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Web3 的Z 世代,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Z 世代,也稱“互聯網世代”、“數媒土著”,1998 年之後出生他們一出生就與網絡信息時代無縫對接,生活在數字信息技術的影響之下。他們敢拼、敢想、敢於實踐,與自由冒險的Web3 精神有著天然的耦合, Z 世代成為Web3 中第一批原住民,給行業帶來了無限期待。

時代的洪流滾滾向前,正如張愛玲曾說過“出名要趁早”,Web3 領域中佼佼者者層出不窮,其中不乏Z 世代的身影。據青山資本調查顯示,Z 世代正在崛起,網站中大部分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都出於Z 世代。

熱潮背後,進軍 Web3 的 Z 世代

後浪來襲,Web3 中的額Z 世代往往以“朝氣蓬勃”又“意氣風發”的形像出現。畢業名校、Web3 創業、就職明星項目......這是大眾眼中對他們的固有印象,而這些又往往與“家境優渥”、“前人鋪路”等現實因素密不可分,這無疑使得他們的“Web3 奮鬥者”標籤有些冠冕堂皇。

實際上,我們可以發現如今大部分Z 世代尚處於高校之中,跳出刻板印象,他們的背景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他們就是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普通人”,而進軍Web3 的探索經歷使他們不再“普通”。

激流勇進的Z 世代群體如何入門Web3?而處於加密寒冬之中的他們又面臨著哪些的機遇與挑戰? TinTinLand 與來自浙江大學、中南財經大學、深圳大學的幾位Z 世代Web3er 詳細聊了聊,從他們的故事和經驗之中,或許能折射出行業發展的另一面。

入場,不安現狀的一種選擇

Web3 概念在2014 年由以太坊聯合創始人、波卡創始人Gavin Wood 提出的。此後隨著區塊鏈技術發展達到了質的飛躍,2021 年生態爆發,Web3 從互聯網概念逐漸走向價值驗證。與國外相比,Web3 概念的傳入與興起都相對較晚,與之相應為Web3er 提供的資源也相對較少。目前Z 世代目前大部分成員尚在國內高校學習,而從校園進入Web3 本身就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過程。

來自浙江大學G 同學提到他加入Web3 的歷程是“比較幸運”的。他加入了浙江大學區塊鏈協會,協會中設有技術和商業部門,並且對入會成員有相對完整的培養和發展計劃。鏈協定期舉辦Workshop 活動,與校內外的工會、校友達成合作關係,聯合舉辦相關活動。而浙江大學對他們也相對重視,在2018 年V 神還到訪浙江大學的時候,該協會成員也參加了當時的活動。 G 同學利用鏈協中的學習資料,入門了Web3 技術,並且進行了一些Web3 開發工作,參加了黑客松之類的區塊鏈活動。

熱潮背後,進軍 Web3 的 Z 世代

此外,入場Web3 並不會受到專業限制,只要有想法、有行動力,任何專業都能在Web3 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來自中南財經大學鏈協的三位同學分別來自金融工程、信息安全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談及他們的加入過程,他們不約而同表示處於對“新事物感興趣,想加入了解一下”。目前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Web3 項目的實習經歷,但基本上都是“淺嚐輒止”。目前,鏈協還設有一個Web3 的科研課題和Meetup 線下交流活動。

而來自深圳大學P 同學則是以“資深” Web3er 身份加入學校鏈協。 P 同學早在18 年就接觸到區塊鏈領域,當時面臨中考壓力,希望能找到一個“發洩口”,偶然間發現了區塊鏈領域,開始通過探索Web3 新事物來緩解壓力。他從一些社媒資訊中開啟了對以太坊生態的探索,從中學習一些技術文章。此後結識了一位Web3 “引路人”,在他的支持下開始自己運營自己的DAO,目前還在進行DeFi 項目的研究工作,不斷充實提高自己。

迷茫,探索未知領域的常態

與傳統互聯網現實反推概念不同, Web3 是典型的概念前置。當下,Web3 作為科技前沿的代名詞,與之相關技術、產品日新月異。而要想了解學習關於Web3 相關內容的Z 世代是個不小的挑戰。

“有些事情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理解,有些事情理解了又為時已晚,大多數時候我們只能在不清楚自己的心的情況下做出決定,所以才會感到迷茫與困惑。”村上春樹在《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中的話似乎也適用於探索Web3 的Z 世代。

