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 月 28 日,由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主办的第六届万向区块链全球峰会在上海外滩 W 酒店圆满落幕。本届峰会以“融合创新”为主题,邀请了80多位区块链及相关行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物,通过 38 场主旨演讲和 11 场圆桌讨论,深入探讨了区块链核心技术的发展、应用落地的最新实践、以及区块链与其他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创新等目前国内外区块链及相关行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

虽然峰会已经结束,但众位大咖们却留下了精彩的分享。本文为Hashkey Capital董事总经理邓超(主持人)、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朗闻资本管理合伙人沈康、纯白矩阵CEO吴啸、建信筑和总经理宋飞虎、磐沄科技合伙人滕伟,六位嘉宾在圆桌讨论环节“传统投资机构对话区块链创业团队”上的思考与洞察。

以下为正文,整理自现场速记稿。

圆桌讨论嘉宾

邓超(主持人):

大家好,这个圆桌讨论有两点比较特殊,一是参与方具有特殊性,这个圆桌里既有投资者,又有创业团队,把双方聚在一起的形式不多见。二是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关系非常特殊,在谈判桌前双方分开坐在对面,投资达成以后双方又要密切合作。所以今天这个特殊的形式、特殊的场合,投资人可以分享投资人的视角,创业团队可以分享在区块链领域的创业经历,以及创业团队除了希望从投资者那获得资金支持外,还希望得到哪些帮助。我们先从自我介绍开始,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自己和所在的机构,以及机构所从事的业务。

邝子平: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万向区块链盛会,启明创投是传统投资机构,管理的是“传统的钞票”。我们主要在中国做两大行业的投资,一半的投资业务是聚焦在医疗健康领域,另外一半传统上叫TMT,就是包括信息科技在内的领域。我对区块链这个领域也是几年前开始感兴趣,在大概一两年前开始作为一个新兵尝试投了一些项目,所以更多是想借这么一个平台跟大家学习,谢谢!

沈康:

我是朗闻资本的合伙人沈康,我原来从事的是传统金融行业工作。2015年成立了朗闻资本,做人民币的股权投资,一开始投得比较杂,三年前开始关注区块链领域,在海外帮助一些投资人做了区块链领域的投资。最近一年,市场出现了一些非常符合我们投资标准的“区块链+”的企业,所以我们把整个公司的资源和研究都往这个方向倾斜,后续也准备在这方面做投资。

吴啸:

大家好,我来自纯白矩阵。我们公司专注于区块链中间件研发,主要的产品是帮助各位开发者把智能合约快速部署到不同的区块链底层,目前我们已经服务了120个国家的开发者,编译完成了300万份智能合约。

宋飞虎:

我是深圳市建信筑和的总经理,兼任牛津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研究员。我们公司是2017年由牛津大学计算机系信息安全团队创立的深圳市第一家金融科技的民非研究院机构。我们始终认为区块链最终会走向主流,所以选择与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以及大型企业进行落地和合作,我们在“+区块链”领域深耕了两年有余,接下来我也会分享这方面的更多心得。

滕伟:

我叫滕伟,来自磐沄科技,我本人有30年的传统金融机构高管经历。最早在万国证券,我是万国证券的创始人之一;之后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做过投资总监,也在香港做过金融,还做过银行的不良资产。我是在香港学的区块链知识,在日本做过区块链公司高管。磐沄科技也和我的经历很匹配,我们公司做的是金融区块链应用,我们希望在主流金融机构里面,将区块链逐渐应用进去。我们在工作当中有一个方法论,就是站在金融高管的角度来看区块链,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为什么要用区块链?区块链能为公司解决什么问题?总而言之,磐沄科技是专注金融区块链解决方案的公司,我在负责这块业务,谢谢大家!

邓超(主持人):

第一个问题,请问两位投资人邝总和沈总,从传统机构投资视角进入区块链这个新领域,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考虑,甚至有一些障碍。您两位进入这个领域之前,是怎样考虑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让两位在最近一两年这个时间点进入区块链领域的?

