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小麼雞、Jesse、Crush

主持人: Teddy (Biteye Co-founder), Tracy (Cointelegraph 華語CEO)

嘉賓: Mo Dong (Celer Network CEO),ZhiXiong Pan (Chainfeeds Founder) , Ishanee Nagpurkar (IOSG Ventures) , James Qu (PlatON_Network CTO)

今天是我們Biteye 週年慶的第二週活動,主題是《公鏈的現狀和趨勢》。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了幾位重磅嘉賓,包括許多知名項目的創始人,以及一直關注Layer1 和Layer2 的研究者和著名投資機構的投資人。

1. 以太坊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James Qu:我認為以太坊上的各種東西是非常公開透明,代碼也公開透明,這樣才能夠讓人信任,整個區塊鏈就是為了建設一個可信的技術基礎設施。只有你足夠可信,大家才放心的把資產放上去,各種商務活動才能搬上來,這是我覺得以太坊社區做得好的地方。

公鏈現狀與趨勢:以太坊、Layer2擴容和新公鏈

Ishanee Nagpurkar :以太坊引入了智能合約的概念,它給區塊鏈帶來了實用性。你現在可以在上面做一些比較智能的事情,比如借貸、交換ERC20 代幣、鑄造NFT 等等。

這種早期的功能和流動性啟動了一種網絡效應,是其他區塊鏈都無法與之競爭的。與其他區塊鏈相比,以太坊上的應用也更加成熟。對於項目方來說,在以太坊上更容易進行項目測試,這也是其優勢所在。

2. 以太坊合併完成加二層擴容技術,是否能解決以太坊的性能問題?

Mo Dong:如果我們把整個的系統拿出來,拿任何一個這樣的layer2 或者layer1 的區塊鏈來說,它是不可能承載所有的應用的。但是多鏈擴容的方向,不管是通過多個layer1,還是通過各種各樣的layer2 去擴容生態,這都是必然的發展過程。

但是這個方向來說的話,我們整個區塊鏈本身容量擴充的最終方向一定是通過多鏈來進行的。不管是有各種各樣其它的layer1 也好,還是layer2 和roll up 也好,更多的鍊和roll up 只是其中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能夠去建設一些應用,讓這些應用能夠去利用所有這些鏈上面的資源,而不是只能用一條鏈上的資源。如何能夠建立一個生態,而不是說單純的複制上一個公鏈的玩法到下一個。

如果是這樣去單純的複制的話,擴容的問題實際上是永遠不會被解決的,因為每一條單獨的鏈,它的擴容能力都是有上限的,我們沒有必要去一遍一遍去重複這樣同樣的應用和生態。

而是要通過多鏈交互和跨鏈的能力,去解決多鏈不能夠很好溝通的問題,去建立一些新的應用的範式和類型。

ZhiXiong Pan :我覺得以太坊如果只是把它當做是現行範式的話,那麼它加上再多layer2 當然都是可行的,是有可能解決相對長期的新問題的。目前有很多團隊像Arbitum、StarkNet 這些roll up 的layer 2,其實是可以進一步減少鏈上成本,擴張以太坊的性能。

但是我覺得以太坊不僅僅只有性能問題,它的賬戶體系和編程能力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的。所以Layer2 不應該只關注evm 的兼容,未來他們自己開發的東西會讓以太坊的擴容能力變得更強。這樣會給我們一個思考,其實區塊鍊是不是只能用來做以太坊的這樣一件事情?

以太坊範式會不會更新,比如說存儲,比如說zk 技術加持之後,它會不會有隱私或者是更好的這種擴容效果,我覺得這可能是更值得探討的話題。

James Qu:性能是需求驅動的,所謂欲壑難填,人類對性能的追求我個人認為是永無止境的。比如人類對移動速度的追求,從自力更生,到借助其他動物,再到利用各種能量,從來不會滿足,因為總會在新的維度出現新的需求。

以太坊的性能問題也是相對的,而且是多緯度的。高性能基於時間,能量,空間(存儲)以及噪音(網絡傳輸)等多個維度計算,當前技術之下總有一個平衡點的「巡航速度」,達到綜合成本最佳。

而且只有那些肯付出相當成本的業務才會到以太坊上,和以太坊的可信品牌力互動。然而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是沒辦法滿足的。

3. 拋開高性能的敘事,其他公鍊和以太坊競爭的話,主要依靠的優勢和差異性是哪些?

