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在湖北武汉举行的首届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全球技术创新发展峰会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研究部主任肖翔做了关于《区块链金融应用与发展》的主题分享。

整理演讲全文如下:
很高兴参加BSN湖北省主干网包括政务专网的开通仪式,包括创新实践基地的建立。我认为这对于整个区块链行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似的一个事件。今天给大家讲一讲我们协会研究团队对于区块链+金融这样一个细分领域,以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一些政策建议来做一个分享,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介绍一下现在发展的基本的现状,我们总结成了几个特点:第一,目前整个区块链金融应用的政策环境还是非常优越的。大家也都知道去年1024讲话之后,对于区块链和实体经济的融合有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也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区块链加金融未来怎么样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作用,也成为我们现在业界探讨的主流话题。同时,人民银行在2019年8月份所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里面也专门提到了,要加强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实验和验证。今年2020年的2月份人民银行在疫情期间还发布了金融分布式账本的应用安全规范,这对于未来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安全合规应用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2016年就成立了区块链研究工作组,在行业标准的研制、区块链评议评估机制的研究、区块链金融的自律公约的研制方面也在推进相关的一些工作,整体来看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政策环境是不断在优化的。
第二个特点是技术演进加速成熟。全球比较知名的Gartner公司,它其实对于区块链技术整体的发展演进有一个综合判断,我觉得这个判断目前为止还是比较符合我们现在调研的一些直觉。在2021年2020年左右,区块链的技术的解决方案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一个突破。2025年到2027年左右,区块链整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应该会逐步走向成熟,同时也不断的优化和调整,整个区块链技术的演进还是应该会沿着这样一条路线往前走。当然也要更加客观的认识到,有这么一个规律叫Amara定律,人们经常会对于技术应用的短期效应会更加关注,会高估它的短期效应。但是对于整个技术应用的长期效应其实是个低估的状态,对于区块链也是一样,特别是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大家也知道金融是一个长周期的行业我们在推进区块链金融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应该把它放在一个更长的周期里面去观察,奉行长期主义。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应该要理性看待、科学评估、创新探索、深深推进,这是对于区块链技术的一些看法。
标准规则的加速出台,也是现在区块链金融应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在2020年2月份,人民银行发布了就是在金融领域第一个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安全的规范,对于现在区块链一些安全领域的管理、安全的治理和内容方面都有比较详尽的规定。在2020年的7月份,人民银行马不停蹄又发布了《区块链金融应用的评估规则》,对于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性能、功能以及基本的安全、通用要求,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规定,标准质量非常高有100页,这是我看过相关的区块链标准里面页数最多的,这也说明对于区块链金融应用的一些规范也相对来说非常全面和到位。
除了标准规则之外,区块链金融应用的路线也日益清晰。对于整个金融领域面临什么样的痛点,区块链是什么样的特点,区块链怎么样去解决金融的痛点有一个比较深入的分析。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能够解决很多的痛点,目前来看主要还是应用在一些特定的金融场景,场景里的特点是有多方参与同时各方之间的信任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比如说:资产证券化、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跨境支付等,对这些多方参与的场景会产生比较好的效果。区块链本身的分布式防篡改包括可追溯的这样一些特点,非常契合这些金融特定的应用场景。
但是我们也要客观的看到,区块链不是万能的,我们也总结了有几个场景,区块链还有一些需要加强的一些地方。比如说有些场景实际上不适用,区块链是以大量的冗余数据的同步存储和共同计算为代价,实际上有一些资源的“浪费”,通过这种“浪费”提高安全可行的水平。这样一个技术特点目前就不太适用于高并发、大流量的零售支付这样一个场景。有些场景是不太实用,它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如果这个业务只需要一个数据写入方或者是有一个稳定的连续在线的可信第三方。那么区块链的系统相比常规的数据库或者中心化的实体管理来说,它的效能和边际改善就没有那么强,性价比没那么高。
有些场景实际上还是不够用,区块链它本质上是一个能够让信息同步、防篡改、分布式的技术,但是我们的金融场景非常复杂对交易链价值链的传递页非常长,所以现在业界也一直在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多方计算+联盟学习+云计算”这样一些与其他的技术进行综合应用,以产生更好的效果。这里给大家一个数据,大家知道人民银行推出了业界称为中国版的监管沙盒,叫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推出了60个项目,那这个项目里大概有20个项目在用区块链推动相关的工作,但是这里单用区块链的项目只有3个,大多数采用区块链的项目,都是跟其他技术一块做一些创新。所以我觉得从这个数据也能看出来,区块链如果能够叠加其他一些多元的技术,能够产生更好的应用效果。另外也要强调有些场景实际上是不可用,目前对于金融管理部门,对于虚拟资产的集中交易,对于ICO虚拟代币融资的发起是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我们要严防利用打着区块链的旗号做一些非法传销、非法集资、金融诈骗、投机炒作这样违法违规的活动,这是我们一个合规安全的底线,我们一定要守住。
