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21年,隨著業內第一股Roblox上市,“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忽然興起,“元宇宙+”成為了席捲互聯網、VR/AR和金融投資界等各大產業的新風潮,一時之間,人類彷彿開啟了虛擬宇宙的“星際航行時代”。


“元宇宙”Metaverse一詞由前綴meta“元”(意為超越)和詞幹verse(“宇宙”)組成;該術語通常用於描述互聯網未來迭代的概念,由連接到感知虛擬世界的持久、共享、3D 虛擬空間組成。廣義上的元宇宙可能不僅指虛擬世界,還指整個互聯網,包括增強現實的整個範圍。


這個詞是在尼爾·斯蒂芬森1992 年的科幻小說《雪崩》中創造的,其中人類作為化身,在一個使用現實世界隱喻的三維虛擬空間中與彼此和軟件代理進行交互。斯蒂芬森用這個詞來描述一個基於虛擬現實的互聯網後繼者,早在1981 年的中篇小說True Names中,類似於Metaverse 的概念就以各種名稱出現在賽博朋克小說類型中,斯蒂芬森在後記中表示Snow Crash,在完成小說後,他了解了Habitat,這是一款類似於元界的早期MMORPG。



本文旨在通過對元宇宙的前世今生進行系統且全面的總結和分析,以期為讀者展現一幅關於元宇宙的產業全景圖,並將嘗試向讀者描繪基於元宇宙的激動人心的未來暢想。同時,本文還將立足於區塊鏈產業發展的視角,對DeFi、NFT和元宇宙的融合進行細緻研究和推理。







元宇宙的起源與演變





Meteverse起源與核心特徵

元宇宙(Metaverse)一詞源於“meta”(超越)和“verse”(宇宙)的組合,意指“ 超越現實宇宙”。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最早源於科幻作家的大膽構想,其於1992年由科幻作家Neal Stephenson在其科幻小說《Snow Crash》中首次提出,文中塑造了一個人們可以通過虛擬化身在三維虛擬世界中與軟件代理或他人化身之間交互的奇妙賽博朋克世界。據維基百科所述,其準確定義如下:


“元宇宙是一個集體的虛擬共享空間,包括所有虛擬世界和互聯網的總和,包括但不限於現實世界的衍生物或副本,但並不等同於增強現實技術。該術語常用於描述互聯網的未來迭代版本,是指由持久共享的眾多3D虛擬空間互聯而成的可感知虛擬宇宙。”





從元宇宙的定義,我們可以用“第一性原理”簡單歸納出其主要的核心特徵為:


  • 永續性: 元宇宙不僅僅是一場VR電影或一種UGC遊戲,而應該如同互聯網一樣是一個能夠持續提供服務和內容,且生態不斷發展和豐富的永續系統;


  • 沉浸感: 元宇宙旨在構建一個超越現實宇宙的虛擬共享空間,因此要求元宇宙必須與VR、AR甚至腦機接口等技術進行結合,具備基本的全息共享、3D虛擬、低延時、真實體感、實時交互和虛擬身份等特性,從而為用戶提供一種足夠真實但又超越現實世界的感官體驗;


  • 開放性: 元宇宙應該繼承互聯網的開放性,允許任何人自由地接入和離開元宇宙,也鼓勵每一個人在元宇宙中進行創造和社交互動,從而能夠廣泛地吸收包括科技創新、金融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優質內容等在內的一切進步成果,實現生態的持續繁榮;


  • 經濟系統: 元宇宙的經濟系統是真正的點睛之筆,只有公正、自由且充滿活力的經濟規則才能激勵用戶不斷創新,不斷沉澱優質內容,從而為元宇宙的繁榮提供源源不斷的養料。其應該包含兩部分:其一,支持基於區塊鏈的開放式支付和清算系統,用以解決用戶在元宇宙世界的實時、公平、透明、快速的P2P支付需求;其二,元宇宙中用戶的虛擬物品或創新成果應該可以被標記轉化為數字資產,並支持進行交易、轉讓、投資等行為,以鼓勵用戶通過持續創新來獲得財富積累。


Metaverse的演變

元宇宙並非是憑空而來的臆想,而是基於科技發展水平和科技演化規律所作出的合理暢想,為了更加真實且準確的梳理元宇宙的產業生態和未來發展規律,那麼了解元宇宙的歷史演化路徑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課。



互聯網:虛擬互聯的基礎設施


互聯網是元宇宙誕生的重要先決條件,不僅提供了集網絡和算力為一體的物質網絡基礎,也產生了大量原生的優質內容(如游戲、音頻、視頻等),從而實際上構成了元宇宙虛擬互聯的基礎設施。而元宇宙則是對互聯網的繼承和發展,是互聯網的未來迭代。



