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 Research

1. 2008-2012加密行業的創世時代

2008年11月1日,一個網名叫做中本聰的神秘人在他所在的密碼學郵件群組中發布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即比特幣白皮書,因此, 2008年被譽為Crypto 的元年, 比特幣白皮書則被認作Crypto的“聖經”,其開啟了整個Crypto最初的啟蒙時代,讓人們認識到密碼學算法和區塊鏈技術的結合可以創造出一個史無前例的數字貨幣——抗審查、去中心化、匿名化。而在次年的1月3日,中本聰在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服務器上挖出了比特幣創世區塊,這一天被比特幣信徒們稱為“創世日”。在這之後,比特幣的概念如燎原之火,迅速擴展到世界各地,“Code is Law”的理念也隨之傳播開來。根據Bitcoin.org上的介紹,基於密碼學原理和區塊鏈技術,比特幣擁有了作為貨幣的耐用性、便攜性、可替代性、稀缺性、可分割性和可識別性。特別是2010年的5月22日,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位程序員,用電腦裡挖出來的一萬枚比特幣換來了兩份披薩。這是有確定記載的比特幣作為貨幣的第一次購買行為,它讓比特幣作為貨幣的使用從理論變成了現實,於是比特幣作為貨幣的屬性被人們驗證並相信。在這之後,陸續有個人商家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並且全球第一家比特幣在線交易所MT.GOX也順勢成立(於2010年7月11日成立)。隨著比特幣交易所的出現,比特幣第一次有了作為商品被交易的價格,並且其價格持續增長,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比特幣挖礦。

尤其是2011年4月美國《連線》雜誌報導比特幣之後,比特幣價格急速飆升,名聲大噪,並開始為人們所談論。但大部分人都對比特幣持懷疑態度,質疑其可信度,甚至說它是一個傳銷騙局,不過這並不影響大家前赴後繼地加入比特幣挖礦牟利。與此同時,比特幣信徒也在增長,他們堅信比特幣是有投資價值且真正去中心化的,比特幣會打破現有的貨幣體系,成為一個不受監管的真正的世界通用貨幣,從而建立一個統一的世界貨幣體系。也就是這個時候,比特幣的原教旨主義開始被大家推崇,即“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匿名性、去中心化”。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隨著熱度的增加,比特幣開始被黑客和暗網關注並利用,最終在門頭溝盜幣事件和暗網“絲綢之路”的雙重影響下,比特幣於2011年6月探頂後進入自誕生以來的第一個寒冬。為了與那些希望通過炒作比特幣從中獲利的人和單純看中比特幣匿名性用於洗錢的人區分開,比特幣的信徒們開始自稱“Crypto Native”,意指真正擁有並交易比特幣,且相信比特幣背後的密碼學算法和區塊鏈技術,推崇“Code is Law”的人。那個時期的“Crypto Native”們基於“原教旨主義”思想進行佈道,為比特幣建立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大量的共識。同時,比特幣寒冬並沒有影響“Crypto Native”們繼續探索加密世界,2011年10月7日比特幣有了第一個追隨者又或是挑戰者——萊特幣(Litecoin-LTC),這是加密世界從一生二的關鍵一步。

這便是加密行業的創世時代,在這個階段,公眾初步接觸比特幣並認識到這是一場加密貨幣對現有貨幣體系的革命。這個時期的“Crypto Native”就是相信密碼學算法,同時擁有且使用比特幣的人。

