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萬向區塊鏈數字城市事業部負責人廖婭伶、Helium中國區負責人高原、GSMA大中華區戰略合作總經理龐策、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戰略與研發中心業務主管常徵、上海智慧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盛雪鋒受邀出席第七屆區塊鏈全球峰會“城市數字化轉型落地方案”主題圓桌討論,從應用場景中的痛點出發,討論如何以區塊鏈分佈式治理為基礎,在數字化進程中推進可持續發展的能源變革與城市治理體系升級改造,打造宜職宜居的數字化城市。

以下為討論全文,根據速記整理,略有不影響原意的刪改:

廖婭伶(主持人):

大家好!我是萬向區塊鏈廖婭伶,今天非常榮幸請到了四位重量級嘉賓,他們有全國頂級的智慧城市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專家,也有代表全球運營商生態的組織負責人,還有代表城市可持續發展、雙碳領域碳交易市場的專家,也有在區塊鏈技術的全球實踐者,非常期待你們接下來的精彩發言。

 

首先請各位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從高總開始。

 

高原:

大家好!今天非常榮幸能夠來到萬向區塊鏈全球峰會。我叫高原,是Helium中國區負責人。 Helium的願景是想要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全球無線網絡基礎設施。在我們看來,Helium具有以下幾個特性:

特性一:開放性。在網絡搭建的過程中,個人和公司都可以參與到網絡覆蓋的提供及網絡使用裡來。

特性二:開源。項目開源是區塊鏈的精神。我們也希望Helium是社區驅動的項目,所有人都可以參與探索Helium未來的發展方向。

特性三: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了各種技術的加持,Helium可以很靈活地部署後端的數據存儲和管理方式,安全性非常高。

目前Helium在全球搭建了兩張網絡,第一張網絡是基於LoRa技術的物聯網網絡,目前在全球已經有差不多25萬台網關,覆蓋了140多個國家。這個數字還在非常快速地增長,預計到明年這個時候這個數字會再提升一個數量級。

第二張網絡是更加令人興奮的網絡,北美的5G基礎設施相對來說發展速度會比較慢。 Helium利用了美國現在已經開放的CBRS開放頻段,開始用人人參與的方式搭建在美國的5G網絡。

我昨天晚上剛剛得知一個非常好的消息,美國的大型電信運營商Dish Network剛剛加入了Helium生態,會在美國全球布5G熱點。

 

廖婭伶(主持人):

下面有請龐總做自我介紹。

 

龐策:我是GSMA的龐策。 GSMA是代表全球運營商和移動生態的國際組織,全球大概有800多家運營商,絕大部分都是GSMA的成員。除此之外圍繞著移動運營商生態系統大概還有400家也是我們的企業會員,裡麵包括華為、中興這樣的通信設備製造商,還有手機製造商,比如說中國的小米等等。

互聯網公司Facebook也加入了GSMA。 5G物聯網時代,很多垂直行業也非常關心5G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所以像空客、F1等都加入了GSMA。

GSMA會有公共政策組、技術工作組在推動全球移動技術發展、行業戰略,旗下有媒體、智庫,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世界移動大會MWC巴塞羅那、上海、洛杉磯的主辦方。今天非常高興參加這場峰會,來到區塊鏈的世界。我本人有超過20年的通信行業從業經歷,其中5年在愛立信,11年在諾基亞,2016年加入到GSMA。

 

常徵:

大家好!我是來自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戰略與研發中心的常徵。可能大家對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不是特別熟悉,但是提到今年7月份正式上線運營的全國碳排放交易權市場,大家可能都近期有聽說過。

上海環交所是全國碳市場中唯一國家指定交易平台,承擔著全國碳市場交易運行的職能。同時從2014年上海地方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運行起來,一直承擔著上海市的地方碳市場運行職能。

今天我將從碳市場角度和各位區塊鏈領域專家,包括各種運營場景的專家交流想法和觀點,謝謝!