邝子平:

有这么几个零散的观点:

第一,进入一个新的、大的领域,我们做早期风险投资,就希望能够在大的风口来临前布局。过早了会做“先烈”,太晚了行业已经非常火热,这时候再进入就不是一个好时点了。所以如何把握时机很重要,我们认为区块链这个大方向,有可能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会根本性地改变互联网的架构,甚至改变金融的架构。既然是这么大的行业,at some point总得要进入,这是一个大前提。

第二,我们一两年前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这个领域的投资。其中有几个考量,一点是在那之前比较担心,对交易所、链圈处于“自嗨”的阶段,还是比较顾虑的。这一两年技术慢慢成熟起来了,当然在过程中也不断被教育,包括邓超也“教育”了我好多次。这个技术已经慢慢有一些实实在在的应用,我们可以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待一个早期项目的时候,就认为这是一个可为的领域。另外一点,从早期VC的投资阶段来看,前几天我在另外一个论坛上提到,到底什么叫长期,什么叫短视。投一个项目,假如能够在七、八年里面退出,这是一个比较中性的时间段。更短的时间能够退出可能是运气,时间周期略长一些也不过分。今天有一个技术,说是需要15年,这对我们来讲时间太长了。现在这个时点进入到区块链领域进行投资,能够看到未来五到十年能跑出一些优秀的企业,因此我们就闯进来了。

邓超(主持人):

谢谢邝总。邝总提到了“some point”,这个point在哪里,是值得区块链新兴领域内探索的?有请沈总。

沈康:

在2017年9月份的时候,博时老同事在长白山有一个聚会,肖风博士给我上了一堂课,对我非常有启发,冲击很大。那一刻,我决定以后的投资方向和能力就要重点往区块链去培养。提到障碍,那确实有一些,拿着人民币的股权基金不太容易参与到一些公链以及海外的区块链项目中,只能一边学习,一边帮助海外投资人做一些区块链方面的投资。

去年区块链已被提升为我们国家的核心技术,要作为一个重点的突破方向。这对关注行业投资人来说非常振奋,比如去年10月我去美国开会,当时欧美的创业者、投资人非常着急,说看看中国的区块链行业,包括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如火如荼了。在这种国策的加持下,我感受到中国已经出现了用人民币做股权投资的机会了。以前很尴尬,有障碍,他们不要人民币。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的商业模式和经济模型跟股权架构完全是两码事,这是我前两年碰到的障碍。但是从去年年末开始,我们已经看到有一些行业,包括政府对拥抱区块链的意愿非常强,我们投资了一些我们非常喜欢的项目。对于人民币股权投资,这个时间点就是现在或者说一年前。

邓超(主持人):

追问一下两位投资人,邝总投的优秀项目,如HashQuark,沈总也投了PlatON这么优秀的项目。根据您们投项目的实践,对比在传统领域的投资方法论,两者有什么异同?两位在区块链领域投项目,觉得项目的哪些方面比较重要?先从沈总开始。

沈康:

我们把区块链方面的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区块链原生项目,比如以太坊区块链,在投这些项目时需要评估他们的Token模型以及生态价值,这是个很大的挑战,跟之前做股权融资,去评估一个企业的股权价值的方法和逻辑完全不一样。因为相当于你要评估一个货币的价值,而我们做股权投资不太会去考虑汇率的波动,所以这个评估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在筹划第二类,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做的股权性融资。这类项目跟以前投的项目做价值评估,没有太大的区别,底层逻辑和方法论是一样的。我们比较看重的是赛道、团队、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我们比较关注的,我们在筹划做“区块链+” 的人民币股权基金,重点就是看有没有可能用区块链技术真正实现降本增效,有没有可能打造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这是我们最关注的地方。

邝子平:

我们看区块链项目和传统股权投资项目,投资方法论大致一样,这一点其实是不对的,因为这是完全不同的物种。但我们毕竟对这种不同的方法论不大擅长,在传统领域我们确实做了很长时间,传统的互联网、股权这边也做得很成功,所以在这个领域我们仍在学习过程中,能不能用新的方式来看待区块链的项目,包括刚刚沈总提到的怎么去认识Token的价值。目前在这个方面看得不多,主要还是看这个企业从根本上来讲股权的价值:能否通过优秀的团队提供一个市场化需要的产品,能够达到它的股权价值的提升。您提到的这两家,这两家都是在区块链基础建设这个领域的企业,还是通过它的技术,在未来的股权上有个升值。另外还有一家是隐私计算和区块链,特别是在医疗行业,提供一些服务。

这是方法论上大致不变的方面。过去一两年,我们变通的一个方面是,以往在传统的互联网领域也好、信息科技领域也好,我们做过投资,往往先看最终的市场。这一点我必须承认,在投区块链项目的时候,我无法回答最终市场这个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目前还是一个尝试。而我是非常期待区块链的商用落地场景的这一天可以早日到来。现在投一个区块链基础设施的项目,还是从技术来考虑,它到底用在什么地方?目前还是比较欠缺,去年政府(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集体学习以后,我们就期待国内真正落地、利用到区块链技术的这些项目能够更多一些。目前看的确多了,我们进一步期待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落地市场。

邓超(主持人):

谢谢邝总和沈总。接下来想问三位创业者,因为你们的背景非常不一样,有做技术的、有传统领域的、有金融领域的。请三位简单说明一下,是什么让你们对区块链这个领域产生了兴趣,让你们感到很兴奋?当你们进入这个领域内后,觉得这个领域内最有挑战的是什么?