OP Research:Crypto Native,從Bitcoin到Web3.0的敘事變遷

圖1:2010-2012比特幣價格走勢圖

Source:https://history.btc123.fans/

OP Research:Crypto Native,從Bitcoin到Web3.0的敘事變遷

圖2:2009-2012比特幣算力走勢圖

Source:https://explorer.btc.com/zh-CN/btc/insights-hashrate

2. 2013-2015 加密行業的啟蒙時代

可以從比特幣算力走勢圖中看到,在比特幣從2011-2012長約一年寒冬中,人們漸漸承認了比特幣的技術地位並開始嘗試參與這個“社會實驗”。期間除了被萊特幣挑戰獲得加密技術上的認可,比特幣支付還被實體經濟供應商公開接受,獲得了貨幣價值上的認可。 2012年11月28日,比特幣迎來了第一次產出減半,通縮效應提醒著人們比特幣的增值潛力,其單價逐漸爬升,最終重回巔峰,帶來了加密行業持續三年的大爆發。比特幣價格的大漲,加上ASIC礦機的量產和Coinbase、火幣、OKEX等交易所的上線,給了更多人加入比特幣挖礦的機會,也讓更多人了解到了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也就是這個時候開始,比特幣被人們賦予了“數字黃金”的稱號,其商品屬性搶了貨幣屬性的風頭,而比特幣的單價也在2013年11月29日不負眾望地超過了一盎司黃金的價格。由於大量人員和資金的進入,加密行業的早期基礎設施和認知在這一時期逐漸被建設完善,礦機、支付場景、交易所、金融衍生品都逐步成熟,比特幣算力的快速增長就是很好的證明。於是人們開始探索新的可能,因此除比特幣和萊特幣之外的各種加密貨幣,例如比特幣現金BCH、瑞波幣XRP、狗狗幣Dogecoin等得以出現。它們的誕生讓人們真正意識到加密貨幣不僅僅只有比特幣,還可以是其他使用密碼學和區塊鏈技術的產品,並使得Crypto的概念在人們腦海中從比特幣拓展到了Crypto Currency。不過也就是在這個時候,“Crypto Native”們發生了分歧,有相當一部分人堅持“原教旨主義”,堅決捍衛原生比特幣的地位;而另一部分人則相信世界是在發展的,Crypto不應該局限於比特幣,而是始於比特幣,終結比特幣。

在比特幣和它的追隨者們輪番吸引著公眾眼球的時候,另一個對加密行業有著跨時代意義的事件發生了——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發布了以太坊初版白皮書,並於2014年7月24日進行了以太幣的預售。以太坊在誕生之初就蘊含著一個偉大使命,那就是改變加密世界。智能合約的出現標誌著加密行業在一片混沌之中找到了未來的方向,即下一代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平台。以太坊作為一個無法關閉的分佈式計算機,使用區塊鏈作為ROM,通過礦工們的計算實現CPU功能,運行智能合約作為程序。其加密架構與圖靈完備使得大批新興產業得以誕生並發展,加密行業也開始逐漸從單純的點對點貨幣體係向去中心化的世界級計算機體系演變。

以太坊的出現雖然是跨時代的,但是在這個時期,加密行業仍舊處於啟蒙狀態,人們進一步理解了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以太坊也只是眾多加密貨幣之一。所以“Crypto Native”的定義在這個時期雖然有了改變,但還是被普遍認為是相信密碼學和區塊鏈技術所建立的加密貨幣體系的人,但不再限於比特幣的信徒,任何加密貨幣的支持者都可以。

OP Research:Crypto Native,從Bitcoin到Web3.0的敘事變遷

圖3:2013-2015比特幣價格走勢圖

Source:https://history.btc123.fans/

OP Research:Crypto Native,從Bitcoin到Web3.0的敘事變遷

圖4:2013-2015比特幣挖礦算力走勢圖

Source:https://explorer.btc.com/zh-CN/bch/insights-hashrate

3. 2016-2019 加密行業的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被公認為是人類歷史的發展奇點,從爆發工業革命開始,科學技術迅速進步,生產力大幅度提升,而以太坊以及智能合約的誕生就是加密行業的工業革命。在這個時間刻度之後,行業規模開始迅速擴展,越來越多的從業者加入,使得各種各樣的項目得以出現。這一時代能夠發展得如此迅猛,一方面是由於以以太坊為典型的公鏈賽道的出現和伴隨著對智能合約價值的發掘,例如ICO(Initial Coin Offering)等新型融資方式出現以及各種鏈上DAPP的生態大繁榮,讓人們逐漸意識到區塊鏈以及加密行業的潛在價值。另外一方面也得益於以交易所以及相關衍生品為代表的加密行業交易平台的發展完善,使得人們可以基於各個幣種進行現貨和合約交易,為加密貨幣注入了活力。

具體來說,在這一階段,加密行業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地發展,合約、借貸等衍生品越發完善。 2017年,幣安交易所正式上線,並在後來迅速成長為世界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乃至整個加密行業的巨頭。除此之外,這個時代主旋律是於2018年開始的公鏈之爭,故而2018年又被稱為公鏈元年。以EOS為代表的新一代公鏈對以太坊發起挑戰,EA,ADA,NEO,BTM等競爭者如潮水般出現,分別在性能,兼容性,安全性方面展開新的故事。