時至今日,隨著通用計算機的小型化和移動化,以及以5G為代表的高速網絡技術的成熟,互聯網已經通過電腦、手機、平板設備和智能穿戴設備等終端設備徹底融入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並構建起人類社會全球化時代的重要物質基礎。人們已經可以通過互聯網來滿足包括工作、社交、娛樂、餐飲、購物、出行等幾乎所有的生存、社交和娛樂需求,同時,人們的大量線上交互又會沉澱大量的原生內容(UGC內容)從而進一步吸引線下活動向線上轉移。與此同時,隨著全世界新冠疫情的肆虐,大量線下活動轉向線上,“飛輪效應”和“網絡效應”愈加凸顯,全世界人類正在加速進入網絡化和虛擬化的虛擬互聯時代。




VR、AR和腦機接口:沉浸式的交互體驗


元宇宙和傳統宗教中的理想天國或樂園並不一致,也不同於科幻小說中經常出現的“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而是旨在構建一個持久的虛擬共享空間,同時依然能夠保持對現實世界的感知和體驗。正因如此,元宇宙的發展不僅需要實現玩家的虛擬互聯,同時也需要讓玩家獲得真實的虛擬體驗,即,既要最大限度地為玩家提供真實體感的沉浸式交互體驗,同時又必須讓玩家保持對真實世界的感知。所以,元宇宙的構建也需要基於VR、AR和腦機接口技術的沉浸式設備作為必要的交互手段。




VR技術,全稱Virtual Reality,是指一種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技術;而AR技術,全稱Augmented Reality,是指一種將虛擬信息和真實世界巧妙融合,從而實現超現實感官體驗的技術。顯然,VR和AR技術都可成為元宇宙的重要技術組成部分,而相關的設備則可以為元宇宙玩家提供沉浸式或超現實的交互體驗。


雖然VR/AR技術最早可追溯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然而其關鍵設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只能停留在概念驗證階段。直到2012年,頭戴式VR設備Oculus和AR設備Google Glass先後上線,才使得這兩種技術真正走進大眾視野。此外,雖然腦機接口技術尚處於實驗室研發階段,但擁有最具有想像力的應用前景。






元宇宙的產業生態



截止目前,互聯網距離進化到最終的元宇宙形態尚需時日,但是其作為互聯網未來的重大發展方向之一依然充滿了想像力和吸引力。因此,世界上的頭部企業和機構早已在元宇宙產業的各個環節進行佈局,以期能夠拿到通往互聯網下一站的通行票。以下章節將會對元宇宙的相關的硬件產業、內容產業和區塊鏈3大方向的產業生態進行全面梳理。


硬件產業


在元宇宙的沉浸感要求中,用戶必須通過交互設備獲得實時的真實體感,這就對硬件提出了極為苛刻的要求,因此,硬件是邁向元宇宙的必然需求。硬件可以分為通用硬件基礎和專用硬件基礎,其中通用硬件主要包括算力和傳輸網絡,而專用設備則主要包括VR和AR設備等。


通用硬件基礎


元宇宙的通用硬件基礎主要指算力和網絡傳輸,其中,網絡傳輸主要確保用戶交互的低延時,以期望獲得更真實的體感,目前的最新技術進展是5G為代表的高速低延時網絡傳輸技術;而算力方面,元宇宙所需的算力幾乎是無限的,這就對個人終端在便攜化、高性能、並行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因此,雲計算技術因為算力的可擴展性更強,能夠有效利用算力集群和邊緣計算資源,從而降低個人終端的計算能力門檻而得到普遍重視。目前,雲計算已經在雲遊戲領域獲得一定應用,未來將有望成為元宇宙產業的強大算力支持。




目前,以5G為代表的高速網絡產業已經邁入大規模商用,也成為了各國電信產業的必爭之地。中國自2019年開始推動5G商用,2020年開始大幅建設提速,目前已累計建設5G基站超80萬個,佔全球比例約70%。 5G相關的企業主要包括華為、諾基亞、中興、三星、愛立信和高通等。


專用硬件基礎


與元宇宙相關的專用硬件基礎主要是指確保用戶真實交互體感和沈浸感的相關設備,包括AR設備、VR設備和腦機接口設備等。其中,VR和AR設備相對成熟,已經能夠應用於部分商業場景,例如3D電影、3D演唱會、模擬駕駛訓練、線上虛擬旅遊等。


然而,VR和AR設備還遠遠沒有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尚無法為用戶提供順暢無阻、穩定持久和虛擬共享的大規模交互與共享體驗。其原因在於,VR和AR終端不僅設備複雜沉重,還只能賦予人們局部感官的超現實體驗,並不能實現所有感官的共享和交互。腦機接口技術(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也因此脫穎而出。


腦機接口技術是指通過人腦與其他電子設備之間建立直接的信號通道,從而繞開語言和肢體的方式實現與電子設備的交互。由於人類的所有感官最終都是通過將信號傳遞到大腦才形成的,因此,如果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原則上將能夠通過刺激大腦對應區域從而完全模擬所有的感官體驗。


從原理上而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