Mo Dong:對於不同鏈的生態,大家有不一樣的理解。沒有任何一個區塊鏈單鏈的解決方案,是完美無瑕的。目前各個區塊鏈玩的都是在以太坊上已經成功運行過的東西,即所謂的承載以太坊需求溢出的玩法。

我們目前看到的多個layer1 生態,就有點像幹細胞分裂出來了很多其它的、類似的,長得差不多的干細胞。有的干細胞可能活得更好一點,有的干細胞可能活得不太行。

我認為在下一波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更多地看到區塊鍊和區塊鏈之間上面生態的一些分化,看看能不能存在某種契機,使得這樣的分化產生,這是我想到的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可能性。

那麼什麼會催生這些分化?可能並不一定是技術,或者是並不一定是性能有多好,反而可能是一些生態或者是社區上面的建設和形成來催生的,但是也完全有可能是一些技術或者是生態設計上面的不一樣導致的。

James Qu:我認為優勢有三點,第一是核心社區建設者,第二是耐心付出或者自力更生,第三是鮮活的應用場景,生態造血機能,原生態有實用價值的創新,實際業務革新。一個可以不斷調節自我,持續找到新的生長點的生態才是最具活力的。

優勢就是可以不斷成長,而要做到這點,就需要有活水滋潤的那塊沃土。 Vision 是種子的殼,基礎理論和生態邏輯是其DNA,嚼碎消化基礎理論並演變為生態的演示能力,進一步實用化的工程能力的建設者是種子的培養基。

然後就是宣傳造勢,製造機遇,也就是那塊沃土,做到生態有用戶,用戶有反饋,反饋有結果。這裡反饋可以是時間,腦力,物力等各方面反饋,相當於沃土輸出給種子的養分。

相比以太坊,其他公鍊或多或少都有不足。但是做不了宇宙級生態,行星級生態,可以做原始森林生態,甚至小到一個魚缸,一個生態植物玻璃球。把治理和繁殖理順,能不斷發展就好。

4. 如何看待最近出現的新公鏈(Sui,Aptos 等)?他們和之前的公鏈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受到資本的熱捧?

公鏈現狀與趨勢:以太坊、Layer2擴容和新公鏈

ZhiXiong Pan :在過去的四五年裡,我們經常能看到各種所謂的以太坊的殺手層出不窮。從跨鏈,性能,共識,或者是更強的虛擬機等各個方面,進行各種各樣的擴展,說各種各樣的故事,這是一直是資本最熱衷的一個話題。

公鏈的確是一個上限極高的方向,而且現在行業發展還是相對比較早期的階段。以太坊的確有很多不成熟的設計,先看為什麼有move 吧!

它就可以解決資源模型的這些問題,然後用來設計資源模型會更好,更適合,因為大家知道區塊鏈更多是用來解決資產的問題,所以它抽像出資產這個問題,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以太坊現在同樣還會遇到。

所以以太坊自己也也意識到問題了,也在通過各種各樣的提案不斷迭代的,因為它的確是有很多不成熟的設計。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未來公鏈依舊會是資本的話題,因為它上限極高,就是一個永續的話題。

然後其實我們如果從過去的4~5 年來看,以太坊的大的位置還是沒有被撼動,因為生態構建它的確是需要時間的,而且之前幾波的公鏈我們能看到它也沒有完全停止更新,比如是像Cosmos、波卡那個級別的,再早一批的可能的確是有一些已經不怎麼更新了。