作為被挑戰者,以太坊智能合約的創新為整個行業帶來了加密生態的繁榮:以ICO為代表的新的融資範式的出現,這意味著任何項目甚至個人都可以直接發行自己的代幣並允許公眾以BTC、ETH或穩定幣(如USDT、USDC、DAI等)等通用代幣來換取其代幣,這大大降低了融資門檻。同時,公鏈賽道的大爆發為鏈上生態帶來了以博彩和遊戲DAPP為主的初步繁榮發展,湧現出了以F3D為代表的現象級DAPP遊戲,其中博彩業也因為需求完美契合“透明,公平”的區塊鏈技術特點受到這一時期DAPP開發者的青睞,人們也第一次發現將區塊鏈技術和博彩業結合起來是對傳統博彩和相關行業的降維打擊,而博彩和遊戲高刺激度和利於引流的特點也促進了用戶打開鏈上生態的大門。

伴隨著加密交易所的迅速發展和ICO熱潮的褪去,IEO(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逐漸成為了新時代的旋律之一。 IEO通過交易所審核背書彌補了ICO毫無監管的劣勢,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融資方式之一,使得大量平台幣作為打新門檻的價值被發掘。因此,加密行業以交易所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得以進一步完善,同時以幣安為代表的交易所,仍然代表著加密行業中心化勢力的崛起,但要完全到去中心化,中心化的進程是不可避免的,這反而是行業走向成熟的表現。

與生產力和生態環境巨大變革一併帶來的是對人們思想和認知的衝擊,去中心化關於安全和效率的一些劣勢開始慢慢顯現,2016年6月,以太坊公鏈上當時最大的智能合約眾籌項目The DAO被黑客攻擊,在以太坊面臨巨大危機之際,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採取了硬分叉的方式挽回了大部分損失,以太坊從此分叉為ETC和ETH兩條鏈,大多數人選擇了ETH,但是仍然有一批人堅持以太坊應該遵守最去中心化原生方式運作而選擇留在了ETC,而這種爭議性的處理方式從此在加密行業也留下長期的關於“ Crypto Native”的討論:在安全和效率面前,如何才能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層面做出正確取捨?去中心化等加密原生精神是否是加密烏托邦的唯一解或終極解?如果不是,那麼終極解在哪裡?如何才能在去中心化等原生加密精神中找到與效率/安全的平衡?

早在2014年,BTM創始人長鋏曾經提出區塊鏈不可能三角(Blockchain Trilemma),也就是說區塊鏈技術不能同時實現去中心化性程度(Decentralization)、安全性(Security)和可拓展性(Scalability)。一般來說,去中心化是指擁有大量區塊生產和驗證的節點,節點越多,去中心化程度越高;安全性是獲得網絡控制權所要花費的成本,通常在共識機制的設計中錨定現實世界的資產,例如工作量證明機制鉚釘的是算力;高效性就是每秒處理交易的筆數,也就是TPS,造成區塊鏈項目的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每筆交易都要在所有節點上達成一致。當然,不可能三角只是在當時對過去區塊鏈技術經驗的一種總結,並沒有嚴格的理論推導支持。而在這個三角中,去中心化及其所帶來的公平性是加密行業的核心價值觀,所以早期原生加密項目,往往是嚴格遵從完全去中心化的原則而建設的。

隨著行業發展,從業者們慢慢意識到,如果只考慮完全的去中心化而忽略安全和效率,加密行業的發展可謂是困難重重。而在該世代的新一代以EOS TRON為代表的公鏈中,採取了當時最新的DPoS共識機制,與當時BTC、ETH的PoW要求全鏈節點確認不同,EOS的DPoS機制只要求通過EOS的持幣投票機制選出21個超級節點,由超級節點輪流進行交易數據確認和記賬,並給予其一定的獎勵。這是最新時代的公鏈在犧牲一定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對公鏈運行效率的傾斜。同時這也是一次對原生加密思想和效率相平衡的一次妥協和嘗試。

無獨有偶,在鏈上生態初步爆發的2018年,因為缺少行之有效的預言機,博彩類DAPP往往因為無法生成真正的隨機數而採取使用區塊的哈希後幾位作為開獎結果憑證的方式來確定隨機的博彩結果,這種選擇有一定的中心化風險性,但卻是早期鏈上為了保證DAPP合理正常運行的權宜之策,這也是該階段合理利用中心化手段來平衡項目可行性和風險性的嘗試之一。

在這個階段,人們開始逐漸意識到早期理想主義化的加密精神(例如徹底的去中心化)在現實中的阻力,並且開始有意識的嘗試以技術層面的方式來實現效率、安全和去中心化的平衡,而對於這三者之間的兼顧和均衡,就產生了區塊鏈技術創新的不同方向。但更多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不可能三角的最終解到底是什麼,不可能三角是否真的不可能?工業革命的第一台改良蒸汽機已經開始了呼嘯,但離水晶宮的落成還需要經歷漫長的探索與努力。