 

盛雪鋒:

我是來自上海智慧城市發展研究院的盛雪鋒。我們研究院在智慧城市領域及城市數字化轉型方向是全國最早成立的專業性研究機構之一。

在上海主要是在圍繞政府和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頂層設計諮詢進行了很多工作。大家看到的上海市政府這兩年發的大部分跟智慧城市、數字化相關內容的政策文件,我們都參與其中。

今天,上海也正式發布了《“十四五”城市數字化轉型規劃》,我接下來的分享中也將多次提到規劃中的內容。

 

廖婭伶(主持人):

盛院長,您主導過多個省部級的智慧城市、城市數字化轉型落地的研究方案,就像您剛剛提到的,去年年底上海提出全面數字化轉型,北京也提出2030年要做數字經濟制度,您說城市數字化現在已經不是選修課了,是必修課,是城市的生命線,請您幫我們分析一下技術在城市數字化轉型中將發揮怎樣的作用?特別是區塊鏈技術將如何為城市數字化創造價值?謝謝!

 

盛雪鋒:

今天是個很特別的日子,就在差不多一個小時前,上海市政府正式發布了《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十四五”規劃》,其中有大量跟區塊鏈密切相關的內容,從規劃的文本中就可以看出區塊鍊是城市數字化發展的基礎,未來上海會非常注重打造這一基礎。

規劃中面向生活、治理、經濟三個領域推出了20個重點任務和六方面需要取得突破的內容。我將這些內容歸納成了三個方面,這些方面都和區塊鏈的發展緊密相關:

第一,上海作為全國龍頭城市,在數字時代,上海的重點工作就是在引領規則、制訂規則,做數字時代規則的製定者、引領者、影響者,在規則里大家都在談數據是要素,數據是資產。

這個規則是什麼?我們都在不斷摸索,可能是交易的規則,可能是流通的規則,可能是其他一系列的規則,這一系列規則裡有沒有區塊鏈的用武之地?我相信一定是有的。

第二,上海把“數字基因”這樣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注入到生活、治理、經濟領域中去。上海生活、治理、經濟三個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最終是以什麼體現呢?它會體現在能讓每個人都感受到的場景裡。比如說肉牛養殖,賦能農業數字化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在經濟領域裡,我們是不是需要更加底層的互相信任的數據機制?我覺得非常必要。

第三,上海試圖打造數字時代新的城市底座,這樣的底座是什麼?我們在規劃裡看到了一部分內容,但我相信規劃裡的內容僅僅是目前初步的思考,規劃裡有AIoT的基礎,有城市智能中樞及一系列共性賦能平台,整個基礎+中樞的新平台構成了未來城市數字化發展的基本底座。如何保證底座中數據的可信性,我相信區塊鏈的價值在這方面就會得到充分體現。

 

廖婭伶(主持人):

您剛剛講到底座,我相信會有可信數字底座存在的價值,區塊鏈就是賦能數據可信、數據信任的機器。下面請龐總進行分享。請問您從全球運營商的角度來看覺得中國的5G發展在全球處於什麼位置?在運用5G賦能城市數字化方面,您覺得中國有可能領先全球嗎?

 

龐策:謝謝主持人!

特別高興在區塊鏈世界分享5G。 GSMA了解全球運營商的整體情況,可以跟大家分享幾組數據,讓大家對於全球5G的發展,中國和其他地區5G的發展做一系列的對比。

全球有176家運營商在69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實現了5G的商用,這個數字低於GSMA的預期,主要是由於網絡的開通和商用收到了疫情的影響。 GSMA預測到2025年全球會有405家運營商在125個國家和地區商用5G,5G網絡會覆蓋各大洲、各個重要的國家和地區。