吴啸:

我是从技术领域切入这个行业的,我对这个行业感兴趣的点有这么几个。第一,2017年-2018年的时候,以太坊区块链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区块链能够写智能合约,写出来的智能合约能够诞生出全新的应用。我看到的时候就觉得好像有一个全新的世界等着我们,让我们有探索的机会。切入这个行业以后,发现有很多坑位,这些坑位大公司不一定看得上,这都是创业者的小机会。不光创业领域,学术领域也是这样,学术领域关于区块链的研究也才刚刚兴起。我们进入以后发现很多东西没有人做,我们可以去尝试,这样就有很多机会,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技术创意。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因为这个行业没有任何的规则,你也不知道哪些是深坑,一脚进去就爬不出来了。哪些是宝藏,踩在这个点上,就可以创造自己的壁垒和优势。因为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

宋飞虎:

以我曾经在腾讯的一段工程经验来讲,我为什么会义无反顾进入到区块链行业。我从2010年接触分布式网络,做过分布式网络架构师。从PC互联网转型到移动互联网,用户从每天200万在线到每天2亿人在线,这种万倍级的提升分布式网络是怎么做的呢?我深有感触。但紧接着挑战来了,分布式的数据库是怎么做的?分布式的存储是怎么做的?访问量太大了,分布式的Kash是怎么做的?

当我接触到区块链技术以后,发现之前的分布式东西白做了。因为之前我默认了一个概念,限定的机房都是默认可信的,从来没有想过当这个信任的问题被放在公网上时,应该怎么解决,用怎样的方式解决?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接触密码学,接触区块链一系列的设计。直到将牛津信息安全体系放在这里,我们认为接下来与其说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会造就它未来一系列的延展,不如说它是分布式技术的进一步延展和在业务上的信任层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所以当时让我震撼的点是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分布式系统,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公域上的信任问题。

第二,主持人提到的产业推进时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在国内主要落地的是产业,跟产业结合中,我发现无论区块链是什么样的,作为技术要回归到为市场、为客户去提供服务,这个点上我们走了很多弯路。拿一个金融模型来讲,我们做过很多区块链上的供应链金融模型,一模一样的场景在两个不一样的城市背景和基础设施之上完全不一样。比如有一个基于企业缴税的场景,做银行放贷,以税换贷,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供应链金融场景。同样的场景在深圳市就几乎不需要区块链的存在,因为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打通和统一性非常高。如果一家企业想拿海关的退税单退税的话,直接申请就可以了。相关的单位会去银行调数据,这个过程不需要区块链的支持。但是在海南落地的时候,同样一张税单,各个政府部门之间是没有连接的。原来的业务有吗?有的。是怎么样的?白纸黑字,反复盖章,反复跑。同样的场景——以税换贷,发现在海南用区块链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在深圳就不需要。所以真的遇到产业的时候,还是要回归到服务业务,服务它本身的价值,去发觉这一部分的内容。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挑战。

第二个挑战,我们一直在谈区块链,其实直到现在为止我认为单一个区块链不足以支撑起一个产业级的应用。我们之前有一个方向,在区块链治理架构方面,认为区块链的整体治理逻辑是数据的治理逻辑,而它在我这里面起到的是可信的数据治理层。在这之上,原有的数据统一收集、处理、格式化,这一系列的创立方式,包括用AI和区块链的结合,才是这一整套架构应该考量的问题。并不是用了区块链,在接下来的数字城市建设或者数字医疗、数字政务建设中,原来的东西就可以抛弃,它是一个有机的整合。我们不可能用区块链解决高性能的国际访问问题,我们还是要依赖高并发架构将它做融合,所以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应用和探索。

滕伟:

我个人最大的兴奋点是:能够在磐沄科技这个平台上,把自己的“30年的跨界经历”积累的东西,全部发挥出来。将金融高管阅历和对区块链的认识融合在一起。

对磐沄科技公司而言,我们很兴奋的是我们选择了一个好赛道,区块链应用的赛道,专业区块链应用中金融区块链是最宽广的赛道!我们认为这个赛道是“蓝海”,我们处在一个好的战略位置。

