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ews編按:今天是2024年5月22日,是加密世界的第十四個“比特幣披薩​​節”,本文首發於2019年,對比特幣比薩節的來歷及背後意義進行一些解讀。

一萬枚BTC只值25美元?不得不說的比特幣披薩​​往事

這真是一件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2010年5月18日,程式設計師Laszlo發文表示希望用一萬枚比特幣換取2份大披薩,3天后,密碼學愛好者jercos花了25美元購買了兩份披薩寄給了Laszlo,獲得了一萬枚比特幣。

一萬枚BTC只值25美元?不得不說的比特幣披薩​​往事

在時間倒退至當時的大環境下,也許這個故事並不悲傷:

1.當時距離比特幣第一個創世區塊誕生僅一年多時間,比特幣只是密碼學愛好者互相打賞的工具,並不具備錨定法幣的價格,可能都沒人想過用它來換錢。天才程式設計師Laszlo破天荒地用換披薩的方式給了比特幣一個定價,無意間推進了虛擬數字貨幣法幣化的進程,他也成了第一個透過比特幣購買商品的人,被載入了青史。

2.當時比特幣挖礦算力競爭很小,Laszlo用GPU取代CPU挖礦,每小時便可以獲得1-2個區塊獎勵,當時一個區塊獎勵50枚比特幣。光是5月17日一天,他就獲得了1400個比特幣獎勵。以當時成本低廉的比特幣挖礦收益來估算,這哥們可能擁有很多很多比特幣,換點披薩吃或許沒什麼。

3.當時能夠接觸到虛擬數位貨幣,且還能用挖礦的方式獲取收益,如果這10年來能夠一直持續參與虛擬數位貨幣挖礦,再來一點投資,即使錯過了比特幣,之後萊特幣、瑞波幣、以太坊等等,只要任意抓住一個,大概率是能獲得世俗眼中的財富自由的。

不過,悲傷的故事還是發生了:

1.Laszlo在頭一次買披薩嚐到甜頭後,之後又花了4萬枚比特幣吃披薩,在比特幣價值漲到1美元的時候,他賣出了所有比特幣換了一台新電腦。

2.Laszlo如今仍是佛羅裡達州線上零售公司GoRuck的程式設計師,這和他9年前購買比特幣時的職業沒什麼兩樣。

3.接收了一萬枚比特幣的jercos並沒有等到2017年12月份比特幣最高2萬美元的時刻,這10000枚比特幣在超出10倍收益後也被他出售了。

想必近一年進場的朋友都曾扼腕嘆息,要是能早幾年進入數位貨幣領域就好了,沒準已經妥妥的財富自由了。然而看到這個比特幣換披薩的故事,你應該會明白一個道理,很多事情都錯過了,便是錯過了,做這種「早知道」的假設無任何意義。

一萬枚BTC只值25美元?不得不說的比特幣披薩​​往事

類似的故事範本,並非虛擬數位貨幣領域獨有。

你一定聽過,來自北京的小王,當年以30萬不到的價格賣掉北京的小四合院,出國打拼辛辛苦苦賺了600萬,如今回家了,老王發現當年賣掉的四合院已經暴漲到了8000萬元,當場吐血住進了醫院。

又或者,當年手持騰訊20%股份的李嘉誠兒子李澤楷,在2001年的時候以126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南非的MIH集團,錯失了4000多億。

等等…

在任何存在價值波動的加值商品投資中,包括:黃金、珠寶、藝術品、古董、股票、不動產等,這樣事後悔不當初的事不勝枚舉,所謂買定離手,錯愛不究,一旦投資品流入市場就應該遵循一定的市場交換規則。

比爾蓋茲曾經說過一句話,真正的財富=觀念+時間。可以看出,任何財富的獲取都需要經歷時間的考驗,而這段期間紙上的盈虧,都是你觀念和認知的最大考驗。

透過比特幣披薩​​事件,我們至少應該收穫以下啟示:

一、理性投資有侷限,認知升級乃硬道理

看似一群人在嘲笑一個傻子,其實大家都很普通。

很多人說要是當年那1萬個比特幣沒買披薩的話,在2017年高點賣出的話,至少價值1.6億美元。所以,大家談笑之間都會不自覺揣摩Laszlo的心裡陰影面積,都覺得他是個傻子,就這樣離億萬富翁失之交臂。

然而,Laszlo的人生如果讓大部分人都經歷一次的話,恐怕99%以上的人都會和他有同樣的選擇。就跟我們羨慕早年300-500美元進場投資比特幣的朋友,以為他們都已經財富自由了。事實上,即使在數位貨幣發展早期進場的朋友,真正實現財富自由的人也屈指可數。大部分人要嘛投資買了不少比特幣,私鑰卻遺失了;要嘛以很低價格買了比特幣,再價格翻10-100倍區間就賣掉了;要嘛在踏空比特幣之後,心底蒙上了錯過的陰影,開始粉轉黑,徹底告別了數位貨幣投資領域;

不管怎麼說,投資數位貨幣真正賺錢的人,靠的都不是理性的投資邏輯,恰恰是當初的無腦信念和不被人理解的瘋狂成就了他們。如果說他們是人生贏家的話,也完全是贏在超前的認知能力和對抗金融市場波動的心理素養。

