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黑洞照片标版权“的视觉中国烧起的这把火,终于点燃“图片版权”界的整个草原。

人民网在4月14日首次针对”图片版权事件“发声: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更好整合媒体图片资源,保护创作者合法权益,倡议主流媒体在净化版权市场一事上主动担当。

o1WZ-hvscktf7946513.jpg

可以看出,人民网在发声中,主要倡议共建图片版权合作联盟,探索版权交易新机制。

而早在很久之前,”版权保护“就是区块链的主战场之一。

/1/

为什么现如今侵权现象如此严重?维护版权又是那么艰难?

因为传统的版权保护方法是:在国家版权局登记。但是一般的版权登记普通流程需要数个月,即使做了加急处理,也是也30个工作日左右,并且还需要一定的版权登记费(文字和口述作品1万字以上的登记费用为300元;摄影作品和美术作品的登记费用同样为300元)。

微信截图_20190415185121.png

而如果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版权登记、确权维权”这个问题时,就显得简单很。

- 区块链世界中的“版权登记”

在区块链世界中,创作者将自己的原创作品及相关数据信息上传至区块链后,会被盖上一个时间戳,最后经过算法生成用户独有的“DNA”。而其中这个可信时间戳能证明“作品信息”在某个时间点是已经存在的、完整可验证的,并且具有法律效应。

- 区块链世界中的“司法确权”

在区块链世界中,在所有涉及到所有版权使用和交易的环节中,区块链都可以从头到尾全部记录下来使用和交易痕迹,并且可以看到并追溯它们的全过程,直至最源头的版权“所有者”。整个过程也因为时间戳的存在而不可逆且不可篡改。

微信截图_20190415185214.png

基于技术本身,区块链的强大和可靠已显而易见,但有人会质疑:区块链技术的”登记确权“,是有法律认可的吗?

对此区块链从2个方面给予明确的回答:

  1. 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认同了区块链存证的法律效力:“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

    区块链存证已成为北京、杭州、广州三家互联网法院普遍的取证方式之一。

  2. 2018年6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在一起著作权纠纷案中,支持支持了原告采用保全网区块链技术存证作为存证方式并认定了对应的侵权事实,也对采用区块链技术存证的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给予确认。这是国内首例区块链存证案。




/2/

我们都知道,”不以赋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都是耍流氓。而目前国内已有多个项目,初步试探”区块链保护版权”的落地实施应用。

基于区块链技术研发设计的非对称科技BaaS平台,也专门设计针对”数字版权保护“的解决方案:基于密码学的链上存证,实现数据隐私保护与机构监管双重保障,实现版权管理。让任何内容都拥有唯一的DNA,一点上传,多点分发,可信交易合约,利益保障。原创者只需提交资料完成身份核实后提交作品,即可通过联盟链上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作品确权,审核通过后生成唯一哈希摘要。整个过程基于密码学的链上存证,实现数据隐私保护与机构监管双重保障。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性,非对称科技的“数字版权产品”具有三大优势:

  1. 数据不可篡改:所有登记上链的作品,在分布式存储、块链式数据结构、时间戳、数字签名、非对称加密的加持下,保证数据不可篡改。

  2. 文件安全隐私:经过哈希算法将文件进行哈希摘要在区块链上存证,一旦存证将同步到各联盟节点,无法篡改和伪造,同时只有用户自己的私钥才能访问和控制文件,其他人需要经过用户授权才可进行直定操作,这保证了用户的文件安全隐私。

  3. 多方可信背书:对接权威司法鉴定中心,获得可信区块链存证证书,杜绝数据篡改和伪造风险。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群众从一开始的”版权是什么“到如今的”侵权可耻“,我们走了很长的一段坎坷的路。

如今“版权”时代已然到来,我们期待行业”用区块链技术保护版权“的探索,能为我们带来”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