说到挑战,我认为是两个字:“创新”!就像本次大会的主题一样:“融合创新”,区块链技术优势在座的各位都了解,但是如何把这些区块链优势融合进去金融机构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和业务的全链条管理”,需要融合创新,需要我们给金融机构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给金融机构提出菜单。不能两张皮,你说你的,人家想人家的。能拿出“完整解决方案”就是创新,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区块链能做什么,同时又要完整准确地了解金融机构的业务、管理、合规风控和工作流程、工作目标:比如我们为REITS投后管理设计的预算管理模块,就是既了解区块链、又了解REITS,还要了解公募基金公司的工作流程,从而设计出来了包括预算管理在内的REITs全链条解决方案和痛点解决方案。

邓超(主持人):

各位分享了各自在区块链领域的理想和现实故事,这个行业的变化很快,就我所知,在场有三位去年就在万向区块链峰会上做过发言,其他几位也有参与。想请各位描述一下,从去年万向区块链峰会到今年万向区块链峰会,这一年间区块链领域内有哪一个点有重要的发展?先请邝总。

邝子平:

去年的时候,我比较期待这一年里面能够有一些非区块链不可的落地的应用出来,并且是在中国。现在看来,这个期待没有得到实现,还是有点失望。我研究生毕业以后第一个工作的公司3COM做的以太网卡,局域网,起码网络有这么一个需求。再下一站去思科,做广域网,最开始的互联网很慢,但起码有个刚需,你可以发邮件,电子邮件可以慢一点。但这一年仍然没有看到区块链领域里面有大的落地的应用,可以说这一年略有发展。

这一年比较好的事情,是国际上面的公链发展,包括DeFi方面的应用还是比较令人鼓舞的。也就是区块链还是能找到一些应用,公链的发展还是这一年里面比较好的。

总结下来,第一点,对在中国的落地有点失望;第二点,国际上的公链、DeFi发展较好。

沈康:

在过去一年里,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中国区块链技术被提高到了一个国家重视的核心创新技术。这个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我们看到了一些新的模式和企业出来。我们可能不是特别关注在中国这边纯粹做技术服务型的企业,我们考虑的模式和启明创投还是一样的,你能够产生多少收入,产生多少利润,未来的发展空间是什么。我们会把注意力放到在某一个垂直行业里,有着非常深的行业“know how”的创业团队,对区块链又有很深的认知,要把区块链技术用到这个行业里,试图改造提高现有的商业模式,或者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些之前没有看到过的商业模式,这也是我们未来要努力寻找的标的。去年的这个重要变化帮助我们确定了战略定位,即可以在中国做“区块链+”人民币的股权投资。

吴啸:

过去一年主要的发展还是基于区块链的原生应用在不断诞生,包括DeFi、NFT。Compound、Uniswap这样的项目是非常创新的,它完全用代码定义一种新规则,规则之上可以提供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比如Uniswap的深度是打通的,深度打通在区块链用一行代码就可以做到,但是正常的金融服务,要多个金融机构签协议,还有隔夜拆解率等多种方式才能做到。但是区块链的原生创新完全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包括Compound用代码构建了一个极低摩擦成本的金融服务,这是我在国外区块链项目上看到的机会。国内跨信任主体的信息同步,政府也开放了一些场景,在这些场景里面,创业者也有机会做更多的探索,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棒的机会。

宋飞虎:

这一年的区块链事件太多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区块链从这一年真正进入主流产业了。有几个现象:第一,可以看到各地政府如政数局或大数据局的招标文件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区块链相关的项目;第二,大型企业的应用开始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落地。这是我认为这一年发生的最大的变化。

我非常认同一点,那就是没有一个场景只用区块链技术就能解决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确实把技术应用的路径缩短了,比如以前做这件事情需要100分的努力,甚至投入100万的资源,但选用了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以后只需要1万元的成本。但目前来讲,我只能说基于区块链所提供的隐私保护方案,包括数据同步、第三方信任机制等,它提供了一个技术实现上的最短路径,但我不认为它不可替代。以供应链金融为例,我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但我也可以接入银行虚拟接口流转,这个公信力更强。但后者的门槛和所需要驱动的资源不一定比用区块链的路径更短。所以,我认为有两点:第一,我认同区块链不是不可取代的;第二,区块链在主流产业的发展确实已经缩短了很多业务逻辑的实现路径。

如果要把区块链落地到产业里面,有几个事要做。

第一,找真正能做决策的人。无论是公司还是机构部门,一定要找能做决策的人,因为这是思想上的创新。

第二,找资源。这个资源是指存量资源。因为区块链做的是降本增效的事情,包括将农业、畜牧业等生物资产转化成数字化资产,本质是资产的证券化和物理空间的数字化。如果把数字化委托给银行做虚拟户的关联和交易,它也可以实现,但用区块链的话成本更低、效果更快。我认为区块链技术已经越来越走入主流视角和主流应用之中了,我也倾向于区块链一定会回归主流、回归到技术这个本质上。

