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iawei @IOSG

近日,以太坊創辦人Vitalik Buterin 與FSL CRO Mable Jiang 在Tako App 內進行了一次快閃訪談AMA,這也是近年來Vitalik 首次進行的中文AMA,旨在讓社區更多人從技術、生態、未來方向等角度了解以太坊目前所處的狀態。我們針對一些大家關注具體問題Vitalik 給出的核心觀點進行了整理,希望給讀者一定的啟發。

總結

1.Vitalik 對「世界電腦」的定義是:「世界的應用可以互相操作的地方」,而不是「可以同時支撐每個全世界的應用的電腦」。以太坊既是具有長期價值儲存能力的數位資產(如比特幣),也是支援全球應用互通的底層平台。兩者並不矛盾。 「世界電腦」透過高度去中心化、可信賴的L1(底層鏈)與具備擴容能力和專用特性的L2(擴容層)來協同實現。完全依賴L1 或L2 均不可行。

L1 的核心任務是保障安全性與網路韌性—即使基金會不復存在,全球開發者仍可基於開放的用戶端和協定來維護生態。而L2 則承載效能擴展與場景創新的使命,例如高吞吐量、隱私或AI 模型協作。

兩者的關係就像城市的地基與建築:L1確保地質穩固,L2 允許自由設計形態。但這項架構的前提,是L1 必須維持足夠的吞吐能力,使得任何使用者或應用程式在必要時都能直接與主網交互,同時確保互通性,避免L2 成為封閉的孤島。

總結而言,以太坊的終局無需在「數位黃金」與「世界電腦」之間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兩者的兼容性恰恰是其獨特價值所在:以太坊既需要像比特幣一樣,成為去中心化、抗審查、長期可信賴的價值儲存載體,也必須作為底層基礎設施,支撐全球應用的互通性。

對比幾年前「L1 作為基礎層全力提供支持L2」的提法而言,Vitalik 在這次AMA中提出了「hybrid L1 + L2」,即L1 也需要承擔一定的角色,增加blobs 給L2 更多空間,推動跨L2的互通性。根據實際需求,市場會搞清楚哪些交易應該在L1, 哪些交易應該在L2。

2.過去三年,Rollup 路線的發展呈現出一定的兩極化。一方面,以OP Stack 為代表的L2 透過中心化Sequencer 實現了秒級交易確認與MEV 控制;另一方面,過度依賴單一團隊營運的架構,也引發了關於抗審查性與長期可信度的質疑。

Vitalik 認為,在技術層面,需要透過強制交易上鍊保證抗審查性。在生態層面,Vitalik 鼓勵「專用L2」的探索。例如,Aztec 透過全同態加密實現隱私交易,Gensyn 專注於分散式AI 訓練,而MegaETH 則以中心化Sequencer 實現10 萬TPS 的高性能場景——這些實驗本質上是在回答「何種程度的去中心化適配何種應用」。

3.Vitalik 和許多社區成員進行了接觸和麵對面談話,認為未來以太坊基金會需要專注於把工作重點放在支持公共物品、技術標準制定和維護生態平衡上,而不是追求公司化治理。公司化治理意味著追求獲利。而以太坊是一個去中心化生態,而不是公司,如果以太坊變成公司,就會失去大部分以太坊長期的存在意義。

Vitalik 不贊成短期投機的文化(如memecoin 的過度炒作)和過度迎合政治需求,主張創造長期價值和吸引長期的開發者。當然Vitalik 並不完全反對memecoin,早在去年3 月,他在“What else could memecoins be?”文章中就提出了memecoin 可能存在的實際用途。

4.在Vitalik 眼中,好的應用應該是滿足使用者真實需求、有能力實現可持續獲利、並且具備社會價值的。許多專案的問題在於捏造了不存在或難以被驗證的需求,並不需要區塊鏈抗審查、可驗證、可協作的特性。一些成功的產品往往始於「最小必要場景」。健康的獲利模式需要根植於真實價值交換,例如金融側的Uniswap 手續費收取、以及非金融面的ENS 域名的年費和稀缺域名拍賣等等。

部分具體問題核心觀點整理

Vitalik中文AMA:以太坊的技術、生態與未來

我認為這兩種思考方式是互相相容的。

如果你需要分辨哪些區塊鏈是「真正去中心化」, 可以用一個比較簡單的測試:如果他的基金會消失了,鏈能活下去嗎?我有感覺只有比特幣和以太幣能很明確回答:當然能。以太坊大部分的開發是基金會之外,客戶端的團隊都有獨立的商業模型,現在很多研究者不在基金會裡面,除了devcon 之外幾乎所有活動都是獨立的。