OP Research:Crypto Native,從Bitcoin到Web3.0的敘事變遷

圖5:該時期主要公鏈共識機制一覽

Source:火幣研究院

OP Research:Crypto Native,從Bitcoin到Web3.0的敘事變遷

圖6:區塊鏈不可能三角

4. 2020-2022 加密行業大航海時代

在經歷過2018年-2019年加密行業寒冬和受疫情影響的陣痛後,2020-2022年伴隨著機構級別資金的入場和全球範圍的寬鬆的貨幣政策,行情迎來了自誕生之後的第三次牛市,這次我們有更大的敘事,更好的創新。在2020年夏天,去中心化世界關於傳統金融的次元壁被打破,之後藉貸平台Compound率先推出代幣,該代幣用於在稱為流動性挖礦的過程中作為獎勵發放給用戶,隨後無數效仿DeFi概念的其他協議紛紛湧現,代幣價格飆升,DeFi爆發了。這個夏天,我們叫它DeFi Summer。而在次年的3月,美國藝術家Beeple的數字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最終以折合人民幣約4.5億的價格成交,該事件吹響了NFT潮流的號角,隨後,BAYC Doodles等一系列NFT藍籌上線並在此環境下迅速爆發。同時因為Axie Infinity的爆火,GameFi也重新走進人們的視線。在2016-2018年鏈上生態初步開拓之後,伴隨著公鍊等底層基礎設施條件的越發完備和DeFi、NFT等鏈上項目的火熱,鏈上生態終於在這個時代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專業傳統遊戲製作者進入加密行業,如暴雪,育碧,同時也湧現出了一些如StepN一類優秀的創新Web3.0遊戲。另一方面,2019年成立的FTX交易所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建立起400億美元的業務,估值超過260億美元,創始人Sam Bankman-Fried因此聲名鵲起,從Alameda Research到FTX再到明牌坐莊新一代公鏈Solana,SBF的版圖正在急速擴大,成為與V神、CZ比肩的加密巨頭之一。

加密行業終於擺脫了之前的單調敘事,徹底進入了大航海時代,以DEX 、DeFi為代表的鏈上生態紛紛爆發,以NFT為代表的生態逐漸繁榮並且徹底出圈,行業市值爆發性增長。這些階段性成就也得益於過去十來年行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帶來的生態逐漸完善,漫長的耕耘終於迎來了暫時的收穫。而在吸取了上個時代的經驗後,這個時代的項目在關於區塊鏈不可能三角等問題上,採取了更符合市場的解決方法。

譬如公鏈新貴Solana的POH共識機制,採取提前公開出塊者Leader名單等措施,這些特點以犧牲部分去中心化特性為代價,在Layer1擴容的方向上走到了幾乎極致,基本觸及了無分片公鏈的TPS天花板。目前Solana的132個節點佔據67%的質押份額,其中的25個節點佔據33%的質押份額,基本構成了“精英階層”對該項目的壟斷。其次,Solana對節點硬件水準要求很高,運行Solana節點的個體多為巨鯨或機構、企業,它以設備成本為代價,實現了縱向擴容,這顯然並不利於真正意義上的去中心化,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將效率特性推上了新的台階。

另外一個例子是BSC鏈(幣安智能鏈),BSC是ETH的fork版本,由幣安在2020年初發起,並於同年9月正式上線。因為背靠幣安的資源,生態活躍程度長期位於行業前三,DeFi Summer以來,TVL長期處於60億美元以上,自從以太坊生態爆發以來,除了給以太坊帶來生態的繁榮,幣價的飆升之外還有高昂的gas費用和極差的用戶體驗,所以市場缺少一種以太坊的替代品,缺少一種低gas費並且用戶體驗佳的公鏈選擇,在這種背景下,幣安主導的BSC便應運而生。 BSC兼容以太坊虛擬機EVM,可以讓以太坊開發者迅速接入BSC,並且強調低gas費用和用戶體驗,並且背後有幣安的支持,幣安啟動了一億美金的激勵計劃來扶持其發展。 BSC通過引入權益權威證明(PoSA)共識機制,通過質押BNB來達成共識,總共需要21名驗證人,幾乎都被幣安控制,這一機制往往被詬病過於中心化,但BSC大大提高了網絡效率。