滕伟:

作为专注金融区块链应用的磐沄科技,我最关心中国金融领域区块链的应用。

在民间,最大的事件是数字人民币的紧锣密鼓试点和推进。尽管数字人民币和区块链的联系还存在争议,但是DCEP最为大新闻,着实为普及区块链的应用、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应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专业金融区块链领域,2020年7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原则同意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深圳等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区块链建设工作的函》。10月21日,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透露,证监会的中央监管链已初步建成,9月份5个试点地区的地方业务链全部实现与中央监管链的技术联通。

最后,央行等监管机构制定的区块链标准是最大的好消息:如《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评估规则》,《信息技术区块链和分布式技术参考架构》;正在制定中的还有《分布式账本贸易金融规范》、《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参考架构》,《区块链技术安全框架》。这些标准是金融区块链广泛推广的必要条件。

关于金融区块链存在的问题,首先,区块链技术还是一个发展中的技术,有其内生性的技术缺陷,比如共识算法完备性、性能等,就像一位专家说得那样,不能“泛化”更不能“神话”。有了实事求是的认识,我们在应用时必须与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内在风险一并考虑,避免引入新的风险,起码不要给人家惹麻烦。

邓超(主持人):

刚刚几位创业者描述了遇到的一些问题。请问邝总,您觉得行业的痛点和需求在哪里?启明创投在传统医药领域投资很多,依照您的经验,促成产业变成痛点需求或者规模化需求,有哪些主要的驱动因素呢?

邝子平:

大环境很重要,虽然说去年略有失望,但仍有很多进步。本来认为去年政府集体学习以后,在大政策方面会出台鼓励措施,步子更大,甚至在国内监管下的公链能够健康地发展起来,目前看来,上述的进展暂时没有变化。一方面大家互相抱团取暖、互相鼓励,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发点声音,推动行业的发展。生物医药在中国很长时间都很难有新药研发,过去几年却非常蓬勃地发展起来,其中一些促进点,包括资本市场无论是港交所的改革还是科创板的改革,都让有自主知识产权、仍然在二三期临床的创新药企业能够上市,这个事情推动了一批有创新热情的企业家创业。

回到主持人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痛点、需求能够促进这个行业发展呢?我相信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如果把大家的能动性发展起来,大家肯定能找到好的应用。如果大的环境还是趋紧,谁都担惊受怕,说这个事情万一做错了有一些后果。这就比较难推出杀手级应用,谁能够坐在讲堂上设计出一个杀手级应用,估计他很就是神了。我们相信杀手级应用会出自民间,但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技术积累,都要靠您和有志于此的有识之士共同推动。

邓超(主持人):

邝总讲到了国内大环境的影响,区块链从诞生开始就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沈总提到了在国外跟一些区块链项目的讨论和投资,请问沈总,区块链在国内和国外,尤其是美国市场、欧洲市场、亚洲市场中,有没有一些区域性的特征呢?如果有的话,从一个投资者角度,您会给创业者什么建议,让他们能把握全球的区块链机会?

沈康:

区域特征是比较明显的,全球看美国和中国就可以了。美国原创技术强,但中国有最大的市场,中国还有国策,还有全球最好的互联网商业应用环境打下的基础。可能做“区块链+”股权投资,中国是全球目前最合适的市场。比如在美国要做一个区块链+股权基金,可能还没到时候,但我觉得中国的时候到了。今年万向区块链峰会已经开始办分论坛,这是一个变化。能够办三场分论坛:物联网3.0、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和数字金融,这就是一个很强的信号。要想办分论坛就要有足够多的行业的人来,而不只是做区块链的人来。启明创投什么时候开始做区块链领域的专项人民币基金了,会是一个更强的信号,但不能等启明创投做了我们再做,这样就来不及了。

给创业者的建议是,国内的创业团队非常优秀,但一定要看海外公链上发生的事情。之前的嘉宾们有提到了DeFi、DAO等,这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帮年轻人做出来的东西,一定要参考,看看怎么用到国内的创业项目里面来,我认为这是精华。

邓超(主持人):

因为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就给到吴啸。为什么呢?因为吴啸代表着区块链这个行业的主力军,他是90后,是最有创造力、冲在最前面的人。吴啸您可以问邝总或沈总一个问题,有30秒钟的时间。

吴啸:

请问两位投资人,相不相信区块链会有一些原生的新生事物被创造出来,并且是不会受目前互联网世界一些规则束缚的创新。

邝子平:

相信!

沈康:

沈康:我是坚信!

邓超:

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