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週舟,Foresight News
比特幣突破10 萬美元,而這或許只是起點。
2024 年12 月5 日10 點,比特幣正式突破10 萬美元。
一年來,BTC 上漲了2 倍多;三年來,BTC 上漲了近6 倍;五年來,BTC 上漲了近20 倍;十年來,BTC 上漲了500 倍,十五年來,即按照比特幣披薩日那天算起,BTC 上漲了4000 萬倍......十六年,比特幣一直在新的起點。
這十六年來,比特幣曾被各國政府打擊然後又一步步的被各國政府接受甚至公開支持,一次次被民眾質疑然後又被更多的民眾持有,2024 年僅加密貨幣交易所Binance 的用戶便突破2.1 億人。每次人們都認為比特幣到達了高點,快要走到了終點,但每次都被證明只是新的起點。
而比特幣本身的敘事和意義,也不斷進化中,人們對比特幣的看法也一直在改變。
十五年前,它只是密碼學家們的小實驗,一位美國佛羅裡達州的程式設計師用1萬個比特幣買了兩個比薩;十年前,它只是一個為賭博、毒品、洗錢等非法交易提供溫床的支付方式,它的大部分使用場景都是非法交易;五年前,它和加密貨幣產業一起,逐漸成長為一個全新的金融體系,用遠不夠精準詞語描述,在這個體系裡有「加密納斯達克」(以太坊)、有「加密銀行」(Tethe r、Ethena)、有「加密證券公司」(幣安)、有帳戶系統(Metamask)......每個產品都有幾千萬用戶甚至數億用戶,傳統金融業的基礎設施和產品它幾乎都有,而且更有效率、更精簡、更透明、更去中心化和全球化;三年前,加密貨幣產業不再只限於金融場景,而是擴展到Web3應用場景,於是下一代金融體系+ 下一代網路體系,成為了它的新使命。
如今,更多人相信比特幣就是黃金。比特幣的市值已經達到2 兆美元,已經超越了白銀的市值,是黃金市值的十分之一。比特幣被美國、日本等多個主權國家承認並支持。而這過程,比特幣只花了十六年。更令人驚異的是,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也衍生出一整套新的金融生態和網路生態,這兩大生態上的幾千家甚至上萬家加密機構反過來繼續推動比特幣的普及,讓比特幣成為全球貨幣真正有望成為可能。
而當比特幣達到10 萬美元的高點時,所有人都提出了一個共同的問題:比特幣快到終點了嗎?比特幣離終點還有多遠?比特幣還會有新的敘事嗎?
50 億網路人口,尚未接觸到比特幣
10 萬美元,仍是比特幣的起點,而這次比特幣將迎來新的「買入者」。
今年最大的新購買者無疑是全球最大的基金貝萊德以及貝萊德等基金背後的主要買家——美國的企業與機構。
2024 年1 月,美國通過了BTC ETF,這意味著美國的上市企業、退休金、貝萊德基金、史丹佛等高校基金等機構可以透過貝萊德等基金發行的ETF 公開購買和持有比特幣。美國比特幣ETF 的通過,掀起了美國的大型機構買入比特幣的浪潮,全球大型公司跑步入場購買比特幣,10 個月的時間BTC ETF 流入1000 億美元,幾乎每個月都有百億美元透過美國的基金公司買入比特幣。
比特幣也從4 萬多美元飆升至10 萬美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BTC ETF 的通過,讓美國的機構也能透過ETF 這種合法管道買入比特幣。而美國BTC ETF 的通過以及後續10 個月的數據表現,已成為ETF 史上的奇蹟。
而比特幣如果從10 萬美元到20 萬美元,將會有哪些新的買家湧入?
