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rank,PANews
兆美元交易量、六成永續合約市場佔有率、日均4億美元鏈上清算——成立不到兩年的去中心化交易所Hyperliquid,正在用一組組顛覆性數據蠶食中心化交易所的合約市場。
巨鯨們在此上演50倍槓桿的“生死賭局”,機構資金借低費率瘋狂掃單,而散戶卻因代幣品類匱乏持續觀望。當幣安、Coinbase仍主導產業話語權時,Hyperliquid以極致效率與風險並存的模式,撕開了DEX逆襲的新戰場。但荷蘭拍上幣的「龜速」機制、治理代幣HYPE的腰斬困局,也讓這場顛覆充滿變數。
交易量突破萬億大關,Hyperliquid成“合約黑馬”
自2024年空投引爆市場後,Hyperliquid的合約交易量呈指數級攀升,徹底打破「空投後衰退」的行業魔咒。反而在近期市場劇烈波動的情況之中,Hyperliquid已然站穩了頭部交易所的位置。
3月5日數據顯示,Hyperliquid的總交易量首次突破1兆美元。根據Coinglass數據顯示,當日,Hyperliquid的合約交易量約為85億美元,Hyperliquid的合約交易量已排在所有交易所當中第六的位置,僅低於幣安、OKX、Bitget、Bybit、Gate.io等五家中心化交易所。而Binance的合約交易量約為917億美元,這一差距雖然仍舊明顯,但Hyperliquid似乎已能成為幣安不可小覷的新勢力。
根據hypurrscan的數據顯示,Hyperliquid費用收入年化達7.46億美元,作為對比,2024年Coinbase的全年交易收入為40億美元。
而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當中,Hyperliquid在永續合約市場當中已成為主導。根據分析師WarDaddyCapital 2月8日提供的數據顯示,Hyperliquid在永續合約的市佔率已達到60.5%,而2024年11月1日,其市佔率仍僅33.2%,2023年3月的市佔率不到2%。這種成長速度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當中可謂獨一無二。
川普交易下的巨鯨新賭場
Hyperliquid的崛起離不開機構與高淨值交易者。尤其在近期,巨鯨開單頻繁引發市場討論,Hyperliquid似乎成為了巨鯨們實盤開單的公開場所,其中不乏劍走偏鋒者和實力炫技的聰明錢案例。
3月2日,在川普宣布將BTC、ETH、SOL、ADA、XRP等五種加密資產加入加密資產戰略儲備前,一名巨鯨將持有600萬美元資產以50倍槓桿做多ETH和BTC,ETH的開倉價為2197美元,清算價格約為2149美元。開單後ETH的價格最低跌至2,171美元,差點爆倉。有幸在幾分鐘後市場在川普利好的助推下迎來大漲,最終該用戶單日獲利超680萬美元。社群媒體上不少人認為,這項極限操作有可能是川普身邊的內部人士所為。不過,隨後這種說法被Coinbase主管Conor Grogan否定,發現資金來自網路釣魚,該用戶是加密菠菜平台Roobet用戶。這種風險操作,似乎只是一個賭徒的刺激玩法。
除了這種極限炒作之外,還有一些巨鯨的長線持倉獲得了巨大收益也被圍觀。根據鏈上分析師@ai_9684xtpa監測,某巨鯨在1月份以50倍槓桿開設了一個以太坊空頭頭寸,開倉價為3169美元,最高時浮盈超7800萬美元。截至3月5日,該訂單仍持有,目前仍浮盈6,900萬美元。該用戶也成為Hyperliquid上獲利最多的用戶。根據社群媒體用戶提供的資訊顯示,該地址歸屬於新型穩定幣協議Resolv,可能是其對沖基金的訂單。
此外,巨鯨們花費數百萬美元在Hyperliquid上開單建倉的新聞也屢見不鮮。從數據來看,Hyperliquid的平均單一用戶貢獻的交易量約為256萬美元,這一數據水平也側面印證了其用戶結構的不同。近期市場劇烈波動之下,巨鯨們的開倉熱情更是高漲,Hyperliquid的未平倉合約數量一直處於高位,從2024年12月開始,始終維持在30億美元的水平線之上。
這現象與Hyperliquid的低費率策略密切相關,以3月5日資料為例,Hyperliquid在BTC、ETH、SOL等幾個主流代幣的資金費率的絕對值遠低於幣安和Bybit,這對資金體積較大的用戶來說,是相對敏感的要素。包括交易費率方面,Hyperliquid也比多數的主流交易所更低。此外,鏈上合約比中心化交易所更透明公正,也是許多大戶選擇的理由。
隨著巨鯨們的加入與活躍,Hyperliquid似乎也成為最大的鏈上清算場。自2月底以來,Hyperliquid每日的清算金額基本上維持在4億美元之上。幣安、OKX等交易所並未向Coinglass公開全量的爆倉數據,無法直接比較。 3月6日,公佈全量數據的Bybit過去24小時合約清算僅8,061萬美元,遠低於Hyperliquid。
荷蘭拍賣困局:生態單一化與散戶冷場
巨鯨的交易確實為Hyperliquid帶來不少的關注量,但似乎吸引散戶則需要其他的邏輯。例如,上線更多的新代幣,或是創造更多的造富神話。截至3月5日,Hyperliquid的累計用戶量僅39萬個,現貨交易幣種僅有82個,遠低於其他主流交易所。因此,可交易資產有限似乎成為Hyperliquid難以吸引更多散戶的主要原因。
而作為一家去中心化交易所,Hyperliquid的上幣拍賣機制與其他交易有著巨大差異。 Hyperliquid採用的是荷蘭式拍賣機制,這種拍賣方式一方面大幅降低了專案方上幣的成本,理論上能夠為其帶來更多潛力項目。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硬傷,一些知名項目尚無動力發起拍賣,導致Hyperliquid上的現貨交易對選擇較少。
還有一點,這種機制每輪拍賣時間持續31小時,以此計算,每年最多可透過拍賣上線282個項目。同時,一些時效性較強的代幣,很難透過這種拍賣機制快速搶佔市場。
Hyperliquid也試圖透過建構類似Pump.fun式的產品擴大鏈上的代幣品種,推出了HFUN,但似乎收效甚微,市值最高的代幣僅24.5萬美元。
在相對單薄的代幣品類之中,Hyperliquid本身的治理代幣HYPE就成為唯一可以撐起大樑的獨家產品。以3月5日數據為例,HYPE的成交量約為3.2億美元,佔整個平台交易量的3.7%左右。不過,HYPE近期的走勢也隨著大盤的走弱持續創造新低,3月4日最低跌至15.3美元,市值約55.9億美元,自高點最大跌幅約56.5%。
此外,在去中心化治理方面,Hyperliquid也面臨不少質疑。 「單機模式」始終是唱衰者對Hyperliquid的核心質疑。當然,這種質疑一方面是代幣只上線自家交易所,另一方面則是作為一條公鏈,仍採用許可式的驗證者接入方式,顯得並不「公共」。但3月5日,Hyperliquid基金會發布最新的公告,宣佈在下個網路升級之後,主網驗證者不再需要許可就可加入。也算是對「單機」質疑的一次正面回饋。
總體來說,Hyperliquid似乎已經在巨鯨合約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但在散戶端的成長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也許隨著網路去中心化的治理程度變高,透過新的提案在上幣流程及其他營運思路的變革,會使這個交易所新勢力走得更遠。