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omir_amidzic

翻譯:白話區塊鏈

探討比特幣Layer 2解決方案的三個關鍵設計決策

關於比特幣的二層解決方案,在考慮比特幣的二層解決方案時,我從一個簡化的模型開始,集中在三個關鍵設計決策:

如何橋接BTC?

如何以及在何種程度上繼承比特幣的安全性?

如何處理資料可用性(DA)問題?

1)橋接BTC

BitVM 橋接:信任最小化的橋接方案,具有1/N 的信任假設,應該是最佳解決方案。然而,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橋接規範,而且有一些尚未解決(希望能解決)的問題,例如多簽名操作員需要預先提供流動性。目前樂觀的預測是我們可能會在至少12 個月內看到BitVM 橋接的出現,基礎情況下在24 個月內。

去中心化橋接:例如XCLAIM 的經濟安全橋接通常比較安全,但擴展性不強。相比之下,統計安全的橋接,例如大型旋轉多簽名網絡,目前似乎提供了更好的權衡。

中心化橋接:雖然不理想,但它們是一個簡單明了的解決方案,今天的許多比特幣側鏈依賴於簡單的託管橋接。

2)繼承比特幣的安全性

這部分才真正變得有趣。

BitVM 程式:理論上,BitVM 程式可以編寫規則,甚至用於那些僅存在於側鏈上而非比特幣本地的Token。這不僅能實現透過BitVM 建立信任最小化的橋接,還能在比特幣之上實現實際的rollups。不過,技術風險不容忽視,實際解決方案似乎還比較遙遠。

與Babylon 結合的PoS 側鏈:另一個選擇是與Babylon 結合,建構PoS 側鏈。具體來說,Babylon 是第一個允許無信任比特幣質押的解決方案,透過將BTC 作為經濟安全層用於新的PoS 鏈,為BTC 增加了實用性,這與Eigen 允許使用ETH 作為新中間件和基礎設施的經濟安全層的方式類似。

合併挖礦:合併挖礦是另一種選擇,然而,傳統的合併挖礦存在一些固有的局限性,例如無法強制礦工執行某些行為。有一些混合機制的研究領域可能會很有趣,例如要求礦工在側鏈上質押以增加他們的參與度,同時給予側鏈削減他們的能力。

3)資料可用性(DA)

為什麼DA 至關重要?如果我們談論像BitVM 這樣的樂觀設計,使用者需要能夠取得資料來挑戰和證明惡意交易。

比特幣本身有約束,每10 分鐘只能儲存4MB,這使得它不適合做DA 層,更不用說成本的不確定性,以及能否在下一個區塊中插入資料的不可預測性。

在沒有比特幣保證的DA 情況下,比特幣能有rollups 嗎?

DA 是以太坊社群廣泛討論的話題,一些社群領袖堅持認為,任何使用外部DA 的東西都不是真正的以太坊rollup。

按照同樣的原則,任何使用非比特幣DA 的東西都不是比特幣rollup。然而,比特幣側鏈在這裡可能不得不妥協並更加務實,選擇使用以太坊DA、Celestia、Eigen DA、由質押BTC 保證的DA(透過Babylon)等替代方案。

最後一點:對於比特幣L1 來說,選擇一個結算層最好的是什麼?

從長遠來看,由於比特幣的挖礦獎勵逐漸減少,比特幣礦工將不得不更多地依賴有機費用或次要收入來源。換句話說,為了維持高算力,比特幣需要發展一個永續的費用市場。綜上所述,最有利於比特幣L1 安全性的解決方案,令人驚訝的是,合併挖礦。

即,BitVM(結合外部DA)和Babylon 不會為比特幣礦工帶來更多的交易費用。前者作為樂觀設計,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需要在比特幣上執行,而後者雖然增加了BTC 作為資產的需求,但並沒有增強比特幣PoW 的安全性。

合併挖礦與增加比特幣安全性高度契合,因為它要求礦工競爭L1 區塊的執行,以建立側鏈區塊並賺取側鏈獎勵。換句話說,贏得下一個比特幣區塊是建立側鏈下一個區塊的前提。

總之,透過這些簡單的模組,您已經可以創建18 種獨特的側鏈組合。假設在組合不同模組時沒有限制,我個人最喜歡且可能在未來兩年內實現的方案如下:

透過BitVM 橋接

使用Babylon 獲得BTC PoS 安全性或一些創新的合併挖礦方法來擴展比特幣PoW 安全性

依賴外部DA,如以太坊或由Babylon 提供的DA。

探討比特幣Layer 2解決方案的三個關鍵設計決策

探討比特幣Layer 2解決方案的三個關鍵設計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