公鏈現狀與趨勢:以太坊、Layer2擴容和新公鏈

但比如說17 年的Cardano(ADA),他們也還在持續地更新,所以他們之後是不是還有機會,我覺得還是需要些時日才能知道結果的。不過從好的方向來看,因為每個供應鏈本質上還是一個公共物品,它是開源的方向,所以很有可能會去拓寬整個web3 的邊界。

無論是對區塊鏈的架構,還是架構的執行效率來說,我都覺得能給行業帶來新的範式和新的想法。

Mo Dong: Aptos 是把Facebook 原來的那套東西鏟起來,然後移出去,最後做了個新公鏈,這是本質上的區別。

公鏈現狀與趨勢:以太坊、Layer2擴容和新公鏈

你現在在隨便抓個人來做新公鏈,實際上來說,是不一定有資本價值在的。為什麼會有資本價值?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Facebook 的那套東西和那波人,實際上本身就是非常優秀的。

雖然現在還不能上線,但是它的敘事、資源以及想像力,就是VC 喜歡的方向和類型,所以就會有非常高的估值。

5. 未來公鏈發展的新趨勢有哪些?

ZhiXiong Pan :我不是開發公鏈的專家,所以對底層的了解其實沒有那麼透徹。但是據我觀察,在這個行業發展之前,很多公鏈其實都在往集成度更高的方向發展,比如以太坊就包含了共識和計算,這兩層你可以剝離開來看。但是其它鏈都是某個方面做得好一點,比如跨鏈模塊、共識以及計算。

但是以太坊也慢慢意識到它本質是包含了很多層級的,對每個層級或許在未來都是可以獨立發展的。比如說共識層單獨更新,從PoW 轉換成PoS,這是即將要進行升級的核心所在,那麼我就只改共識層。

計算層方面,未來我可以更新以太坊的虛擬機,我把OP 的一些東西稍加更新,增加一些新的操作,就可能會拓寬以太坊功能上的邊界,而這些都是單獨在計算層上做的事情。

未來以太坊甚至還可能會獨立出數據層這個東西,這一層專門用來確保數據的可用性。用在Layer2 之類的一些Roll Up 的場景裡面,單獨做這一層的數據可用性,這層是有可能讓以太坊的現階段的擴容性能更加一步。

整體來說的話,理解到了每個層級它是可以結構開來獨立發展的。

所以我覺得這裡面我認為比較有意思的一個趨勢就是模塊化區塊鏈,把區塊鏈的結構拆散,或者說區塊鏈的結構並不往集成度增加的方向發展,而是往集成度減少的方向發展。

James Qu:新趨勢很多,比如DID 合規協議的誕生,拓展傳統商務應用,擊碎聯盟鏈壁壘,抗量子密碼學應用,公鏈區塊鏈開發框架體系,Secure Smart Contract 開發框架,輕量級短週期公鏈,子公鍊等等。

6. 未來公鍊是否能真的支撐所有的互聯網應用?還是有些應用只適合在中心化服務器上面跑?

James Qu:個人認為不會。 Web3 帶來的新的合作和商務模式不會重複互聯網應用。大致會分為永遠停留在中心化服務的互聯網應用,向Web3 進化的互聯網應用,以及Web3 原生的新的應用。

Ishanee Nagpurkar:我認為在未來的某個階段,區塊鏈將被大多數互聯網用戶所接納。在那個階段,Web3 應用程序可能會依賴於中心化和非中心化技術棧的某種組合。但有些東西可以做成中心化的,比如金融結算、數據等將繼續採用去中心化的系統,以提高應用程序的效率和性能。

7. 從VC 角度來說,如何去評估一個公鏈?從哪些角度去看?

Ishanee Nagpurkar:在考慮對L1 和L2 的投資時,我們通常尋找產品層面的創新,開發者或用戶真正想要的,但是目前市場上的解決方案所缺少的特殊功能是什麼,這是我們經常思考的問題。

區塊鏈的安全性也是要考慮到的方面,安全是極其重要的,另外還需要考慮團隊和創始人,以及他們在區塊鏈上發展開發者和用戶生態系統的能力。

//

END

*免責聲明:本文分享內容僅作學習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