2019年4月份,韓國、美國率先商用5G,到底有多少5G用戶?按照GSMA的統計口徑(5G終端接入5G網絡),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中國有4.28億5G連接數,包括了台港澳地區500萬的5G連接數。中國的5G連接數佔全球的比例接近80%,也就是說全球的5G連接數大概有5.5億。

另外有1點幾億來自於哪裡呢?除中國外,5G連接數第一大的美國有4000萬。韓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得也很好,現在大概每個國家有2000萬。另外就是歐洲,整個歐洲只有1750萬,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中國在5G方面,無論是發展的節奏、部署基站數量、5G連接數都絕對是全球領先的。

 

再有就是滲透率,在我們行業有一個引爆點的概念,超過20%的滲透率就會快速發展。中國5G滲透率現在是27%,也就是每100個連接用戶,有27個是5G用戶。韓國的5G滲透率目前是世界第一,達29%,中國的這個數字已經和韓國的非常接近。中國能達到今天這個成績,受益於中國政府的推動,以及完整生態產業鏈的快速推動。

再看一下5G業務,在To C側來說,GSMA每年兩大重量級的全球調研之一是對消費者的調研,60%的5G用戶對5G網絡提供的速度、延時、帶寬基本滿意,但還有一些覺得不滿意,因為用戶可能對業務感受不是特別明顯。 5G的應用領域,如8K、AR、VR等業務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但我相信未來會引爆。二是在To B的調研,5G在To B端發展較快,全球前100的運營商決策者都認為5G To B會給各個垂直行業帶來機會。

5G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佔比非常高,每個機構對智慧城市的定義不一樣,到底哪些細分市場屬於智慧城市的垂直行業?從GSMA的角度來看,數字科技在交通運輸、應急公安、生態環境、民生服務以及電子政務方面的應用都屬於智慧城市或數字城市範疇。 5G帶來經濟附加值增量佔比最高的是公用事業+醫療+教育,達到40%,其次是製造行業,佔比39%,信息產業佔8%。到2030年,5G給各個垂直行業帶來的經濟附加值將超過7000億美元。

說到和區塊鏈技術的結合,我們從2017年就在中國推動NB-IoT和區塊鏈的結合。 NB-IoT也是GSMA非常重視的項目,很多中國運營商在這方面走的非常快,用區塊鏈實現溯源,比如浙江移動有龍井茶的溯源案例。另外很重要的一個應用領域是資產數字化,這方面海爾和我們有很多合作,海爾通過對大學校園的改造,將學校裡的空調、洗衣機通過NB-IoT連到這張網絡上,海爾和趣鏈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就在做這方面的業務拓展。

其他國家也在做試點性的探索,但與中國相比,速度沒那麼快。總的來說,中國的5G發展速度非常快,在引領全球市場的發展,我相信“5G+區塊鏈”的應用也將會引領全球市場。

 

廖婭伶(主持人):

所以全球數字化要看中國,全球數字化里的城市應用未來可能也要看中國。

 

龐策:

是的。

 

廖婭伶(主持人):

接下來想問一下常徵總,剛剛講到區塊鍊和5G某些場景的結合,其實中國城市化發展裡有個很重要的場景,就是可持續發展的碳中和場景。城市本身是以人為主的,剛好在10月24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快推進碳中和的文件,特意提出要加快標準計量體係以及監測體系的建設。請您談談在碳中和領域,特別是城市碳中和、碳交易市場方面區塊鏈有哪些機會。

 

常徵:

10月24日新發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把碳市場作為實現碳中和的一種市場化手段,這也為區塊鏈未來在推動碳市場數字化方面提供了條件。我不是區塊鏈技術專家,更多將從碳市場角度,包括需求及未來發展對於技術方面的需求談一談我的理解。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作為碳定價機制的一種,和碳稅有著比較大的區別,碳稅是財政手段,以徵稅、稅率的方式來運行。而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碳定價機制是在總量控制的基礎上,對於配額管控範圍內的企業進行自由交易的機制。原理有兩點:

