開始下架具有高度匿名性的加密貨幣,包括門羅幣、大零幣等。

此次的“ N 號房事件”深刻的告訴人們,在違法犯罪活動未曝光在陽光之下時,世界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般美好。人們需要開始重新審視、重新權衡,到底是選擇透明監管,還是選擇隱私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