除此之外,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也是人們對行業多種去中心化形式的一種探索。 DAO是圍繞一個使命而自發建立起來的自治團體,該自治團體共享規則進行協調和合作,從某種程度上說,DAO是區塊鏈項目的鏈下形式,DAO往往作為某個項目的社區產品而存在。公平性和自發性是所有DAO重視的特性,所以它們比傳統公司更加透明,這大大降低了中心化作惡的風險,但因為它的自發性,往往門檻也更低。從另外一方面講,現階段的DAO仍然有著相比於傳統公司形式較低的門檻和不清晰的權責劃分體係等諸多缺點,例如無法有效確定DAO的組織形式,如何在保証投票權的同時保證權力分散並且真實反應社群民意,又譬如如何平衡大多數決策和利益相關者的影響等等,這些問題的本質其實是人類歷史中最古老最困難的政治難題,從古希臘開始的思考從來沒有結束,在區塊鏈技術的支持下,我們有希望得出更好的答案。目前DAO的具體形式仍然處於早期探索階段階段。

在炙手可熱的NFT領域,新晉藍籌BAYC的開發商YugaLabs擁有著無限增發的權利,雖然已經在最近宣布銷毀了擁有增發BAYC的私鑰,但是從中我們仍然可以一窺項目方關於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一種自有平衡和調控。無獨有偶,最新讓人眼前一亮的The Saudis項目在開啟free mint後,一位名叫RIGHTBLOCK採用技術手段在free mint階段搶先鑄造了大量該系列NFT,隨後在市場上大量地拋售該NFT,項目方發現後迅速鎖定到了該用戶並對合約進行改動以此來將該用戶手裡的大量NFT 轉移回來,他們之後承諾會將這些NFT 回饋給社區用戶,該NFT項目的合約採用了EIP-2535協議(也叫做鑽石協議),項目方利用該協議重寫了合約的功能,以此來實現這些NFT 的轉移。項目此舉飽受爭議,一度被社區批評為太過於中心化。

OP Research:Crypto Native,從Bitcoin到Web3.0的敘事變遷

圖7:2021年1月加密行業總市值和貴金屬市值的對比

Source:https://medium.com/ngrave/too-big-to-fail-crypto-market-size-vs-traditional-assets-eff4bb2ec529

OP Research:Crypto Native,從Bitcoin到Web3.0的敘事變遷

圖8:2021年1月加密行業總市值和頭部科技股票的對比

Source:https://medium.com/ngrave/too-big-to-fail-crypto-market-size-vs-traditional-assets-eff4bb2ec529

OP Research:Crypto Native,從Bitcoin到Web3.0的敘事變遷

圖9:2021年1月加密行業總市值和全球各產業市值對比

Source:https://medium.com/ngrave/too-big-to-fail-crypto-market-size-vs-traditional-assets-eff4bb2ec529

現在加密行業正處於從早期的完全遵從去中心化原則過渡到不斷對去中心化,效率以及安全這三點平衡的探索過程,區塊鏈原教旨主義認為,加密行業的項目一定要具有“抗審查、不可篡改,透明,匿名化”等完全的去中心化的特徵,這是自由意志的體現。而其他越來越多的從業者認為,價值應用才是技術的最終目的,區塊鏈技術必須結合各個垂直領域找到落地契合點,最終推動了社會組織效率的提升才有價值。他們認識到,“原教旨主義”的美好烏托邦願景固然美好,但是在實現它的中需要腳踏實地,認清客觀事實,尊重規律,這是通向烏托邦的必經之路。

在十三年後的今天,比特幣乃至加密行業在經歷了無數次“被死亡”後又鳳凰涅槃,引發了金融、遊戲、藝術等各個領域的巨大轉變,這已經是一個數万億美元的行業,由此引發的成千上萬的變化和創新還在不斷發生,全新的敘事往往包含著思想的變化與變革,行業的擴張和新的賽道形成。然而我們認為比特幣以及各種加密技術只是敘事的具象化表現,而這些具象化的背後代表的思想才是加密行業的精神和真正靈魂,即:去中心化代表的公平性和正義性。 “Crypto Native”的加密精神其實更接近一種人類社會學和哲學上的思考,而從人類歷史以來,關於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鬥爭其實從未停止,倘若我們回顧歷史,便可清晰地看到,整個人類歷史其實就是一部在現實和社會層面的從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精神的演變和探索的歷史。而區塊鏈技術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希望採用技術手段來解決該類問題,這將代表著革新傳統秩序,建立世界新聯繫,在對新技術願景的探索中,我們堅信加密行業將是人類向烏托邦前進的關鍵一環。

In Math We Tr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