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3月的市場崩潰以來,對沖基金已經湧入加密貨幣的世界,尋找利潤。

目前,銀河資本(Galaxy Capital)、灰度(Grayscale)和Pantera等公司在加密貨幣對沖基金市場上佔據了主導地位。這些基金共擁有約600億美元的可支配資金。他們的客戶希望接觸比特幣和以太坊的世界,而不需要自己購買和持有比特幣。

鑑於比特幣的價格在過去12個月裡已經翻了一番,這顯得不足為奇,但有趣的是,這群投資者的行為正在改變加密貨幣的格局。雖然許多早期的加密貨幣投資者將購買加密貨幣視為支持他們喜愛的生態系統的一種方式,並從價格上漲中獲益。但對沖基金在涉及利潤時顯然並沒有這種忠誠度。

根據Eurekahedge數據,到目前為止,2021年第一季度加密對沖基金的回報率為116.8%,超過了比特幣104.2%的回報率。這是如何做到的?通過投注,在某些情況下,它們推動比特幣價格下跌,並從價格變動中獲利。隨著對沖基金規模的擴大,它們在流通供應方面影響相對較小市場的能力也隨之增強。

1

什麼是加密貨幣對沖基金?

雖然大多數短線交易員都把自己的錢押注在能夠預測比特幣價格上,但對沖基金卻不一樣。對沖基金本質上是面向超高淨值個人和機構投資者的資金管理者。要想把錢投給對沖基金,門檻便需要擁有100萬美元的淨資產(不包括房子),年收入大約30萬美元——這個數額根據投資者所在地區而異。

此後,這些基金經理就可以完全自主地選擇投資對象。最著名的例子或許是克里斯蒂安·貝爾(Christian Bale)飾演的電影《大空頭》(the Big Short)的原型、知名對沖基金經理邁克爾·伯里(Michael Burry)。

Burry完全控制著投資者的資金,他曾將10億美元押注在了房地產市場的崩潰上。當然,在這個例子中,他是對的。但他的投資者並不高興,因為他們沒有什麼能力來阻止他的行為。

然而,如果Burry經營一家共同基金,那麼他就會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監管,他的投資策略也會受到限制,並且在報告他的行為時,他必須遵守相關規定。相反,他可以自由地涉足無限制交易。而像Burry這樣的角色,正在經營著越來越多的加密貨幣對沖基金。

加密貨幣對沖基金經理不同於其他金融實體,例如灰度的比特幣信託(Bitcoin Trust)。該公司已經創建了一種數字貨幣投資產品,個人投資者可以在自己的經紀賬戶中進行買賣。它已在SEC進行了註冊,並定期與委員會共享其報告。

純粹的對沖基金則不受此類監管繁文縟節的束縛。相反,它們被認為是一種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工具,因此並不適合膽小者。

Lyxor資產管理公司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對沖基金經理加入數字貨幣的行列,早期對比特幣、以太坊或瑞波幣等資產的簡單多頭押注,正在為更複雜的資產掛鉤策略讓路,包括以加密貨幣為指數的掉期、期貨和期權,以及對相關技術產生的收入進行押注。

隨著這種複雜性的增加,加密貨幣的形勢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2

不同類型的投資者

對沖基金的構成很重要,因為它凸顯了它們進入市場時的目的和方法。根據普華永道(PwC)發布的一份報告,這些加密貨幣對沖基金的構成是:

1.量化(48%)——採用"自動"交易規則的基金,而不是由基金的員工來識別和評估。

2.全權委託多頭(19%)——相信資產價格會上漲的長期投資。

3.全權做多/做空(17%)——一種轉換策略,允許對沖基金根據市場情況同時做空和做多。

4.多重策略投資(17%)——上述的組合。

在這些基金中,絕大多數交易比特幣(97%),然後是ETH(67%)、XRP(38%)、LTC(38%)、BCH(31%)和EOS(25%)。

其中,大約一半的加密貨幣對沖基金從事衍生品交易(56%),或者是活躍的賣空者(48%)。衍生品交易被交易員用來猜測相關資產的未來價格走勢,而不必購買實際資產本身,以期獲得利潤。與此同時,賣空者則是採取短期投資視角,故意押注加密貨幣價格會下跌的基金。

3

波動性是對沖基金的朋友

比特幣的價格波動率是衡量資產價格波動程度的指標。 2020年的大部分時間,比特幣的價格波動率都在2.5%左右徘徊。

然而,自牛市以來,該指數已開始攀升,在今年3月和4月最高達到了6%。

前高盛對沖基金經理拉烏爾·帕爾(Raoul Pal)說:"如果沒有這種波動性,你就不可能有230%的複合年收益。在這個場合,波動性是你的朋友。"

這就是加密貨幣對渴望風險的對沖基金的吸引力所在,他們以市場波動為生。

眾所皆知,對比特幣的需求是投機性和情緒化的,而不一定是基於基本面,如採用虛擬貨幣作為日常支付方式。並且,供應可以被人為地擠壓,而不僅限於算法。

這就是對沖基金紛紛湧入的原因。歐洲最大的對沖基金之一霍華德資產管理公司(Brevan Howard)上個月宣布,它將從其56億美元的基金中撥出一定比例來購買比特幣。自此,它加入了由銀河數碼(Galaxy Digital)和都鐸投資公司(Tudor Investment Corp)等公司的行列,它們悄悄地買入了數億美元的比特幣,有效擠壓了供應。

據研究公司Chainalysis估計,60%的比特幣供應量被囤積起來,20%則是"丟失"或無人問津。

Glassnode報導稱,隨著越來越多的對沖基金進入市場,這種擠壓進一步加劇。供應越緊張,價格波動就越容易。對沖基金則對此心知肚明。

美國首個比特幣對沖基金Pantera Capital的首席執行官丹·莫海德(Dan Morehead)曾在一份投資者說明中寫道:“加密貨幣開始獨立於其他資產進行交易。當大多數資產類別下跌時,加密貨幣卻在上漲......你願意把你的儲蓄放在2020年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還是你所控制的代幣中?"

由於這種波動性,對沖基金已經能夠利用他們的頭寸來創造新的收入機會。其中最主要的是自己充當做市商。它們是如何運作的?

對沖基金會尋找現貨價格,像比特幣這類資產的當前價格,與幾個月後到期的衍生品合同的價值之間的差異。這通常被稱為基礎交易。例如,在撰寫本文時,比特幣的價格約為55000美元。

但也有一些期貨合約,比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 Group)的合約,他們預測比特幣的價格將在7月份達到6萬美元左右。

一家對沖基金以現貨價格買入比特幣,然後賣出7月份的期貨,這意味著如果比特幣下跌,衍生品合約將增值。通過這樣做,在今天的價格和明天的賭注之間就會產生所謂的“價差”。當這些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擴大時,它們會產生可觀的回報。

這種交易也開始滲透到以太坊中,使其價格在本月創下新高,這要歸功於投資者使用類似策略獲得了700%的回報。

正如之前提到的,對沖基金是有風險的,如果其中一個做市商出現追加保證金的情況,那麼這種做市遊戲的風險就會變得非常真實。

這種情況曾發生在法幣市場上,當時對沖基金經理Bill Hwang經營的投資公司Archegos在追加保證金後破產,隨之拖累了幾家大型銀行。當塵埃落定時,世界上最大的銀行之一瑞士信貸銀行遭受的損失超過了50億美元。

隨著比特幣的波動性越來越大,時間將證明加密貨幣是否能維持對沖基金的風險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