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在美国 SEC 批准通过首支比特币期货 ETF 的预期中迅速升温,同时也让比特币创出了历史新高。不过热搜榜单中 Fantom 的登顶以及 Olympus、Spell 等全新协议的上榜说明,新公链以及近期突然兴起的 DeFi 2.0 概念正在成为加密货币市场聚光灯捕捉到的新焦点。

去年我们见证了一个风起云涌的DeFi,当时的DeFi采用了流动性挖旷模式,引爆了整个加密领域。但随着流动性挖旷模式的探索,人们逐渐发现了流动性挖旷的弊端。DeFi之所以能成为DeFi,除了以太坊等底层公链基础设施之外,最重要的是有流动性的提供。这是DeFi能够运行的前提,是支撑其生命的血液。这种短期激励模式会导致一些流动性提供者对项目和协议的过度开采,甚至加速项目走向消亡。在这种模式中,流动性提供者和协议长期利益并没有形成一致,这种矛盾的存在导致DeFi处于增长缓慢的状态。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在这种背景下,DeFi2.0概念出来了。

那么DeFi2.0究竟是什么?最近关于DeFi2.0的讨论非常热烈。由于2020年以来DeFi的兴起,也附带催生了大量的空气项目,使得不少投资人损失惨重。所以市场对于DeFi2.0态度的态度各异。随着一年多实践展开,人们看到了流动性挖旷的弊端,短期的激励模型只会鼓励流动性提供者短期的行为。增发代币进入流动性提供者手中,不少情况下,流动性提供者并没有跟协议形成长期的互利合作关系。流动性提供者随时可以撤退,并留给协议一地鸡毛。为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POL( Protocol Owned Liquidity)的概念,也就是协议控制的流动性。甚至还出现了“流动性层”的服务,专注于为DeFi项目提供流动性基础设施层。

POL是指协议拥有流动性(Protocol Owned Liquidity),这是Olympus DAO最先实践的概念。跟之前DeFi流行的流动性挖旷模式不同,Olympus DAO的核心之一在于PCV,也就是协议控制价值,这改变了它跟流动性提供者之间的关系。Olympus将资金流向协议,而不是团队。协议使用这些早期支持者的资金提供流动性。于是,项目意识到他们需要更好的系统来确保可持续的流动性-流动性即服务协议,即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他们的流动性,或者从旨在提供最质优价廉的流动性的协议那里租赁流动性。OlympusDAO 没有通过流动性挖旷为协议吸引流动性,而是利用「协议控制价值」(protocol controlled value)的概念和创新的质押机制,颠覆了传统 DeFi 流动性模型。OHM 价格越高,进入质押合同的 DAI 越多,参与 OHM 质押获得的回报越多,这使得 OHM 的市场价持续远高于 1 DAI。通过超发创造超高的质押 APY,通过持续的博弈让 OHM 价格不断逼近库中的总资产价值。

DeFi 的发展一直沿着 2 个方向展开:一是释放信用潜力,从超额抵押,到收益凭证(如 Compound 的存款凭证 cToken)、LP Token,再到合成资产(如 Synthetix 上的合成资产 sToken),逐步释放信用潜力。二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根据久期管理、风险偏好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通过分级利率或信用借贷来降低抵押率。DeFi 2.0 并没有偏离这两个方向,它必须是具有丰富场景的,具有垂直可组合性。而所有的方向和解决办法,其实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让人和资金更快地流动起来,即通过DAO来激发个体用户为项目做贡献,和通过新的可叠加协议充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如果说DeFi1.0是基于区块链原生金融场景的应用;那么DeFi2.0很有可能就是DeFi金融向链下场景的延伸,会在更深层次上影响我们的现实生活。包括传统保险、稀有商品NFT、信用贷款以及包含股票,债券,甚至房产在内的更多类型资产的上链等等,不少的都需要打通,链上链下数据通道。在某些领域,预言机将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并有望带动链上法庭院、链上合同等相关项目的发展。

总而言之,新的模型、新的协议往往伴随更大的风险。下一代协议将使 DeFi 变得更具资本效率,代币经济模式也将更加完善,继而让所有 DeFi 协议都能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