到達這個階段很難。 5 年前以太坊還沒有這樣。

放棄這些優點為了追求TPS 是很大的錯誤,因為總是能有新的鏈出來,突然有比你更高的TPS。但是去中心化和韌性是寶貴的,很少區塊鏈有。

這些特點有利於做一個有長期價值的數位貨幣,也有利於有好的世界電腦。但是世界計算機也需要解決擴容問題。 「世界電腦」的意思並不是「可以同時支撐每個全世界的應用的電腦」, 而是「世界的應用可以互相操作的地方」。高效能運算可以放在L2, 這個沒問題。但這個角色還是需要L1 有足夠的scale, 具體的細節可以看在我最近寫的一篇文章。

ETH 是世界的應用(包括金融,也包括其他的,例如ENS 等等)適合之間用的數位資產。 ETH 也不需要每一個交易放在L1,但需要有足夠的吞吐量為了讓任何想要用L1 的人至少偶爾能用L1。

所以這裡這兩個方向也是相容的:幫助以太坊做到更好的世界電腦的特性也是讓ETH 做更好的數位貨幣的特徵。

Vitalik中文AMA:以太坊的技術、生態與未來

到現在為止我們的擴容方式大概可以理解成hybrid L1 + L2, 但是我覺得還沒有人足夠明確定義哪些交易應該在L1, 哪些交易應該在L2。

「一切都放在L2」這個答案比較難接受,因為:

  • 這樣容易失去ETH 的medium of exchange, store of value 等等的位置。
  • 如果你擔心L2 偷L1 的用戶,不還給L1 什麼回報,這個問題在一個「L1幾乎什麼都不做」的情況會更嚴重。
  • 跨L2 的操作還是需要L1。如果一個L2 出問題,使用者還是需要有辦法自己搬到另一個L2。所以有一些很難避免L1 的use case。我在這裡關於這個主題寫了文章。

「一切都放在L1」這個答案也比較難接受,因為:

  • 如果L1 支援很多交易,容易變中心化,也就是使用ZK-EVM 等等的技術。
  • 世界對鏈上的交易的需求是無限的,不管L1 的TPS 多高,總是可以發現一個應用需要10 倍更多TPS (比如,人工智慧,小額支付, 小額預測市場,等等)。
  • L2 不只做擴容,L2 也能透過preconfirmations 提供更快的確認速度,也能透過sequencers 避免MEV 的問題。

所以我們需要hybrid L1 + L2。我覺得L2 的角色會繼續改變,例如,現在好像evm-equivalent L2 已經足夠了,有可能我們會看到更多注重隱私的L2 (aztec, intmax 等等),有可能會有更多application-specific L2 (如果一個應用想控制自己的MEV 情況,這裡有好處,等等)

所以短期的話,我覺得我們應該繼續同時提高L1 的能力,增加blobs給L2 更多空間,推動跨L2 的interoperability, 然後市場自己會決定那種擴容方式適合那種應用。

Vitalik中文AMA:以太坊的技術、生態與未來

中心化sequencer 其實有很多優點:

  • 中心化sequencer 能保證不會用frontrunning 等等的方式偷用戶的錢。
  • instant preconfirmations 很容易讓一個傳統應用變成區塊鏈應用,因為伺服器直接變成sequencer。
  • 可以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徵避免中心化sequencer 的風險:forced inclusion 的機制不讓sequencer censor 用戶,optimistic 或zk 證明機制不讓sequencer 改變或違反應用的規則(例如,突然inflate 一個tokennft collection)。

但中心化sequencer 還是有風險,所以我們不能完全靠中心化sequencer 解決問題,有based rollup 或是直接L1 上交易的能力也是重要的。所以我支持有兩個部分的生態同時推動這兩個方法,然後我們能看到哪種方法更適合哪種應用。

保持普通用戶發censorship resistant 的交易的能力當然是很關鍵的。

Vitalik中文AMA:以太坊的技術、生態與未來

現在沒有什麼東西叫ETH 3.0。有人會說justin drake 的5 年計畫就是,但那個計畫只是consensus layer,不是execution layer,所以只是以太坊區塊鏈的未來的一部分。

L1 和L2 的關係和平衡是一個execution layer 的問題。這裡有另外一個roadmap:加強L1 的能力(提高gaslimit,加stateless verification (例如verkle)和其他功能,等等),提高跨L2 的interoperability,提高blobs,等等。

我也覺得L2 是不是給L1 足夠的交易費這個問題不能太從短期的角度看。例如:4844 之前,大家的埋怨是相反的:L1 是不是吸L2的血?