所以基于上面谈到的一个技术应用的路线,我总结出来一句话,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要上区块链,也不是所有的业务都要用到区块链。我们还是要更加围绕实体经济的需求,围绕现在传统金融面临的一些痛点,以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重点,去推进区块链金融的应用,而不要为区块链而区块链,把区块链作为一个面子工程或者是视觉工程。基于比较清晰的行业应用的路线总结一下,现在从全球来看,行业实践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国际组织和各国的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
提供几个数据:第一,大家知道国家网信办对于区块链服务是有一个备案的,现在已经出了第四批了,我们对前三批的区块链的项目进行了一个汇总,金融其实是占到整个区块链备案服务里面非常高的一个比例大概是38%左右,对于“区块链+金融应用”的探索还是非常积极的,主要是用在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保险科技这些领域。
人民银行在金融科技创新工具的试点项目里面,20个项目我们也做了分析,大概有5个项目是供应链金融,其他有一些比如小微企业融资、资金监管场景很丰富,但主要还是看供应链金融的占比还是比较高的。我们协会在去年年初的时候,也对于47家自身的区块链工作组成员和其他会员机构的100多项应用做了一个统计,比例大概是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保险科技这一块比较多。所以从前面的这三个数据能够看出来,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在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贸易金融和资产证券化这些领域里面用的相对较多,而且应用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我们也拿到了一些区块链金融应用的具体数据,比如说在供应链金融的里面,通过区块链的加持,可以让信用传递到供应链上的3级,甚至有一些机构宣传能够穿透到5-8级,这个比例是非常高了。另外也降低了链上小微企业的融资的成本,大概2-4个百分点,这个是符合我们现在非常重要的实体经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区块链是能够提供一些解决方案的。在跨境支付方面效果也是非常好,有一些探索的应用,比如说交易的成本和在途资金的时间也都是大幅降低,有50%以上的降低。在贸易金融里面也是一样,以前可能需要10个工作日的一个业务流程,现在只要3-4天通过区块链的方式就能够解决。资产证券化方面也是,对于中介机构的人力资源成本大概能降低30%左右,所以整个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路线相对来说比较明晰,同时应用的效果也都非常好,但是我们实际上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在技术方面,目前的技术状况可能对于部分的金融场景,在安全、性能、功能方面还比较难兼顾。第二在研发方面,我们自主创新的能力还存在一些不足。刚刚单主任提到我们现在BSN要开源,包括有一些国内的代码托管的平台,还有开源的社区,我觉得对于中国发展自主创新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在区块链领域还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有一些应用相对来说处于一些模糊地带,比如说我们现在基于供应链金融的数据凭证的拆分的问题和积分通兑的问题,实际上在金融领域政策方面存在一些模糊地带。对于链上资产智能合约的法律有效性,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所以大家能够看到其实在政策方面、法律方面、技术方面,区块链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明确或者是改善的一些地方。
同时,在工程实现上面我们列出了IDC的一个数据。我们在工程实践上还面临一些数据安全、跨链的问题。BSN也提到了未来在跨链方面会做很多工作,我觉得对于解决区块链在金融领域更广泛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人才的问题,现在区块链的人才方面还是存在一些缺口。所以,整体上来说在工程实现、政策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基于前面我所提到的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一些措施。我们也提出来比如说在政策层面,相关的金融管理部门包括地方政府应该还是要支持,比如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包括实体企业能够联合起来,能够促进产学研的协同,能够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块链金融应用。第二个还是要强化,只要是金融业务就要持牌,只要是开展金融活动都要纳入监管的要求,加强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监管、备案的工作。另外,我们对于虚拟货币的集中交易和代币融资发行,这样一些行为还是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在行业组织层面,像我们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这样的一些金融行业组织,可以加强政产学研的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发挥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的优势,比如:搭建一些跨链的能够互操作的一些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基础设施,一些提供交流的平台,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区块链在金融领域信息的共享和机构之间的交流。同时还要做好对于公众的风险教育,更好地让公众理解区块链技术,理解有一些违背区块链本身精神的风险认识要提升。
对于机构而言,我们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应用路径,比如:大机构本着技术自研建立生态整合联盟这样一个形式,可以加强对区块链关键核心技术的一些研发,避免在区块链技术方面存在“卡脖子”的情况。当然也有一些大型机构可能进入市场相对来说比较晚,我觉得可以跟一些联盟或其他的机构加强合作,建立一些大的生态系统;对于中小机构而言,更多的还是因为自己的资金实力和人员都存在不足,还是要通过抱团取暖、抱团建设的一种方式,跟大型的金融机构、产业联盟,比如像BSN服务网络发展联盟加强合作,能够融入到一个区块链的创新生态中去。当然,袖手旁观一定是下策,要积极地拥抱区块链的新技术。在具体的业务方面,比如说:地方性的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包括互联网贷款,这些领域都是区块链可以用到的非常好的一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