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0xOrange

2月1日,Twitter 聯合創始人Jack Dorsey 發布推文表示,基於分佈式社交媒體協議Nostr 的社交產品Damus 和Amethyst 正式在蘋果App Store 和谷歌Google Play Store 上線,不出意外, 微信朋友圈和推特時間線都被各自的公鑰字母刷屏,去中心化社交再次成為熱議的話題

同時,大家不可避免會將其和推特這樣經典的WEB2 社交產品進行對比,只是有的人在對比過程中會錯誤匹配,比如將Twitter 和Nostr 進行對比,或者說將Damus 等同於Nostr ,這裡的誤區在於, Nostr 本質是協議,Damus 是根據協議開發的第三方應用,類似於Damus 這樣的應用還有很多個,以下為Nostr 不同客戶端實現的對比。


Nostr 是一個最簡化的協議,致力於創建一個抗審查的全球“社交”網絡,這樣的願景反應的是當下的社交困境:社交網絡被審查,不自由

最常談的例子當然是推特,但是,推特做錯了嗎

我覺得未必,因為他是一家在美國登記註冊的私營公司(曾經是上市公司),這注定了它需要接受監管,要對股東負責,要有盈利的商業模式……它是一家商業公司,而不是言論自由的衛道者

作為一家公司, 他有權制定自己的言論審查邊界,比如當各種兒童色情、仇殺、種族仇恨的言論充斥平台,必然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從而影響廣告商的投放需求,此外,政府、公眾輿論甚至是內部員工的意見都可能成為壓力,影響到言論審查。

誰來捍衛社交網絡的自由?我覺得不應讓公司或者說應用來全然承擔責任,而是交由類似於Nostr、 Farcaster 這樣的協議,代碼保障自由

用最常見的比方,Nostr、Farcaster 就是社交的Layer1,提供了一個真正自由的“公共”空間,其他各類開發者、私營公司可以基於這個公共廣場構建應用,理論上推特等經典WEB2 應用也可以基於Nostr 構建,在社交的Layer2 比拼的是UI\UX,策展,運營……各家應用可能有不同的言論審查尺度,但這不影響“源信息”的存在,哪怕某些信息在某個應用被屏蔽了,在另外一個應用,他依然能夠展示,這也讓每個人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應用。

Nostr、 Farcaster 則是比較有代表性的社交協議層,此外,還有Lens Protocol、和DeSo,他們有著同一個目標,但技術路線甚至是“協議性格”都有所不同

綜合對比,Nostr 和Farcaster,一個簡單的結論是: Nostr 更像比特幣, Farcaster 更像以太坊

本質上看,Farcaster 依然是一家由VC 提供資金支持的公司,由前Coinbase 高管Dan Romero 建立,在2022 年7 月獲得了3000 萬美元融資,a16z 領投。

Farcaster 的早期邀請用戶群主要是VC、項目方創始人、以太坊社區用戶。

在設計上, Farcaster 使用以太坊架構,在Farcaster 上創建個人資料會生成助記詞和以太坊Goerli 測試網上的身份,Farcaster 選擇在鏈上託管用戶身份信息,即全球數據註冊處。

因為在鏈上存儲信息本身是昂貴的,Farcaster 的取捨是,將一個人的身份信息以及讀寫數據的能力存於鏈上,其它數據信息(比如發送的私信等)則會被存儲在鏈下服務器Farcaster Hubs 中,以此確保用戶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身份、社交關係以及數據信息。

目前,有超過30 個應用程序建立在Farcaster 協議上。


相比Farcaster 的數千萬美元融資,Nostr 則顯得寒酸,它由一群匿名開發者建立,沒有拿外部融資,後來從推特創始人Jack Dorsey 那裡獲得了14 BTC 的捐贈,這也是唯一的外部資金。

在早期,Nostr 的支持者主要是以Jack 為首的比特幣愛好者, 包括最早為中本聰架設比特幣論壇的核心開發者Martti Malmi 基於Nostr 協議開發了客戶端iris.to。

與比特幣一樣,Nostr 追求的是“簡單”,每個用戶的身份信息就是公鑰,核心就是兩個組件,客戶端和中繼器(也可以叫轉發器)。

每個人都運行一個客戶端,要發布某些內容時,你要用你的密鑰對其簽名,並將其發送到多個中繼器(由其他人或你自己託管的服務器),要從其他人那裡獲得更新,你可以詢問多個中繼器是否了解這些其他人。

任何人都可以運行中繼器,我們也不需要信任中繼器,簽名是在客戶端進行驗證的。

用BTCStudy Ajian 的一句話總結就是, Nostr 是基於公鑰的、極簡的、抗審查的信息傳輸協議


除了Nostr 和Farcaster ,最火熱的社交協議當屬Lens Protocol,由DeFi 借貸項目Aave 創始人Stani Kulechov 在Polygon 上構建的一個去中心化社交媒體協議。

Lens Protocol 的核心在於充分利用了NFT 的潛力,以NFT 為基礎構建社交圖譜。

比如,當你創建Lens 個人資料時,你的以太坊錢包中生成鑄造一個NFT;當你在Lenster 上關注某人時,你在鏈上鑄造了一個“粉絲”NFT(Follow NFT)且每個NFT都有獨一無二的編號,記錄了建立/ 關注的順序。

因此,在Lens Protocol 下,社交關係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數據,更是一種可轉移交易的資產

從生態發展的角度來看,Lens Protocol 應該是目前最火熱的社交協議,這一定程度來源於其組件模塊化的設計。


Lens Protocol 對開發者異常友好,允許開發者使用模塊化組件在Lens 上任意搭建自己的社交應用,包括大量Web3 和Web2 工具,或鏈上和鏈下數據,所有這些都由LensAPI 綁定在一起。比如數據託管,應用程序可以選擇IPFS 和Arweave 等去中心化存儲方式,也可以選擇AWS 等傳統方式;可以選擇XMTP 或Dialect 進行直接消息傳遞,選擇Push 或Notify 發送通知。

在傳統互聯網領域,社交是明珠,因為具有強大的網絡效應,社交圖譜帶來的寡頭效應特別明顯,比如包括探探、陌陌等在內大多數社交應用的社交終點其實是微信,任何人都很難離開微信沉澱的社交關係。

不談去中心化社交能否顛覆傳統社交關係和圖譜,這裡要問的一個問題是,去中心化社交還有網絡效應麼?誰會成為贏家?

傳統互聯網社交平台的網絡效應和壟斷優勢很大程度來源於,封閉和許可,構建起屬於自己的後花園,一段時間後,用戶退出這些平台的代價十分高昂,因為不能帶走社交關係和圖譜。

但在去中心化社交中,無許可,以及用戶控制自己的社交關係下(前提是真的控制),用戶退出成本較低,從而使網絡效應更難積累。

或者說,去中心化協議可以積累部分網絡效應,但應用很難積累網絡效應。

這或許就是一種加密自由。

僅拋磚引玉,與諸位共同探討。
*深潮TechFlow 是由志願者和實習生驅動的深度Blockchain內容平台,致力於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有態度的思考。


社區:
Weixin:blocktheworld
Twitter:@TechFlow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