現在,最近30 天的blob 費是500 ETH。

如果blob target 提高從3 到128,按照我們的計劃,如果blob gasprice 是一樣的,會每個月燒21333 ETH,每年256000。

所以這裡敘事容易快速改變,現在我們需要加強L1,讓應該在L1 發生的事情能在L1 發生,增加blobs, 然後保持我們社區的adaptability。

Vitalik中文AMA:以太坊的技術、生態與未來

我覺得現在區塊鏈的社區,和整個世界,在一個比較危險的狀態。有很多沒有長期價值,甚至惡意,的事情正在發生,這些之情和他們背後的人得到很多的attention。

但是我們不能只對這些事情喊反對,然後不提更好的alternative。所以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做好這個alternative,示範證明一個穩定的,更明亮的未來是可能的。

這裡我同時說區塊鏈圈裡面(如果一天內跌97% 的memecoin 不是我們的未來,那什麼是?),和一種宏觀社會方面:現在很多人覺得民主方式是不可能的,只能靠strong man 的領導做事情。但在devcon 有一個政治學家跟我說,他非常尊重以太坊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就是一個真正的開放去中心化生態,我們到現在這個規模成功了,這個給他希望。所以如果我們能用這種方式成功,對世界的正面影響可能會很大的,會給很多人他們可以follow 的明亮成功的例子。

但是「去中心化」不等於「什麼都不做」。以太坊基金會的philosophy of subtraction 的意思不是「把基金會減少到0」,而是一個保持生態平衡的方式。如果在一個地方生態有不平衡(例如,生態的一部分過於中心化,或者有一個重要的但其他人不做的公共物品)我們可以來幫助counterbalance。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後,基金會可以從那個領域撤退。如果在一個新的地方出現不平衡,我們可以把資源搬到那裡,等等。

在中國文化裡,我們追求的方式可能最像道德經的思想,但是走這條路需要聰明,需要基金會的能力在一些地方提升,不是「什麼都不做就成功」的問題。所以短期需要放比較多努力做一些重要的pivots。

Vitalik中文AMA:以太坊的技術、生態與未來

這裡其實我們需要找辦法同時解決三個問題:

  • 吸引更多開發者
  • 鼓勵開發者開發的應用更多是開源的,安全的,符合公開標準,有長期價值的等等
  • 在解決(2) 的過程中,避免生態變成封閉圈子的情況(「我們是aligned 因為我們是開發者的好朋友」那種現象)

所以我最近說ethereum alignment 應該是technical game, 不是 social game。

我想強調這個問題因為我覺得現在在去中心化這個方面,最迫切的中心化問題很多時候不是L1 的問題,而是L2 或錢包或application 的問題。所以整個生態需要一起努力同時擴大和吸引新的開發者和在這些去中心化和trustless 的方面進步。

我們可以幫助實現這種情況有幾個方法:

  • 教育,讓開發者更容易知道區塊鏈是為什麼,什麼應該在鏈上,什麼不應該在鏈上,在區塊鏈的領域需要關心什麼,等等。
  • 如果一些區塊鏈特色的技術的部分對應用的開發者太難了,基金會可以自己做,這樣讓開發者更容易結合。例如zk 的程式語言,還有a16z 的helios,等等。
  • 給開發者清楚的標準。例如,如果你做以太坊的客戶端,有很多tests, 你可以自己跑tests, 看看你的客戶端能pass。如果你做L2, 有l2beat 的stage 1, stage 2 等等的框架。這種應該也給zk 的應用,錢包,等等。

Vitalik中文AMA:以太坊的技術、生態與未來

我很有興趣很多non financial zk use cases,例如:

  • anti-sybil 驗證。很多服務要求你用kyc 登陸並不是因為他們很像知道你是誰,他們只想知道你不是一個機器人,或者如果你被ban,你不能100000 次重新開賬戶回來。實作這個use case 只需要zk proof of personhood, 或proof of reputation, 其實有時候proof of tokens 也是足夠的,例如anonworld。
  • 用密碼學的方式做保護隱私的AI 應用。這裡zk 不一定是最適合的技術,FHE 可能是,最近FHE 也進步比較多,如果我們能再降低FHE 的overhead 有可能有機會。
  • 用zk-snark 包裝任何web2 的帳戶,用他在web3。 zkemail,anon aadhaar,zkpassport, zktls 等等是好的例子。

我覺得這個技術有很多機會透過保護個人自由和隱私的方式解決很多social 和其他領域的安全,治理和其他方面的問題。

Vitalik中文AMA:以太坊的技術、生態與未來

這裡需要先做個重要的修正:d/acc 不是de-acceleration,是decentralized defensive acceleration。

這個是重要的,因為這個世界裡確實有人支持deceleration,degrowth 等等,但是我覺得這種方向是錯誤的,在和平的世界裡會延誤重要的醫療和基礎設施的提升讓更多人受傷,在現在的更危險的世界,如果不加速,就會被願意加速的人吃掉。

decentralized 和defensive technology 需要跟其他技術競爭。如果劍快速進步,但是盾不進步,世界會變得越來越危險。如果中心化技術快速進步,但是去中心化技術不進步,世界會越來越中心化。所以我們需要counterbalance 這些趨勢。區塊鏈是這個故事的一部分,但只是一部分,還有區塊鏈之外的去中心化(例如,p2p 網路),還有軟體和硬體的安全(數位世界的「盾」),還有生物領域的很多事情,等等。