熱潮背後,進軍 Web3 的 Z 世代

理論到實踐的過渡並不簡單

浙大的G 同學提到,目前他主要的學習方式是協會內部成員互相交流,比如大家一起蒐集資料,一起同步最新資訊,如果有成員參加過黑客松之類的比賽也會分享經驗。 G 同學在去年第一次參加了Web3 領域的黑客松大賽,賽前他請教了有參賽經驗前任會長,並和協會內部成員一起組隊開發,最後在黑客鬆比賽中獲得了最佳大學生的獎項。這是他的第一次Web3 實踐,他告訴我們,“真的挺坎坷的”,從0 到1 搭建產品不僅需要技術,還涉及產品開發的方方面面,而這些是對於我們一直在校園中的開發者來說有些困難。但其實開發產品要求並不是特別嚴格,大家可以勇敢邁出實踐的第一步。

Web3 學習的過程並不輕鬆

而來自中南財經大學鏈協的H 同學則對Web3 學習途徑有所困擾。由於他並非計算機技術專業出身,因此並沒有相關的代碼開發基礎。為了能夠進一步深入Web3,他會利用課餘時間在谷歌、B 站上面搜索一些教程。但是礙於目前還有學業壓力,很多情況下沒有辦法攝入太多新知識。此外,Web3 技術涉及面十分駁雜,目前校園環境中缺乏專業的Web3 開發者的指導,自己學習總會有一種“摸不到頭腦”的感覺。

同樣地,來自深大的P 同學提到雖然目前看技術文檔比較多,但更多是為了研究目的,而並非開發目的。他現在雖然有想要學習Solidity 的意願,但一直沒有付諸行動。拋開客觀條件因素,從主觀上他考慮到, “如果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就需要重新進行認知體系的重構,而這個領域對我來說有點繁雜了。”

前行,Z 世代擔負時代變革

有迷茫,有徘徊,但是進軍Web3 的Z 世代並未止步於此。甚至儘管近期的加密領域相對低迷,行業從過去兩年的繁榮中迅速入冬。這些都沒有澆滅這群年輕人對Web3 的熱情,從一定程度上來說,Web3 已經成為了他們探索進取的堅定方向。

持續學習,持續前進

“熊市不著急,主要是想學習和沈淀。”來自浙大的G 同學告訴我們他目前在Web3 領域發展的重點是開發學習。目前他主要在和幾個小伙伴一起做一些項目產品的開發,也希望有機會能夠參加一些黑客鬆比賽,不斷在歷練中成長。 “能開發出什麼東西來的感覺真的很好”。此外,他提到有一個智能合約的寓教於樂的一個編程網站叫“加密殭屍” 。你可以跟著他的指導一步一步的嘗試寫一寫。

熱潮背後,進軍 Web3 的 Z 世代

擠出時間,勇於實踐

儘管校園之中學習時間有限,中南財經H 同學還是會選擇擠出時間學習。他一般會利用寒暑假的大段時間系統學習一些課程,比如曾經參加過Moonbeam 開發課程,希望能夠對跨鏈開發有更多的了解。而在校期間則會上一些有關金融科技的課程,希望能盡快地對Web3 底層的算法、技術有一些掌握,以方便我後續的開發實踐,或者最好能夠參與到Web3 項目的實踐之中。

趁著年輕,多去歷練

深大P 同學則提到他經常會“壓榨”自己。他希望趁著現在還年輕,去創造、去獲得更多的項目經歷,從而獲得更多的資源。此外,他認為在歷練的過程中,同“優秀的人共事”也是快速成長的一個方式,而在這期間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獨立的認知體系和高效的協作方式。最後,他覺得養成在篩選Web3 信息的能力也十分關鍵,大家可以關註一些Web3 資訊媒體,養成每天了解前沿資訊的習慣。

後生可畏,他們的故事還在繼續

Web3 世界裡,首次出現的少年名人應當是Vitalik Buterin (V神) 。 2014 年,他與Gavin Wood 共同推出以太坊之時才20 歲。如今,以太坊已成為整個區塊鏈世界的底層平台之一。

當下,大部分都Z 世代是20 出頭的年輕人。誠然,他們或許沒有豐富的Web3 開發經驗、沒有多次Web3 項目實踐閱歷,但他們從懵懂好奇到堅定鑽研,在探索新領域的過程中以獨到的見解與敢於開拓的精神不斷前行, “未來屬於年輕人”,Web3 的未來也將由不斷成長的年輕一代來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