首先,從機構角度講,目前購買的比特幣的機構仍然是以美國為主,美國比特幣現貨ETF 仍在以每個月百億美金的規模迅速的吸引資金流入,沒有停止的跡象,美國及全球的公司與機構仍將透過比特幣現貨ETF 購買比特幣。
從全球來看,日本、歐洲、中國等主要經濟體仍沒有完全開放機構的限制購買,一旦各大經濟體放開限制,將是另一個飛躍。而根據著名的「時光機理論」,創新資產和創新機制,往往會從美國傳到已開發國家,最後傳導至開發中國家。無論是資產與金融領域的:黃金、納斯達克上市機制、SPAC 上市機制,或是泛科技領域的網路、晶片、手機、新能源車都常遵循時光機理論。
其次,從一般民眾角度講,比特幣的普及率還遠遠不夠。根據矽谷知名投資機構a16z 透過多種方法估計,當前全球每月活躍加密貨幣用戶約3,000 萬到6,000 萬。即使將此範圍擴大至持有加密貨幣的用戶,根據2024 年4 月Crypto.com 的分析,全球加密貨幣用戶為6.1 億人。而全世界人口有82 億,其中54 億人使用互聯網,這其中有約50 億互聯網人口沒有體驗過加密貨幣產品。
加密貨幣產業希望做到的是形成一套全球的新的金融系統和網路系統,讓每一個人可以用網路產品一樣使用加密貨幣的產品。 2024 年有54 億人使用互聯網,但加密貨幣用戶只有6.1 億人,這其中存在巨大的增量市場。而加密貨幣產業正在改變這樣的情況,它正在改變金融體系與網路系統。
而當加密貨幣產業像現在的網路產業一樣普及時,比特幣將觸及現在的十倍人口。
最後,還有一個更關鍵的購買者:主權國家。
薩爾瓦多之後,比特幣有望成為越來越多主權國家的儲備資產。特別是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中、美、日、歐、阿聯酋等主要經濟體有望加快將比特幣作為國家儲備資產,而這將讓比特幣再次迎來飛躍。
大國親自下場購買比特幣,並不是空穴來風。 11 月22 日,根據路透社報道,川普的「加密貨幣諮詢委員會」預計將設立承諾的比特幣儲備。
川普曾多次公開支持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產業。在競選期間,川普承諾了多項支持加密貨幣的措施,如將比特幣納入國家儲備、把美國打造為世界加密貨幣之都、放寬監管等等。川普的提議得到了一些政治和行業專家的支持,例如,美國參議員Cynthia Lummis 已經提出了一項建立比特幣戰略儲備的法案,目標是在五年內收購100 萬枚BTC 並持有至少20年,以此來對沖美國國家債務。
而當美國將比特幣作為儲備,全球大部分國家也可望將相應的比例配置比特幣資產,就像黃金一樣。
總而言之,無論是50 億網路人口,或是每個月持續流入100 億美金的主要由機構買入的比特幣現貨ETF,或是主權國家基金,都將是比特幣的潛在購買者,也是比特幣從10萬美元上漲至20 萬美元的關鍵「購買者」。
10 萬美元,剛開始
10 萬美元,只是比特幣的起點。如果比特幣想要從10 萬美元上漲至20 萬美元,不僅需要新的購買者,也需要新的一批信仰者和建設者,拓寬比特幣的接觸網路。
而加密貨幣從業者,可能是這個世界最具探索精神的群體之一。
他們不僅需要了解ZK 等各種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還要了解AI、VR、元宇宙等各種科技產業的技術新趨勢;他們不僅需要深入了解美國的政治和大選、聯準會的降息時間與幅度、香港與新加坡的加密貨幣政策,也要時時刻刻關注戰爭、經濟危機、股市異動等各類宏觀時間;他們需要了解比特幣、以太坊、Solana、Sui 與Base 等公鏈的不同,還要能對Web3 社交、Web3遊戲、DeFi、NFT 等概念和賽道如數家珍。
從ICO ,到DeFi,到NFT,再到如今的Mass Adoption,加密貨幣從業者不斷在拓寬區塊鏈網路的邊界,從而能讓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資產可以在全球真正的流通並產生價值。
有很多人問,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多人會加入加密貨幣產業?
我常回答,當阿根廷的國家貨幣的價值每年都縮水50 % 以上時,幣安和Tether等公司為阿根廷人提供了穩定幣,保護了他們的財產不會大幅縮水,這是比特幣存在的意義;當人們想為跨國的家人和朋友轉賬,但是傳統的經濟與政治制度為此設置了層層阻礙,不僅需要高額的手續費還需要超長的等待時間,這是比特幣存在的意義;當作為一個新創公司的創業者,在既有體系下很難低成本的直接和幾個甚至十幾個不同貨幣不同體系的國家員工進行合作,這就是比特幣、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存在的意義。
比特幣創造了價值,並且還在不斷的探索創造新的價值的可能,從構建新的金融體係到構建新的互聯網體系,這條路仍只完成了一小部分,新的建設者們仍任重道遠。
寫在最後
民國時期,大學教授領到薪水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米舖買米,因為遲一個小時價格就又漲了。
這樣的事情,時時刻刻、世世代代都在發生,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在發生。有的國家症狀輕微一些,例如中國、日本、美國,有的國家症狀重一些,例如阿根廷,有的國家隨時可能病症加重,例如俄羅斯、烏克蘭。
每個人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國家的存在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網路的出現,讓大部分國家再也不能隨意封鎖消息,對抗了國家作惡的那一面;比特幣的出現,讓大部分國家再也不能隨意增發貨幣,對抗了國家作惡的那一面。
而國家也阻止不了比特幣,因為比特幣只是一種技術、一個工具。正如俄羅斯總統普金12 月4 日在Russia Calling 論壇上說到的:「誰能禁止比特幣?沒有人能。誰能禁止使用其他電子支付方式?也沒有人能。因為這些都是新技術。
這就是為什麼比特幣能達到10 萬U 一枚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說10 萬美元,還是只是比特幣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