Vitalik中文AMA:以太坊的技術、生態與未來

現在後者最重要。技術突破已經有:零知識證明, 共識演算法,虛擬機,等等。 user adoption 已經有,但受到最多關注的adoption 是那些一天之內跌97% 的memecoin (我這裡不反對所有memecoin,我反正是DOGE 的早期買家,但是現在的這種是完全另外一個類型)。我覺得我們需要的應用應該通過3 個測試:

  • 你能想像自己或自己認識的人其實願意用?是說,理論上有意思(去中心化uber!好棒!)和實際上能用的差別。
  • 能賺錢嗎?如果賺不了錢,很難把應用程式做到最高標準的品質。
  • 如果你不是用戶,也不是投資者,你會開心知道這個東西存在嗎?是說,有沒有對世界的真正價值。

同時三個都通過很難,可能只有支付和store of value 應用,有可能預測市場,現在通過了。我們需要再加10 個成功的例子。

可能最近最讓我失望的時候是,有人說,以太坊不好,不寬容,因為我們不夠尊重區塊鏈上的「賭場」,其他的鏈樂意接受任何應用,所以他們更好。如果區塊鏈社群有這種道德顛倒,我對參加區塊鏈沒有任何興趣。但我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一點:在網路上,很多人會說那些話,但是我in person 跟社群聊天的時候,大家的價值觀還是跟以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我對這個社群有責任,不能拋棄他們,我們以太坊需要一起努力製造我們想看到的世界。這會需要一些變化,例如基金會在應用層可能無法過於中立,需要刻意支持一些事情,但這個計畫是值得做的。

Vitalik中文AMA:以太坊的技術、生態與未來

這也是我很關心的問題。我個人最近2 年在努力把大部分自己的對話從telegram 搬到signal。但是signal 也是不完美的,雖然是保密的,但是還是中心化的,沒有interoperability,需要有手機號碼登陸,伺服器看到你的很多metadata, 等等

但是做一個更高品質的messenger 很難。我每年嘗試status,他們努力做完全去中心化,他們做的很好,但是他們還是有一些reliability 的問題。其實現在有各種小團隊做自己的messenger,但是他們不團結,所以容易每一個都不夠好。

我最近開始了用fileverse 做我的各種文檔,我發現這個的用戶體驗已經足夠好,現在基金會有很多人用。如果有去中心化,加密等等的messenger 能達到這種質量,我一定會努力幫社區搬到這個messenger。

Vitalik中文AMA:以太坊的技術、生態與未來

我覺得以太坊是去中心化生態,不是公司,如果以太坊變成公司,我們會失去大部分以太坊的存在意義。做公司是公司的角色。其實以太坊生態有很多大的公司:consensys, 各個客戶端團隊(nethermind, nimbus 等等),coinbase,L2 團隊(包括例如aztec 和intmax,他們的隱私技術非常有意思,被很多人低估的)

最好的方法是,找辦法給這些公司更多機會去實現公司的優點,基金會則是協調的角色。

Vitalik中文AMA:以太坊的技術、生態與未來

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故事吧。

例如,有很多區塊鏈圈子的人10 年前會說,區塊鏈的目標是做一個全球中立的體系,保護個人自由,counterbalance 政府的霸權,現在,如果一個總統發個memecoin,他們會說,哇,這是real world adoption,那麼好,但是為什麼在其他的鏈上發生,如果我們能對那些政治家更友好一點,下次發生在我們的鏈上!我個人覺得,這種人走上歧途了。當然他們會說,我太純粹理想主義了,不現實,等等。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故事。

也有一些人會說,以太坊的生態是過於OG 控制的,沒有足夠的空間給新的人近來。但是這個批評方向是另一個方向,有不同的群體發出這些論點。

我覺得只有一個合適的路能讓我們從這些困境出來:我們需要有一些更新的故事說明,以太坊是為什麼,ETH 這個幣是做什麼的,L1 和L2 是做什麼的,等等?現在已經不是infra 的時代,是applications 的時代,所以這些故事不能是抽象的“自由,開放,抗審查,太陽朋克公共物品,等等”,需要一些清楚的application layer 的答案。我打算近期多支持:info finance (這個也作為AI + crypto 的方向),保護隱私,高質量的公共物品融資方式,還有繼續做好世界開放金融平台這個部分,這個也當然必須包括real world assets。這裡有很多同時對很多用戶有價值,和符合我們一直擁有的價值觀,的事情,我們需要重新支持這個方向,這裡也能給新的人更多機會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