一是總量控制,比如今年納入到第一期全球碳排放交易權市場覆蓋的企業主要是電力企業,他們的碳排放總量覆蓋了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當量的水平。也就是說,目前全國碳市場參與交易的2000多家電力企業碳排放總量是45億噸。管理部門發給企業的配額,可以理解為排放權的許可,配額的總量是免費發放的,配額的總量約等於排放總量(45億噸)的體量。

在總量控制的基礎下再進行交易,按照配額的分配方法,這2000多家企業有的企業生產水平比較高,設備比較先進,會有配額的盈餘。相反有些企業技術裝備比較差,管理水平比較落後,配額就會有缺口,交易在有盈餘的企業和有缺口的企業之間進行。

總體來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強制要求減排的市場,所以對於它的配額確權、配額分配有著非常嚴格、非常高的需求。因為碳配額是可以交易的,所以就有了資產屬性,這裡就可以運用區塊鏈的優勢,區塊鏈在資產屬性方面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交易層面,配額發到2000多家企業之後,他們進行交易,作為交易機構要保證交易鏈條的安全、可靠、穩定、公平、公正。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性在這個層面會發揮很大的作用。剛才廖總提到了氣候變化信息、碳排放數據的MRV體系,也就是它的監測報告和核查機制,這是碳市場運行的壓艙石,是基礎。配額、排放權是數字化的資產,這一塊兒都要通過核查和核證的體係對企業碳資產進行確權。

目前在運行的MRV體系大多數都要依靠線下人工核查的方式開展,包括企業設備的生產數據、發電量數據、化石能源採購數據等。目前這些主要通過發票、電費單這樣的形式在進行核查,數字化程度還比較低。

隨著“雙碳”提到國家戰略的層面,碳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公開性對區塊鏈技術有著非常大的需求。未來,碳資產的確權、交易、流轉等過程中,區塊鏈都有非常大的應用空間。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行業和企業自身管理層面都對區塊鏈有著非常大的需求。

 

廖婭伶(主持人):

是的,在這裡面我們看到了區塊鏈巨大的機會和空間。碳資產本身需要可信,碳核查市場相對來講是非數字化的,要讓它變成價值流通的時候,不是單一的數字化技術就能解決,而應該加上區塊鏈,使得數字代表的是資產,即數字化的資產。

盛院長我想展開問一下,您前面提到了可信數據和機制,碳資產是數字化的資產,關於數據資產體系、數據要素部分,您能展開說一下區塊鏈在交易層、可信流轉部分會發揮的價值是什麼嗎?

 

盛雪鋒:

這是未來區塊鏈發展非常核心的內容,我們現在談區塊鏈的應用,往往是從應用角度切入,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非常好的環境讓我們被別人、被整個行業往前推著走,而是我們自己在趕著往前走。為什麼呢?目前在數字化領域裡,區塊鏈並不是剛需。

比如政府的數據,沒有區塊鏈一樣能夠運作。為什麼現在談城市規則、數字規則、數字底座的時候不能遺漏掉區塊鏈呢?因為現在有一個共識,數據以後會成為資產。以前對我們來說,數據最多作為資源、工作手段、工作要素。如果數據成為資產,那一定會存在交易過程。

上海在11月就要掛牌數據交易所了,一旦數據可以交易,就意味著它是“真金白銀”的東西了。數據是可以偽造的,在數據交易過程中怎麼對它的價值進行確認?區塊鏈可以確保所交易的數據是真實的,是有價值的。在數據資產化的過程中,區塊鏈也必不可少。應用離不開整個行業的發展基礎,當整個社會形成“數據是有價值的、數據是資產”這樣的共識後,一定會要求數據是真實的。

一旦每一個數據未來都能產生價值,那數據在產生的時候就一定要是可信的、真實的。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去謀劃新的應用場景,就會事半功倍。我剛剛想到一個場景——共同富裕,現在理解“共同富裕”,阿里、騰訊推出了很多數字化共同富裕的計劃,但我覺得區塊鏈可能是支撐未來共同富裕非常重要的底層技術。