李笑來曾經笑談稱自己數字貨幣帳號,睡一覺多了2個億,再睡一覺醒來可能少了1個億,在此種漲跌幅幹擾下依然能以幣本位進行投資的人,其認知的高度,是我等難以企及的。

去年2月25日,Laszlo又透過閃電網路花了0.00649BTC,再次購買了2 塊披薩。對於錯失幾億的悲傷故事,Laszlo表示並不後悔,而且換來的披薩很好吃。

一萬枚BTC只值25美元?不得不說的比特幣披薩​​往事

這雲淡風輕的心態倒是蠻值得我們頂禮膜拜的。

二、高倍率投資機會還有,低本金逆襲可能沒了

歷史不會重演,但卻會驚人相似。

很多人喜歡用披薩事件說事,並勸誡身邊的人要拿穩一個幣,避免再釀成披薩事件一樣的時代悲劇。事實上,這樣的擔憂有些多餘。比特幣上漲千萬倍是千載難逢的時代機遇,此後的瑞波幣也是一度上漲了數千萬倍、最近幾年,以太坊、萊特幣、BNB等主流幣種也都有逆天投資回報率。

就以幣安平台幣BNB為例,17年7月上線便遭遇破發,最低跌到0.6元,現在也已經漲到230元了。儘管沒比特幣漲幅那樣的瘋狂,但卻是個離我們都大家都很近,能夠獲得財富增值的又一次難得的機會,然而又有多少人抓住了?我們在論壇裡又會看到很多人踏空之後的悲憤、抱怨、吐槽等noise。像極了多年前很多人當年踏空比特幣時的樣子,來,讓我們對一下口型:“那個人的樣子好怪,他好像一條狗哎”

那麼,未來會不會再有比特幣這樣的投資機會出現?

大概率是沒有了。因為對大部分人而言,缺的其實並非高倍率回報,而是低本金的屌絲逆襲機會。和投資房產、二級市場股票、一級市場天使投資等不同的是,早期比特幣的投資本金是微乎其微的。而房產、股票這些看似也會有較大倍率的回報,但所要付出的本金卻是大多數人承擔不起的。打個比方,20年前北京的一間房子2000元均價,用現在的眼光來看低到不能再低了,不過在當時,月薪只有不到一千塊,能買起房的又有幾個?

現在大家對比特幣普遍有認知了,想來投資比特幣,但超50000元的價格會讓一大部分人望而卻步,哪怕你告訴他比特幣未來能漲到100萬一枚,甚至1000萬,也很少會有人賣房子、賣車拿比特幣賭明天的(即使有也不建議)。

受比特幣披薩​​事件的影響,許多人現在投資數位貨幣會選擇一些山寨幣種,試圖以低成本投入靠山寨幣動輒百倍、千倍的增長來實現財富自由。可悲的是,這樣的項目少了比特幣最基礎的特質:總供應量稀少且不可取代(共識),而且在流通中可持續增值。

現在很多百倍幣非開源、程式碼可任意改動,甚至完全是人為用資金盤模式炒作出來的幣,幕後有莊稼操盤,大部份人還是會被割韭菜,且割完一波,換個馬甲又以同樣的模式再割,永遠不給你解套的機會。

這正是眼下投資數位貨幣一個很殘酷的矛盾:有價值標的投資本金太高,非價值標的投資欺騙性太強。

三、「佛系持幣」或許不再是最佳選擇

現在主流媒體還在大肆宣揚儲存數位貨幣的超高回報,以至於給大部分人造成一個錯誤認知,數位貨幣投資一定要佛系持幣,買進賣出的交易行為只會增加踏空和套牢風險。

一萬枚BTC只值25美元?不得不說的比特幣披薩​​往事

儘管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佛系持幣的收益或許是最高的,但比特幣誕生之初的願景就是用來流通的,作為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支付場景應大於其他。 Laszlo透過比特幣披薩​​買賣事件賦予了比特幣更強的流通屬性,這在比特幣發展史上絕對是有突出貢獻的。

當然,礙於比特幣的區塊容量和延遲確認特性,用比特幣來充分流通尚面臨重重困難。但後續側鏈、閃電網路的出現正是在做這樣的努力。比特幣現實的價格波動性是因為資訊不對稱,有籌碼的早期投資者以當前價格向新進場的投資者手中釋放籌碼,這會持續3-5年甚至更長的過程。

在此期間,早進場的用戶還有機會獲得高溢價,等到籌碼分散到一定程度,儲存意義上的比特幣和流通意義上的比特幣也許會分道揚鑣,比特幣真成了數位黃金,而其他諸如穩定幣等幣種才是流通最大的籌碼。屆時比特幣披薩​​事件可能就變成一個傳說般的存在了。那個時候,或許真是會有錯過一個時代的沮喪感。

應該講,未來3-5年是最佳的上車時機,但並非簡單的理解為花5000元投資0.1個比特幣,這樣的話即使在增長20倍,又如何?而若在投資基礎上加上對區塊鏈產業的技術學習與認知提升,在區塊鏈融入傳統應用場景的縫隙處找機會,在產業認知提升的軟實力加持下找安全感,這比純粹的炒幣有意義太多。

對於妄想在數位貨幣市場獲得翻身機會的少年,現在佛系持幣也許真得不適合了。適當學習一點金融知識,抓住數位貨幣上漲下跌的規律,在熊市期間做合理定投(低成本、低風險),在熊轉牛期間合作做波段(搞複利,擴大本金),在牛市巔峰期套現離場才是正確的玩轉數位貨幣市場邏輯。

敢買是一種認知突破,會賣才是掌握時代機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