比如之前有銀行的領導談到數字孿生牛,如果我能夠買兩頭這樣的牛,我肯定不用去管理,只需要付錢就行,我相信你給我的數據一定是真實的。肉牛每年產生的價值都是農場主的,同時他們也要承擔大量的成本,如果在區塊鏈技術的支撐下,把牛產生的效益變成數據資產,讓其他人都能搶購,那我想我是不是可以搶購兩頭牛,每年給我產生1萬塊錢的收入。這個案例給全國人民提供了增值的空間,這是未來區塊鏈非常好的應用方向。

 

廖婭伶(主持人):

是的。資產數字化可以衍生出很多金融產品,從而推動共同富裕的實現。剛剛您提到了數字底座和數據體系,其實一直以來我都在嘗試界定數據體系的範圍。請教您一下,數據體係是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還是只存在於企業之間?是否政府部門之間不需要數據體系?

 

盛雪鋒:

目前的城市數據已經形成政府+市民+企業三者相對融通的數據體系,但現在的數據體系更多還是服務於城市治理和市民辦事,企業在其中獲取收益的點並不是太多。互聯網企業依托自己的數據做了增值的工作,有些企業依托政府的開放數據做了一些更新的算法,這些都是資產數字化方面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在構建數據體系的過程中,確保未來整個數據體系形成的基礎是真實、可信的數據。上海近期提到一個新的詞“數據運營”,上海即將推出“數據運營商”的概念。大量企業可以參與進去作為數據運營商,而企業參與進去的前提是確保數據的真實。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區塊鏈會成為城市數字化轉型最底層的技術,用於確保底層技術上所產生、運轉、運營的數據全部都是真實的,這是非常美好的前景。

 

廖婭伶(主持人):

區塊鏈技術不僅是數字城市的可信底座,而且在碳中和的應用中也頗具潛力。請問龐總,您覺得區塊鏈與5G結合後,將有哪些具體的場景?

 

龐策:

我剛才介紹了幾個運營商5G+區塊鏈的實際案例,提到了供應鏈的管理。此外,現在區塊鏈技術在溯源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多。

也許是為了推動5G的發展,中國有工信部、信通院聯合舉辦的“綻放杯”,至今已經舉辦了第四屆,社會各個垂直行業的參與度非常高,最後入圍總決賽的項目也會非常多,但每一年GSMA都會擔任一些比賽的評委,特別關注在5G+區塊鏈、物聯網+區塊鏈、溯源、資產數字化領域。

剛才看視頻提到了牛的案例,其實中國電信早在2017年的時候就已經通過物聯網的技術讓牛實現了聯網。連接和計算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運營商最擅長的是做連接,但現在也在往上層拓展,他們也在考慮發展區塊鏈技術和實際資產數字化的應用。

萬向區塊鏈一直以來都很有探索的前沿精神,2017年就和中國聯通合作,中國聯通申請了GSMA邊緣計算+區塊鏈的全球PoC項目。當時有多家運營商做申請,最後GSMA選中了中國聯通,我還帶著倫敦的兩位專家去萬向區塊鏈上海公司探討這個PoC項目(電池信息上鍊)。

剛剛我說到了一些應用場景。如何從理想場景出發,實現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落地是值得探索的過程。有些企業不計成本地描繪出宏大的應用場景,卻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只是做了一個秀,或者是偽需求,沒有真正的剛需,最終會被淘汰。相信今年在5G行業,市場會篩選出更加規模性、具有示範效應的優秀應用案例。

最後給大家送一句在5G行業用得比較多的話,“從場景裡找剛需,從不確定性裡尋找確定性,更好地探索應用場景”,這是我們在5G行業摸索的經驗。

 

廖婭伶(主持人):

我又聽到了那個關鍵詞——資產數字化,您提到的案例是電池的資產數字化,剛剛前面講到了區塊鏈價值層面在基礎層以及數據價值層、數據資產層、資產數字化層。另外還有一個角度想問一下常總,10月24日的意見說要激發全民低碳的生產和生活,綠色出行等等。您覺得區塊鏈的激勵機制能否在裡面發揮作用?

 

常徵:

現在全國碳市場是強制性市場,還沒有覆蓋到公眾的生活領域,包括建築、交通跟公眾息息相關的生產生活領域裡。目前公眾以碳市場、碳交易方式參與低碳主要是通過自願減排的方式。自願減排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像CCER,國家自願減排項目,但主要是面向大型的減排項目,比如說集中式光伏電站、可再生能源利用減排項目。

對公眾來說,它是數量比較大,但又比較分散的多場景,因為涉及到衣食住行用等場景。對於公眾而言,目前正在推進的機制叫做碳普惠機制,把公眾衣食住行用中所產生的低碳行為產生的減排量,通過方法學、場景設定,比如說對應到區塊鏈可能是一些算法,把它轉換成為減排量,算法是非常關鍵的,因為你要經得起公眾和科學界的檢驗,它要是真正實現減排的量。核證之後由主管部門、商業運營機構發到用戶的C端,作為減排量產生、碳積分產生的依據。目前消納側常見的是用商業激勵或者基於商家自身內部循環的機制,例如使用綠色能量、碳積分兌換自身平台上的優惠券,或者跟其他商家聯合的兌換牛奶等等,以這些方式激勵公眾參與到碳普惠的行動中。

目前的碳普惠行動有兩種,一種是由商家自己的行為,相對來說比較獨立,互相之間沒有聯通和打通,比如說廖總的碳積分和環交所的碳積分是兩套體系,不互通、不互認。第二種是在主導部門的指導下做的一套碳普惠體系,由主導部門或者比較有公信力的平台發起,把減排量作為資產背書的方式。有通用的資產作為背書,碳積分可以互通、互認、互聯,甚至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統一進行消納的渠道。目前在推進的碳普惠平台建設,例如上海市和長三角地區,都希望通過將區塊鏈技術和物聯網緊密結合,保證資產唯一性、真實性以及碳市場中流轉的不可篡改性。以中小型企業分佈式光伏為例,物聯網的設備接入之後,在發電的同時,通過方法學嵌入、審核就能實現完全實時線上的碳資產核發。對於公眾來說,諸如共享單車、電動車駕駛等低碳行為,在發生行為的同時就能夠通過平台的連接,實時獲得由減排量資產背書的碳積分、減排量。

碳普惠體係對於公眾的激勵在於一方面能夠使公眾切實地感受到自己的減排行為產生的精準、真實、有效的減排量,而且減排量可以交易變現。當然機制比較複雜,也許公眾減排量比較小,那就可以通過平台機構來統一進行交易。

對於公眾來說,這樣的數字化資產可以通過交易來獲得現金價值,無論是跟原有商業生態的積分進行疊加,還是用有減排量資產背書的積分獲得商業上的激勵,對未來減排量對接到碳市場,或是作為配額抵消的來源和碳中和抵消的信用來源,都是非常有廣闊前景的。

 

廖婭伶(主持人):

剛才幾位嘉賓介紹了碳資產可信對接碳積分以及碳積分的打通,也許未來碳積分還可以對接碳NFT,達到一定的碳積分就授予他碳NFT,甚至可以對接綠色的元宇宙,有自己的一塊領土進行維護,激發全民參與性,比較好玩。

因為時間有限,接下來還有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想問一下盛院長,整個城市數字化里的東西非常多,數字生活、數字經濟、數字治理,您覺得哪幾個場景值得區塊鏈技術從業者關注並尋找突破點?

 

盛雪鋒:

場景主要是基於區塊鏈對數據的價值,一定要體現價值的剛需所在,以此為基礎,我認為經濟領域會是重點發力的方向。因為生活領域不會那麼關注數據可信、溯源,政府內部因為本身體系的完備,相對來講數據具備內部可信。

在經濟領域會更具備探索空間,比如說肉牛資產數字化、分佈式資產,現在小孩兒喜歡打電玩,電玩完全可以成為分佈式資產,或是用區塊鏈做的無人機等,都是在經濟領域可以拓展的。相對來講,我傾向於建議大家把精力放在經濟領域,比如說製造領域、物流領域、貿易領域,特別是分佈式資產。

 

廖婭伶(主持人):

您剛剛提到數據可信體系,政企數據打通了以後,賦能政府更加全動態地了解整個產業,精準地服務於企業,這是不是也是可以著力的方向?

 

盛雪鋒:

對的,現在上海已經在做相應的工作,但還沒有用區塊鏈的技術做。把政府涉及到企業的數據抽取出來之後,提供給金融企業做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因為獲取了很多原來無法集中獲取的數據,所以模式和以前完全不一樣,大大降低做普惠金融的成本,讓更多企業在可信數據的基礎上獲取金融支持。

 

廖婭伶(主持人):

區塊鏈+隱私計算能很好地保障企業數據的隱私安全。您覺得原來園區更多是偏向於管理,打造園區級數據可信體系、企業和個人身份體系,把園區服務、企業服務、個人服務推送過去,要基於非常可信的體係做智能推送,讓企業裡的園區和人感受更智慧的服務,是這樣嗎?

 

盛雪鋒:

實際上,現在園區裡看到的無非是兩種,一種是園區的管理,第二種是園區的服務,即把園區數字化賦能的能力建立起來,我相信區塊鏈一定會在裡面發揮很大的作用。

比如說園區大量為企業提供數字化底層能力,以及為他們獲取數據的綜合性服務。這樣數據運營狀態下的園區就可以用區塊鏈進一步提升可信程度以及增加與園區內企業的連接程度,包括採集園區企業所產生的數據。

採集是否精準,園區企業(被採集方)是不是可以追溯數據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未來在園區和客戶之間需要用區塊鏈嫁接起更加可信的橋樑。

 

廖婭伶(主持人):

最後一個問題想問一下龐總,面向未來,您覺得5G+區塊鏈+元宇宙,在哪些場景中有一些可以暢想的地方嗎?

 

龐策:

元宇宙是最近談得非常多的熱門概念,我個人覺得它還是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元宇宙也是一個願景,真正進入到元宇宙的世界需要多項技術,包括了區塊鏈、5G、 XR、數字孿生等。 5G技術滿足不了大家想像到的元宇宙需求,很多國家已經在投入資金、人員做6G研發,GSMA看到在2030年,6G才能真正商用,6G可以把端到端的時延,從5G時代的差不多10毫秒接近到1毫秒,甚至更低,需要實時的區塊鏈計算技術。

元宇宙有一個大原則是目前產業比較公認的:

開放的,是任何人都可以都接入的,而且元宇宙不能被任何一個人、一家公司所擁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毫無疑問,區塊鏈底座非常重要,至於元宇宙所帶來的場景,相信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定會有很多空間給未來的生活、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不妨所有人都一起暢想未來的元宇宙世界充滿想像。

 

廖婭伶(主持人):

感謝各位嘉賓,聽下來我有幾點感觸。

第一,全球數字化要看中國,中國城市數字化要看在座的各位。

第二,在城市數字化當中,區塊鏈技術有多層價值,一個是在底層底座部分,二是在很多場景層,特別是在碳中和的場景。

第三,數字資產化,資產數字化。

第四,面向未來還有元宇宙。

感謝各位嘉賓,謝謝!

第七屆區塊鏈全球峰會同步線上直播,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查看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